<h3>老撾,一個讓我們魂牽夢繞的國度。</h3><h3>這里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熱血、我們的汗水曾經點點滴滴灑落的地方。</h3> <h3>上寮地區,也就是是老撾北部山區。</h3><h3>這里北與我國云南省勐臘縣接壤,西、南與泰國相鄰,東與越南相連。</h3><h3>當年美軍飛機從泰國烏塔堡機場起飛轟炸越南,老撾就是必經之地。美機隨時都在威脅老撾人民的安全,威脅到中國筑路人員的安全。</h3> <h3>美國飛機??扔下來的航彈,至少兩百磅。像這樣沒有爆炸的航彈,在老撾處處可見。</h3> <h3>曾經的700多個日日夜夜,曾經擊落敵機的指揮樞紐,孟賽臨空指揮所,這里是我們心中的圣地。林再密,坡再陡,再苦再累,我們也要找到指揮所。</h3> <h3>藤纏樹繞,空氣濕悶,熱汗如雨。在密林中我們摸索前進。到半山腰,我們發現一截輸送水源的竹管,從腐爛的程度看,不一定有45年,但我們看到了希望,得到了信心和鼓勵,堅定了繼續找尋的信念。</h3> <h3><font color="#010101">老伴不辭勞苦,執意一同登山,樹林密不透風,濕熱,路滑,陡峭,連同地上數不清的螞蟻,實在是委屈了。</font></h3> <h3>在幾乎是絕望中,我們終于找到了當年的指揮所,45年了,我們再重逢!</h3><h3>當年的指揮所原有兩米多高,塌陷后,現在剩下一米多深,坑底灌木雜草叢生,但輪廓依然清晰。</h3> <h3>這里是指揮所進門的通道(無線排)。綠色線條標示出戰壕的底部寬度。</h3> <h3>這是我當年在指揮所無線排門口的留影,可以看到原來的樣子。</h3> <h3>這邊是有線排和標圖排出入的通道,被掩埋得更多一些。</h3> <h3>找到指揮所,老撾地方導游小熊(中間藍衣者)功不可沒。最困難的時候,小熊沖在前面,率先到達山頂,乃良緊隨其后,找到指揮所原址。</h3> <h3><font color="#010101">除了找到指揮所原址,我們還找到了原來存水的水管。山上無水,水車上不來,喝水靠我們每天用肩膀挑,開始空手上山都虛脫了,后來一擔水直接挑上山都不用不歇氣。可是洗衣服的水就只有靠天吃飯了,接雨水,存雨水,起初是用的汽油桶,后來就用這兩個水管了。</font></h3> <h3>夫人以紅色紗巾為旗,鼓舞我們的士氣,祝賀登頂成功。</h3> <h3>當年的指揮所里,劉恒顯副參謀長正在處理敵情。</h3> <h3>下山時,我們看到殘存的汽車道,當年為了拉水上山專門修建的,可惜的是,拉了兩車水以后,再也沒有哪個司機敢上山送水了,因為山實在太陡,三軸的越野車吉爾吉斯都不敢上來。</h3> <h3>山腳下,我們通過導游翻譯,與村民(橘黃色衣服者)聊天,所在位置是原油機班上面的坡上。小伙子剛剛報名學習漢語,見到我們非常高興。</h3> <h3><font color="#010101">快到山腳時遇到的的民居,背后就是臨空指揮所的山頭。</font></h3> <h3>看望犧牲了的戰友,是我們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在孟賽烈士陵園,老兵們齊聚在一起,正在布置祭奠現場。</h3> <h3>向犧牲的烈士們致敬!</h3><h3>孟賽烈士陵園正在重新建設之中。由民政部出資8000萬元,翻新修建在老撾境內的三個烈士陵園,這里是最大的一座。</h3><h3>背后的新紀念碑,據說設計高度為70米,這將是何等壯觀。</h3> <h3><font color="#010101">為烈士花圈整理挽聯</font></h3> <h3>深切悼念烈士戰友。</h3> <h3>在納莫烈士陵園。我們黃岡籍戰友給烈士敬獻花圈,祭奠英烈。納莫陵園與孟賽烈士陵園的重建步調一致,主碑正在建設之中。</h3> <h3>重建中的納莫烈士陵園。來自工程兵,高炮部隊,地面警衛部隊的老兵們,向烈士們致敬。</h3> <h3>在尚勇烈士陵園,我們黃岡籍戰友一起合影。</h3> <h3>作戰股長陸德松的墓碑。碑文上鐫刻著:中國筑路工程隊721大隊作戰股長 陸德松烈士之墓。一九七三年九月二日。當年為了保密,我們使用的是筑路工程隊的番號。</h3> <h3>陸股長,你離開我們整整45年,今天我們又見面了,我們剛剛從老撾回來,探訪過我們曾經共同戰斗的地方。您放心吧,好好安息!</h3>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反映我們高炮戰斗場面的浮雕畫,畫面上敵機的殘骸上,清晰地刻畫著US和美軍飛機的五角星標志。人民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高炮衛士。</font></h3> <h3>尚勇烈士陵園門口,工程兵英雄紀念雕塑前,301支隊劉老兵、楊麗霞老兵以及部分老兵家屬合影留念。</h3> <h3>浮雕上,高炮戰士嚴陣以待。</h3> <h3>老撾納通學校門口,不遠處,曾經駐有中國的地面部隊指揮部。</h3> <h3>納通學校的教室和走廊。</h3> <h3>孟賽集貿市場,貨架上陳列的三星電視機。大部分都是玻璃殼的小電視機。</h3> <h3><font color="#010101">小陶(中間白衣者)的生日。這是他在老撾過的第三個生日。頗有意義。</font></h3> <h3>萬榮的美軍機場,昔日的美軍基地。美機常常從這里起飛,前去北方轟炸騷擾。被我們擊落的T28戰術轟炸機,有可能就是從這里起飛的。</h3> <h3>這里是老撾主席府,最高權利機構所在。大門緊閉,無一人警衛。</h3> <h3>瑯勃拉邦,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瑯勃拉邦指揮部門口。</h3><h3>老中鐵路一旦開通 ,老撾的經濟將會騰飛。</h3> <h3>瑯勃拉邦的土匪山上</h3> <h3><font color="#010101">土匪山上老兵情</font></h3> <h3>中老友誼長存,雙方共跳“南旺舞”。</h3> <h3>陪同我們8天的中老雙方導游、老撾的商務車司機,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的辛勤付出,中老友誼永存。</h3> <h3>老撾中學生放學路上。在老撾,老龍族的男孩子必須要去當和尚,有的長達十年。在寺廟里,他們要學文化,學生存技能,這是必修課。當然他們也可以去政府學校學習。</h3> <h3>老撾北部山區,賣熟玉米的小夫妻。滿臉的幸福與錢多錢少并無直接關系。</h3> <h3>一包玉米1萬老撾幣,一共5個。約合人民幣8元錢。</h3> <h3>老撾的橡膠樹,割膠的碗掛在樹上。</h3> <h3>老撾萬榮的南松河。水上的燒烤冰啤,老語的歌曲纏纏綿綿,輕松舒坦,真個休閑養性的好去處。</h3> <h3>湄公河上旅游船。</h3> <h3>瑯勃拉邦,湄公河畔。</h3> <h3><font color="#010101">南松河夕照</font></h3> <h3>老撾的塔鑾寺,老撾最大的佛寺,老撾國徽上的寺廟。</h3> <h3>清新帥氣的小和尚。我用英文說,你好,我們來自中國。他們笑著用英語說,來自中國?歡迎你!</h3> <h3><font color="#010101">老撾的凱旋門,下部是法式建筑,象征法國,上部是老式建筑,象征著老撾。整體寓意是老撾戰勝了法國殖民,獲得獨立。</font></h3> <h3>老撾供奉佛的佛龕,幾乎每個院子里都有,或在花園,或在屋角。供奉的物品各有不同,或是水果,或是面包,或是一瓶礦泉水。有心則靈。</h3> <h3>和301支隊的劉老兵合影,在老撾的高山之巔。</h3> <h3>在老撾楠烏江大橋橋頭</h3> <h3>在老撾瑯勃拉邦王宮,在國王塑像前留影。</h3> <h3>和兄弟部隊的姜醫生在孟賽大橋合影</h3> <h3>布施瑯勃拉邦,愛心一片,阿彌陀佛,善哉善哉。</h3> <h3>老撾總理府門口</h3> <h3>老撾的椰子樹</h3> <h3>回國路上,路過楊武。</h3> <h3>通關服務區。一九七三年,本人回國途中曾經賦詩道:返過通關盡放眼,忽覺已異兩年前,新房連片煥青春,祖國建設飛如箭。</h3> <h3>墨江路上。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回國途中本人賦詩:馬達轟鳴墨江險,明珠閃爍繞山間。山高道曲何所懼,越過高山迎明天。</h3> <h3>傣家竹樓前,老兵合影留念。</h3> <h3>磨憨海關,準備通關。</h3> <h3>往日的磨憨,兩間茅草屋一個哨,一個牌子兩邊照。</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與烏多勐賽省老兵協會會長合影。</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和美女兵們合影。</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烏多勐賽省軍區副司令在老兵橫幅上簽名。</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贈送字畫給老方。</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傣族歌舞表演。</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老撾老兵與中國芳華激動見面。</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中老軍人親切合影。</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為中老友誼干杯!</h3> <h3><font color="#010101">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新兵老兵,親如一家。</font></h3> <h3>中老友誼萬古長青之:不亞于記者招待會。</h3> <h3>曾經的我們。</h3><h3>背后是臨空指揮所和戴高樂牽引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瓮安县|
永和县|
临澧县|
通江县|
五原县|
洪湖市|
岳阳县|
昌宁县|
达尔|
柳州市|
本溪|
勐海县|
壶关县|
江都市|
青岛市|
商水县|
溆浦县|
衡东县|
凌云县|
丰都县|
南充市|
西峡县|
诸城市|
德阳市|
哈尔滨市|
明溪县|
高邮市|
玛纳斯县|
金昌市|
高州市|
开平市|
阿拉善左旗|
卢氏县|
武陟县|
上犹县|
岳阳市|
嘉黎县|
汝城县|
扎兰屯市|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