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迷醉老撾(下)

嚴子健(姥記者)上海

<h1>2018年春節(jié)前,我和夫人一起去了云南自駕旅游,然后從西雙版納的磨憨口岸出境,到老撾北部轉了轉。盡管遭遇寒流,天氣不理想,但老撾之行還是頗有收獲,尤其在瑯勃拉邦觀賞了僧侶清晨集體上街托缽化緣的盛景、到豐沙里鉆山溝探尋神秘阿卡族人生活,以及來回一路的所見所聞,都令我印象深刻。</h1> <h1>湄公河(Mekong River),發(fā)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長4909公里,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世界第七大河流。湄公河流經(jīng)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圖為湄公河日落美景。</h1> <h1>從磨憨口岸進入老撾,我們驅車走13號公路,在路邊看到一所學校。學校的位置應該在Pangthong和Pangdou兩地之間。</h1> <h1>當時時值中午,學生們似乎是吃完飯后,都在操場上休息和玩耍。由于受寒流影響,當?shù)貧鉁匾埠艿停灾劣诤⒆觽兌荚诟黠@神通地烤火取暖。</h1> <h1>這娃自己撿一把柴禾點火取暖。</h1> <h1>一些原本在教室里烤火的孩子,見我正在為他們拍照,紛紛探頭往外張望。這個教室狹長,里面有一半放著幾排課桌椅,前面還有一塊木制的大黑板,黑板上有字跡,課桌兜里還放著學生們的書包書本。看得出,教室正在使用,但確實很簡陋。</h1> <h1>老撾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滾球”,開展比較普及的還有藤球,但我叫不出眼前這種游戲的名稱。“球”是用布縫起來,不圓,里面或許填充米粒,有一定重量,但打在人身上不會很疼。</h1> <h1>游戲玩法分攻防兩組,中間無界線,但攻防兩邊都不會越界。擲球的姿勢有點像壘球,個別大孩子握球、引球、揮臂和抖腕的動作都有模有樣。</h1> <h1>進攻方將球擲向對面,打中對方身體任何部位都算贏。防守方可接球或用任何方式躲避,接到球或球落地,防守方即可撿起來,攻防兩方隨即轉換角色,一方可以重新開始發(fā)動進攻。</h1> <h1>這是抱著嬰兒的學校老師。</h1> <h1>由于臨近春節(jié),我們沒時間到老撾首都萬象,只在萬榮住了一夜,目的就是觀賞有“小桂林”之稱的萬榮的田園風光。有人形容觀賞萬榮,就是看“宏偉的喀斯特石灰?guī)r地貌從萬榮對面的水稻田里拔地而起”的景象。很幸運,從我們酒店房間的陽臺推開窗,就是下圖這個萬榮南松河邊標志性喀斯特地貌一景。</h1> <h1>萬榮南松河(Nam Song)的傍晚很繁忙。</h1> <h1>下圖是萬榮南松河(Nam Song)日落美景。</h1> <h1>南松河凌晨空氣清新。</h1> <h1>南松河的早晨也是熱鬧非凡,我們住的酒店正好在一個碼頭附近,清晨站在河邊,可以觀賞和拍攝到很多當?shù)氐娜宋木坝^。</h1> <h1>在從烏多姆賽到豐沙里進山的半路,有個丁字路口,叫巴南內村(Pak Nam Nai),很好記,那里有個長途汽車站。從那往東,是孟夸(Muang Khua),然后就出境到越南的奠邊府;往南可到烏多姆賽、瑯勃拉邦;往西是老撾的13號公路,再往北就到中國勐臘縣了。</h1> <h1>巴南內村邊的南帕河(Nam Pha)上,有一條只能走自行車和人的吱嘎作響的竹橋,過橋河對面是個淳樸的佧木族村莊,那里又是另一番風情。</h1> <h1>我們從烏多姆賽(Udomxai)到瑯勃拉邦(Luang Prabang),再到萬榮(Vang Vieng),然后從萬榮折返,回到烏多姆賽,沿路我們邊玩邊拍,景致都很有特色。</h1> <h1>那些竹編為墻的茅草屋,隨著時代的變遷,估計用不了幾年,就將蕩然無存。</h1> <h1>我不知道下圖這算不算吊腳樓,但那一瞬間的光影,絕對令我激動。</h1> <h1>我估計這種房子應該屬于干欄式結構的建筑,不過我聚焦的,還是那三個孩子的眼神。</h1> <h1>在老撾鄉(xiāng)村,與我國國內邊遠山區(qū)村寨情景有點相似的是,青壯年人都到山外頭的城市打工,村子里只剩下空巢老人與留守娃。</h1> <h1>太陽下的老人與娃。</h1> <h1>正在烀豬食的婆婆。</h1> <h1>此次我們老撾行攝的最后階段,是到北部山區(qū)豐沙里(Phongsali)周邊探尋和拍攝神秘的阿卡(Akha)族人,也是我們此行的又一重頭戲。據(jù)記載,阿卡族來源于青藏高原,屬山地部落少數(shù)民族,因此阿卡族也有被稱為生活在“云端上的民族”。</h1> <h1>阿卡族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自稱阿卡。阿卡人又分為尖頭阿卡和平頭阿卡,生活在我國云南思茅市孟連縣境內的阿卡人,是人數(shù)不多的尖頭阿卡,而我此次在老撾北部山區(qū)拍到的,是平頭阿卡。我主要看頭飾。</h1> <h1>阿卡族是個跨境民族,分布在中國云南南部(我國稱哈尼族)、緬甸東北撣邦、老撾北部、越南西北部和泰國。他們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他們的祖先靠打獵為生,屬典型的高山山地民族。</h1> <h1>阿卡族人大多生活在被茂密森林掩蓋著的村寨,鮮為世人知曉。他們住低矮的茅草房,大多數(shù)人整天都光著腳,穿自織的土布衣裳。阿卡族女人穿長袍,長袍的袖口和襟邊都繡有花邊。頭戴高頂黑布帽,帽子上和胸前都有銀飾物點綴。阿卡族人有著奇異、神秘的文化和風情,因此又被譽為“東方的印第安人”。</h1> <h1>我是在奔訥(Boun Neua)以南的Phiengdokkham村和Bo Mai村之間的一個寨子里,拍到下圖這位阿卡族婦女的。我搞不清楚那個寨子的名稱,只知道車子在山里開了好長時間,語言不通,問也問不清楚,查地圖東面是 Nam Boun 河。我比較喜歡這張人物肖像,取名為“東方印第安人”。</h1> <h1>這是她們在燒火沏茶喝。下圖是在做針線活。</h1> <h1>阿卡族女人保持著一個古老習俗,從懷孕三個月開始到孩子三歲哺乳期結束,都會裸露出一個乳房,故又有稱其為“露奶族”。據(jù)說她們認為不這樣就會引鬼上身,引發(fā)很多疾病,并認為這是一種美麗、榮譽及權利的象征。我拍攝的這位阿卡族婦女36歲,盡管已生育6個女兒,但她的神情氣質還很不錯。</h1> <h1>下面兩張片子,自我感覺還不錯,是我此次赴老撾行攝,拍到的比較成功的一套人物組合。</h1> <h1>下圖是我特意安排拍攝的一張片子,媽媽與二女兒和老五。試圖造成古老和現(xiàn)代之間的碰撞與對比。拍攝時二女兒穿戴整齊,正要下山去夜校上課,三個人的服飾對比明顯。</h1> <h1>雖然我們這次只到了三個阿卡族村寨,而且其中有兩個村穿民族服裝的人還不多。只有一個遠離大路的南垓村,是村里一個會說一點英語的小伙子自告奮勇帶我們去的。村中絕大多數(shù)阿卡族婦女都穿民族服裝,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有人在絞線,有人在喂豬,有人洗衣裳,那才是我真正想拍攝的原汁原味的阿卡人生活景象。</h1> <h1>在寨子里的一塊空地上,幾個阿卡族婦女正在忙碌著絞紗。看來那還是個比較麻煩的活兒,一兩個人還完成不了,所以要多幾個人幫忙。她們忙得很歡樂,我也拍的很開心。</h1> <h1>背著孩子喂豬的年輕媽媽。</h1> <h1>阿卡族婦女上山撿柴禾,使用的是小背簍,背簍的背帶上連著一塊象牛軛一樣的小木板,背帶套在額頭上,而重量則分擔在兩肩。</h1> <h1>無拘無束、簡單古樸是阿卡人的生存方式。傳統(tǒng)的刀耕火種,燒林開地種植旱稻,一季的莊稼收成只夠吃四個月,其余時間他們上山打獵或采摘野果和野山芋維持。</h1> <h1>豐沙里省(Phongsali)是老撾最北部的一個省,西、北鄰中國云南,東鄰越南。豐沙里是老撾凸進中國的一部分,有著與中國最長的邊境線,北部地區(qū)有一部分原屬中國,清末被割占,后并入老撾。豐沙里沒有工業(yè),因交通閉塞,經(jīng)濟落后。</h1> <h1>以下是一組老撾鄉(xiāng)村風情。</h1> <h1>經(jīng)過一周的游覽拍攝,我們最后是走豐沙里最北邊的烏德(Yot Ou District),然后從云南西雙版納江城縣的勐康口岸入境回國。這是一次奇妙之旅,迷醉老撾,印象深刻 。 </h1><h1><br></h1><h1> (全文完)</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文水县| 巫山县| 海兴县| 太仓市| 健康| 天水市| 霞浦县| 海兴县| 鱼台县| 肇源县| 富民县| 繁昌县| 刚察县| 无锡市| 雷州市| 阿瓦提县| 安图县| 从化市| 陇南市| 呼玛县| 冷水江市| 福海县| 长白| 东辽县| 公安县| 开远市| 台中市| 根河市| 卢湾区| 阿拉善右旗| 三台县| 当雄县| 张掖市| 云龙县| 阿拉尔市| 秦安县| 措勤县| 钟山县| 南江县|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