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飛機上拍的澎湖列島的模樣</h3> <h3>說起澎湖灣,當然要從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灣》說起……篤行十村——潘安邦和張雨生生長的地方。一曲外婆的澎湖灣唱遍大江南北,一曲大海讓海峽兩岸知道了張雨生,來到了澎湖灣第一站必須是篤行十村。</h3> <h3><font color="#010101">篤行十村是臺灣眾多的眷村之一,什麼是眷村,大部分大陸的人可能不知道,其實眷村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至1960年代,于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澎湖縣的篤行十村作為赴臺的中轉站,很可能是臺澎金馬的第一個收留國民黨家屬的「眷村」。張雨生和潘安邦的父親均為其中一員,兩家人也都最終落腳在澎湖縣的篤行十村。這個村落始建於明治36年(1903年),日據時代是日軍的軍官宿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戒嚴年代的澎湖雖不如金門那樣家家挖地道,但眷村裡的居住環境到底不如臺北:一家四口只有一間臥室,小孩睡上下鋪,父母則常年打地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眷村里枝繁葉茂的樹,一直希望自己在海邊能有這樣一個院子,在一棵大樹的庇護下,有一個石桌石凳,白天的時候看陽光在樹葉間搖曳,嗅四季花香。晚來時在樹下聽風品茶,聽海濤陣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個就是潘安邦和張雨生家門口的海灘,也就是那首耳熟能詳的外婆的澎湖灣裡的澎湖灣了,就是外婆牽著小潘安邦在沙灘上留下腳印兩對半的地方。注意哦……海岸邊都是仙人掌??</font></h3> <h3>遍地的仙人掌</h3> <h3>位于馬公最繁華的中央大街北端的四眼井,是澎湖縣著名的古跡,其起源時間已不可考,因其逢旱仍不缺水且水質清涼成為一代又一代澎湖人的飲用水。后來由于附近居民人數不斷增加,出于安全考量,人們便將其用石板鋪蓋,上砌四個井口,相傳中央大街的舊名“大井街”,便是因此井而得名。</h3> <h3>勿忘在莒是來金門和澎湖看到最多的,“勿忘在莒”這個成語,對大陸人來說比較生僻,但對生活在臺灣的人們來說可謂耳熟能詳。因為蔣介石自1949年敗退臺灣以后,基本以“勿忘在莒”為座右銘,并常以此提醒臺灣軍民。專門查了出處和意思,這裡粘給大家??學無止境??莒(jǔ),是一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戰國時歸附齊國,在今山東省莒縣境內。“勿忘在莒”,大體有兩個出處:一出自《呂氏春秋·直諫》說的是春秋時代,齊襄公昏庸,齊國內亂,公子齊小白為逃避殺身之禍,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鮑叔牙的保護下逃到莒國的姥姥家避難,第二年,齊襄公去世,小白歷經艱險回齊國做了國君,他就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為齊桓公。“在莒”還有另一出處,據《史記》等史料記載,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攻占齊國都城臨淄等七十余城,惟莒與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齊緡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殺。其子法章在莒被擁立為襄王,率眾保莒以拒樂毅;田單堅守即墨,后來燕軍被田單的火牛陣所破,奪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終復國。??你知道了嗎?在這里“勿忘在莒”,蔣介石所引用的一定是“田單復國”這一歷史典故。目的是告誡軍民“不要忘記復國”。可見退至臺灣的老蔣一直想著打回去,統一中華。</h3> <h3>炮臺——“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談及澎湖,許多人眼前是這樣一幅溫馨美麗的畫卷。除此之外澎湖還有她的另一面:古戰場。遍布各地的古堡、炮臺、城墻,甚至廟宇,都浸透著烽火狼煙。島嶼的沿岸角落幾乎都有炮臺,較大的例如西嶼炮臺,東嶼炮臺等,你可以在這里觸摸著被陽光烤的火熱的炮身(真炮),感懷澎湖古戰場的肅殺,將自己沉浸在炮火紛飛的歲月……</h3> <h3>中央老街,摸乳茶你喝過嗎??</h3> <h3>澎湖的玄武巖稱得上“世界級景觀”,同類的玄武巖在地球上只有兩處,一處在意大利西西里島,另一處就在臺灣澎湖。</h3> <h3>桶盤嶼——去集美島的路上,游艇在這里停泊了兩分,向我們介紹這個全島都是玄武巖的桶盤嶼。為了保護玄武巖也為了避免掉落的巖石砸傷游客現在已經不讓登島了。據資料介紹,澎湖列島是臺灣三大火山群之一,各島大多由玄武巖組成。按科學家的解釋,火山熔巖流在冷卻時體積收縮,形成玄武巖的柱狀節理,呈現六角柱或多角柱結構。隨后由于海蝕及其他地形作用的影響,從而形成許多高低起伏、變化多端的柱狀玄武巖。</h3> <h3>澎湖的玄武巖是讓我最驚喜的部分,它是基性巖漿噴發后,熔巖冷卻而成的一種火山巖。由于玄武巖是組成地殼海洋板塊的主要巖石,因此成為地表分布最廣的火成巖之一。臺灣地區的玄武巖最主要分布在澎湖,因為玄武巖質的熔巖在火山巖漿中黏度最小,因此熔巖流出地表后為多為平坦之方山地形,這也是澎湖群島沒有高山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讓我難忘的也是這里,在這里大風吹倒了我的腳架,鏡頭摔成了兩半????</h3> <h3>重點是珊瑚</h3> <h3>此是小門嶼最特殊的海蝕地形,因長期受到強烈東北季風與海浪的沖擊,將砂頁巖淘空,使玄武巖失去支撐而崩落,而成為一座有如貫穿海岬的拱門。地形上稱為「海蝕拱門」因形似鯨魚,故稱為「鯨魚洞」。</h3> <h3>紫菜礁……顧名思義,形似紫菜的礁石</h3> <h3>自行車環島路——帶藍色邊界的路是專為騎行愛好者設計的自行車道,道路不寬,但途經郊野、村莊、及澎湖著名的景點,沿海而行,一路幽靜沒有汽車的干擾,雖然比大路要繞很多路,卻是我喜歡的方式,所以我總是盡量走自行車路線,除了鳥鳴就是呼嘯的海風,都不用擔心紅綠燈,要多爽有多爽。</h3> <h3>這條路叫天堂路,它和摩西分海一樣,落潮時才浮出水面,又因為它的盡頭是藍色的大海,顧美其名曰“天堂路”。圖三路旁巨大的海蝕平臺,同樣伴著潮汐時隱時現。摩西分海處也有同樣巨大的海蝕平臺。</h3> <h3>這里的籬笆和房屋都是“黑色”的,這里的墻壁上有野花和田螺殼,這里的房子像堆積木堆出來的,這里的院落里有成堆的仙人掌……</h3> <h3>房東看到我的腳架,知道我愛照相,專門給我推薦了南寮村。果真具有當地特色。早先澎湖居民居住的都是這樣的房子,都是海邊巖石堆砌而成的,因為色澤偏黑,乍一看還以為都經歷過火災??</h3> <h3>黑色的石頭叫咾咕石。 咾咕石就是珊瑚礁巖體 (石灰巖), 澎湖有一句諺語“要娶某,先擔三年咾咕石”, “娶某”就是閩南語的娶妻, 要結婚得先挑三年的咾咕石. 早年澎湖地區, 男丁結婚成家要先蓋新房, 他們多半就地取材, 得先花三年的時間從海邊潮間帶挑回足夠的咾咕石, 以建造新房舍.</h3> <h3>在這里也可以看到樹和房屋的完美結合,雖然不如柬埔寨的壯觀,也算是大自然相互依托的體現</h3> <h3>二坎古厝聚落,和南寮古厝聚落相比而言,是黑與白的差別,是進步與落后的差別,就如同一個是藍田猿人一個是山頂洞人??說的有點夸張,但顯然不是一個時期的建筑。</h3> <h3>摩西分海……想要目睹澎湖摩西分海的奇觀並不容易,必須先做足功課,上網查詢奎壁山漲退潮時間表。在網上都有明確的分海合海時間,不過推算出的時間由於是預測值,因此前後還是會有約有20分鐘的時間差。這張已經有隱約的波紋,大體分海的地方已經可以看出來了</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本磅礡的大海開始緩緩地往左右兩邊移動,中間竟出現了 S形的礫石踏浪步道通往對面的小島,彷彿是《聖經舊約》裡,猶太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離埃及時,將紅海一分為二的情景。所以,我相信圣經里的摩西分海應該是真實的,聰明的摩西只不過非常熟悉地形,完美的利用了漲落潮的時間而已。</font></h3> <h3>這條約 300公尺長、 6公尺寬的玄武巖礫石步道,被人戲稱是臺版的摩西分海步道,也是奎壁山目前最精彩的新風景,每年都吸引大批的遊客來朝聖,體驗大海為你開路的震撼。<br></h3><div><br></div> <h3>拾海</h3> <h3>無獨有偶,好運碰到澎湖的花火節</h3> <h3>其實每年的四月澎湖都會舉辦花火節,目的是促進澎湖的旅游。這一次我是碰巧遇上了。??花火節很熱鬧,每周一、四在澎湖不同的地方燃放煙花,現場請的有臺灣較有名主持人來解說,還有內容豐富的表演,一般也會請二三流的臺灣明星來客串表演。</h3> <h3>花火節燃放的地址之一,西瀛虹橋</h3> <h3>其實所有圖片和視頻都無法傳遞現場的震撼……一個接一個的花火伴隨著振聾發聵的爆破聲把天空映成彩色,然后是歡呼和尖叫聲,廣場巨大的音樂聲……你會發現你被淹沒的快樂里,情不自禁地歡呼和雀躍……</h3> <h3>都說花火是浪漫的,美麗而短暫。來澎湖旅游的大多是臺灣本島的人們,利用假期來此游玩,大陸過來的人很少很少……</h3> <h3>通常完美日落要有陰云環繞的憂郁,沖破云層的驚喜,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逐漸沉沒海岸線的感傷……在外婆的澎湖灣,我偶遇了完美</h3> <h3>一系列圖片——日落過程</h3> <h3>要說最美的,當然是集美島了</h3> <h3>別看我捂得如此嚴實,回來還是不僅僅黑了兩圈,切記,切記一定要防紫外線的??</h3> <h3>這里美得一塌糊涂,最要命的是沒有人沒有人沒有人!重要的事說三遍。坐享私人海灘……</h3> <h3><font color="#010101">七美島浮潛……傳說明朝時,倭寇侵擾該島,有七名妙齡女子不甘受辱,相伴投井而死,以全貞節。鄉人將井掩埋后,一夜之間,在井邊長出七棵香花樹,枝葉繁盛。鄉鄰認其為七貞女之精魂凝結,乃倍加珍護至今。后人感其貞烈,立“七美人”碑,以為紀念。七美島的海水磨蝕礁石非常有特色,同時海水清澈,海里的珊瑚非常漂亮,所以到七美一定要浮潛哦……</font></h3> <h3>七美海底世界</h3> <h3>奇妙的海底世界</h3> <h3>開始不知道,沉在海底的一坨坨“大便”是哪種海底生物排泄的,難道附近有海象?后來問教練那一坨坨“大便”是誰的產物,教練笑噴??告訴我這是海參,還抓起一個給我。沒文化真可怕</h3> <h3>望夫石</h3> <h3> 雙心石滬——已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利用玄武巖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筑成的捕魚石墻,也是一種海中陷阱,澎湖雙心石滬是澎湖目前保存最完整和最美麗的石滬。</h3><h3> </h3> <h3>單心石滬——其實石滬是早期人們建造用來捕魚的,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是在潮間帶區域堆砌弧形石墻,構成主要分為滬堤、滬房、滬門、魚井等部份,利用海水漲潮時會淹覆石墻頂部并且帶來魚群,退潮時海水流走而魚群便會困在石墻內,原理就是潮水漲退及魚群回游特性。在早期在波動的海面上筑起一道道的弧形石墻,工程十分浩大,不僅可能要利用全村里的居民,更要歷經數年或是數十年以上才能完成。澎湖的石滬可能是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據說石滬總數達580余個。</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小臺灣,這片海蝕平臺外形酷似現臺灣本島的形狀,故稱之為小臺灣</font></h3> <h3>集美島環島公路</h3> <h3>澎湖的某個港口,名字忘了??一般伴隨著港口都有比較集中的村落。太美了,真想在這里有套房??</h3> <h3>環島是必須的,每天騎著小電驢,吹著海風,走走停停,美哉</h3> <h3>美片太多,盡然沒有辦法放美食片片了,仙人掌冰淇淋,好吃的綿綿冰,各種貢丸湯都是我的最愛。來澎湖一定要吃哦</h3> <h3>結尾來兩段視頻,視頻編輯還不是很擅長,呵呵,只作為記錄和總結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曲阜市|
法库县|
云浮市|
梧州市|
凤冈县|
武威市|
西乌珠穆沁旗|
台安县|
沅陵县|
东光县|
万源市|
富蕴县|
象州县|
崇礼县|
莱西市|
清原|
呼和浩特市|
盐边县|
清水县|
织金县|
玉环县|
罗山县|
岑溪市|
高青县|
杭锦后旗|
贡觉县|
泾川县|
双桥区|
蒙自县|
彭水|
贺兰县|
积石山|
临漳县|
大城县|
滦平县|
习水县|
长治市|
札达县|
贵州省|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