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各位知青戰(zhàn)友們,貧下中農(nóng)同志們,歷史上的今天,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五日是我們上山下鄉(xiāng)50周年紀念日。那年不知道是哪個殺千刀送的"喜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十年彈指一揮間</b></p><p class="ql-block">塘沽南站火車一聲急促的嗚叫,車上車下哭聲一片,場面動人不堪回想。</p> <h3>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qū)朝陽鄉(xiāng)位于香坊區(qū)(原動力區(qū),2006年8月15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動力區(qū)與香坊區(qū)合并,組成新的香坊區(qū))。南與平房區(qū)毗連,西、北與南崗區(qū)接壤。原屬哈爾濱市朝陽區(qū)。1956年3月,并村劃鄉(xiāng),設置朝陽鄉(xiāng)。以境內(nèi)朝陽堡屯得名。<br> 朝陽鄉(xiāng)的形成已有200余年歷史。清朝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義發(fā)源、大南溝、瓦盆窯、小南溝、東井子、老五屯、二屯、頭屯先后形成。清末同治年間(約1862~1874),劉家窩堡、二道溝、閻家崗等屯陸續(xù)建立。清末時期,朝陽地區(qū)有人家100戶,人口449人。建國前有1526戶,人口5872人。<br> 1956年3月設置朝陽鄉(xiāng)。1958年11月,改為機電人民公社朝陽分社。1960年1月,改隸動力鄉(xiāng)人民公社。1963年1月,改隸動力區(qū),同年3月劃歸濱江區(qū)管轄。1972年8月,劃歸動力區(qū)管轄。1984年1月,政社分開,恢復朝陽鄉(xiāng) </h3><h3> 全鄉(xiāng)總面積56.2平方公里。轄前進、平順、永勝、先鋒、新立、平安、新興、永豐、劉家、富民、東升、金星、新發(fā)、大南溝14個村,13個自然屯。鄉(xiāng)政府駐地在義發(fā)源屯。據(jù)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總戶數(shù)6228戶,總人口25837人。漢族居多,少數(shù)民族有滿、朝鮮、回、蒙古等。</h3><h3> 朝陽鄉(xiāng)地勢平坦,唯北部有斜坡。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春旱少雨,雨季集中在七八月,無霜期140天左右。哈五公路和拉濱鐵路從境內(nèi)通過。馬家溝、何家溝流經(jīng)境內(nèi)。</h3><h3> 全鄉(xiāng)有耕地39774畝,蔬菜播種面積占56%。農(nóng)業(yè)以種植夏、秋菜為主,畜牧業(yè)以養(yǎng)肉雞和蛋雞為主,并飼養(yǎng)奶牛、肉豬等。</h3>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我們下鄉(xiāng)時"義發(fā)源″屯的牌樓,一進牌樓往前一百米左右就是我們插隊的朝陽公社金星一隊的隊部,義發(fā)源屯也是公社的所在地。 </p><p class="ql-block">我們小隊挺富的,當時有蘇聯(lián)產(chǎn)尤尼斯汽車一部、天津產(chǎn)鐵牛55和洛陽產(chǎn)東方紅28拖拉機各一部、洛陽產(chǎn)東方紅54型鏈軌拖拉機兩部、手扶拖拉機一部、膠輪馬車七掛(三匹馬)。汽車掏糞,拖拉機和馬車往哈市運送蔬菜。那時生產(chǎn)隊有男勞力400人、女勞力200人左右。</p> <h3>生產(chǎn)隊在靠近四隊(劉家窩棚)方向的所屬土地上有一道東西向的鐵絲網(wǎng)隔斷,長庋數(shù)百米。網(wǎng)內(nèi)是哈飛新風機器廠,(是日軍侵華時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細菌部隊遺址)網(wǎng)外是我們隊的耕地。每逢在這一片土地上勞作歇氣時本隊年長一些的村民會講述一些相關的故事。有一年中央一套的一款節(jié)目中就有我隊社員陳方寬講述日軍細茵部隊的罪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知青們穿的大多都是這個樣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工不同酬</b></p><p class="ql-block">剛到隊里參加勞動時,社員每天計10分,而知青呢,插隊初期男生計8分,女生記7分。</p><p class="ql-block">那時在生產(chǎn)隊干活,東北那個倒霉地方天亮的早,下半夜兩點多天就放亮,一早四點就出工,七點回來吃早飯,八點繼續(xù)干活到中午十二點。</p><p class="ql-block">僅以女知青每天差三分算一筆帳看看:那時分值0.25元/分,每天差3分X0.25=0.75元X30天=22.50元X10個月=225元。那時的57次快車上海至哈爾濱20.05元,也就是說一年差的錢就可以買10次單程火車票還有富裕,那時候是天文數(shù)字呀!同學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鏟地,我們干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菜田區(qū)的菜農(nóng)干起活來很苦的,頭氣活摘西葫蘆,瓜秧上都是露水,女同學從頭濕到腳,什么滋味呀!頭上沾的黃花粉不知道是飄柔沐浴露還是力士潤膚霜?!摘黃瓜要脫了鞋進地,十七八歲的大姑娘怕人看到腳不好意思穿著襪子進地摘黃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每年回東北后正趕上種麥子,"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踩格子"跟著梨仗在后邊走,一天無聊到了極點。</span></p><p class="ql-block">知青在農(nóng)村中遭受的苦難,絕非那些“農(nóng)家樂”式的、花花草草的回憶錄所描述的那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三步跳板我們干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從建委辦公室主任退下來的德祥大哥那個時間跟大糞車掏過糞,不象現(xiàn)在的掏糞工把吸管往化糞池里一放就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僅以哈爾濱站為例:車站南邊有一個大的公共廁所,那時的廁所是旱廁,十來米深的糞池子上面搭設木板,掏糞工要穿皮叉下到池子里,桶里裝滿糞便后有人把桶拉上來倒到糞車里,這是一個流程。有時糞便會從天而降弄一身,象這樣大型的糞池是很難上下的,有時吃早點上面的人用繩子把大果子系到糞池下面,下面的人躲到角落充忙吃一點充饑,同志們你們能想象到那是什么滋味嗎?而我們知青干過這種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知青偷雞摸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有,確有其事!</span></p><p class="ql-block">什么原因呢?聽我娓娓道來:</p><p class="ql-block">下鄉(xiāng)時政府給每名知青一部分安家費,由所在社隊負責購置必需的生活用品,并指派一名社員給知青做飯,購置的飲具用品一應俱全。</p><p class="ql-block">第一年回津探親返哈時,青年點的火炕被社員拆了取出里面的灰去做農(nóng)家肥了,飲具也被悉數(shù)偷走,知青無法正常生活。據(jù)可靠情報分析這決不是地富反壞右干的,是貧下中農(nóng)的所為。那時的地富反壞右是不敢亂說亂動的。那以后青年點附近的雞鵝鴨狗便不斷的失蹤成了我們知青的美味。您說這怨我們嗎?</p><p class="ql-block">我們剛到社隊時,生產(chǎn)隊臨時安排在社員家寄宿。女同學安排在貧協(xié)主席趙大爺家,趙大娘個子矮矮的胖胖的,外號叫"小土豆″。男生安排在一個叫王殿功的社員家,吃飯都去趙大爺家。這兩位社員在鄉(xiāng)下趣事中都有故事。</p><p class="ql-block">很快生產(chǎn)隊就給知青購買了一棟房子,經(jīng)過改造后成了知青宿舍。</p> <p class="ql-block">圖片基本上就是我們知青宿舍的原貌。東邊兩間男生居住,西邊兩間女生居住,廚房在最西邊設置。</p><p class="ql-block">院子里可以種些蔬菜之類的農(nóng)作物,種過茄子、辨椒、豆角等蔬菜供日常生活食用。</p><p class="ql-block">房后是三隊的沙果樹地,結果季節(jié)我們從來就不缺沙果吃,沙果煮熟加些冰糖味道比買的水果罐頭好吃多了。</p><p class="ql-block">有時摘幾個沙果到三隊的酒廠去接喝燒鍋釀出的二鍋頭原漿酒真是飄飄欲仙呀。</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年以后,部分同學選調(diào)去了大慶油田工作,大隊為了改善知青居住環(huán)境同時也便于管理,統(tǒng)一把各隊知青集中到了公社西南側五十年代時給前蘇聯(lián)農(nóng)業(yè)專家修建的別墅居住。我手指的這扇窗戶就是我50年前曾經(jīng)居住過的房間。取暖的火墻俄語叫:"癟了蓋"。</p><p class="ql-block">別墅區(qū)共四棟單體別墅,環(huán)境優(yōu)雅,果樹成排。一派田園風光,花開時節(jié)宛如世外桃園。</p> <h3>作為社會歷史的一朵浪花,“上山下鄉(xiāng)”成為了過去,并即將被遺忘。</h3><div>但作為我們這些親歷者對自己的不尋常歷史卻是銘心刻骨的,因為我們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獻給了她,我們并不是什么犧牲品,也不是碌碌無為的庸人,猶如將軍回首戎馬生涯一樣,我們常常回味那不尋常的“蹉跎歲月”,在國家機構幾乎癱瘓、生產(chǎn)停頓的動亂時期,我們8000萬知青在農(nóng)村,在邊疆,自食其力(不與城里同胞爭飯吃,爭穿用),身居茅棚(不與城里同胞爭房住),荷鋤掮擔(不與城里同胞爭飯碗)。糧棉油里,我們曾經(jīng)灑下了多少汗水?</div><div>這對當時國家經(jīng)濟狀況的平衡、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應當說是有積極作用的。</div><h3>若不如此,國家又會是何模樣?這些看不見的、因而不被人重視的貢獻,不應當隨著歷史的推移而被抹殺。</h3><h3>在國家面臨的危難之際,知青以上山下鄉(xiāng)的方式,為社會的穩(wěn)定承擔了義務。一些研究中國當代史的專家指出:沒有老三屆學生的上山下鄉(xiāng),當時的城市將會更亂更加動蕩,社會更加混亂。僅就這一點來講,知青是有功的。</h3><h3>國務院公布的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沒有將“還舊債”的問題列入其中,是有失公正的。“還舊債”,是指部份群體因種種原因,自身利益受到損失后,政府給予經(jīng)濟補償。當然也包括以國家名義組織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更應該得到徑濟補償。</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下鄉(xiāng)趣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貧協(xié)主席夜讀毛選</b></p><p class="ql-block">下鄉(xiāng)后第一個房東是貧協(xié)主席趙大爺。一九六九年三月十八日晚上吃過晚飯后,看見趙大爺戴著老花鏡在一本正經(jīng)認真的看著毛選單行本"愚公移山"。說真的,當時心里很受感動。轉天看見楊書記,我說貧下中農(nóng)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當我把趙大爺學毛選的事講給楊書記聽時,楊書記的話讓我至今難忘!他說:這個趙狗牛子就能裝犢子整事,他不認識字,學哪門子毛選啊!親們,哈哈哈哈哈……東北人說:一寸的照片,少整點景吧!</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下趣聞:</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社員有趣的外號:</b></p><p class="ql-block">①大損種:大隊書記的大舅子的外號。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侵華日寇投降。周邊村屯的村民對日軍七三一部隊"北場子″商業(yè)區(qū)物資進行哄搶,哈爾濱歷史上稱"搶場子″,人們搶糧食、生活用品補貼家用,搶輪胎拴大車成為生產(chǎn)工具。更有甚者搶日本、朝鮮女性遺孤作為"童養(yǎng)媳″,某社員的大兒媳是日本人,二兒媳是朝鮮人,據(jù)說后來都去日本和韓國定居了。這個人搶了兩匹駱駝回來,既養(yǎng)不起又殺不了只好放掉了,因此得其雅號終身呼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②一桶磷料:</b></p><p class="ql-block">李隊長(外號磕巴三)搶廠子時隨便把一個密封的鐵桶裝上車帶回了家,桶上都是日文看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就放在屋角里,有時來人多了木凳子不夠用就轉出來坐一坐。這一年他家從呼蘭火柴廠來了一位遠親,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只鐵桶,以兩千元買了去,那時七幾年的兩千元錢得抵現(xiàn)在多少錢呀!原來是火柴廠的重要生產(chǎn)原料,就是火柴盒兩側的磷片。那時在黑龍江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干豆腐厚水豆腐薄,呼蘭火柴劃不著。可見當時磷料缺乏。這家人家發(fā)財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③大紅ⅹ:</b></p><p class="ql-block">"毛在毛上做,兩手捧一個,要問那是啥,你媽有一個″。地頭歇氣時社員甲出的迷語讓大家猜。迷底其實是老年間己婚婦女頭上盤的發(fā)髻。社員乙猜的迷底不雅,落下終身外號:大紅x!并秧及到了老婆和孩子。我在農(nóng)村七年只知道此人姓劉不知其名,就知道外號。有人問這是誰家的姑娘這么漂亮,回答者說這是大紅ⅹ家的二丫頭。真是不雅,都是沒有文化惹的禍!</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3.一副對聯(liá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動中求靜品品農(nóng)民滋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忙里偷閑學學主席思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橫批:義不容辭</p><p class="ql-block"> 這是金星二隊被遺返回鄉(xiāng)的"右派″一九七O年春節(jié)貼在門前的一副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 此人讀過私塾,國高畢業(yè)。文化程度極深,在他住的十足十平米的蝸居墻壁上到處是他作的詩句,如:…聽說有個寒山寺,老僧冒雪去掛禪的詩句反映出人心的絕望的情緒。具體因為什么劃成"右派″未作詳細了解。該人向人民公社保衛(wèi)組寫的思想改道匯報皆使用文言文,"之乎者也已然哉,不吝賜教耳!″范保長看不懂說這純誶是胡說八道,放右派的狗臭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4.迫害知青,殺無赦:</b></p><p class="ql-block"> 前進大隊村支書鞠福財迫害知青,造成女知青懷孕,影響十分惡劣,被政府判處其死刑。受害女知青按政策返津安排工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5.痛打村霸于五子!</b></p><p class="ql-block"> 屯子里于姓哥五個,號稱"于家五虎",是村屯中一霸。于五子在屯子里專橫攏邑欺壓村民,對知青林某無故大打出手,百般進行辱罵。"跑到我們這來搶飯碗,滾回天津去″等等。本隊知青組織其他公社知青在本屯對于五子實施震攝性打擊,有效打擊了村霸的囂張氣焰,此后再未發(fā)生欺辱知青事件。其姐夫多次向公社寫舉報信均被保衛(wèi)組范保長壓下轉給了我。我曾先后在公社機關清理階級隊伍辦公室、文教組等職能部門工作過,有一些人脈關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6.社員超前的經(jīng)濟頭腦</b></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侵華日軍投降,撤離中國時也留下了不少孤兒和棄女,被附近村民收養(yǎng)。我們男同學寄宿的王姓社員家就收留了一位日本籍和一位朝鮮籍兩位女孩,長大后大兒子和日本籍的女孩結婚了,二兒子和朝鮮藉的女孩組建了家庭。兩房兒媳婦不花一分錢,有經(jīng)濟頭腦吧!這比搶駱駝劃算多了,這兩房兒媳婦都在日本和韓國找到了自已的親屬和家人,現(xiàn)在都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國定居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辉南县|
梓潼县|
安义县|
肥乡县|
宜章县|
泸州市|
收藏|
普宁市|
任丘市|
盐边县|
乌鲁木齐县|
东山县|
班玛县|
珲春市|
当雄县|
成安县|
固镇县|
增城市|
宕昌县|
阿坝|
双城市|
昌平区|
松原市|
呼和浩特市|
定陶县|
宜宾县|
昭通市|
和政县|
资兴市|
明水县|
阿拉善右旗|
齐河县|
宁津县|
墨江|
榆树市|
乌拉特前旗|
保德县|
游戏|
三台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