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總章</h3><h3> 星江兩岸煙云碧,四面山巒擁翠峰。春風化雨潤萬物,朱子故里喜相逢。2018年4月,順德鳳城實驗學校師生一行四十余人來到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朱熹中學,進行為期一周的游學活動。</h3><h3> 朱熹中學舉行了隆重的游學開班儀式,李明校長在開班儀式上致詞,指出這次兩校校際交流,是以"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為主旨,是兩校締結姊妹學校后的又一重大舉措。會后,來自鳳實初一初二級的優秀學生代表,分到各班進行學習,與當地學生結成一幫一學習小組,同吃同住,深入了解當地學習生活,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擴大人生閱歷。 </h3><h3> 朱子故里,無邊光景,萬紫千紅。朱熹中學校風嚴謹,辦學成績斐然,處處可見朱子名言,文化底蘊深厚。鳳實學生在此開啟了與朱子相約的自然與文化探索之旅。課堂上,感受當地學子踏實求學、銳意進取的學風;課堂外,尋訪朱子足跡,加深對婺源的文化與歷史傳統的認識。這有助于學生學習規劃的生成和遠大理想的樹立,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h3> <h3> 序 曲</h3><h3> 2018年4月8號,春風送綠,吹面不寒。鳳城實驗學校的優秀學生代表合影留念,拉開了"春天,我與朱子有個約會"的江西婺源游學活動的序幕。</h3> <h3> 到達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朱熹中學,鳳實師生們受到熱烈的歡迎。</h3> <h3> 朱熹中學舉行了隆重的兩地學生結對開班儀式。</h3> <h3> 第一章 游學之"學"</h3> <h3> 同學們與朱熹中學同學同吃同住同學習,真正融入當地的校園生活,既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與學習環境的差異,又感受到彼此砥礪前行奮斗不已的進取之心。</h3> <h3> 與朱熹中學的同學們一起進行"家鄉美"才藝展示交流。朱子詩歌朗誦、中國古典舞、健美操表演、現場書法繪畫等形式多樣,溢彩流芳。</h3> <h3> 與此同時,兩校的老師們"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h3><h3> 在同課異構的語文課堂《大自然的語言》教學交流中,朱熹中學的王偉老師基礎扎實,教學設計精準到位,教學過程流暢巧妙,大開大合,章法井然。饒建瓊老師富有親和力,在說明文的高效教學中注入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既富有女性特有的細膩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又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了閱讀方法,表達出"大語文"教在課內、功在課外的人文情懷。</h3> <h3> 朱熹中學的鮑曉偉老師和鳳城實驗學校的熊緒沅老師就"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同課異構"。這是兩節精彩的數學課,鮑老師的課把重點放在了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上,穩扎穩打,層層推進,最終達到知識的觸類旁通。熊老師的課則關注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用引導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h3> <h3> 朱熹中學的卞靈老師和鳳城實驗學校的莫婉藝老師同課異構"人教版八年級下冊Sect A 3a-3c",都彰顯出極具魅力的英語教學能力。卞靈老師以深厚扎實的功底進行純英文教學,層層推進,學生踴躍作答,整節課亮點紛呈,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莫婉藝老師則以專業八級流利歡愉的美式英語吸引著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富有感召力,課堂氣氛活躍,并結合朱熹中學心理咨詢室這一特色展開教學,圖文并茂,獲得一致好評。</h3> <h3> 特別值得推介的是我校黃薇老師的心理健康展示課《生命教育》。黃老師成功地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化枯燥教育為生動感染,變死板說教為循循善誘,獲得了朱熹中學領導老師的高度贊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就明白了生命的重要、精彩、可貴,自覺遠離各種危險,獲得了寶貴的成長體悟。</h3> <h3> 第二章 游學之"游"</h3> <h3> 同學們來到江灣,進蕭江宗祠,覓隋唐風物,覽望族風采。此處靈山、攸山、后龍山等三山環抱,錦峰繡巒、碧水清溪、曲橋廊榭、龍池荷香,"一龍臨江千秋盤勝地,雙馬回首萬代降英才。"滕家老屋、匯賢湖、三省堂、江一麟紀念館、江永紀念館、江氏祖屋"一府六院"、蕭江氏名人雕像遍布其中,據統計歷代有25人任七品以上仕宦,村人著述88種,是婺源書鄉代表,村中保存著大量完好的書香民居。同學們邊走邊看,邊聽邊記。</h3> <h3> 旺口村里,處處可見徽派古建筑,大多為清代建筑,尤以"俞氏大宗祠"為最,以木雕精湛著稱于世,被譽為"藝術寶庫",是省保重點文物單位。同學們聽老師說過徽派建筑"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特點,但是親眼所見,豁然開朗,贊嘆不已。這里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家訓,不少同學還好奇地記錄下來,從而體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源遠流長。</h3> <h3> 在婺源綠茶生產基地,同學們參觀學習茶藝以及采茶制茶過程,深入了解我國傳統的制茶文化。</h3><h3>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已經超過了4000年。"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談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強調其出產有地域性;"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確立了中國古代"茶德"文化;"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則講明了茶湯的甘美。</h3><h3> 上了茶山,大伙兒換上靛青色綴以小白花的衣裳,腰跨竹制小圓筐,采摘明后嫩葉、谷雨前茶,并跟著師傅體驗傳統的手工制茶工藝,殺青、炒青、揉搓,還跟著茶藝師學習茶道,沏茶、賞茶、聞茶、飲茶,靜心靜神,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有益于陶冶情操。</h3> <h3> 同學們上篁嶺走天街品味當地特色美食,看古建望梯田感受徽派建筑魅力,并有緣見到當地居民"曬秋",體味到"曬秋"文化強烈的畫面感與藝術的震撼力。</h3><h3><br /></h3> <h3> 參觀婺源博物館,了解婺源歷史文化。婺源縣博物館始建于1953年,屬國家重點博物館、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反映婺源歷史的重要窗口。婺源文化底蘊深厚,是文化之鄉,一些婺源人不惜重金,大批購藏古玩字畫。澤被今世,便有了今日的婺源縣博物館。</h3><h3> 進入博物館陳列廳,同學們邊聽講解邊學習,在婺源千年、茶鄉美器、工藝珍寶、硯國明珠、明清書畫和當代藝術等六個專題展廳,集中了解原隸屬古徽州婺源的歷史風貌及人文典故。</h3> <h3> 參觀熹園,近距離學習朱熹文化。熹園里有座紫陽書院,相傳朱子在此講學,并寫下千古傳誦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方塘就在熹園內,此外還有朱熹手寫的"孝"字石碑,朱熹親手種下的櫧樹,朱熹家譜,這些都很好地闡釋和弘揚了朱子文化。</h3> <h3> 景德鎮皇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制瓷)生產性保護和研究示范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是活態演示景德鎮千年官窯制瓷工藝的示范點。來到這里,同學們參觀學習陶器的制作工藝,了解各歷史時期官窯瓷器的特點,并親自動手,體驗手工制作拉胚瓷器的技巧和方法,學得開心,做得用心,流連忘返。</h3> <h3> 尋夢龍虎山,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h3><h3> 參觀伏魔殿,游覽道教的發源地,探尋道教文化遺跡。《水滸傳》第一章洪太尉放走妖魔的井,就在龍虎山伏魔殿內。</h3><h3> 泛舟瀘溪河,看兩岸丹霞地貌山景,"赤壁丹崖",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墻、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了解丹霞地貌的形成、特點。</h3> <h3>第三章 兩地文化交流</h3> <h3> 在兩地教育文化交流座談中,婺源縣政協黨組成員、縣博物館書記何宇昭、婺源縣教體局副局長王炳祥分別作主題講話。大良街道辦黨工委委員、教育局長孫麗麗表示,此次游學活動具有重大意義,鳳實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變革創新,貫徹了順德教育以人為本、推進教育優質均衡化發展的精神。鳳城實驗學校劉麗華校長介紹本校辦學特色,并向朱熹中學贈送錦旗,這表達了兩地兩校教育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景。</h3> <h3>兩地文化交流領導合影留念</h3> <h3> 鳳城實驗學校的學子們在江西鷹潭二中學習留影。鷹潭二中也與鳳城實驗學校締結了姊妹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成績斐然,是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的示范學校,屢獲殊榮。</h3> <h3> 尾 聲</h3><h3> 游學活動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它既不是單純的旅游也不是純粹的留學。它的學習過程貫穿于語言學習和參觀游覽,介于游與學之間,同時又融合了學與游的內容。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正是游學的深刻體現。</h3><h3> 這次游學,是"行走的課堂",我們的學生先深入到朱熹中學,跟那里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并深入到當地最有地方特色、文化底蘊的古建景點和博物館參觀學習,寓學于樂,真正達到游和學的目的。 </h3><h3>撰稿:饒建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丰县|
宝清县|
繁峙县|
连江县|
油尖旺区|
海淀区|
雷波县|
广河县|
肥东县|
社旗县|
大庆市|
深水埗区|
承德县|
紫金县|
宜宾市|
建湖县|
巩留县|
舒兰市|
大洼县|
阿城市|
三亚市|
惠州市|
邯郸县|
苍南县|
商都县|
武强县|
临朐县|
重庆市|
驻马店市|
闸北区|
麻江县|
吴川市|
会昌县|
城口县|
沭阳县|
鞍山市|
韩城市|
常德市|
宜春市|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