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芒康鹽井——古老的鹽田</h3><div>芒康鹽井的古鹽田已有1300年的歷史,它位于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鎮納西民族鄉的瀾滄江東西兩岸,是我國唯一保留完整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距芒康縣城107公里,海拔2300米左右。氣候相對炎熱干燥。農作物以青稞,大麥,玉米為主。</div><div> 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傳說在“朵康六崗”當中,芒康崗是產食鹽的崗,所以很出名。為此格薩爾王和納西王羌巴為爭奪鹽井食鹽發生過戰爭,臧史稱“羌嶺之戰”。最后格薩爾王戰勝了羌巴,占領了鹽井。到了吐蕃王朝后期,納西王的兒子友拉成了格薩爾王的納西大臣,鹽田還給了納西人,直到今天納西人依然保留著原始的制鹽方式。</div><div> 鹽井納西民族鄉,也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一顆“明珠”,是由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它地處西藏芒康縣與云南的德欽縣之間。這個地區東北與四川的巴塘相鄰,南與云南德欽縣接壤,西與西藏的左貢縣相連。歷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也是滇茶運往西藏內陸的必經之路,今天是滇臧線上云南入臧的第一站。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設鄉。</div><div> 鹽井的鹽田不僅保留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制鹽術,更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處鹵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相同的加工技藝制出的鹽卻呈紅,白兩種顏色。瀾滄江東岸的鹽呈白色,稱“白鹽”,西岸呈淡紅色,稱“紅鹽”,也稱“桃花鹽”。</div><div> 鹽井的鹽泉資源豐富,集中于上鹽井,下鹽井和加達三處,共有83處井眼,日流量在140~2288立方米之間。目前鄉里有制鹽戶143戶,鹽田3454塊。每年的采鹽高峰期是3~5月份,鹽的收入占村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div><div> 據說西藏自治區有關專家提議把芒康鹽井的古老制鹽工藝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想必是能夠通過的。如果申遺成功,定能給當地的旅游業帶來更大的繁榮。(資料來自網絡)</div><div><br></div><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临江市|
莲花县|
方城县|
浦江县|
五莲县|
衡南县|
宜阳县|
大名县|
绵竹市|
闵行区|
江川县|
富阳市|
昭通市|
新乡县|
婺源县|
承德市|
新蔡县|
黄大仙区|
海阳市|
崇阳县|
旬邑县|
林口县|
上饶县|
合川市|
图木舒克市|
上犹县|
通山县|
舞钢市|
博白县|
普定县|
西吉县|
民权县|
苍南县|
海城市|
东海县|
遂川县|
浮山县|
隆尧县|
肃宁县|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