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著名書法家李錫貴老爺子(我們稱呼李爹),一生情系翰墨,他的字有法有度,骨子里散發出一種文人氣質,謙遜誠樸的風格,近日親臨目睹老爺子書寫三米長的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實為 震撼,仿佛回到東晉永和九年上巳節的那次蘭亭雅集……近八十的長者在他的字里充滿了博大的胸襟和超凡的氣度,他是在用情書寫,用心去書寫,行書蘭亭集序似涓涓細流,優美的音樂讓人陶醉,夢回蘭亭……</h3> <h3>原文:【蘭亭集序 】</h3><div>魏晉 · 王羲之</div><div>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 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div> <h3>【譯文】</h3><div>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陰歷三月初,(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是為了從事修禊祭禮。眾多賢才都匯聚在這里,年長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清流激湍)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以令人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意。這一天,晴明爽朗,春風和暖暢快。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盡情地享受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div><div>人們彼此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時把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時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任何拘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舍愛好各不相同,安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于)那些所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而產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成為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終歸結于消亡!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div><div>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的大事)發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卻)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現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參加聚會的人,抄錄下他們作的詩賦,即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們興發感慨的緣由,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有感慨于這次集會的詩文。</div> <h3>謝謝欣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太康县|
临安市|
乌拉特前旗|
漠河县|
江川县|
临城县|
聂拉木县|
施甸县|
商河县|
黄石市|
安阳市|
磐石市|
孝义市|
苏州市|
紫阳县|
广元市|
甘南县|
宣武区|
嘉义县|
汉寿县|
天全县|
宣武区|
子长县|
招远市|
福泉市|
蓝山县|
沂水县|
巴林左旗|
蛟河市|
开封县|
鄂托克前旗|
施秉县|
健康|
嵩明县|
禹城市|
漳州市|
抚松县|
团风县|
深水埗区|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