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在我上一次的發文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問題,有贊成問題的重要性,也有反駁問題的扯談性質,更有許多朋友希望我針對前面提出的問題能有一個具體的答案,所以紛紛留言和私下留言,實在有些對不住,讓大家久等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其實我前面提出的問題,對于部份朋友來說并不難理解,只要認真的去了解過宋詞并對其分析和尋絡的朋友來說,答案早在心中。當然,也有許多迷茫的朋友,或者是由于接觸詩詞時間較短,或者是純屬于愛好興趣,在無事的時候借此來抒一下心中的壘塊,也沒有時間去了解和深入了解過宋詞。更甚至于由于網上的文章眾說紛紜,不知何去何從,難辯真偽。不管怎么樣?作為對宋詞興趣較大的我,既然前面提出了問題,那就針對問題作一下我個人的理解來回答一下,當然也可能并不全面。</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前面,我們暫把詞分三個階段:</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1、初學填詞者能謹守詞律,平仄不差,已是大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詞中多技巧、手法等,如鋪成、遞進、點染、轉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3、平仄既協,手法、技巧皆通,還得須辨上去。上去當矣,宜別陰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就第一個問題我提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A、以詞牌《臨江仙》為例,上下片起句“中中中中平中仄”,其中“中”為可平可仄,大家都知道,那是不是在中處可填任意字,如平、上、去、入不辨,都可以?再如《醉花陰》上片起句“中中中中平中仄”等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好了,如果上面A明白,那下面我們繼續來看看。以蘇子瞻《念奴嬌》為例,換頭處為“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大家都熟悉,這是化用李白的《月下獨酌》,可其中“我醉拍手狂歌“(仄仄仄仄平平)是怎么來的?有沒有講究?可以任意來嗎?再比如以葉夢得的《金縷曲》為例,其中上下片第四句“平仄平平平平仄”這屬于什么句式?可否有所變動?變動算不算出律?等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C、以詞牌《意難忘》為例,上下片第七句處,平仄為“中中仄平平”,為什么前面兩個字為中,而后面又定得那么死,非得仄平平?這里面又有什么問題在里面?等等。</font></h3><h3><br></h3> <h3></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們先從第一個問題說起,其實</font><b style=""><font color="#ed2308">所有詞牌的句子都是按準律句來進行演變的,只不過在進行準律句演變的過程,宋詞較為靈活,比如準律句的替換、綴格、領格、拗格、合成句等等的運用。</font></b><font color="#010101">就以上面的《臨江仙》為例,上下片起句的詞譜為“中中中中平中仄”,是因為在前人的作品中有“中平中仄平平仄”的句式,也有“中仄中平平仄仄”的句式,兩者結合就成了“中中中中平中仄”這樣的詞譜存在,所以并不是凡為“中(可平可仄)”的地方就可以任意用詞。再比如蘇子瞻《念奴嬌》:“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第一句為綴格,斷句應為“我醉/拍手狂歌”,“我醉”一詞為綴格,而下面的“拍手狂歌,舉懷邀月”是兩句標準的對仗句。“我醉”是標準的雙仄句,而“拍手狂歌”也是標準的“仄仄平平”句式。再比如葉夢得的《金縷曲》“吹盡殘花無人問”和“無限樓前滄波意”都是屬于合成句,這樣的句子斷句為“吹盡殘花/無人問”“無限樓前/滄波意”也是標準的律句,“吹盡殘花”和“無限樓前”都是“平仄平平”,而“無人問”和“滄波意”也是標準的律句“平平仄”,當然這個句子我們也可以不用合成句,而把它變成“中仄中平平仄仄”的句式,也沒什么不可,這樣的詞例前人也用得很多,我在填這詞牌的時也幾乎全用這樣的句式。上面的《念奴嬌》我們也可以不用綴格,可以用增韻的形式,如姜白石的“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也是可以的。還有上面提到的詞牌《意難忘》,其中上下片第七句處,平仄為“中中仄平平”,這里就牽扯到領格的運用和不用領格的問題,如果用領格,那這個句子的斷句為“中/中仄平平”,這樣后面的四字句就是標準的律句“中仄平平”,如果不用領格,那這里就應為“中仄仄平平”也是標準的律句。說到這我就想笑,去年的時候我在填這詞牌時,曾把這句寫成“幷轡走他鄉”和“蝶雁盡雙雙”。也有將這句寫成“似月色凄清”和“換一醉煙輕”兩種格式,有人就提出“幷轡走他鄉”和“蝶雁盡雙雙”。這里不對,這里應該有領格,她說她找到二十多首詞例得的結果。當然,對于這個問題我沒有解釋,因為這種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解釋也沒有用,更何況她常說她只喜歡律詩,又怎懂詞的靈活呢?比如“劉辰翁:焰蠟任風銷、嫌殺杜家喬;周邦彥:拚劇飲淋浪、試說與何妨;陳允平:羅襪步滄浪、云雨夢猶妨;”這些她都視而不見。所以說</font><b style=""><font color="#ed2308">詞的靈活并不是簡單的格律,格律是活的,人也是活的,關鍵在于我們怎么用,而這些東西沒有任何一本書也沒有任何一本詞譜能說明和解釋清楚,才導致如今的太多迷茫。</font></b><font color="#010101">當然有個問題在這強調一下,并不是所有的領格都可以替換!</font></h3><h3><br></h3> <h3> 下面我們繼續第二個問題“詞中多技巧、手法等,如鋪成、遞進、點染、轉承…”,寫好一首詞,首要考慮的便是詞的結構,也即詞的每部分應該安排什么內容。好的結構能夠使人始終在你營造的意境里,跟隨著你的句子流轉,能夠有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結構通常是針對中長調而言的,小令因其篇幅短、用筆少,不需要過多考慮結構的問題。<font color="#ed2308"><b>一般而言,小令通常在三四句話內就完成了意思的表達,因此常用來描寫某個特定的場景、某個瞬間的心理,其用語相當言簡意賅。因此對小令來說,要的是快進快出:起句要能使讀者迅速進入你的情感,結句則要意在言外、重筆點題,萬不可將意思說盡,要使讀者讀罷仍能情思繚繞。</b></font></h3> <h3> 填詞在起結上分陡起、平起,講究首尾呼應;亦或者宕開一筆;也有畫龍點睛;更有題旨深化。在過片處有承上啟下;也有一氣貫注;有似離實合;也有異軍突起。在布局中有順筆(包括:先昔后今、從內到外、由景及情、前因后果);也有逆筆;更有順逆交錯。在章法上有造勢、造境、造思,在手法運用的有含蓄、夸張、點染、曲直、隱顯、移情;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襯哀情;有借景抒情、觸景生情、緣情布景、寓情于景,但斷不能有意悖、物傷。在技巧上有轉折反襯、辯證、潛氣內轉、借賓喚主、運密入疏、逆提反接、回環吞吐、借物達意、收縱聯密、先盤遠勢、似正實反、硬語盤空、嶺斷云連、草灰蛇線等等,具體的詞例很多,就不一一舉例子說明了。</h3> <h3> 再來說第三個問題,“須辨上去。上去當矣,宜別陰陽。”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因為有點抽象,語言的發展不好說,比如現在就沒有入聲字存在,如果首都定在南方,也許對于入聲字也會保留。但許多詞牌還得必須用入聲韻,這里的必須也牽扯到律句。所以這一關真不好破,一句詞的讀音流暢與否更是決定一首詞的好壞,這里的好壞也指意境的好壞。“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動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相濟。知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這一段話,出自明朝王宗岳之《太極拳論》。但我認為用來填詞是最好不過了,評價一首詞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這句話最合適。為什么這樣講呢?對于陰陽論來說大家都不陌生,最簡單的比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平別陰陽、仄分上去入,每一個字的讀音都有它“固定”的發音,當然這里的固定是有前提的,并不是絕對的,比如昔日的入聲字現在卻沒了。</h3> <h3> 我們說一下最后一個問題,“今人多以詩、詞、曲不分,混為一談。不知詩中不能有詞語,更不能有曲語;詞中可有詩語,定不能有曲語;曲中可有詩語也可有詞語。”這句話很多人沒法理解,什么叫詩語?什么又叫詞語?什么還有曲語?我不作解釋,舉個例子,如果在詩中和詞中出現這樣的句子行不?“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么?”我想應該不行吧!但在曲中就可以,這就叫曲語!再比如“記得年時臨上馬,看人眼淚汪汪。”“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像這樣的句子能不能入詩?我想應該不能吧!那能不能入曲?當然可以!這就叫詞語。這就是我說的“詩中不能有詞語,更不能有曲語;詞中可有詩語,定不能有曲語;曲中可有詩語也可有詞語。”非常可笑的是有些人把詞填成曲的樣子,甚至于連曲都不是,更像現在的歌一樣,一天樂此不疲,一天十首、二十首,一串一串的,好聽一點叫才思敏捷,不好聽一點是瞎扯蛋!好了,不說,別人喜歡的事,我操那們子的心,又不影響我吃飯。</h3> <h3> 以上回答可能還有許多詩友可能不明白,不過慢慢來,只要喜歡上了這一條路,終有讓自己著迷的地方。當我們在不斷的去了解“詞”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探索,我們終會有所得,宋詞的迷人好比江南的煙雨,朦朧、含蓄,實在是越了解越喜歡,越喜歡越了解,她就像是取之不盡的財寶,讓人瘋狂……</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永丰县|
洮南市|
抚远县|
来宾市|
涞水县|
大余县|
湘潭市|
北流市|
攀枝花市|
鹤岗市|
福安市|
鹿邑县|
宜州市|
武宣县|
齐河县|
乳山市|
吉安市|
朔州市|
SHOW|
板桥市|
衡山县|
无锡市|
高淳县|
九龙城区|
微博|
荥经县|
新安县|
濉溪县|
正定县|
黄陵县|
衡阳市|
赞皇县|
郧西县|
河西区|
黔西县|
珲春市|
安新县|
涟源市|
准格尔旗|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