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漢中市,陜西省下轄地級市,簡稱"漢",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城鎮之一,被譽為"漢人老家"。漢中因漢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也與漢族這一稱謂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關系。漢中是陜南地區最大城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連接樞紐,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經之地,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h3> <h3>漢中旅游景區眾多,其中石門棧道是漢中旅游的一張精美名片。 石門棧道也就是褒斜棧道景區湖光山色,翠峰林立,景色宜人,早在清朝同治時期就被文人王晚香概括為"褒谷二十四景"而聞名于世。景區匯集了眾多的國寶級旅游資源:有世界首例人工開鑿的通車隧道石門;有享譽國內外的書法瑰寶摩崖石刻"石門十三品"遺址遺存;有與長城、大運河比肩的中國古代第三大建筑奇跡褒斜棧道遺址;有與都江堰、鄭國渠齊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山河堰遺址;有70年代初全國最高的混凝土雙曲拱壩石門大壩;這里還是千金一笑的西周美女褒姒的故里;漢王劉邦從這里出發,成就漢家帝業,開漢族、漢文化先河;曹操在褒谷巨石上揮毫留下存世唯一墨寶"袞雪";諸葛亮六出祁山,兩次經過這里……</h3> <h3>古棧道已被淹沒在水庫之中,1969年動工修建的石門大壩發揮的巨大作用在上面的介紹里說的明白。</h3> <h3>石門棧道景區的大路兩邊矗立著各類雕像,大都與漢中的歷史有關。</h3> <h3>漢中市內的漢臺,原本是指劉邦在漢中時的行宮,因年代久遠又稱古漢臺,漢中市博物館也在其中。游覽完了古棧道再來博物館聽講解員講述古時今生,印象很深。</h3> <h3>漢臺一進三院,錯落分布,精致秀美。</h3> <h3> 望江樓,桂蔭堂坐落其間。</h3> <h3> 有兩棵皂角樹分列左右</h3> <h3> 曹操唯一留世的墨寶</h3> <h3>石門十三品是鎮館之寶,雖然只是十三種摩崖石刻,但它反映出隸書由古隸漢隸魏書宋隸的演變歷程,這是其它石刻無法替代的。正因為如此,歷代書法家對它無比珍愛,而且在國外享有盛譽。日本人尤其喜愛,為表達愛意專門贈送了幾棵櫻花樹栽在院子里,現在已是花繁葉茂。</h3> <h3>漢中市內的拜將壇,亦稱拜將臺,位于漢中市城區,相傳為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筑。</h3> <h3>位于漢中勉縣定軍山腳下的武侯墓,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死后被追謚為武鄉侯,故而他的墳墓成為武侯幕。如今只留一方古冢,默默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拳拳忠貞之心,不禁令人唏噓!</h3> <h3>景區內大片漢柏古松,顯得清幽古樸。在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牌匾和石碑,環境清幽素雅。</h3> <h3>東漢之末,張良的第10代孫張魯做了"漢中王",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蓋世而討封,不以位極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漢張留侯祠"。從那時起,這里就成為道教活動的勝地中心,四方攬勝者絡繹不絕,爭相觀光。這座古廟猶如一面歷史的鏡子,反映著張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對他的崇敬。</h3> <h3>張良廟距漢中市有100多公里,路上就經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地方,有碑為證。</h3> <h3>張良廟依山傍水,四季風景如畫,建筑眾多,古樸典雅,其中匾額對聯、文字詩詞多有佳句。</h3><h3>廟中碑石、摩崖近百塊,各種書法,流派紛呈。正是由于這些優越的條件,四季游人不斷。</h3> <h3>以上照片有老的有新拍的,有卡片機拍的有手機拍的,也有相機拍的,算是漢中旅游的紀念吧。謝謝大家觀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论坛|
镇安县|
通江县|
新田县|
三都|
和平区|
钟祥市|
永寿县|
武定县|
八宿县|
山丹县|
岐山县|
广宁县|
西充县|
获嘉县|
松江区|
长岛县|
清徐县|
砚山县|
泰宁县|
开鲁县|
措美县|
逊克县|
剑阁县|
饶河县|
临潭县|
上蔡县|
阿图什市|
桂东县|
富民县|
扎兰屯市|
韩城市|
丹凤县|
五大连池市|
福安市|
潼关县|
江川县|
汕头市|
荆州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