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編輯:李新安 丁霞 徐鳳義 王竹</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歷 史 概 述</span></p><p> 知青,共和國歷史上一個特定的專有名詞,它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的印記;它是一個特定的人群,也是這個群體永不磨滅的回憶。我們就是這個幾千萬人的龐大群體中的一個小集體,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青。</p><p> 我們插隊落戶的地方位于棗莊市區(qū)南部的十里泉大隊,當時屬于棗莊市齊村區(qū)各塔埠公社。從1973年開始,陸續(xù)有知青到此落戶。1974年,棗莊市上山下鄉(xiāng)進入高潮,大批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的號召,背起行囊,離開城市,“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一年來到十里泉落戶的知青達到二十多人,知青組初具規(guī)模。1975年至1979年間,更多的知青來到這里,構成四、五十人的大集體。到1979年底,先后有8批次、共計67位知青在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其中女知青35人,男知青32人。</p><p> 從1975年下半年開始,有大、中專招生和工廠招工的機會,部分知青返城讀書或就業(yè),此后,每年都有數量不等的知青陸續(xù)回城,1980年9月,最后3位知青離開十里泉,知青組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p><p> 在下鄉(xiāng)務農的幾年里,知青們和貧下中農一起戰(zhàn)天斗地,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灑下了咸澀的汗水。割麥磨破了雙手,打場鏖戰(zhàn)通宵,插秧季曬脫了皮,耪地時累彎了腰;學大寨,修水利,打眼放炮,開山取石;隨大隊去山亭修建公路,每天爬山推石砸石子,風餐露宿住山洞,不懼艱難;辦夜校,教貧下中農學文化;參加基干民兵操槍訓練,實彈打靶,成績優(yōu)異;春節(jié)前后排練節(jié)目,慰問父老鄉(xiāng)親,宣傳毛澤東思想;每個夜晚,知青們和大隊的民兵一起持槍巡邏,保衛(wèi)集體的勞動果實。還有知青在村辦小學教書育人,做赤腳醫(yī)生治病救人,在生產隊任會計、記工員,在大隊承擔廣播宣傳工作。在這里的每一天都是緊張、忙碌而充實的。</p><p> 四季輪回,順應農時,春耕秋收,六月麥海,七月驕陽,九月滿目青紗帳,十月千頃稻田金黃。知青們從這里起步,在這里成長,也在這里結識相伴一生的朋友。幾十年后,我們親身經歷的這千百個日日夜夜都歷歷在目,清晰再現,因為這里留下了我們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和思念。</p><p> 在艱苦的日子里,我們也得到了滿滿的收獲,不僅學會了各種勞動技能,收獲了小麥、玉米、稻谷、高粱,還收獲了吃苦耐勞的品格,不怕困難的意志,積極向上的信念,團結互助的友情,還有貧下中農帶給我們的純樸、真誠、溫暖和善良,這是知青們享用一生的寶貴財富。</p><p> 四十七年,彈指一揮間,緣于這份跨越半個世紀的牽掛,知青們經常三五結伴回到這里,看望父老鄉(xiāng)親,關注著故土的發(fā)展。承蒙十里泉村“兩委”的支持和全體知青的共同努力,知青組曾經在2001年和2018年舉辦過兩次大型的聚會,天各一方的知青們心心相約,匯聚十里泉畔,憶往事,聊家常,敘友情,濟濟一堂,場面熱烈而溫馨。</p><p> 十里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有遠近聞名的優(yōu)質泉群。當年初來乍到之時,印象最深的畫面就是村頭的那一片泉群,其中最大的泉眼直徑半米之多,日夜奔涌,清冽甘甜,伴著咕咕的聲音,匯成潺潺小溪,泉邊風光旖旎,春季桃紅柳綠,夏天涼爽怡人,令人魂牽夢縈。我們喝過十里泉的水,吃過十里泉的糧,這里是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感謝十里泉,感謝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感謝每一位知青朋友,我們共同鑄就的知青歲月,值得我們珍藏,我們在這里結下的友誼將永遠陪伴你我,地久天長。</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上山下鄉(xiāng) 波瀾壯闊</b></p> <h3>周恩來總理看望下鄉(xiāng)知青</h3> <p>這是1975年棗莊市舉行歡送下鄉(xiāng)知青游行活動,也是全市大規(guī)模知青下鄉(xiāng)的開始,背景是勝利路上老郵局及圖書館。知青戴統(tǒng)一草帽,胸前有胸花和花帶,徐鳳義在其中。此照片在市檔案管館發(fā)現。</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珍貴記憶 重現當年</b></h1><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戰(zhàn)天斗地 同甘共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詩:三夏夜戰(zhàn)時</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丁霞創(chuàng)作于75年6月)</span></p><p> </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民兵訓練 備戰(zhàn)衛(wèi)國</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教書育人 造福桑梓</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赤腳醫(yī)生 服務村民</b></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知青生活 豐富多彩</b></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青澀面容 青春身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知青村民 深情厚誼</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參軍工作上學 奔赴祖國四方</b></p> <p>三張照片穿越45年的時光,從青澀的年華,風華正茂,再到現今的年富力強;歲月使我們——霜寢白發(fā)染雙鬢,風刻皺紋寫前額。(根據已有資料整理)</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時光不老,我們的友誼不斷。</b></h1><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定陶县|
周至县|
宜宾市|
河北区|
大连市|
景洪市|
和田县|
香港
|
建昌县|
巴塘县|
黄大仙区|
龙井市|
广元市|
图木舒克市|
辽宁省|
扬州市|
库尔勒市|
大田县|
拉孜县|
南丹县|
微博|
股票|
旺苍县|
太谷县|
焦作市|
余干县|
绥宁县|
酉阳|
库伦旗|
甘孜|
军事|
铁岭县|
永年县|
芦山县|
临洮县|
米脂县|
屏南县|
慈利县|
黎川县|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