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的母親——紀念母親逝世4周年

老陳 學東

<h3>  我的母親是2014年4月11日去世的,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要到了母親的4周年祭日。記得在母親去世一周年的時候,我寫了《祭母詞》和《懷念母親》兩篇文章,當時就以為母親不在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h3> <h3>  四年來我常常夢見她老人家,她對我微笑、喋喋不休地嘮叨或講一些往事,怕你不理解,同時還用她最習慣的手式動作比劃著,特別是母親最后病重這幾年躺在床上說話的聲音,每當我聽得入神時會突然醒來,可醒來后又不覺得這是夢,就感到我在真實地與他老人家會了一面。而且,更奇怪的是這見面并沒有增加我心里上對母親懷念的痛苦,因為我確定母親還活著,她在另一個世界看著我們、祝福著我們!所以在每年一些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氣里,我會給他老人家“燒”去一些冥幣和冥衣物,以表示對她老人家的孝心,我也相信她一定能收到。</h3> <h3>  其實,母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她出生于1932年農歷六月,童年經歷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戰亂和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母親正值青春年華,1954年成為一名平凡的幼兒教師,1969年隨父親去了新疆在則克臺反修學校當了小學教師,1976年又隨父親去了湖北省公安縣在縣農藥廠做行政工作,1981年在我父親的老戰友王思謙叔叔的幫助下調到河北廊坊市石油管道局幼兒園,又干起了她的老本行——幼兒教師。1985年退休,之后就成為了一個帶孫女,在家做飯的平凡老太太。</h3> <h3>  母親是一個不太善言辭的人,對于她的過往之事說的并不多。她是山東萊州三元鄉人,有兄妹5人,她排行老3 。在她之上有一哥哥和姐姐,之下有弟弟和妹妹。按照中國過去的傳統,排行在中間,又是女孩,當然不被其父母所看重。母親告訴我:她從小就經歷了日本侵略中國,當時,山東是共產黨軍隊進行抗日活動的老革命根據地,日本鬼子一到她們村里掃蕩,八路軍就組織他們村民向山里轉移,以躲避鬼子的殺害。她還是兒童團員,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對共產黨的感情很深。母親也很要強,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他們家鄉是解放區,當時,為了打敗蔣家王朝,解放軍到他們村征兵,母親報名參軍,姥爺堅決不同意結果沒當上兵,對此她對我姥爺有很大意見,認為他思想陳舊落后。</h3> <h3>  據母親說:抗戰時期,她家里經常有八路軍住宿或養傷。大概是1941年,一個八路軍干部在母親養傷,傷愈準備歸隊時,我的大舅(劉堅彬),也就是母親的哥哥,當時只有14歲,要參加八路,姥爺(母親的父親)不同意,結果大舅就偷偷跟著這個八路軍干部走了,不告而別,參加了八路軍。建國后大舅成為了軍隊的高級將領,官至吉林省軍區政委,他老人家也與2015年底去世了。</h3><h3><br></h3> <h3>  母親很小就在家里干農活,而且非常能干,不怕苦不怕累,對農活樣樣精通,有時還照兼管照看弟弟和妹妹。她說:當時,哥哥參加了八路軍,姐姐已經出嫁,在她13、14歲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家中孩子的老大。所以,家里的里里外外很多事情她得做,這叫責無旁貸。母親的家鄉是老解放區,所以,母親小時候得以接受啟蒙教育,大概上到初中文化水平,而且勤奮好學,這對新中國成立后她能走出家鄉參加工作,并且當上幼兒教師有很大幫助。</h3> <h3>  母親在世的時候,對我的姥爺和姥姥說的不多。解放后土地改革,母親家庭成分被化為富農,按當時黨的政策,地主和富農是屬于要被改造的人群。我認為這個富農成分對母親壓力很大,這對她參加工作后幾十年政治上的進步是有影響的。在母親晚年偶爾提到姥爺和姥姥,姥爺一家之主,性情耿直、脾氣暴躁、他生氣罵人,家里人都不敢吭聲;而姥姥是一個善良、任勞任怨、不多說話、一切聽從姥爺的典型舊時期農村婦女。母親說的一件關于姥姥的小事給我印象深刻:一次母親因為某事惹著姥爺生氣了,姥爺不分青紅皂白打罵了她,母親脾氣也倔,就背著妹妹跑出家門到村口路上去溜達,不一會她看見姥姥邁著小腳、步履蹣跚地向她走來,哄著她不要哭,還從衣袋里拿出一塊糖塞給母親吃。由此可見母親對姥姥有較深的感情。我只是在1976年隨母親回老家時見過姥爺和姥姥一面。時間雖短,可倆老人家給我的印象與母親描述差不多。母親的性格中既有像姥姥待人善良真誠、無私助人的一面,又有像姥爺性子耿直、急躁好強的一面。</h3> <h3> 她發自內心地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可以說退休前一直在求上進、好學習,一直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但她的愿望終生沒能實現,這一方面緣于她的富農出身,另一方面緣于她的性子耿直,愛發表不同意見,不太善于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但這并不影響母親在我心目中的高達形象。因為在我經歷了幾十年的人生風雨、如今已退休之后,我深切地體會到:無私、善良和真誠應該是我們人類中最重要的品行,現在社會不少人,為了個人利益,為了升官發財,不擇手段,巧舌如簧、投機鉆營,甚至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或貶低他人,這種人常會左右逢源、獲得上級的喜歡,但他終究是一個失去善良和正值品行的低級趣味之人。</h3> <h3> 母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是,回顧她的一生,即使用現在人的眼光來看也會驚訝地感到很不平凡。她1954年初走出家鄉農村在長春軍事學院參加工作,當一名幼兒教師。當時,母親才二十出頭,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可她勤奮好學,經過培訓很快就能勝任幼兒教學工作,并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建國初期,社會風氣非常好,提職晉級或調動工作,都是根據工作表現和需要,很少依靠關系。我母親就一個例子:1957年,在北京西郊建立了一所培養軍隊高級干部的院校——高等軍事學院。學院內建了一個幼兒園,需要大批的幼兒教師,她就被領導從長春調到了北京這個幼兒園工作。當時,她們單位一同調到北京這個幼兒園的有三人,一個是來這里當園長的,另一個人和她是來當教師的。北京,那是新中國的首都呀!多少人向往!對于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年輕姑娘,做夢都不會想到能到北京工作。我想對我母親來說那一定是一件非常光榮和激動的事情。許多年后,有一次我突然對此事感到好奇,就問我母親,當年您調到北京工作有什么關系嗎?她老人家平淡地說:那有什么關系呀,可能是因為我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吧。看她的表情似乎又在說:那個年代,一切都是聽從組織安排,如果調我去西藏或新疆,就是再艱苦我也得去呀!這就是那個年代人的思想境界。</h3> <h3>  母親和父親相識是一段比較奇特的姻緣,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1958年初,父親在軍委總干部部工作,常去北京高等軍事學院看望戰友。這樣就認識了在學院幼兒園工作的母親。都是年輕人,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能也有戰友們的撮合,于是他們就談起了戀愛。可我說的奇特姻緣是他們經過相互了解才知道,在他們認識之前,他們都曾在長春軍事師范學院工作,母親是幼兒園老師,父親在政治部機關當干事,父親在長春時還認識母親的哥哥(劉堅彬),而當時他們倆人卻并不認識。我想:曾在同一單位工作卻不認識,后來又在北京巧遇,成為了戀人,這應該稱得上天作姻緣吧。</h3><h3><br></h3> <h3>  有情人終成眷屬,1958年他們結婚了,1959年6月我就出生了。母親一生只生了我一個孩子,她對我的教育還是比較嚴格的,她常說:小孩子要講禮貌,見人應該主動打招呼;要愛勞動,所以,我6,7歲的時候就學會了洗自己的小衣物、學會了生火、掃地的家務活,到了13、14歲家里的晚飯經常由我來做,蒸饅頭、包包子、搟面條、燜米飯和炒菜等家務活我樣樣能干。這培養了我在日后生活的獨立性。</h3><h3> 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她對待工作極其認真,積極上進,做工作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最好,無可挑剔,讓領導滿意,讓同事認可,讓學生家長放心。為此在她工作的三十多年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精力,有時甚至心身疲憊。舉個例子,母親懷我的時候,一次單位搞衛生擦窗子,同事看她挺著大肚子,就勸她不要參加搞衛生了,可她堅持要參加,結果不小心從凳子上跌了下來,當時,把大家都嚇壞了,以為要腹痛流產,結果她爬起來休息了一會什么事也沒有。同事們把緊張的心情放下后就開玩笑說,劉老師,你生的這個孩子將來就取名叫石頭吧,摔不壞!結果我出生后的名字就真的叫陳石頭,這個名字直到上小學時才改成現在的名字——陳學東。</h3> <h3>  母親,她經歷了國家解放前的戰亂,經歷了舊中國農村的生活,非常感激共產黨將她培養成為了一名教師。只要能工作,從不與組織講條件。大概是上世紀60年代初,一次她們單位小范圍漲工資(工資調級),當時只有她和另外一個同事符合調級條件,她就主動找到單位領導,認為自己參加工作時間比同事晚了半年,所以,應給那個同事上調工資級別,領導當然尊重了她的意見。結果,之后近20年她都沒有再趕上工資調級。1969年初,中蘇關系緊張,引發了珍寶島戰役,當時中蘇兩國隨時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為了保衛祖國的邊疆,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決定在新疆組建3個野戰師,其中新建的陸軍七師就駐扎在新疆伊犁新源縣,我父親從總參政治部調到七師。父親走后不久,我和母親也將戶口從北京牽到了新疆新源縣。當時,我們部隊駐扎的地方是天山腳下的一片荒蕪草原,沒電、沒有自來水,飲水要到300百米外的水井里挑,住的是極其簡陋的平房,生活條件與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比,住樓房、電燈、自來水等,可謂天壤之別。而且,地處中蘇邊境隨時有可能打仗。可是為了保衛祖國,母親毫無怨言的隨丈夫來到了邊疆。這可能就是他們這一代人特點:不與組織講條件,一切聽從黨召喚!</h3><h3><br></h3> <h3>  勤勞善良、熱情好客和樂于助人是母親一生的品格。</h3><h3> 記得我小時候六十年代初,正直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我們家住在北京高等軍事學院內,當時軍隊干部中不少家庭有三、四個小孩,有的愛人還沒有工作,經濟不太寬裕,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更別提給孩子買什么零食吃。我們家就我一個小孩,經濟條件還可以,當母親買回水果、糖等好吃的東西時,就教育我不要吃獨食,要把好吃東西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聽了母親的話,我經常將這些吃的東西拿出去分給要好的小朋友吃。</h3> <h3>  六十年代末,我們家搬到新疆伊犁新源縣,部隊駐扎在一個偏遠鄉村,生活條件很艱苦。當時我家鄰居劉風秀阿姨患有風心病,經常暈倒住院。當劉阿姨生病時,母親就主動給她家做飯送飯,幫助照顧孩子。那時家里沒有自來水管,生活用水靠人去挑水儲存在大缸內,每當劉阿姨的愛人出差時,母親就讓我去挑水將她家水缸裝滿,母親說:別人有困難我們就應該主動去幫助。時至今日,四十多年過去了,劉阿姨老倆口與我們家已結了深厚的友誼,母親病重期間多次來看望她。那時父親在部隊機關當領導,有很多年輕干部的家屬沒有隨軍,這些干部衣服破了,就到我們家讓母親給他們縫補,想吃點好吃的就到我們家來,讓我母親給他們做;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時代,生活必需品肉、蛋、菜幾乎沒有賣的,我們家自己種了些菜,還養了很多雞鴨,每天都可以收獲一些雞蛋,這些就成了母親招待他們的好東西,母親的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他們都尊稱母親為劉大姐或大嫂,我母親也非常愿意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h3> <h3>  1976年父親從部隊轉業到湖北公安縣工作,我們全家也搬到了那里,母親被安排在一個農藥廠工作,當時還沒有改革開放,縣城的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整個縣城街上沒有幾家餐館,工廠的很多工人成了我家的常客,他們特別愛吃母親包的水餃,逢年過節母親總是包很多餃子送給鄰里,他們都說母親北方人包得餃子好吃。他們的稱贊讓母親特別開心,在母親看來:能讓朋友分享到她的廚藝是一件很快樂的事。80年代初母親離開湖北調到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局,繼續從事幼兒教育工作,這么多年過去了,湖北的老朋友逢年過節都會打電話來問候母親,他們沒有忘記熱情好客的劉大姐!</h3> <h3>  1985年母親退休了。應該說母親的退休生活還是比較美滿的,她的繪畫才藝、她的與人為善、她的勤勞和崇尚大自然的個性都在退休后得到了很好地展現。母親當幼師時學習了一定繪畫基礎,退休后和父親一起進了老年大學,母親學習國畫繪畫技藝,先后臨摹了很多幅花草、山水、動物和人物畫,有寫意畫,有工筆畫,還多次參加廊坊市和管道局組織的老年繪畫展;她的一些要好朋友在遷住新居或子女結婚時,找母親求一幅畫,母親都爽快答應;至今母親故居的墻上還掛著兩幅她的繪畫作品:一幅是仙鶴圖,一幅是牡丹花;回家時每每看到這兩幅畫,我就感到母親沒有走遠。母親在湖北生活時學會了包圓錐形粽子和打魚糕,退休后她每年到端午節就包很多種粽子,到春節就打幾十斤魚糕,這除了自己吃,多數都是送給好友和鄰里品嘗。母親生病后頭兩年還堅持做這兩件事;后來由于腿腳活動不變就不再做了。一次她躺在病床上開玩笑說:我現在真的成了無用人了,連粽子多不能包了!是的,粽子那都有賣的,可母親親手包的粽子我永遠也吃不上了!</h3><h3> </h3> <h3>  1986年我婚后有了可愛的女兒;母親更是視這孫女為掌上明珠,每天忙于三餐,做家務,還帶著孫女,雖然累,但精神很好。那時我們家的老房子住在一樓,后面有一個近四十平米的小院,母親在這小園里親手種下了柿子樹、葡萄和各種蔬菜,每到夏秋之際,火紅的柿子綴滿枝頭、成串的葡萄掛滿藤架、草莓、西紅柿和青菜遍布小園,愛孫在園內咿呀學步,想吃什么順手摘來,此情此景現在想起來都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母親的天倫之樂吧!有時母親還將柿子和草莓送給鄰居分享。母親對孫女的愛我認為到了極致,甚至有些嬌慣,有時我偶生妒忌,認為怎么對我小的時候要求那么嚴格,甚至會因不聽話挨打,而對孫女是那樣百依百順;三十年過后我也年近60歲,已經退休,我終于理解了,釋然了,這就是舔犢之情,這就是隔代親啊!如今我在想:我要是有了外孫女或外孫子,誰要是打他一下或是嚴厲的責罵他,我都會有些難受的!</h3><h3> </h3> <h3>  母親的晚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住房條件的改善、孫女的長大、兒子媳婦的孝順和家庭的和睦,還是過得比較幸福的;她不愁吃不愁穿,晚輩們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在經濟上沒有任何負擔。特別是婆媳關系和睦給母親的晚年帶了極大地欣慰。由于母親熱情、樂于助人,交了很多老年朋友,他們在一起聊天、學畫、挖野菜、串門子,有的老人病了住院,母親主動去協助照看病人,幫忙做飯和送飯,有的老人買了米面要拉回家,她就蹬著三輪車幫忙拉;她的這些善舉,在她去世后我還聽到有老人念叨。</h3> <h3>  母親喜歡旅游,喜歡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她和父親隔兩、三年要出游一次,如昆明、桂林、黃山、九華山、峨眉山、泰山、西安、廈門等國內主要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大都留下了母親的足跡。最后一次出游是06年春季,他們先回了山東老家探望親人,之后去了山東威海乳山縣的海邊,在那里租房住了近一個月,據說他們每天都去海邊趕海,撿海物,吃海鮮,看大海的潮起潮落,那應該是母親最愜意、最快樂、最舒心的日子。我想:母親去世前和父親共同立下遺囑將骨灰撒入大海的決定,一定與那段日子有關。</h3><div> 2008年4月母親告訴我:她在家澆花提桶時將腰扭了,痛的很厲害,在找醫生做按摩理療。我知道這事時,她已患病有一段時間了。母親個性要強,雖然我是醫生,可一般她有一些小病從來不告訴我,怕影響我的工作,給我添麻煩。這次是治療無效病情越來越重了才告訴我。以我的醫學知識,我想絕不是腰扭那么簡單,建議她馬上去做個腰椎CT。這樣,我愛人托人找關系很快給她做了個CT,結果出來證實了我的判斷,母親患上了多發性骨髓瘤,并且,7,8腰椎出現病理性壓縮性骨折。我立即安排住進了海軍總醫院(我工作的醫院),住院時已經嚴重到不能翻身和下床活動了!經過近兩個月的積極治療和化療,出院時母親能夠帶上腰部護具下床活動了。全家人都為母親的康復高興!</div><h3> </h3> <h3>  畢竟是骨髓的惡性腫瘤,之后的6年間,母親接受了多次化療,病情反反復復,后期又出現腦梗偏癱,再后來雙下肢癱瘓、不能說話和進食,病魔一點一點侵蝕著她老人家的身體,痛苦可想而知;但是,面對疾病她一直豁達、樂觀、堅強,不憂不怨,對醫生、護士、照顧過她的保姆和家人始終充滿感激之情,哪怕是輸液藥物外滲引起手背皮膚壞死,也沒有埋怨過為她輸液的護士,我聽到的總是感謝和感恩,總是在說:我這輩子沒有什么遺憾了,該想的福都想到了,我得到了這么好的醫療條件,碰到了這么多好人,活了八十多歲很知足了;我相信這是母親善良本真的體現,可是,母親,您能想到您的這種本真將會對兒女晚輩們產生多大的影響嗎?</h3> <h3> 母親走了,她與疾病頑強地搏斗了六年,最終還是被這個惡魔奪去了生命。盡管如此,母親走得很安祥,很平靜,很知足。她知道人生就是一場戲,在這里謝幕,將在另一個世界拉開。母親在海邊長大,所以,喜歡大海,她的遺愿是將骨灰撒入大海中。2015年金秋季節,我、海霞(愛人)和女兒女婿一行4人,于天津塘沽港出海,在舉行了隆重的海葬儀式后,我們將母親的骨灰慢慢撒入大海,完成了母親的最后心愿。</h3><div> 嬰兒出生后學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長大后活到我這樣的天命之年,人們不知道要喊過多少句媽媽,可媽媽已經走了,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我們陰陽之隔,我還能再喊媽媽嗎?您還能聽到兒子的呼喊嗎?母親,您的那些嘮叨,您的那些曾經令人聽膩的囑托,您的那些曾經讓人有些厭煩的操心擔憂,現在都成了讓人回味不盡的音符,都成了還想再聽,但已無法還原的美妙旋律;都成了已經遠去、消失在時空中的星光。母親,您的人間幕布已經拉上,但我相信咱們母子情是割不斷的。您的善良、上進、勤奮和認真是留給晚輩們的最大財富!</div><div> 媽媽,還記得嗎?您走的時候正是玉淵潭櫻花盛開,楊柳翠綠的季節,四年過去了,如今到了櫻花爛漫、翠柳飛揚的時候,借著這和煦的春風,我想告訴您:您的老伴如今已經86周歲了,他精神矍鑠,剛剛從廬山旅游回來,今年6月份還要出國到莫斯科旅游;我和海霞已經退休,安享退休生活,海霞也剛從日本旅游回來;您的孫女和孫女婿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生活的很幸福。您放心,有您在天堂的祝福,您的親人們都會生活的快樂,幸福! </div><div><br></div><div>母親一生 平平凡凡 母親只求 平平安安</div><div>母親善良 身教言傳 母親教誨 音繞耳畔</div><div>母親慈祥 化作夢幻 母親微笑 如影再現</div><div>母親西去 兒女腸斷 海嘯雷鳴 母親呼喚</div><div><br></div><div> 這是我寫的《祭母詞》中一段話,它表達了我對您的懷念。雖然,您離開我們已經四年了,但我恍惚地感到母親沒有走,您就在我們身邊;您就在大海里,化作了一陣陣海風吹拂著我們的面頰;您就在天空中,化作了星星沖著我們眨著眼睛;您就在沙漠里,化作了粒粒細沙,搓揉著我們的雙腳;您就在崇山峻嶺之間,化作了蒼松向我們微笑;您就在川流瀑布之中,化作了滴滴水珠在為我們歌唱-----。親愛的母親!如果真有托夢一說,我愿夢見您在另一個世界里生活的更快樂、更幸福、更美好!</div><div><br></div><div>兒子:陳學東</div><div>2018年4月11日</div> <h3>  附篇: 祭母詞</h3><div><br></div><div>吾母晚年 骨瘤病纏 歷經六載 備受摧殘</div><div>面對病痛 不憂不怨 積極治療 豁達樂觀</div><div>甲午三月 含笑殯天 親人悲泣 蒼松嗚咽</div><div>失母之痛 無以表言 念母之情 此文可見</div><div><br></div><div>時空倒流 歲月回轉 往日故事 歷歷眼前</div><div>一九三二 母親生年 八十二載 坎坷不凡</div><div>生在農家 膠東掖縣 童年艱苦 幾經戰亂</div><div>莊家農活 樣樣能干 識字讀書 啟蒙在先</div><div>新國成立 華夏變換 人民做主 動地感天</div><div>隨哥長春 一九五三 參加工作 育人幼園</div><div>勤奮好學 上佳表現 選調北京 朋友贊嘆</div><div>工作努力 同事點贊 熱愛教書 學生喜歡</div><div>與父相遇 天作姻緣 相夫教子 把愛奉獻</div><div>文革動亂 幾度搬遷 保家衛國 隨夫戍邊</div><div>為黨為國 再苦也甜 風霜雪雨 忠心不變</div><div><br></div><div>母親一生 耿直不彎 待人真誠 與人為善</div><div>交心與人 心若鏡面 交友與人 友重泰山</div><div>和睦鄰里 只求平安 勤勞持家 生活節儉</div><div>熱情好客 朋友滿園 助人為樂 老友美談</div><div>春華秋實 苦后甘甜 歲月悠悠 慈母晚年</div><div>學習繪畫 臨摹牡丹 仙鶴展翅 觀音坐禪</div><div>幅幅真情 參加畫展 送親送友 美在心田</div><div>操持家務 忙于三餐 照看孫女 情深犢舔</div><div>種花種樹 喜愛園田 游山游水 崇尚自然</div><div>嘉言懿德 可圈可點 愛心善舉 晚輩相傳</div><div>病重之時 留下遺愿 葬入大海 后人祭奠</div><div><br></div><div>母親一生 平平凡凡 母親只求 平平安安</div><div>母親善良 身教言傳 母親教誨 音繞耳畔</div><div>母親慈祥 化作夢幻 母親微笑 如影再現</div><div>母親西去 兒女腸斷 海嘯雷鳴 母親呼喚</div><div><br></div><div>皓月當空 似母在天 繁星點點 似母雙眼</div><div>慢慢長夜 高枕難眠 悠悠長風 無邊思念</div><div>安息吾母 滄海悲含 嗚呼哀哉 崇山愴然</div><div><br></div><div>2014年4月11日下午4點20分母親病逝,她老人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為祭奠母親,在母親仙逝周年之際,兒子寫下此詞作為永久的紀念,兒子陳學東,2015年4月。</div><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芷江| 尉氏县| 阿城市| 嘉鱼县| 宜城市| 大宁县| 德钦县| 安平县| 浙江省| 时尚| 和林格尔县| 新沂市| 南阳市| 阿坝县| 天津市| 泰来县| 涡阳县| 莆田市| 阳泉市| 徐水县| 武汉市| 凤凰县| 平顶山市| 宣城市| 陵川县| 宾川县| 长治县| 宁陕县| 子长县| 沐川县| 英德市| 开封市| 北川| 双柏县| 桃源县| 东山县| 青河县| 宜川县| 长汀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