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南京總統府位于南京長江路292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h3><h3>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100多年里,這里多次成為中國軍事、政治的中樞,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與這里密切相關,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h3> <h3>歷史上這里曾兩度作為大明王朝的漢王府:朱元璋軟禁陳友諒的兒子陳理的漢王府,之后是朱棣二兒子朱高煦的漢王府。</h3><h3>到了清朝,這里成為了兩江總督衙門,曾作為康熙、乾隆二帝行宮。</h3><h3>到了太平天國,這里又成為了洪秀全飽思淫欲的天朝宮殿。</h3><h3>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里成為臨時大總統府。</h3><h3>1928年,這里又成為國民政府所在地。</h3><h3>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后,這里正式改稱總統府。</h3> <h3>總統府共分三個區域:中區主要是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等;西區主要是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和西花園等。</h3> <h3><b>上篇、總統府中區</b></h3><h3><b>一、門樓</b></h3><h3>總統府門樓是一座兩層半的建筑,一樓為門房、衛士室,二樓為衛兵宿舍,樓頂為仿中國徽派馬頭墻式樣的升旗平臺。原址是太平天國天朝宮殿的真神圣天門和清兩江總督衙署轅門, 1929年國民政府改建成西洋古典大門?!翱偨y府”三個大字由原考試院院長周鐘岳題寫,門兩側的一對石獅子,是清兩江總督府的原物。</h3> <h3><b>二、大堂</b></h3><h3>走進大門,迎面就是大堂。正中懸掛著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天下為公”匾額。</h3><h3>太平天國時這里是“真神金龍殿”,又稱“榮光大殿”,是洪秀全大朝之地,太平天國失敗以后,重新被恢復為兩江總督署的大堂。1912年元月一日,為了趕在這天改元,用新歷,晚上11點,孫中山先生在大堂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h3> <h3>兩邊有六幅油畫串聯起了總統府的歷史,分別為:天國風云,敕治兩江:</h3> <h3>共和肇始,國府西遷:</h3> <h3>國共和談,煦園曙光:</h3> <h3><b>三、禮堂</b></h3><h3>穿過大堂,有一紅柱長廊直通庭院深處,西邊為原總統府禮堂(清代為總督署花廳),是民國時外國使臣遞交國書,召開重要會議,舉行國宴的場所。1948年蔣介石、李宗仁在此登基正副總統。</h3> <h3><b>四、二堂(中堂)</b></h3><h3>從紅柱長廊進入二堂,東西兩側有“國父”和“占領總統府”油畫。</h3> <h3><b>五、八字廳</b></h3><h3>繼續前行,有一八字型的五級臺階,俗稱“八字廳”,是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林森、蔣介石(后稱“總統”)以及行政院、外交部等主官接見外賓時攝影的地方。蔣介石送客到此臺階處止步。</h3> <h3><b>六、會客室</b></h3><h3>穿過八字型的五級臺階,東西兩側分別為內外賓會客室。</h3><h3>東側是總統府會客室,簡潔、舒適。這里也是國共和談處。</h3> <h3>西邊是外賓接待室,檔次高一些,顯得豪華、大氣、溫和。這里是接見外國使節處,接見司徒雷登就在此處。</h3> <h3><b>七、麒麟門</b></h3> <h3><b>八、總統府辦公樓(子超樓)</b></h3><h3>穿過麒麟門,便是國民政府的中樞辦公樓——子超樓,也是蔣介石和李宗仁當年辦公的地方。</h3> <h3>這幢西洋式小樓建于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因為他字子超,所以將此樓命名為“子超樓”,現在樓前還有林森當年手植的雪松。</h3> <h3>一樓是文書局,它主要管理中樞文告、政令和璽印、文印。</h3> <h3>二樓北面兩間為秘書長辦公室,緊挨秘書長辦公室的是副總統李宗仁的辦公室。</h3> <h3>二樓南面套房為蔣介石的辦公室,共有三間。一間為辦公室,臨窗有一巨形寫字臺,一張特制的皮轉椅,頂懸法國產的精美吊燈。辦公室東間為蔣介石的休息室,配有衛生間。西間為書房和接待室。</h3> <h3>三樓是新復原的國務會議廳, 國務會議組成人員一般為:正副總統、五院院長、當然委員和另設委員。每兩周開會一次,主要討論國家軍政要務。</h3><h3>會議廳正北墻上有一漢白玉條石,上有林森親筆書寫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橫額上有孫中山肖像和中華民國國旗。南面墻上是蔣介石著大元帥戎裝禮服像。屋頂有法國制造的吊燈,室內清一色長桌配高靠背皮椅,座位擺放呈山字形。正中朝南是蔣介石的專席,此椅比其他的要大得多。</h3> <h3><b>中篇、總統府東區</b></h3><h3><b>九、南湖</b></h3><h3>南湖是東線最南端是一處大型水池,名為鏡漪池,水體清澈,有如明鏡。</h3> <h3><b>十、馬廄</b></h3><h3>水池的北面原為清兩江總督府和太平天國時期的馬廄,原有10排平房,現恢復了六排。</h3> <h3>馬廄南部兩排是晚清與民國史料展。</h3> <h3>馬廄北部兩排是復原的馬廄和總統府軍樂團宿舍。</h3><h3>馬廄:</h3> <h3>總統府軍樂團宿舍:</h3> <h3><b>十一、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館</b></h3><h3>穿過馬廄,就到了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館,館名由著名清史專家戴逸先生題寫。</h3> <h3>整個兩江總督署的史料展共分為復制的花廳,署衙史料展館,近代名督介紹以及復制的兩江總督大堂四個部分。</h3> <h3>“近代名督”史料展介紹了自1842年“鴉片戰爭”以來在中國近代史上頗有影響的12位兩江總督。</h3> <h3>模擬的總督花廳,是供總督們休息、讀書、會客的地方,上橫匾“清風是式”由乾隆皇帝提給前朝總督于成龍的。贊揚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是天下做官人的楷模。</h3> <h3>模擬的兩江總督署大堂,為商討軍機和拜祀的地方;公案后屏風為朝陽、仙鶴和海潮圖案;正中上方懸掛乾隆御賜給兩江總督的額匾,分別是“惠洽兩江”和“秉鉞三江”;兩側放置總督職銜牌,虎頭牌、警鼓;公案旁有兩把杏黃傘,這是封疆大臣出行儀仗中必不可少的。</h3> <h3><b>十二、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b></h3><h3>繼續向北,就到了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館名由胡繩題寫。</h3> <h3>陳列館分為東中西三個院落。</h3><h3>西院的南房用沙盤展示了天王宮殿的全貌,可以看到,當時的天王宮殿,氣勢宏大,建筑繁多,可惜的是,1864年,曾國荃帶領的湘軍攻陷南京后,在宮殿中大肆掠奪,為了掩蓋罪證,一把大火,將天王宮殿燒了七天七夜,清人何紹基詩云: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h3> <h3>中院仿建了天王與諸王商討機密大事的機密室。</h3> <h3>中院還仿建了天王宮殿,復制的天王寶座陳列于弧形飛罩之下,上方藻井內有團龍口銜軒轅鏡,殿中還陳列有雕龍屏風,大柱子上有精美的盤龍雕刻,顯得氣勢恢宏。</h3> <h3>東院北邊仿建了天王內宮。</h3> <h3><b>十三、復園</b></h3><h3>復園是總督府的東花園,后遭毀壞,2002年恢復,所以叫復園;園中有石舫,名輕飏,一條回廊將全園亭閣樓榭串聯起來,是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h3> <h3><b>十四、行政院大樓</b></h3><h3>行政院大樓建于1928年,坐南朝北,由大門,噴水池,北樓和南樓四部分組成。北樓上的"行政院"三字為行政院首任院長譚延闿所書。</h3> <h3>北樓是五院制度的政權構架和職責陳列。</h3> <h3>南樓是國民政府行政院史料陳列,復原了正副院長等領導的辦公室。</h3> <h3><b>十五、總統府防空洞</b></h3><h3>國民政府與行政院之間有一座防空洞,分上下兩層,10多米深,全部是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相當堅固,即使是重磅炸彈轟炸也不在話下;洞內還有飲水機、發電機和寬敞的房間,是為當時的國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蔣介石等政要定制的。</h3> <h3><b>下篇、總統府西區</b></h3><h3><b>十六、西花園</b></h3><h3>西花園又稱煦園,始建于明代,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園林,東部以山石建筑為主,西部以瓶狀水池——太平湖為中心。</h3><h3>從月洞門入園:</h3> <h3>門背面的題額是篆字的“綸音”。</h3><h3>綸音,本指美妙的聲音,后來用以指天國里神仙或佛祖的聲音,又被引申為皇帝的旨意。</h3><h3>這是太平天國時期布告碑上的碑額,不知何故嵌到了這里。</h3> <h3>進園左邊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h3> <h3>假山西北是“桐音館”。桐音即琴音,又引申為知音,所以,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h3> <h3>假山西南一亭雙頂叫方勝亭,亭底形如女子插在頭上的發飾方勝,故而得名,人們也稱它為“鴛鴦亭”。</h3> <h3>太平湖形如巨大的花瓶,取意為平靜、平安、平和、太平等。</h3> <h3>湖邊有一處如“壽”字的太湖石。</h3> <h3>繼續向東就到了北假山。山中有道光皇帝為陶澍寫的題詞“印心石屋”碑,是褒獎陶澍在治黃治淮上的功勛。</h3> <h3>北假山旁的草棚名棕櫚亭,以樹木原干為柱,十分古拙。</h3> <h3>游廊最南端有《楓橋夜泊》碑亭,是汪偽考試院長江亢虎仿照蘇州寒山寺碑復制的。</h3> <h3>不系舟石舫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h3> <h3>與不系舟遙遙相對的是漪瀾閣。它建于池中露臺之上,四面環水,是主人賞月聽曲子的地方。</h3> <h3>位于池西的夕佳樓,雙層檐頂,二面臨水。取名夕佳,意為黃昏賞景佳地。</h3> <h3>夕佳樓后廊壁上嵌有 “天發神讖碑”。因發現時即斷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碑文是篆文向隸書轉化代表,是罕見的書法珍品。</h3> <h3>與夕佳樓相對的是喜上眉梢榭,因屋頂有梅花、喜鵲的木雕而得名。曾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總統府軍務局的辦公室。</h3> <h3>這里是賞晨曦的佳處。此榭三面臨水迎風,因景致優美,飛禽水鳥到此往往樂而忘飛。</h3> <h3>繼續北行可見御碑亭。內存乾隆賜薩載和書麟這兩位兩江總督的詩碑。</h3> <h3>在水池西南,還有一四方亭,名為“望亭”。上部為望樓,下部有 “資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圖”碑。</h3> <h3><b>十七、孫中山辦公室</b></h3><h3>孫中山辦公室位于西花園東面。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元旦正式就任臨時大總統職,總統府就設在這里。</h3> <h3>這是一幢小巧的黃色西式平房建筑,在綠樹、芳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靜謐、端莊、凝重、典雅。</h3> <h3>這座建筑建于1910年,原來是清朝兩江總督署的西花廳。坐北朝南,面闊7間,中間有個設計精巧的亭形拱式門斗,由大門而入中間為穿堂,西三大間是會議室,東三大間依次為小會議室兼臨時大總統會客室、辦公室、休息室。現各室展示的舊物都是原物。</h3> <h3>孫中山辦公室。</h3> <h3>孫中山休息室。</h3> <h3>小會議室兼會客室。</h3> <h3>會議室。</h3> <h3>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權的誕生。</h3><h3>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后,勵精圖治,廢除了一系列封建文縟節以及《大清律例》等法律、條規,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義,簽署、頒布了“臨時約法”等三十余件有關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的法令、法規,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歷史影響。</h3><h3>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遜位。14日,孫中山在此向參議院提出辭職咨文。3月,南北議和代表唐紹儀專程來南京,與孫中山商議臨時政府改組事宜。4月1日,孫中山讓位,剛剛誕生才91天的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軍閥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h3><h3>孫中山在此工作時間雖短,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在革命中產生的南京臨時政府,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權,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嶄新的一頁,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h3> <h3><b>十八、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史料展</b></h3><h3>在臨時大總統的辦公室之后,還有兩棟二層青磚小樓,建于30年代,是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所在地,現已辟為“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史料展”室,展示孫中山生平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相關史料和照片。</h3> <h3>一組蠟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h3> <h3>“伉儷情深”雕像,孫中山與宋慶齡。</h3> <h3>“世紀合作”雕像,孫中山與中共黨員李大釗,后為廖仲愷。</h3> <h3><b>十九、孫先生起居室</b></h3><h3>孫先生起居室位于西花園東北角的小院內,是一幢三開間的二層小青瓦木結構中式小樓,建于1909年,原為清朝兩江總督署高級幕僚的住所。1912年1月至4月,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期間即在此居住,又稱中山堂。</h3> <h3>起居室前有一對漢白玉金魚缸,為海外華僑贈給孫中山的。 </h3> <h3>楹聯: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是孫中山的名句,意思是有福共享,有難同當。</h3> <h3>起居室樓上東為臥室,中為餐室,西為浴室。樓下為眷屬住房。</h3><h3>會客廳,桌上擺放著全家福:</h3> <h3>樓下的衛士室:</h3> <h3>起居室上世紀60年代重修,但花壇及樹木仍是舊物:</h3><h3><br></h3> 我這一生,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飲過很多酒,見過很多人___百一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屯门区|
淳化县|
南召县|
昌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宝鸡市|
册亨县|
莎车县|
如皋市|
通城县|
汉寿县|
阳朔县|
自贡市|
大邑县|
甘洛县|
北碚区|
开江县|
陆川县|
丰顺县|
新蔡县|
确山县|
修水县|
壶关县|
天镇县|
观塘区|
嘉黎县|
潍坊市|
常州市|
太原市|
宁陕县|
浦北县|
安义县|
长武县|
普兰县|
大埔县|
辛集市|
祁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堆龙德庆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