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雨崩三月 行走天堂

漁網鴻罹

<h3>在路上</h3><h3>你會慢慢忘記自己</h3><h3>忘記身份</h3><h3>忘掉煩惱</h3><h3>腳下有路 眼中有景</h3><h3><br></h3><h3>每一次都拼盡全力</h3><h3>仿佛再不相見</h3><h3>每一次都盡情揮灑</h3><h3>仿佛從未離開</h3><h3><br></h3><h3>在終點</h3><h3>你會漸漸找到自己</h3><h3>找到目標</h3><h3>找回本源</h3><h3>然后與被忘記的那個自己</h3><h3>和解<br></h3> <h3> “不去天堂,就去雨崩”。</h3><h3> 雨崩村位于云南德欽縣云嶺鄉,與西藏的交界處,梅里雪山東麓腳下的寧靜村落,傳說中與世隔絕的香巴拉,陶公筆下的世外桃源。雖然早已有證據證明所謂香格里拉實際在川西稻城亞丁和新都橋一帶,但是管它呢,這個不通公路只能人馬進出,四周雪山環抱風景絕美的地方,就是我心中的香巴拉。</h3> <h3> 3月底,一段連續高強度的工作之后,又迎來一次調休,當然要出去走走。。。很多年沒有落實調休政策了,近年來領導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做法越來越實,加班狗也有春天。</h3><h3> 確定目標,邀約同伴,收拾行囊,向著雨崩,出發。</h3><h3> 總行程如下:</h3><h3> D1,乘高鐵到昆明住宿一晚。</h3><h3> D2,匯合曉晴,一早灰機到迪慶香格里拉。落地租車,與昨天已由重慶直飛到此等候的妹紙小文、小潔匯合,驅車經納帕海,金沙江馬蹄灣,一路白馬雪山相伴,到梅里雪山觀景臺飛來寺休息。</h3><h3> D3,觀日照太子十三峰,駕車自飛來寺到尼龍村駐車。包車前往西當村本次徒步起點,一路爬山翻越海拔3900米的那宗拉埡口,進入雨崩上村休息。</h3><h3> D4,雨崩上村徒步,經笑農大本營,到卡瓦主峰腳下的冰湖,回程繞道尼塞牧場,經雨崩上村到雨崩下村住宿。這是本次強度最大的一天。</h3><h3> D5,雨崩下村到神女峰下神瀑沐淋圣水,神湖積雪及腰無法前往,返回雨崩下村休息。</h3><h3> D6,雨崩下村出發,沿尼龍峽谷,經秘境客棧,到尼龍村提車,趕到茨中休息,暢飲當地著名的法國葡萄美酒。</h3><h3> D7,茨中沿金沙江到石鼓鎮休息。</h3><h3> D8,石鼓到麗江還車,乘灰機完美結束行程。</h3> <h3>  說好的哈巴龍奕輝三人行,小輝臨時取消行程,來到昆明匯合曉晴,變成晴奕龍牌鐵三角。晴奕龍,情意濃,哈哈,這個名字好兆頭。迪慶落地租車,帶上重慶文潔二美,鐵三角變成五角星。。。。。滇黔渝,708090,五角星,隨便怎么排列組合吧,反正這些,都是本次行程人品爆棚的原因。</h3><h3> 從未如此幸運。白馬卡瓦神女五冠,諸峰諸神全程露面相待,日日金頂夜夜銀河,與日月同輝擦肩,拍照拍到沒電,賞景賞到疲勞,眼睛得到極大滿足;手抓飯土陶雞牦牛湯鍋,味蕾被各種美味愉悅,以至于后來石鼓鎮上,連諸葛孔明所建臨江石鼓,以及長江第一灣都懶得費勁去拍,石鼓著名三文魚莊也懶得費勁尋覓。日后回想,還是有些遺憾,整理照片,發現頭重腳輕前多后少,后半程舉相機的次數少得可憐。</h3><h3> </h3> <h3>  話不多說,自香格里拉機場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進,途中特意繞道本次行程第一個景點納帕海,沿老路行駛。</h3><h3> 納帕海是一個濕地生態類型保護區,海拔3266米,湖泊積水面積660平方公里,是黑頸鶴等候鳥越冬棲息地。值此冬春季節,納帕海湖面縮小,變成大片的沼澤草甸——依拉草原,成為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場。</h3> <h3>  行程不緊,時間寬裕,走走停停下車觀景拍照,初識的驢友很快熟絡,各種拍。</h3><h3> 不多的全員合照,趕緊介紹一下。左起領隊二龍,同登哈巴的美驢曉晴,初次徒步登山飛快的妹紙高文,同樣初次徒步爬山飛快的妹紙高潔,以及有點小倔其實弱驢的奕鍋本尊。。。</h3> <h3>  隔山打牛以一敵三,神功,夠猛。</h3> <h3>  過了奔子攔,來到著名的金沙江第一彎。本想好好拍幾張,居然圍墻攔起收門票,懶得進去,差評。。。。網上照片多得是,繞到一角拍個半彎吧。</h3><h3> 金沙江自青海發源,蜿蜒穿流于橫斷山區川藏之間,進入云南后與瀾滄江、怒江平行,“三江并流”南行,到此處略為放慢腳步,舒緩一下長途奔波的疲勞,繞著金字塔般的日錐峰瀟灑地畫一個“Ω”形大拐彎。</h3><h3> 其實此彎雖急,但江水南向的總體走向未變,直到石鼓鎮,繞云嶺之末改向東流,所以那里號稱“長江第一彎”。之前說了,在石鼓留宿一夜竟未動心拍照留影,實在是此行人品太好美景太多以致懶散所致。</h3> <h3>  途中路過東竹林寺,受上次西藏夏珠林寺之行感染,本欲入寺禮佛。孰料才到村口,三個喇嘛守在路邊收費,頓時心生厭惡,掉頭即走。不如欣賞路邊桃花藏居,天然質樸,賞心悅目。</h3> <h3> 一路白馬相伴(有說應該叫白茫雪山?)。隧道從其腳下穿過,隨道路迂回仰望,從身畔掠過,伴著趙照的《一匹白馬》,回望拍照留下俊美身形。</h3> <h3>  告別白馬,前方卡瓦格博巍峨聳立(其實這只是卡瓦的妻子,神女峰)。這是離開時所攝,遠處建筑即為飛來寺。當日前往,山峰被云霧縈繞,遠眺未露其真容。</h3><h3> 這個角度望去,像極了南迦巴瓦,同樣的刺天長矛姿態。</h3><h3> 卡瓦格博峰是太子雪山的主峰,為云南第一高峰,海拔6740米,藏傳佛教的朝圣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康巴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梅里雪山是他陰差陽錯的別名,《德欽縣地名志》寫得分明"這列南北走向的巨大山系是由梅里雪山和緊緊相連的太子雪山組成"。卡瓦格博并不是梅里雪山的主峰,而是太子十三峰的統稱,而真正梅里雪山的主峰是海拔5229米的拉曾歸面布峰。《云南省志~地理志》內也明確寫明了梅里雪山和太子雪山的范圍。刨根問底性格使然,其實也沒關系,提起卡瓦梅里和太子,大家都知道說的是哪里。</h3> <h3>  入住飛來寺周邊客棧,晚餐過后,云霧居然漸漸散去。樓上樓下屋頂路邊找尋機位,發現一處好地方,山下燈帶正好。。。能想象身后不斷有重型卡車轟轟駛過,揚起漫天塵土并帶來各種燈光干擾嗎?拍照不易啊。</h3> <h3>  大清早起床趕到屋頂架起相機。受不了昨晚路邊的嘈雜和灰塵,還是樓頂舒適。此時月亮高掛通明,山頭雖薄云籠罩,有戲。心中升起無限期待。</h3> <h3></h3><h3> 月已西往,漸不可見,此時山尖開始發白。。。若是再晚得三五分鐘落下,或可拍得日月同輝月映金頂奇觀。神山露面,金頂可穩,已是大幸,不可貪婪亂想,罪過罪過。</h3> <h3>  靜候中,一縷曙光點亮主峰卡瓦格博最高點,日照金頂遂愿而至。上圖二龍所攝,我喜歡大對比主題突出的圖片,這張色調甚合胃口。</h3><h3> 等腰三角形的主峰至上而下慢慢披金,變紅,然后蔓延群峰,山腰藍色薄霧縈繞,奇怪想到天山童姥的縹緲宮,是否就在那最耀眼處,忽又想起大昭寺的二樓,陽光照耀下晃得眼疼的屋頂。藏地寺廟為何喜用黃金筑頂,這應該是其重要原因吧。胡思亂想,未經考證,卻是日照卡瓦金頂的真實感受。</h3><h3> 太子十三峰,名字太多,也難分辨,能記得的從左至右(全景見上圖),最左是緬茨姆峰,有稱念慈母峰,她是傳說中卡瓦的妻子,海拔6054米,形狀俊俏婀娜,所以也叫女神峰。</h3><h3> 她的旁邊緊挨著形如五指并立的,是加瓦仁安,藏語意為"五佛之冠",也叫五冠峰,它在西藏一側的形狀比較猙獰,所以西藏境內叫它"無頭魔鬼峰"。</h3><h3> 再往右是卡瓦和神女所生的小兒子,研究了很久沒敢確定是哪一座。</h3><h3> 中間比較高山頂比較圓的,應該是巴烏八蒙,也稱“英雄女兒峰”,海拔6000米。</h3><h3> 再右一群不太明顯的山峰,沒研究,然后來到最高卡瓦格博主峰,海拔6740米。</h3><h3> 之后比較突出的那一座應該是沾迪吾修,又譯作“瑪兵扎拉旺堆”,海拔6365米,藏語意為“無敵降魔戰神”,相傳他是卡瓦在東北方向的一名守護神,所以又叫“將軍峰”。</h3> <h3>  特寫女神和五冠,要去的雨崩村就在他們腳下。</h3><h3><br></h3> <h3> 這座帶有明顯扇面的高峰,就是卡瓦主峰了,特寫。這是五張包圍合成,懶得扣細節,云顯得有點假。</h3><h3> 反感對自然景觀收費,所以沒有拍到白塔作前景,正好空中一片云飄過,甚好,否則卡瓦就太孤單了。</h3><h3><br></h3> <h3>  女神峰特寫,沒有長焦,拍得很吃力。</h3> <h3>  這里是進入雨崩前必到的歇腳和觀景處,在當地藏人心里,卡瓦是朝覲圣地,是至尊至圣至神的象征,宗教地位至高無上,攀登卡瓦乃至太子和梅里雪山諸峰,都是對神靈的褻瀆和蔑視,是對他們感情的重大傷害。無法征服的處女峰和著名的山難讓人對卡瓦更感神秘和敬畏。2000年,卡瓦博格峰被永久不允許攀登!</h3><h3> 不是所有的高山都可以“征服”,也不是所有的河湖都可以游泳,對于自然,對于信仰,還是要抱著一顆應有的敬畏之心。遠遠望見,留下美景即可。</h3><h3><br></h3> <h3>  各自整理裝備,分類收好裝車。</h3><h3> 雨崩開發成熟住宿條件較好,此行沒打算在雪山中露營,徒步期間全程輕裝,帶上保暖排汗內衣、薄抓絨、薄羽絨、軟硬殼、遮陽帽、保暖帽、手套、路餐、換洗底褲、洗漱包、水袋、保溫杯(可惜丟失,應該是冰湖線返程玩雪時,從背包側袋滑落,掉的第二個了),登山杖、三腳架和相機,頭燈和充電寶備用。帶來的帳篷睡袋是為出山后準備的,此時暫不用,打包放車上。</h3> <h3> 已獲諸峰諸神賜金頂美景,原本所作再返飛來寺的備選方案可取消。為出山后方便,我們把車開到尼龍村,找一戶人家談好價錢,停放于她家院壩。鎖好車,背上行囊,就地包車到西當徒步起點。恰逢藏歷新年,村子里很清靜,差點沒找到愿意送我們一趟的車。過年應該熱鬧才對嘛,人咧,是去轉山了嗎?在雨崩徒步也遇到這個問題,很多補給站休息站木門緊鎖,人都過年去了,還好我們路餐和水準備充足。</h3><h3> 排好背包,擺起pose,出發照。</h3> <h3> 出發沒多久即感覺疲憊,被一龍三妹紙遠遠甩在后面,狀態極差。。。。春節期間放肆,每晚宵夜睡懶覺,體重飆升18斤,報應啊。想想反正爬山都累,反正也與前方隊友越拉越遠,干脆看準方向,棄路離隊直上,獨自在林中攀登。<br></h3><h3> 前途未知,心中隱憂,反而登得快。終于見到一段平路,前方隱約有經幡飛揚。</h3> <h3>  有風的地方總能見到經幡。山風拂過,仿佛能看到各種梵文藏文從經幡中加亮顯現,然后隨風飄向遠處的雪山,伴隨著天空隱隱響起一陣陣梵音。。。。腦補,動畫片看太多了,又或是爬得太累大腦缺氧?</h3> <h3>  繼續爬升,發現周邊樹上掛滿了須狀的東西。后來研究了一下,原來它叫松蘿,扁枝衣屬,也叫天蓬草、雪風藤,川西叫它龍須草,滇藏地區叫它樹胡子。這是一味中藥,可以清熱祛痰,常附生在高山杜鵑、刺櫟、冷杉、云杉等樹種的枝桿上,滇西北的大理、麗江、中甸、德欽等海拔2500-3600米的地方比較常見。</h3><h3> 松蘿對環境的要求很高,空氣中有一點點污染就不能存活,是最好的環境檢測器。 所以有松蘿的地方,標志著這里有極好的生態。</h3><h3> 電影《阿凡達》中希望樹的發光觸須,原型應該就是這個了。杰克在潘多拉星球,被希望樹上像發光水母樣的種子包圍的震撼美景,他們就是從松蘿中生長出來的,后來這些觸須還把死亡的杰克給救活了。</h3><h3> 難怪,從雨崩回來后頭暈了好幾天,原來是離開潘多拉星球以后對生態環境的不適應。</h3> <h3>  眼前一亮,終于見到大路,從林中閃出,居然遇到了大部隊。</h3><h3> 但是,又怎樣呢。。。這里才完成今日全程的十分之一,爬升路程的五分之一。很快,我又被遠遠落下。四人在前頭等候休息時,我就是忠實的記錄者、攝影師。</h3> <h3>  機械的邁步伸杖,身邊植被景色不斷變換,但已顧不得拍照。終于,前方經幡漸漸,今日徒步的最高點,南宗埡口快到了。加油,曙光在前頭。</h3> <h3>  此次西當徒步雨崩,行程11公里,耗時6小時,海拔總提升1500米,總下降900米,途中三個補給站,此行僅第一個開門營業,其他人都關門過年去了。若嫌全程徒步太累的,可提前在西當租馬(騾),騎到南宗埡口再下馬徒步。南宗埡口是西當進入雨崩線的最高點,海拔3700米,過埡口即全程下坡,進入雨崩地界。</h3> <h3>  轉過經幡夾道的埡口小道,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座雪山巍峨挺拔著撲面而來,至此不用再爬山了。卸下背包,路邊木屋驛站休息。喝水、路餐,各種干果牛肉干補血。之前還嫌高潔帶的水果泥太重不科學,現在恨不能一口氣全部收入腹中。</h3><h3> 心情甚好,排排坐,致青春。</h3> <h3>  沿路下行,遠遠望見雪山腳下的村落,這就是雨崩下村了。村落、寺廟、小河、雪山,相當和諧。今日不住這里,我們的目標是,上雨崩。</h3><h3> 講故事時間。。。。。雨崩在很久以前并不被外界所知,傳說梅里雪山山后總有一個老人,常到瀾滄江邊的西當村借糧,誰也不知道老人從哪來,便有人跟蹤他,可總是走著走著就不見了。后來有人想出一個辦法,當老人再來借糧時,西當村人說:"這次不借給你青稞,也不借麥子,借給你小米。"他們在幫老人將口袋扛上肩時,乘機在口袋上扎一個洞。小米一路灑落,村民們緊跟著找到一塊巨石下,小米沒有了。奇怪極了,眾人掀開巨石,卻發現下面有個村子,雨崩這才被外界發現。</h3> <h3> 好吧,故事并不精彩,但足以說明雨崩與世隔絕的神秘和幽靜。</h3><h3> 終于到了。。。。整個村子都是客棧,所有人家都可以借宿。盡量往去往冰湖的方向尋找落腳處吧,反正腰快斷了,膝關節已經沒感覺了,也不在乎多走這幾百米。</h3><h3> 住宿條件超乎預想,干凈,有WiFi,有淋浴,毛毯和電熱褥是每張床的標配,價格也合理,平均每人100元。還要怎樣?</h3><h3> 酥油茶、牦牛肉,滿血復活吃到撐。。。誰說的登山能減肥?</h3> <h3> 有個小朋友很有意思,一直追著屁股求拍照,而且點名“要那種大大的相機”。才把相機收包里,太累懶得翻取。看我拿出手機,她竟然跑開了,看不起!!</h3><h3> 夜幕降臨,月光下雪山身披哈達,靜靜矗立,守護著這一方靜謐。(二龍攝)</h3> <h3>  在同伴時而咆哮時而沉寂毫無規律的呼嚕聲中,鬧鐘響起,愉快起身。人品繼續,又見金頂。</h3> <h3> 偷懶沒用腳架,托大與身邊早起的幾位女生嘰喳,片子有點糊了。后期拼命調,湊合看吧。</h3> <h3>  再次啟程,今天的目標是冰湖,回來要經過上雨崩到下雨崩住宿,因此背包還可再簡。</h3><h3> 用過早餐,直接穿沖鋒褲,排汗衣,軟殼衣,背包放一件沖鋒衣,絨帽遮陽帽各一,路餐水袋保溫杯,胸前掛單反不帶腳架,猶豫半天帶上頭燈(事實證明非常明智),其余裝備衣物等集中放入曉晴背包,放到客棧老板那里不用帶上冰湖,回來路過時再來取。</h3><h3><br></h3> <h3>  出村即進入一片沙棘林。</h3><h3> 一直對沙棘充滿敬畏,它們蒼勁而矍鑠,古怪的身姿扭曲、伸展、張牙舞爪,猶如鬼魅,藏地亦稱作神魂樹。其實沙棘生存能力強,是極好的防沙治荒樹種,沙棘的果實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現在冬春季節,沙棘樹褪去繁茂枝葉,顯得尤其詭異,置身其中,猶如誤闖了女巫森林。。。。所拍照片加大對比隨性色調,沒想到還蠻符合心境。</h3> <h3> 沒有東南西北,這里只有一個方向。</h3><h3> 上。直上,見到林中小道都不用理會不用繞彎的那種直上。</h3> <h3> 登山不啰嗦,來到一座休息亭,旁邊樹上見到幾只松鼠,并不十分怕人,拿出堅果放在手上,它們會大膽的上前。。。。其實把裸露的皮膚暴露給野生動物,這種做法很危險,松鼠樣子雖然可愛,畢竟嚙齒類動物,千萬小心,被抓傷咬傷會有病菌感染之患。我在第二天神瀑下山的途中逗弄偶遇的松鼠,就被輕輕咬破手指,針眼大小的創口頓時血流如注。也幸好有血流出,同時小潔在身旁趕緊用裝在杯子里的神瀑水給我沖洗,再有路過的一位驢友及時提供消毒棉簽擦洗傷口,否則恐怕當天就要廢在這小東西上了。</h3><h3> 在野外被蛇鼠蟲什么的咬傷,第一時間沖洗傷口是必須的,一般至少觀察4小時,出現發熱暈眩等癥狀就要立即送醫。在這高寒偏僻之處,還好無恙,謝過各位救命之恩,也感謝那只偷懶守在路邊愛吃驢友堅果不愛亂啃亂食的松鼠,萬分感謝。</h3><h3> 面對未知的可愛要心存戒備,基本的生存邏輯,怎么來到這秘林就變得毫無防備?非常不專業且愚蠢的親身經歷,引以為戒吧。</h3> <h3> 扯遠了。。。這個亭子,叫做次仁嘎休息站,它與雨崩徒步線上一處少有人知的尼塞牧場(當地人也叫尼塞湖、尼塞溝)有關。其中,塞字讀作se,第四聲。</h3><h3> 這是一處地標,要繞行尼塞牧場的話,從冰湖回來到這里不要直行,請走右手分道。若是先尼塞后笑農再上冰湖折返的話,請在雨崩出來遇到轉經筒的河邊左轉過橋。這兩處岔路入口,均設置有“此路不通”的標識牌,搞得我之后去神瀑的路上,一見到這種提示牌就心癢癢,總覺得里面有什么秘境天堂。</h3> <h3>  一路來到笑農埡口,穿過埡口又是一個觀景臺,視野開闊,休息片刻。去笑農大本營,必須從觀景臺下通過,原本的石頭路被積雪覆蓋,這里非常陡峭,積雪成冰非常滑,當然也非常危險,沒帶技術裝備,只好用手杖和鞋跟鑿坑,小心翼翼下到巖底。</h3><h3> 看到前面有的驢友穿運動鞋杵著樹枝當手杖,默默在心里替他們捏一把汗。。。。一人滑倒,必將撂倒一串,我還是在后面靜靜的看你們表演吧。</h3><h3> 過了這一段,坡度漸緩,玩心起。</h3> <h3>  </h3> <h3>  谷底積雪,前方就是笑農大本營。</h3> <h3> 當眼前群山如水墨畫般闖入視線,我們來到著名的笑農牧場,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在這里修建大本營,在當地藏民的強烈反對中強登卡瓦格博神山,以四個營地被雪崩一次性摧毀,17名中日登山隊員全軍覆沒全部失蹤結束,這就是登山界有名的91山難。<h3> 天氣晴朗四周無風,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寂靜山谷中妹紙相伴,愜意。這個時候講大本營的故事,會不會很虛偽?</h3><h3> 我保證,登山愛好者們,這個故事絕不枯燥,雨崩游客們,來到笑農大本營,這個故事應該要知道。</h3></h3> <h3> 1991年的山難,究竟發生了什么?根據搜救隊找到的日本隊的登山日記記載,當時峰頂就在眼前,垂直距離只有270米,這時突然烏云到來,氣溫急劇下降,剎那間讓人凍得渾身顫抖。緊接著,狂風怒卷,石渣般堅硬的雪粒,狠狠地抽打在臉上。黑云籠罩,漫天風雪中,隊員們徹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路。隊長井上讓大家將剩余的食品集中起來平均分配,做好在山頂過夜的準備。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神山發怒了。<h3></h3><h3></h3><h3> 之后的一件奇事,讓人再次見識了卡瓦的神力。</h3><h3> 1996年,日本京都大學與中國組建聯合登山隊再征卡瓦,由于有1991年山難的前車之鑒,這次行動格外謹慎,進程也格外緩慢,當登山隊即將登頂的時候,隊員們的頭頂上烏云開始聚集,手中的氣象儀顯示暴風雪就要來了,這時東京氣象廳和中央氣象臺、云南氣象臺分別傳來消息,證實了未來兩天內將有一個巨大暴風雪形成,規模強度將超過91年那次。大本營召開緊急會議,命令山上隊員迅速撤離,能丟的丟,能棄的棄,只要能活著回來就行。</h3><h3> “Abort,abort,Mission abort”,這句指令,玩游戲的筒子應該感同身受,本來6天的下撤時間,這些隊員一天就跑下來了。但是,重點來了,但是,當他們剛剛回撤到山下一號大本營的時候,三個地方的氣象預報同時傳來消息,印度洋暖濕氣流把云層吹走了,未來天氣仍然晴好。。。。重新開始已不可能,隊員們來到飛來寺下十七勇士紀念碑前長跪,出發時在此許下的誓死登頂的誓言,被卡瓦嘲弄般一陣風雪永遠地吹走了。1997年2月6日的《迪慶日報》寫到,《讀賣新聞》記者告訴中方隊員:"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將永遠放棄梅里雪山。"</h3><h3> 有同學要問了,為什么老是要和日本人一起聯合登山?當年我們國家玩高山運動的少啊,沒幾個人,經驗和登山知識嚴重不足,歐美國家以科考為名,行的是考察他國地理人文收集情報傳播宗教之實,不帶我們玩,環顧四周,只有日~本比較牛,登山運動興起早經驗豐富,可是日~本小啊,沒幾座可登的高山,只能滿世界的亂竄。中國當然就用市場換技術了,聽著耳熟不?今天我們玩5000米以下的雪山,如此輕松愜意,還真要感謝周邊這些亞洲的童鞋們。</h3></h3> <h3> 前面就是目的地,再次減裝,把背包掛到營地木屋墻上,穿沖鋒衣(防下雨。高山運動兩大敵人,風和水,在雪地被雨淋濕,將是致命的),帶上手杖和相機,向著冰湖前進。</h3> <h3>  太子群峰已禁止攀登,卡瓦將作為未被征服的神山繼續接受藏人的膜拜,甚好。。。途中遇到回撤的驢友,告訴我們前路雪太厚路太滑有危險,正在猶豫,再遇返程的驢友指路,讓我們沿山澗而上可到。離開山道來到水邊,抬頭望著遠處幾近垂直的河道,勇往直前。</h3><h3> 此去冰湖,不要急,慢慢來,路途上的收獲一定比終點多。</h3> <h3> 真實的角度,上方紅色沖鋒衣的是曉晴,感受一下。</h3><h3> 要問其他人咧?鉆山豬二龍跟在兩只雛驢高文高潔的后面,已經不見蹤影。對,沒有寫錯,就是強驢二龍遠遠滴跟在文潔后面。至于我嘛,照常被遠遠甩在后面,只能在抬頭仰望時,見到紅衣曉晴和遠處偶爾閃現的二龍追趕的身影。</h3><h3> 沖鋒階段,體能如何一眼便知,此時腹部贅肉愈發油膩,幾乎每登一步都能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恨不能揮刀割掉。文潔二妹紙,堪稱爬山界兩顆新星,光芒耀眼晃得我默默流下兩行清淚。</h3> <h3> 翻過一座巨大巖石,一片平整雪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冰湖到了。冰封的湖面正在融化,對面是幾乎垂直的巖壁,上面覆蓋著裸露的幽藍色冰川。山上雪崩掉落和冰川融水,在這里匯聚成湖。</h3><h3> 從巖壁繼續向上攀登,可以直達卡瓦博格的主峰,當年中日聯合登山隊就是從這里上去,然后在距離頂峰不到300米的地方遇難。</h3> <h3>  來啊,裝B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近的,遠的,正面,背影,剪影,跑跳,各種組合。走到湖邊融雪處捧圣水暢快飲下,在卡瓦靜靜的注視下,我也敬畏的仰望著他。</h3> <h3>  返程,回到大本營,又見水墨山。</h3> <h3>  臨時決定到尼塞牧場走一遭,文潔二位妹紙不愿前往。也罷,前路少有人至,這個季節能否到達、難度如何都還未知,繞行后回到雨崩的時間也未可知,遂安排二人原路返回,先到雨崩下村去安排好今晚食宿。</h3> <h3>  這條尼塞線,在六只腳上是由LZ乞丐創建,大概方位就是要繞到前方如水墨般的這片山脈后面去,那里有另一座雪山與水墨山之間形成一條山澗和一片高原草場,若繼續深入到兩山相連的地方,可以近距離接觸冰川。</h3><h3> 沒圖我說個XX。。。。平日太忙事太雜,只能深夜抽空寫游記,沒精力分系列了。飛來寺、雨崩、冰湖、神瀑、茨中教堂、石鼓,7天的行程,大量的照片,全都擠到這一篇內,反復權衡取舍,就不上地圖了。弄不明白的,網上大把,直接留言問我也行。</h3> <h3> 在笑農埡口處別過文潔二女,晴奕龍鐵三角開始了探險。</h3><h3> 前面說了,回到有松鼠的那個休息亭,忽視警告牌向右轉,跟隨手機里下載的足跡一路飛奔。趕時間,真的是飛奔,為了不在這高寒山林中摸黑,我也是拼了。。。。上圖是來到尼塞牧場已經筋疲力盡的樣子。</h3> <h3></h3><h3> 不虛此行,一片山坳中的秘境農場,鮮有人至,風景絕好。走到前方小木屋旁歇息,往右走是繼續深入2公里看冰川,往左走是回雨崩的方向。</h3> <h3>  由于之前沒有計劃繞尼塞牧場,在冰湖各種pose各種拍照浪費太多時間,到達尼塞牧場時日已西往,過橋經牧場木屋即刻踏上歸途,不敢有半分耽擱,既沒有繼續深入到2公里外見到冰瀑冰川,也沒有細細品味慢慢欣賞,感受秘境牧場的幽靜神秘與空曠,匆匆而來,匆忙離去,回頭想想很有點遺憾。</h3> <h3>  從這條線回去,積雪及膝,走的異常辛苦,也沒有路,只有前方不斷出現的紅繩為我們指引方向。</h3><h3> 在這里,因為膝蓋疼痛,解下背包穿上護膝。。。。我的保溫杯,應該是永遠留在這里了。</h3> <h3>  這一路都在和時間賽跑,沒有留下幾張照片。</h3><h3> 其實想想挺莽撞的,明知時間不充足了還要冒險前往,在這高寒之地,萬一中途迷個路扭個腳受個傷什么的,怎么辦?要么在這無路的山林中夜穿,要么就地挨一晚,摔死或者凍死,二選一吧。</h3><h3> 還算順利,幸運。。。。回想后怕,莫欺山。</h3><h3> 回到上雨崩已看不清路,取出頭燈戴上,沿村邊小溪繼續下到雨崩下村。</h3> <h3> 兩村之間,原來這么遠。。。。</h3><h3><br></h3><h3> 來到下雨崩,天已盡黑。小文小潔兩妹紙不錯,執行力超強。尋的客棧位置好服務好,小文到村口等候,左拐右繞如走迷宮,超強的認路能力,戶外活動基本素質。放下背包換上拖鞋,土雞湯鍋已上桌,香氣撲鼻而來。一改疲態,兇相畢露,狼吞虎咽,風卷殘云。喝著酒吃著肉,身旁美女陪坐吹牛,不知今世何世。</h3><h3> 又想起那句話:誰說的登山能減肥?</h3><h3> 最愜意飯后木桶備好,藏藥泡腳。放入水中那一剎那,幾欲仰頭扯著喉嚨嗷嗷呼嘯。無求。</h3><h3> 今日,全程20.3公里,耗時11.5小時,累計上升1638米,累計下降1757米,到達冰湖海拔3878米,最低處2980米。繞行尼塞線,大概比文潔二人多走6公里,卻只多花了不到兩小時。膝關節處非常難受,腰酸背疼,出山尼龍線全程下坡,對雙腿關節將是極大考驗,心中暗想,明日冰瀑就不去了吧,待在床上修養一天。</h3> <h3>  累極,竟一夜酣睡。</h3><h3> 清早,陽光懶懶的斜斜照在墻上,躺在被窩里斗爭半晌,終于起身。三女房門緊閉,獨自到廚房灌下一碗雞湯面,遇到大清早拍照回來的二龍,丟下一句:我去村子里轉轉拍點人文,你們自己上山不用管我。</h3><h3> 提起相機出門,推開籬笆柵欄,沿門前石路轉出去不到百米,一條小河橫跨,在身前彎成一灘湖水,遠處雪山近處寺廟倒映其中,一群牛馬從身邊慢悠悠走過,低頭吃草,河邊打滾。河道中經桶被流水激蕩,叮當叮當規律的敲響。。。。身在畫中,恍若隔世。</h3> <h3>  拍幾張照片,發一刻鐘的呆,感覺狀態不錯,似乎滿血,趕緊跑回客棧。三女剛用完早餐。小文犯懶不想走,鐵了心留守,勸也無用。</h3><h3> 也罷,就乖乖在家看守房門,準備好晚餐。。。。你會后悔的。</h3> <h3>  昨日冰湖海拔3700米,走尼塞線雪已及膝,計劃中的神湖海拔4350米,聽聞雪已及腰,無法前往。所以今日只到神瀑,行程輕松毫無壓力。</h3> <h3>  很明顯神瀑是藏人圣地,從村子里到神瀑下,一路都是經幡,途中有金剛曲,有渡姆修煉地,還有蓮花生大師留下的一只難以分辨的腳印,以及大師在一片山崖上留下的難以分辨的頭像。</h3><h3> 一路停停走走。</h3> <h3> 雨崩神瀑位于卡瓦博格峰南側,據傳是卡瓦大神取自天上圣水,從一處高崖傾瀉,順山勢而下,時緩時急流到雨崩下村村頭,與雨崩上村來自冰湖的水流匯合成雨崩龍曲,經尼龍峽谷跌跌撞撞奔騰而出,在尼龍村匯入瀾滄江。</h3><h3> 一路上行,很明顯這是一座金屬山,遍地裸露的石頭,陽光照耀下處處泛著繡紅色的光。</h3> <h3>  終于來到神瀑下,除了遠處高掛的兩條銀鏈,五顏六色鋪天蓋地,視野被成捆成堆成片的經幡占領。。。。悄悄的老實說一句,經幡偶爾點綴那是極好的,這樣鋪天蓋地,并不很喜歡,但是從信仰來說,藏人虔誠,正說明神瀑在他們心中的地位。</h3> <h3> 來到神瀑,怎能不沐淋圣水。穿上沖鋒衣,走到瀑布之下裝B。</h3><h3> 暖陽高掛,渾身冒汗。站在瀑下十數秒,頓時感覺渾身冰涼,以為身上外殼被水攻破,趕緊跑開。還好,飛禽硬殼物有所值,雖薄如紙,瀑水沾衣十八跌,內層完全干爽,值得信賴。</h3> <h3> 當然,直接捧圣水豪飲,也是必選動作。晶晶亮、透心涼,水質清澈甘甜,仰頭痛飲,閉眼腦補凈瓶甘露傾倒入喉,整個人都精神煥發 。據說很多人將圣水盛入瓶中帶回家供奉??上П乇瓉G在了尼塞線,否則我也要帶下山慢慢品味。</h3><h3> 幸好小潔在此裝滿一杯帶下山,前面說了,全用在為我沖洗傷口上了。<br></h3><h3> </h3> <h3> 拍照時間,盡情揮霍。<h3> 這里是可以拍到彩虹了,如若光線角度契合,人在瀑下還能夠拍到彩虹繞身神跡片片。今天出發有點晚,此時已午后,陽光被瀑頂山頭遮蔽,看不到了。有興趣的,千萬別懈怠睡懶覺哈,大清早就要出發。切記。</h3><h3><br></h3></h3> <h3> 此處各種跳躍各種剪影。盡興返程,不走尋常路,從瀑布下方斜坡直下,原本的打算是繞到對面山下從山澗的對岸回去,看看能不能發現什么秘境美景。</h3><h3> 此坡上段幾近垂直,極富挑戰,幸好巖石裸露,慢慢騰騰來到崖底,眼前一片厚厚積雪。注意顏色較深的部分,下面隱藏著雪崩后被冰雪覆蓋的暗河。</h3> <h3>  二龍在此頑皮,騎背包滑雪,差點掉入雪坑中,望著坑內汩汩流水,驚出一身冷汗。</h3> <h3> 前方遠遠望見隱隱有紅繩飄揚,說明已有前人開路,河對岸返程的想法可行。但腳下積雪漸厚,也沒有驢友在網上留下的足跡游記攻略什么的可供參考,再加上剛才受雪坑阻嚇,雪下地形全然不知,不敢貿然涉險,老老實實尋路回到大道正途。</h3><h3> 返程,除了途中被松鼠咬傷,無甚特別,一路無話。</h3><h3> 回到客棧,小文已安排好晚餐,不錯不錯。問到今日有何收獲,答曰:睡覺吃雞中午泡面。。。。在這世外桃源,能真正靜下心來浪費時間的人不多,容我在此佩服一秒。</h3><h3> 繼續喝青稞酒吃湯鍋泡藏藥,大家擠在一起,排排坐、泡腳腳,開著玩笑、修照片發微信,劃拳輸家起身去洗澡間打熱水。。。。折騰半宿,直到全世界都安靜下來。</h3> <h3> 感覺不累精神還好,飯后獨自扛起腳架相機到寺廟后拍照。興致勃勃卻忘了常識,月亮還未上班,對著黑漆漆的群山,拍一堆星星有毛用?來早了,有本事打起電筒把雪山照亮了當前景?浪費時間浪費表情浪費電。</h3><h3> 跺著腳轉著圈無著聊,等待中月亮升起,月光斜照,雪山清晰透亮,抓緊時間各種慢門,等到圓月大亮就不好了,月明星稀嘛。這里的夜晚很冷,相機已拍到無電,幸好剛才試拍時有幾張不錯。。。。收起腳架,滿意打道。</h3> <h3> 一夜無眠,整晚都在盤算怎樣將人掐死而不被發現。。。。當然,二龍又逃過一劫。</h3><h3> 收拾好行裝,用過早餐,告別客氣豪爽的客棧老板,向著尼龍峽谷進發。麻煩總在得意時。正感依依不舍,插曲來了。</h3><h3> 突然想起,出山提車,可車鑰匙放哪了?完全沒印象啊。返回客棧大家翻遍背包,沒有發現。打電話詢問租車行,自動擋沒有芯片根本沒法配,只有請昆明總部快遞迪慶,再包車送到尼龍。。。。想想就頭疼。</h3><h3> 東西不可能無故自己跑,冷靜分析可能的情況。一是去冰湖分裝時掉在上雨崩客?;蛘邚N房。二是太興奮根本沒鎖車或者掉在尼龍到西當的包車座位上。三是最壞的情況,西當雨崩途中卸下背包休息時扯落在路上。</h3><h3> 久坐無用,兵分兩路三管齊下。二龍找客棧老板租摩托車回上雨崩尋找,我帶三女按計劃趕去尼龍停車地查看,同時電話請租車行總部寄鑰匙搶時間。</h3> <h3>  下雨崩到尼龍村,途徑尼龍大峽谷,前半段較為平緩,風景如畫,眼中所及均是桃花羊馬,非常養眼;后半段坡度變急,最后走一段臨崖棧道。全程14.5公里,海拔下降1800米,耗時4小時,行進速度最快的一天。</h3> <h3>  峽谷中氣溫較高,桃花處處。望著眼前景色,心中暗贊,這不就是詩和遠方,劈材喂馬,浪跡天涯。。。。文藝癌,真的住在這里,不到半年怕是要逃。</h3> <h3> 路遇木屋,桃樹林,休息一下,卸下背包,拿出干果,補水補能量。三位妹子美美的拍照。</h3> <h3> 走著遇到岔路,打開地圖研究了半天。。。其實無礙,右上去秘境客棧出山,左下沿雨崩龍曲一樣出山。</h3> <h3> 到達秘境客棧休息補血,二龍居然趕上了我們,這小子確是鉆山豬無疑。。。。帶來的消息不算好,確定鑰匙沒有掉在上雨崩。</h3><h3> 路窄谷深風大坡陡,有些地方還挺危險,難怪有說下雨別走尼龍線。路滑還要防著山上落石,有些道理。</h3><h3> 一路疾行,后半段膝關節又開始疼痛,體重過大,確是種折磨,暗下決心,一定要減肥了。</h3><h3> 到得停車處,見車窗關得好好的,正心涼時,房東沒在家,屋里一位老人不會漢語,但是她不停對我們比劃著手勢:進來,里面,進來,里屋。。。。一開始沒看懂,還一個勁和她客氣,后來反應過來到里屋查看,車鑰匙居然好好的躺在床頭柜上。</h3><h3> 原來包車到西當途中,鑰匙從褲兜滑落掉在座位下,洗車發現被駕駛員送到駐車處房東家。</h3> <h3> 喜出望外。當然要留影紀念。<br></h3><h3> 失而復得,免去一番折騰,車上物品分毫未動,還要怎樣?這要換在某些地方,還能找到車嗎?</h3> <h3>  藏人質樸,扎西德勒。</h3><h3> 給老人拍張特寫,太激動手不穩,有點虛,可惜了。誠心謝過,開心上路。與租車公司約好到麗江異地還車,今日的目的地是茨中村,目標:茨中教堂,以及法國移栽據說藍星上僅存的玫瑰蜜葡萄酒。</h3><h3> 怕理解不準份量不夠,上面這句話,有必要先分解一下。</h3><h3> 1、到茨中天主教堂,了解一下和《消失的地平線》極為相似的傳教故事和傳教士故事,這是人文;</h3><h3> 2、品嘗茨中葡萄酒,釀酒的葡萄叫“玫瑰蜜”,就如同我們比較常聽到的“赤霞珠”一樣,都是葡萄的品種,這是口欲;</h3><h3> 3、再有這種葡萄品種據說地球上僅有茨中培栽和用于釀酒,原產地法國已絕跡,這就是人文+口欲+獵奇了。</h3> <h3>  茨中村是地處瀾滄江峽谷兩岸緩坡地帶的一個桃源小村,海拔1800米。幾百年前,藏傳佛教順著茶馬古道傳入這里。140多年前,西方的傳教士們也帶著圣經和葡萄籽沿著古道順江而下。兩種宗教在這里不期而遇。這里主要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七種民族,三教并存,著名的(我也是這次旅途才聽說)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茨中教堂",就在這里。<br></h3><h3> 茨中教堂,是由法國傳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原本不在這里,光緒十八年被憤怒的群眾焚毀,殺死了兩名法國傳教士。清政府派重兵鎮壓僧俗民眾,教會獲得了賠款,光緒二十六年在茨中重建教堂。</h3><h3> 這種意識形態的爭奪從來慘烈,不可小覷。</h3> <h3> 初見教堂,與心中所想截然不同,尤其是屋頂鐘樓的中式亭格,伸展的飛檐,這哪里是什么教堂?唯有它頭頂上的十字架標記,還能證明自己西式的身份。</h3><h3> 詢問度娘知道,教堂風格整體上體現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羅馬教堂的特色,和黃果樹風景區內的教堂外觀風格迥異。神馬叫巴斯利卡建筑?就是古羅馬一種綜合性多功能建筑,在這里可以作為法庭、交易會所以及會場,反正就是把信眾聚集到十字架底下做裁判做交易做決定等,作為需要強調權威性和公信力的功能它都有。美劇里但凡有聚眾騙人的場景,大多就選擇這里了。</h3><h3> 晴文二女裝模作樣,書中寫的什么?</h3><h3> 對這類宗教不了解也不感興趣,隨便逛逛就好,連十字架都懶得拍,到此一游而已。當年跟隨傳教士與天主教一起來到茨中村還有葡萄種子和葡萄酒釀造技術。今日的重點是,酒。</h3> <h3> 進入村子里,在教堂旁邊找到一家餐館詢問葡萄酒,老板隨即拿出幾只高腳杯說,你們先去參觀教堂,我把酒給你們醒著,回來品嘗,合意再說。。。頓生好感。</h3><h3> 這位老板名叫慈仁曲宗(兩口子,男帥女漂亮,這個名字是誰的,沒有深究,統稱慈仁曲宗家吧),他家祖上是這里的土司,一直以來,教堂的土地都是他們在管理。主人家很熱情的帶我們參觀了教堂后面的葡萄園,后院里的藏式餐廳,餐廳墻上懸掛的老照片,以及老照片背后的老故事。</h3><h3> 有葡萄園的地方當然有葡萄,這種品種有個浪漫的的名字:玫瑰蜜,個頭比常見的葡萄小得多,葡萄藤也與印象中的樣子完全不同,看上去更像矮矮的桃樹。這種法國葡萄,傳聞在法國本土已經絕跡,僅在茨中仍有生長和采摘,茨中人從傳教士那里學會的葡萄栽種和釀酒技術承襲至今。</h3> <h3> 這種葡萄酒,每年秋天采摘,傳統土法釀造,密封于土陶罐中,因此,酒體醇厚順滑,色澤鮮艷,聞上去有著濃郁的漿果香。入口,酸味不夠,酸甜比較平衡,后味中卻多了一股類似于麥香的味道,像極了全麥啤酒的泡沫味。這個很大可能與存儲容器有關,雖然不是考究的橡木桶,但是土陶罐的質樸和純粹,讓茨中葡萄酒也自帶一種藏區味道。</h3><h3> 據說,云南干紅,沿用的就是這種當年法國傳教士帶來的配方。</h3><h3> 身邊摯友和妹紙相伴,遠離喧囂心中無事,有酒有故事,不醉,毫無道理。</h3> <h3>  美酒不錯,第二天輕松起床。</h3><h3> 沿江而行,商量著不進麗江了,到旁邊的石鼓鎮休息。</h3><h3> 石鼓鎮地處云南麗江市玉龍縣,位于麗江古城西部,不到一小時車程。這里因一座形如大鼓的石碑而得名,有說是諸葛亮在這里督戰時所造。云嶺綿延千里至此而止,萬里長江心戀東海至此東去,如此磅礴氣象,前面說過,已提不起興致尋找機位守候日光,上圖網上百度圖片里下載,看個大概就是。</h3><h3> 美團里找了一家半山上的庭院客棧,沒想只有我們五人獨占,清靜。入夜,院落樹下,石凳石桌上,我們把各自剩下沒吃完的路餐擺出來,配上啤酒吹牛聊天聽音樂。明日,先送三女到麗江客棧,她們的假期還沒結束,將在古城混吧繼續享受時光,我和二龍還車后,乘機返回黃果樹機場。</h3> <h3>  別了,本次旅程結束,之前一直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云南,別哭,我們還會回來的??</h3> <h3> 文章沒有分系列,圖片數量有上限,委屈各位美女了,結尾處集中展示吧。</h3><h3> 小文,重慶妹紙,90后美女,性格直爽活潑,爬山飛快,神經大條,能毫不留情把一眾所謂強驢老驢甩在身后,也能在雪山小鎮安靜的上網吃雞整方便面。沒保護好鼻子被紫外線所傷,回到重慶很久還在曬她的紅鼻頭。</h3> <h3> 小潔,同樣重慶90后美女,小文好友,相較稍矜持而成熟,徒步全程著高領毛衫,打傘,裹紗巾,用老人杖,又怎樣?爬起山來照樣把奕鍋我甩到沒影。喝酒時玩游戲思路怪癖,出招常常劍走偏鋒,酒量及套路深不見底,后生可畏。</h3><h3> 在花栗鼠襲人事件中,反應敏捷,毫不吝嗇辛苦采集的神瀑圣水,德佩天地,奕常感念。</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曉晴,云南妹紙,80后美女。之前在登哈巴的時候認識,后來結伴環瀘沽行走,集高冷、乖巧、干練、溫柔、勇敢于一身,文武性情女漢紙一枚。登山上坡時常常和我一起拖在隊伍最后“耍尾巴龍”,史稱“七七八八組合”。</font></h3> <h3> 二龍,孩子干爸,狂熱且極富行動力的戶外愛好者。不多說,給個位置曬曬已經很夠意思了??。</h3> <h3>  奕鍋,總是走在最后的勤勞的記錄者,能被拍到幾張個人比較滿意的好照片,足矣。趁機也占個位子。</h3> <h3> 合影。</h3><h3> 再見,各位伙伴們,此行,很愉快。</h3> <h3><font color="#010101"> 雨崩,其實非常輕松,個人認為小孩十歲上下就可以攜家同行,只要不走神湖,應該強度還能適應。大不了租馬騎著走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回來已有月余,抽空整理照片,有時間就寫幾段,其實挺有意思。想起二龍也說過類似的感受,即出行之前做計劃,提前對未知的路線進行預習和想象;實際行走檢驗計劃,眼見與想象有了對比;最后整理照片寫游記做攻略,把所見所得用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予以凝固和升華。這一套程序下來,相當于一條路線有了三次體驗,這種感覺很美妙。</font></h3> <h3> 就這樣結尾吧。。。認真工作,認真生活,認真并勇敢滴對待眼前的茍且,戒煙和鍛煉身體,期待下一次出發。<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兴宁市| 平遥县| 浠水县| 简阳市| 垫江县| 烟台市| 芦溪县| 太原市| 揭西县| 临泉县| 大关县| 襄垣县| 察隅县| 禹城市| 成安县| 阳朔县| 田阳县| 阿拉善盟| 潮州市| 来宾市| 绵阳市| 安新县| 延津县| 新龙县| 沙田区| 兴安县| 修水县| 西丰县| 巴彦县| 莒南县| 衡山县| 安宁市| 嘉峪关市| 永清县| 福泉市| 周口市| 淮安市| 遂平县| 宝丰县|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