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巍巍太行,高入云端。</h3><div> 在高高的太行山上,有一座長治城。城內(nèi)有一處古建上黨門。上黨從來天下脊!而上黨門就是長治市內(nèi)古代最高建筑之一。</div><div> 眾所周知。 如今的全國文明城市長治城內(nèi),有兩個好去處,一是上黨門,另一個是蓮花池。每逢節(jié)假日,當(dāng)?shù)刂苓吶藗兗娂妬泶擞^光,就連外地人來長治辦事旅游時,也總要到這兩處看看。</div> <h3> 上黨門座落在長治城西的高崗上,左右兩側(cè)聳峙著鐘樓二樓,一曰風(fēng)馳,一曰云動,斗棋脊獸,煞是氣派。</h3> <h3> 可是,你注意到過嗎?上黨門與鐘鼓二樓的距離,從正面看(如下圖)卻是不相對等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鼓樓距主門較鐘樓要遠(yuǎn)出好幾米,顯得不甚平衡與對稱。再有你探詢過嗎?蓮花池的水是從那里來的?為什么永不干枯?說來話長,還里面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這一點上了年紀(jì)的當(dāng)?shù)乩先擞械穆灾欢?,兒童與年輕人就知者甚少了。</font></h3> <h3> 相傳,上黨門與鐘鼓二樓的距離原是相等的,兩座門樓下面,各臥著一巨大石龜,日夜相守,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zé),保持著上黨門的平衡。</h3>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div> 咱再先說說蓮花池。那么蓮花池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原來池底有一眼大水泉,據(jù)說水泉邊有一只金蛤蟆守衛(wèi)著,使每日流出的水剛好滿到池沿。</div> <h3> 話說在遠(yuǎn)古的時候,長治還不叫長治,叫潞洲。潞洲有一任洲官是個狗官、貪官。這狗官一日升堂后無事,便向下人尋問怎樣才能發(fā)財之事,只見身旁的一個衙役上前、給他小聲地講了蓮花池底下有一個金蛤蟆。此狗官聽說蓮花池底下有一個金蛤蟆,大喜。心想:這只金蛤蟆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老爺我確不知,要是能得到這只金蛤蟆,老爺我不就發(fā)大財了嗎?!于是,他當(dāng)天夜里,就悄悄地派此衙役帶人潛入池底,想搬走這只金蛤蟆。</h3> 此狗官發(fā)財心切,也來到蓮花池督看。他爬在池邊等了老半天,潛水的那個衙役終于浮出了水面,上來告訴他說:“稟縣爺,有,有,確有一個大金蛤蟆。那只金蛤蟆就在水底下,它象生了根一樣,趴在泉眼上,小人我怎么也弄不動?!?lt;div> 狗官氣急敗壞地叫道:“你笨呀,砸呀,給老爺我砸。給他拿大錘子砸呀!”</div><div> 另一個衙役把隨行帶來的大鐵錘子給了他,他重新又潛入池底,經(jīng)過一陣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那迷?,金蛤蟆給砸碎了,他拿著浮出水面給狗官看。狗官接過幾塊碎金蛤蟆正看的得意時,不想,此時泉內(nèi)突然涌出一股桶口般粗細(xì)的水柱,剎時間漫過池沿,狗官和那倆個衙役只在水中打了個圈,就被這巨大的泉水吞沒了??墒?,水還在不斷地噴涌,急流滔滔,很快就漫延到了全長治城,街道淹了,房屋也淹了,無數(shù)難民在大水中掙扎,哭爹喊娘,瞬間全潞洲城變作一片汪洋。</div><div> 泉水還在不斷地噴涌,街道上水還在不斷地上漲,眼看就要淹到上黨門了。在這危急關(guān)頭,上黨門東邊鐘鼓樓下的石龜突然活動了起來,為了拯救潞洲,拯救潞洲的人民百姓,也為了拯救上黨門,它毅然爬下臺階,泅水來到東部的蓮花池,縱身跳入池中,沉到池底,用身體堵住了泉眼,噴涌如柱的泉眼立刻變成涓涓細(xì)流,大水也慢慢地退了下去。</div><div> 潞洲得救了,潞洲的人民百姓得救了,上黨門也得救了,可是,鐘鼓樓卻因此而失重,被西邊的鼓樓一下子從東向西拉出了好幾米,還向西南移了兩米多,就變成現(xiàn)在的這個樣子。</div><div> 物轉(zhuǎn)星移。又不知過了多少年,解放以后,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有一年長治人民在維修蓮花池時,用四臺抽水機(jī)將池內(nèi)的水抽干,露出了廬山真面目,池底真有只大石龜,而且還發(fā)現(xiàn)那只大石龜一動不動地臥在泉眼上,細(xì)細(xì)的泉水從它身下涌出,像是向人們講述著它當(dāng)年這個動人的故事。</div> <h3> 如今的長治蓮花池東大門</h3> <h3> 現(xiàn)正在維修施工中的蓮花池</h3> <h3> 蓮花池水中的蓮花仙子遠(yuǎn)眺</h3> <h3> 蓮花池位于上黨門偏東,居城中。這里舞榭亭臺,九曲回廊,一池碧水,清光映日,更有蓮花斗艷吐芳,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h3> <h3> 亭臺下的巨型瑕山石堆很好看</h3> <h3> 池內(nèi)壘砌成的蓮花仙子與瑕山石造型</h3> <h3> 每逢夏日,坐在此亭臺處乘涼,池面上徐徐涼風(fēng)吹來,頓覺心曠神怡</h3> <h3> 此處一池碧水,清光映照在亭的四周</h3> <h3> 此處飛檐高翹,舞榭亭臺,九曲回廊</h3> <h3> 這里早己是長治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h3> <h3> 下圖為正在室外排練舞蹈的人們</h3> <h3>作者簡介:</h3><div> 趙志,男,漢族,大學(xué)文化,政工師,中共黨員;山東菏澤鄆城小屯人,五歲后在長治長大;鄭州鐵路公司長治北車站調(diào)研員;現(xiàn)為中國鐵路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治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治市《紅色文化研究會》會員;《上黨晚報》特約記者;《上黨文化》特約記者;太行文化旅游促進(jìn)會顧問等。文章多散落在各大報刊及媒體網(wǎng)絡(luò),主要著作有:《晉城北站志》、《春華秋實》、《遠(yuǎn)去的菏塘》、《太行拾貝》、《我在北和當(dāng)農(nóng)民》、《我的鐵路情結(jié)》等。</div><div>作者人生格言:</div><div> 品茶品味品人生,記人記事記春秋。</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蒙阴县|
合作市|
兴山县|
洞头县|
汉源县|
平顶山市|
东辽县|
昭通市|
蕲春县|
化隆|
新乡市|
常德市|
忻州市|
高唐县|
丁青县|
双江|
嫩江县|
临桂县|
哈密市|
锡林浩特市|
南澳县|
炉霍县|
北碚区|
竹溪县|
东阳市|
瑞安市|
襄垣县|
晋中市|
景谷|
隆化县|
寿阳县|
横山县|
玉门市|
湖口县|
西丰县|
长岭县|
达拉特旗|
连城县|
武清区|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