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戊戌清明節 憶崞中并祭張公</h3><h3><br /></h3><h3> 文 / 牧野</h3><h3><br /></h3><h3> 夢回崞中憶崢嶸,①</h3><h3> 名聲一時噪綏東;②</h3><h3> 花香招徠蜂蝶舞,</h3><h3> 情深孕出桃李紅;</h3><h3> 山溝翙翙飛金鳳,</h3><h3> 村娃翩翩躍龍門;</h3><h3> 試問豐功誰當屬?</h3><h3> 高斟美酒祭張公!③</h3><h3><br /></h3><h3>①崞中,崞縣窯中學,內蒙古涼城縣原崞縣窯公社中學,位于蠻漢山西麓崞縣窯村,已于八十年代末撤銷。</h3><h3>②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稱歸綏或綏遠,簡稱綏。綏東,泛指呼市 以東區域,包括呼市郊區、和林縣、涼城縣和卓資縣等地區。 </h3><h3>③張公,張士林,時任崞縣窯(公社)學區主任。在他任內,崞縣窯中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h3><h3><br /></h3><h3>附: 張士林與崞中</h3><h3> 文/牧野</h3><h3><br /></h3><h3> 提起崞縣窯中學,就不能不說到張士林,說起張士林,也同樣不能不提及崞縣窯中學;崞縣窯中學因了張士林曾名噪一時,張士林因了崞縣窯中學而使他的生命放射出閃亮的火花。 </h3><h3><br /></h3><h3> 能為國家輸送更多的有用人才是學校教育的硬道理。在學區主任任內,張士林多年苦心經營,為崞縣窯中學鍛造出一支業務能力過硬的教師隊伍。靠了這支隊伍,崞中在文化課教學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1978年恢復高考到1984年短短的七年之間,每年僅只兩個初中、兩個高中畢業班的山村中學竟能考取各級各類大中專院校達700人之多,年均近達百人。對于崞縣窯公社來說,這已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了。考取大中專院校,徹底改變了這些山村娃的人生軌跡,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些山村貧窮落后家庭的經濟面貌。因為崞中連年取得中、高考的好成績,一時間,崞中聲名遠播,名噪綏東;前后有呼和浩特市、和林縣、涼城縣、卓資縣等廣大毗連地區的學子們紛紛前來求學。</h3><h3> 特長教育的理念催生了崞中群體活動的蓬勃開展,以至獲得了"全國群體活動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在張士林的直接指導下,崞中先后組建起了乒乓球隊、田徑隊、籃球隊和武術隊,并開展了廣泛的群眾性體育活動。1975年,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屆區運會乒乓球賽在崞中舉行,此次賽事由自治區體委主辦,崞縣窯中學協辦;作為東道主的崞中乒乓球隊單獨出隊與自治區12個盟市代表隊同臺競技;因崞中乒乓球隊在此次比賽中戰績突出,同年,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隊出戰全國第三屆運動會,領隊由張士林擔任,馬志敏(崞中數學教師)擔任教練。與此同時 ,崞中獲得國家級群體活動先進集體的殊榮,時任崞中校長的田秀清代表崞中晉京出席了表彰會。會后,為鼓勵崞中師生,受有關部門委托,解放軍八一籃球隊和鐵道兵籃球隊還親臨崞中為全體師生進行現場竟技表演。</h3><h3> 崞中田徑隊、籃球隊和武術隊也都聲名遠揚。田徑隊有多人代表烏盟參加自治區運動會,有的還代表內蒙古隊參加國家全運會;也有多人考入體育大專院校;還有的分別被涼城縣和周邊旗縣招聘為體育教師。崞中武術隊則更是奇葩綻放、一枝獨秀,為崞中的絢麗畫卷又增添了一筆亮色。一段時間內,竟在呼市以東地區掀起了一股武術熱旋風。</h3><h3> 為崞中優異的教學成績和出色的群體活動錦上添花的是崞中的文藝宣傳隊。當年,這支隊伍遐邇聞名,一直活躍在崞縣窯周邊地區,成為涼城縣的一支文藝輕騎兵。這支隊伍的大部分學生日后成為涼城縣和周邊旗縣烏蘭牧騎的文藝骨干,還有的分別被內蒙古二人臺劇組和內蒙古京劇團錄用。</h3><h3> 勤儉辦學、勤工儉學,用最少的錢辦成高出品率的學校,同樣是崞中應當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筆。崞縣窯中學在狠抓教學和群體活動的同時,勤工儉學等方面也都同樣搞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師生自拓土坯、自券土窯洞,解決了師生住宿的困難;師生們肩挑筐抬,硬是在半山坡上開辟出了能容納400米跑道和標準足球場的大操場,解決了群體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師生們共同辟土開田,自種菜園、果園以接濟師生伙食蔬菜的缺乏;有些班級沒有桌椅板凳,學校就因陋就簡用馬扎子當板凳以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為節約教育經費,每年秋冬季節都要組織師生上15公里外的鐵炮山上砍柴,以便師生冬季取暖生火用柴的自給……</h3><h3>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崞縣窯中學的這些事跡,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崞中每年都要頻繁接待來自教育系統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交流會、觀摩會、現場會和各類學校的參觀學習、聽課活動等;甚至有外旗縣的一些學校還主動邀請崞中與他們建立友誼學校的校際關系。以上活動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崞中在教育系統和周邊地區的社會影響力。</h3><h3> 以上這些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事跡,可以毫不夸飾地說,都是在張土林的設計和指導下取得的。它不僅提升了崞縣窯中學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為國家和當地培養出了為數不少的有用人才,同時也為改變山區農村家庭貧窮落后面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今天,在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脫貧致富、攻堅克難奔小康的時刻,我們再回顧這段歷史,張士林同志實際上走出的這條以教育扶貧、以文化脫貧的路徑不能不引發人們的深思!盡管他當年也許沒有如此超前的思想和敏銳的意識。</h3><h3> 在張士林主政崞縣窯學區的幾年中,他秉持具有鮮明個性色彩的教育理念,腳踏黃土、背靠青山,身體力行,辛勤耕耘,在自己所屬的那一方土地上厲行實踐并獲得實實在在的教育成果和社會效益,在這個意義上說,張士林的名字實在是可以躋身"教育專家"的行列了。</h3><h3> 張士林時任崞縣窯公社學區主任,學區主任這個職務連個科級都夠不上;然而,他竟能以官微如芥的綿薄之力施德于一方水土、造福于一方百姓;他沒能把自己的幾個子女培養成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然而他卻把山區眾多農村娃一個個地送進了大學門,面對他的業績、他的境界,我們還能說些什么呢?</h3><h3> 今天,張士林已經離世有年。斯人已去: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然而,崞縣窯地區的老百姓和學子們的心里早已鐫刻下了他的名字,人們的腦海里仍然不時閃現出他那略顯土氣的忙碌身影。值此清明之際,我們不能不對他的在天之靈道一聲:張老師,你當年的學生如今風華正茂,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有他們勤奮的足跡,大洋彼岸也有他們繁忙的身影。如果你地下有知,應該感到欣慰!你安息吧!</h3><h3> 我,一芥草民,一個崞中榮辱盛衰過程的親歷者,謹以這首微不足道的小詩和這段并非祭文的文字獻給九泉之下的張公!</h3><h3><br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戊戌清明節于北京</h3><h3> </h3><h3><br /></h3><h3><br /></h3> <h3>圖片來源于網絡</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新津县|
米脂县|
县级市|
灵宝市|
南华县|
武胜县|
珲春市|
盐边县|
元谋县|
潞西市|
南康市|
延吉市|
天峨县|
舒兰市|
南昌市|
浦北县|
成都市|
建宁县|
金山区|
石景山区|
淄博市|
云林县|
土默特右旗|
宜昌市|
鄯善县|
临江市|
铁力市|
昂仁县|
运城市|
宜春市|
安国市|
资阳市|
运城市|
晋城|
揭东县|
娄烦县|
灵寿县|
青冈县|
岐山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