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艾 粄</h3><div> 三月芳菲,萬物復蘇。尤其在清明節(jié)前,氣溫回升,田間地里,輋頭壩尾,各種植物都在探頭探腦,傳頌春訊。</div><div> </div> <h3> 在我們這里,我最熟悉、最喜歡的要數艾草了。因為艾草全草是寶,它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除了藥用之外,還是很好的食材,艾根可以用來煲湯,其嫩葉可以煎蛋餅、煮艾蛋等等。而我們客家人則更喜歡用來做艾粄,北方人稱之為蒿子。</h3><h3> </h3> <h3> 做艾粄是用鮮嫩的艾草,先加堿水煮熟(還有人加一點點碎石灰),這樣就能儲存更久些,而現在的人們?yōu)榱俗非笤叮矣斜浔ur,其做法則是用水煮熟而已。在煮艾葉時滴上一點植物油,其艾香味更濃,而且色澤更綠。</h3><div> 將煮好艾草撈起來,滴干水,然后搗爛,與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和在一起,放到石碓里舂勻,為了保證艾粄的外形不變,也可以加入一點點面粉一起舂,直到完全均勻且韌道時,便可以掏出來捏粄了。把粉團放在手心,與做面包一樣,雙手將粉團捏平,然后加上餡料(炒熟的花生米搗碎,放適量糖,最好用黃糖,和芝麻一起攪拌均勻),再慢慢地收攏,將艾粄做成面包形狀,也有的人則喜歡做成餃子的形狀。</div><div> 最后就是將艾粄放到鍋里隔水蒸15分鐘左右,就可以品嘗新鮮出鍋的艾粄了。</div><div> </div> <h3> 剛剛出鍋的艾粄,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純天然美食。其色澤鮮綠誘人、香味獨特撲鼻、吃進嘴里更是陶醉無比,嫩滑口感又略帶嚼勁,清新的艾香與花生、芝麻彼此交融,糖漿則和淡淡的艾澀味互補。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嘗,猶如在瀏覽一幅春色的畫卷,聆聽春雨潤物,播種春天的希翼。</h3><div> 艾粄絕對是大自然饋贈與人民的春季禮物,尤其是在物資匱乏過去,更是神賜瑰寶,所以,歷來在我們這里,艾粄就是清明節(jié)掃墓的必備供品之一。</div><div> 說起清明節(jié),最早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其變成祭拜祖先的節(jié)日與寒食節(jié)有關。關于寒食節(jié),源于春秋時忠義之士介子推與晉文公之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的一段動人的傳說。后晉文公為銘記慈孝卓越傳人介子推,下令將介子推祭日舉國禁火冷食而成寒食節(jié)。又因寒食節(jié)是清明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清明取代了寒食節(jié)。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了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于是也就形成了傳統的家家戶戶在節(jié)前做艾粄祭祖的習俗。</div><div> </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化隆|
阿巴嘎旗|
茶陵县|
治县。|
苍溪县|
阳春市|
东宁县|
商都县|
克什克腾旗|
合江县|
东明县|
邵东县|
嵊州市|
平凉市|
宾阳县|
五常市|
宁武县|
昌宁县|
田阳县|
富宁县|
古田县|
贵南县|
大冶市|
漾濞|
深圳市|
深州市|
西充县|
穆棱市|
两当县|
永泰县|
加查县|
西乌珠穆沁旗|
洪泽县|
正宁县|
芷江|
景德镇市|
沧源|
凤阳县|
黄平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