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歷)的陵墓。這里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歷,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h3> <h3>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h3> <h3> 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長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主要建筑有裬恩門、棱恩殿、寶成、明樓和地下宮殿等。地面呈前方后圓形狀,寓意著“天圓地方”,建筑面積為18萬平方米,院落寬闊,后有高大的寶成樓一座,定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挖掘的陵墓。被挖掘后的地宮可供游客參觀。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后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h3> <h3>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后,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了“萬歷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h3> <h3> 朱翊鈞親政后,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如松(李成梁長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鞏固了漢家疆土。萬歷十四年(1586)十一月,朱翊鈞開始沉湎于酒色之中, 身體虛弱,每況愈下。因此,朱翊鈞執政中后期,幾乎很少上朝。萬歷四十八年(1620)三月,朱翊鈞因長期酒色無節,加上遼東慘敗,國事困擾,終于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氣,終年五十八歲。二十二日發喪,二十三日頒布遺詔,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九月初十日尊謚號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十月初三日,安葬于定陵。</h3> <h3> 定陵于萬歷十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閑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成祖長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后有高大寶城一座。陵正門前方是三卒漢白玉石橋。過了橋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圍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等建筑物300多間。再往后就是陵園最外面的圍墻-外羅城(圍墻外的圍墻,由明世宗開始,由于明神宗建陵時仿照世宗所以有外羅墻)。</h3> <h3> 陵宮的總體布局亦呈前方后圓之形。地上部分的主體建筑坐落在大峪山與蟒山主峰之間的中軸線上。陵前一條神道全長3千米,由長方形青石板鋪就,寬闊的路面上可并排行走3輛馬車。從七孔橋以北100米處向西北延伸,經三孔橋和金水橋,便可直抵陵園門口處的無字碑。無字碑體積巨大,螭首龜趺,因其迥異于常見石碑,通身光潔不留一字而得名,也成為后人心中的謎。</h3> <h3> 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先生曾六度拜謁此地,但對于無字碑背后之謎,卻也是始終不明就理。清人梁份經過悉心考證后,在《帝陵圖說》一書中道出了他所理解的個中緣由:最早長、獻、景、裕、茂、泰、康7座皇陵門前均無碑亭,到嘉靖皇帝在位之時才補建而成。尚書嚴嵩希望碑文由世宗撰寫,但嘉靖皇帝認為天命已定,功過當由后世評說,于是陵前的碑文便空了下來。梁份認為,其后的幾代皇帝自然也深感其中滋味,“功德”勿需直言,由此碑身皆光潔無字。然而對于長眠定陵的神宗朱翊鈞而言,無字碑卻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墓主人功過參半的矛盾一生。如今,三孔橋已經蕩然無存,無字碑初建時的方形碑亭也在清初被八旗軍所毀,只剩下龐大的石碑仍然完好,矗立在青天之下,默默睹視世間滄桑。</h3> <h3> 外羅城內,偏后部位為寶城。其平面接近標準圓形,直徑約230米。寶城墻的垛口均采用打磨平整的大塊花斑石壘砌。內環磚砌宇墻,宇墻與垛口之間為鋪磚馬道。寶城墻的前部設有城臺(又稱“方城”),城臺下承石刻須彌座,上建重檐歇山頂式的明樓。明樓的建造極為考究,不僅樓內采用磚券頂,無木構梁架,而且上下兩層檐的檐椽、飛子、望板、斗拱(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式斗拱,下檐為重昂五踩式斗拱)、額枋、平板枋及上下檐之間的榜額(刻“定陵”兩字)也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飾油漆彩畫,酷似木構建筑,然實無片木寸版。</h3> <h3> 其外圍是一道將寶城、寶城前方院一包在內的“外羅城”。城內面積約18萬平方米。羅城擁有一個歇山頂式大門,位于陵區的石橋和碑亭之后,形高體大,作為整個陵宮的入口,成為第一道大門,黃瓦覆頂,朱紅大門,另外設有三道券門。在外羅城內有一片空地,左側建有神廚三間,右側建有神庫三間,分別作為朱翊鈞死后繼續享受帝王之福的生活資料提供場所。清梁份《帝陵圖說》對這道外城成做過這樣的描述:“鋪地墻基,其石皆文石,滑澤如新,微塵不能染。左右長垣琢為山水、花卉、龍鳳、麒麟、海馬、龜蛇之壯(狀),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奪天工也。”又謂:“覆墻黃同瓦瓦,刻磚為斗拱,檐牙玲瓏嵌空,光瑩如玉石。甲申之變,寸寸毀之,而不能盡毀也。”外羅城僅前部正當中軸線位置設宮門一座,即陵寢第一道門。其制,黃瓦、朱扉、設券門三道。</h3> <h3> 寶城之前,在外羅城內設有三進方形的院落。第一進院落,前設單檐歇山頂式陵門一座,制如外羅城門,為陵寢第二道門,又稱重門。其左右各設有隨墻式掖門一道。院落之內無建筑設施,院落之前(外羅城之內)左側建有神廚三間,右側建有神庫三間。</h3> <h3> 第二進院落,前墻之間設祾恩門。其制面闊五間(通闊26.47米),進深二間(通深11.46米),下承一層須彌座式臺基。臺基之上龍鳳望柱頭式的石欄桿及大小螭首設置齊備。前后還各設有三出踏跺式臺階。按《帝陵圖說》所記,祾恩門臺階的形制為“中平(指雕刻圖案的御路石)外墄(指臺階),中為御道”,則明朝時該門臺基也應有御路石雕。祾恩門左右各設隨墻式掖門一座。院內建左右配殿各七間(《昌平山水記》記為七間,《帝陵圖說》記為九間,本書據遺址分析從前者)及神爐左右各一座。祾恩門在清初曾遭八旗子弟損毀,乾隆皇帝曾將其重建,但在民國時又遭焚毀,如今大殿已經不復存在。</h3> <h3> 第三進院落,前墻間建有陵園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其形制為重檐頂,面闊七間(通闊50.6米),進深五間(通深28.1米),下承須彌座式臺基一層,圍欄雕飾同祾恩門。臺基前部出有月臺。月臺前設三出踏跺式臺階,左右各設一出。殿有后門,故臺基的后面亦設踏跺式臺階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月臺前中間一出踏跺設有御路石雕。刻龍鳳戲珠(左升龍,右降鳳)及海水江牙圖案。祾恩殿左右各設隨墻式掖門一座。院內沿中軸線設有兩柱牌樓門(欞星門)一座、石幾筵一套。牌樓門的兩柱作出頭式,白石雕成、截面為方形,頂部雕坐龍,前后戧以石抱鼓。石幾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組成。石供案作須彌座式,石供器由香爐(一座)、燭臺(二座)、花瓶(二座)組成。形制如長、永等陵。</h3> <h3> 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元年(1621年)閏三月,因定陵帝后人葬后隧道回填完畢,工部曾奏請議定寶頂規制,熹宗皇帝(神宗之孫)下旨說:“定陵寶頂規制乃皇祖(指神宗)親定……著照永陵丈尺培筑。”但實際上定陵寶頂卻筑得比永陵還大。寶城的排水采用墻外設石刻排水螭首和墻內設排水方井的方式(排水方井的底部設有通于寶城墻之外的排水暗溝)。</h3> <h3> 1958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公開發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尸體腐爛,骨架完好,頭發軟而有光。尸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一經公布,引發了海內外無數艷羨的目光和贊嘆之聲。定陵地宮中的出土文物達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國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金器、玉器、瓷器都是世間罕見的工藝品,還有龍袍、鳳冠等享譽世界的珍品在博物館里展出。多數都是萬歷皇帝和他的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金冠,需用150根細如絲發的金線,經非常復雜的工藝才能制作完成,這說明明朝的手工業者已掌握了高超的貴重金屬制作工藝。定陵中還發現了4頂皇后戴的龍鳳冠,用黃金、翡翠、珍珠和寶石編織而成,其中一頂鑲嵌著3500顆珍珠和各色寶石195塊。這是皇后戴的九龍鳳冠。鳳冠,是皇后冊封、謁廟、朝會等典禮時戴的禮冠。此鳳冠出自孝端后隨葬器物箱,漆竹胎、金口圈,上有造型生動的九條金龍和九只翠鳳,龍鳳之間裝飾翠云、翠葉和寶石、珍珠組成的珠花。 </h3> <h3> 玉佩定陵共出土玉佩14件。</h3> <h3> 投金壺</h3> <h3> 銅壺和交椅。</h3> <h3> 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米處,規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組成(前室、中室、左配殿、右配殿、后室)。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祾恩殿(重檐7間)、祾恩門(5間)、左右廊廡(各7間)及外羅城內外的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占地約18萬平方米。</h3> <h3> 朱翊鈞他即位于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初,終于十七世紀二十年代。當時,正是整個世界處于翻天覆地的大變動時期。中國封建社會也已經發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產關系開始萌芽,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也同樣處于由古代社會向著近代社會轉型的劇變前夜。在這個歷史的大變動中,由于幾千年中國封建制度的頑癥根深蒂固,加上他沉溺酒色、財貨的心理病態,非但未能使中國跟上世界新潮流,迎來新時代的曙光,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絕境,加快了其終結的歷史進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顺义区|
沧源|
漠河县|
丽水市|
汤原县|
乌恰县|
济南市|
轮台县|
翼城县|
武宁县|
贞丰县|
晋中市|
尉氏县|
遵义市|
永清县|
肇州县|
温州市|
惠安县|
宁远县|
云南省|
太白县|
宿松县|
诸暨市|
忻州市|
营口市|
珲春市|
胶州市|
灌云县|
滨海县|
澜沧|
齐齐哈尔市|
兰州市|
阿尔山市|
秦安县|
贡觉县|
遂宁市|
东方市|
钟山县|
义马市|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