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云南彌勒巡檢司鎮有一個叫陶瓦村的小山村,祖祖輩輩居住在這里的彝族支系――阿哲人,每年農歷二月初一至初二舉行傳統的祭龍,初一祭公龍初二祭母龍。</h3> <h3>二月初一初二上午村里的青年男子裝扮成原始野人模樣,這是為了得到祖先在天之靈的認可,</h3> <h3>青年男子幾乎全裸,穿草鞋披棕皮,身上繪著狗,蝎子,虎等動物圖案。</h3> <h3>阿哲人崇拜生殖器,祭龍既有春天播種意義又有男歡女愛生殖繁衍的含義。</h3> <h3>二月初一(第一天),手持木棍的原始人呼叫著,引領全村的男人前往龍山,祭公龍時女人不能上山。</h3> <h3>四名壯漢抬著用于祭龍的大豬,大豬需純黑無雜毛,阿哲人崇尚黑色(代表純潔無雜念)</h3> <h3>手拿棍棒和象征男性生殖器木具的“原始人”,領著全村男人向龍山進發</h3> <h3>祭祀隊伍來到龍山后,需搭建“龍門龍宮”,由村里長老到龍樹下供奉酒菜和念經,并在龍樹前殺豬,將豬血枺在農具上及用木刀取豬左邊的扇子骨并捆在龍樹上,隨后長老率眾在龍樹前磕頭,祈福。</h3> <h3>男人們在龍山腳下呼嘯著在山上奔跑,砍死象征獵物的雞,再現古代狩獵場面。</h3> <h3>老人們在做祭龍前的準備工作</h3> <h3>在龍山上用原始方法取火,點燃草堆,把象征獵物的雞用穿在木棍上烤熟。</h3> <h3>祭龍取火帶回村莊后,由各家婦女和女孩子們將火種帶回各自家中。</h3> <h3>當晚全村小孩扮成“小羊”,由畢摩帶領挨家換戶討食,叫“小羊討食”即送福送吉祥。</h3> <h3>二月初二(第二天),祭母龍開始。</h3> <h3>穿上節日的盛裝</h3> <h3>青年男子裝扮成蠻荒時代的勇士,有的頭戴棕皮帽,有的腳套鐵犁鏵,腰圍棕皮,肩披蓑衣,將木棍及葫蘆系在腰間夸張標示男性生殖力。</h3> <h3>在畢摩帶領下,挨家挨戶地取火苗驅惡魔。</h3> <h3>驅惡魔,最后把窩藏在各家各戶的惡魔統統送往村外。</h3> <h3>身著民族盛裝的婦女們獻上迎賓酒</h3> <h3>唱起迎賓曲跳起迎賓舞</h3> <h3>將孩子們頭天晚上“小羊討食”討到的米,拌上祭龍時殺的黑豬肉熬成粥,讓孩子們集體分食。</h3> <h3>婦女們準備祭祀用的物品</h3> <h3>晚上迎接“龍女”是整個祭龍儀式最后一個環節,已婚婦女們圍著葫蘆和菜肴跳舞,舞蹈結束后集體享宴,龍女則在此退場,一場以生殖祈愿的女姓祭儀式結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乌兰浩特市|
广宁县|
阆中市|
青岛市|
衡南县|
宜兰县|
安仁县|
曲阳县|
理塘县|
吉安市|
江津市|
霍林郭勒市|
贵州省|
宁安市|
乌鲁木齐市|
兰西县|
灵璧县|
府谷县|
滁州市|
沽源县|
泗水县|
珲春市|
闽清县|
石泉县|
健康|
南昌县|
永泰县|
馆陶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广汉市|
崇仁县|
黄陵县|
杭锦旗|
二连浩特市|
武山县|
合江县|
舞钢市|
寿光市|
乌什县|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