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3月29日早6:40來到了石家莊機場,準備乘春秋航空公司的航班前往福州,7:40準時登機,在機倉中苦苦等待了3個小時,終于騰空而飛,經停鹽城后于15:10晚點3小時飛抵福州長樂機場,并分別接到了于1小時和2小時后飛抵的衣老師和董老師,乘管片廠派來的車輛前往長樂區,下榻國匯大酒店,準備明天對管片廠進行體系外審。</h3> <h3>30日上午陪同二往老師對管片廠進行外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生產車間外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所生產出的地鐵管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管片廠領導在為審核老師講解生產工藝</h3> <h3>下午審核結束,閑暇之余,驅車來到了福州市馬尾區,這里有馬江海戰紀念館。上圖是古戰場的現代場景。</h3> <h3> 馬江海戰紀念館又名昭忠祠,位于馬尾馬限山東麓,為紀念甲申中法馬江海戰陣亡烈士,于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曾重修,1984年重建,辟為“馬江海戰紀念館”。 紀念館西側的烈士陵園,安息796個為國捐軀的鐵血男兒。馬限山山頂的古炮臺是中法馬江戰爭中的歷史遺跡。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h3><h3> 馬江海戰又稱為馬尾海戰,是發生在1884年8月23日的一場海戰,戰役的雙方是孤拔率領的法國艦隊和清政府費盡心力建立起來的福建水師,戰役的結果是倉促應戰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所有的艦船都被擊沉、擊毀,水師官兵陣亡900多人,而福建水師的總人數只有1100多人。</h3> <h3> 晚清時期,洋務運動在中國興起,閩浙總督左宗棠奏準在馬尾興辦船政,原江西總督沈葆楨為首任船政大臣。</h3><h3> 船政”之稱始現于1866年左宗棠奏請建船廠辦學堂的奏折中,清廷旨派沈葆楨總理船政。1866年12月23日船政主體工程全面動工,船政學堂(求是堂藝局)開始招生。</h3><h3> 福建船政學堂的名稱一直沿用至1913年。船政學堂一支為前學堂習造船、后學堂習航海。</h3><h3> 當時的清廷為了人才培養,給出了豐碩的條件,考生一旦考取該學堂,除一切學雜費食宿費全免外,每月還要發給4塊銀元,足夠一家三口過上富庶的生活,可見當時清廷求賢若渴之心情。</h3><h3> 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萬年清號)、中國第一艘鋼質軍艦(平遠號),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中國近代第一支軍艦隊均出于此。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軍事學校。船政學堂培育了嚴復 、鄧世昌 、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中國近代海軍五分之三的軍官出自馬尾。</h3><div> 由此可見,馬尾是中國海軍的發源地,令我想不到的是當時組建起來的海軍和艦船,在當時并不是很落后,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詹天佑也曾當過兵而且還是水兵。</div><div>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于廣州。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歲的詹天佑隨120名被清廷考試選中的幼童,第一批被公派到美國留學。清光緒七年(1881年)為耶魯大學優秀生聯誼會會員。在耶魯大學畢業(當時耶魯修業期限為三年)。原定繼續實習研究三年之計劃未能進行。畢業論文題目為“碼頭起重機研究”。畢業后立即回國。當時清政府下令提前撤退留美學生,1881年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只有二人。另一個為歐陽賡。回國之后卻被安排去了福州補習輪船駕駛課程,并且被安排到水師揚武號兵艦上實習。研究者經過多方考證認為:一是馬江海戰時詹天佑仍在福州船政學堂任教習;二是詹天佑雖沒在揚武號上直接參加馬江海戰,但海戰當天他不顧個人安危,于水中救起受傷同胞多名,引起時人注目。</div> <h3> 上圖為民國三十年十一月考生劉和謙十四歲時考取該海軍學校時的作文,題目是《海軍救國論》</h3><h3> 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反是者滅,已成公例矣。</h3><div> 世界風云日緊,戰爭烽火益熾,在此環境中,若能生存屹立于世界中,舍武力為何耶?</div><div>蓋一國之興衰,在觀乎其軍備之完陋,軍備即海陸空三軍防是也。今日之戰爭,蓋由所謂平面戰而轉成立體戰,更由所謂持久戰而幻變閃電戰,然此咸不可舍海軍于不建,乃立奏奇功也。</div><div> 夫國防之衛也,必有其領空領陸之制權,若任何一權控制于敵,則其國危矣!況戰時耶?更況我臨海國之中華耶?</div><div> 試觀今日之中華,其海防若何?沿海盡被封鎖,海權操縱敵手,其故何耶?蓋因中華傳統不重海軍,而政府之失策,與夫國民見解之錯誤也。</div><div> 或云:“抗戰久矣,海軍之功何在?”此庸夫之言耳,殊不知我海軍亦正擔負有救國之使命耳,如沿江之封鎖防衛,水雷之攻敵,此皆莫大之功者也,何謂海軍之無功,而不可救國耶?此與耳食何異哉!</div><div> 由是觀之,海軍建設,實汲汲焉刻不容緩者也!當今日也,海軍蓋可救國,救國亦端賴乎海軍,吾人更應獻身海軍,建設堅韌大無畏之海防,增強海軍救國力量,發揮海軍救國功能,為我海軍救國之先鋒焉!</div><div><br></div><div> 劉和謙(1926-),安徽省合肥縣(今肥東縣長臨河鎮人,臺灣地區高級軍官,中華民國海軍一級上將,曾于1991年12月5日-1995年6月30日擔任臺灣地區“參謀總長”。并曾獲臺灣地區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勛章”。1971年6月29日率敦睦遠航支隊途經釣魚島,曾繞島宣誓主權。</div><div> 20世紀90年代末,劉和謙觸怒李登輝而被剝奪軍權。</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當時的龍旗和水師軍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當時的水師戰船</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潞西市|
紫阳县|
正定县|
芮城县|
且末县|
吉林省|
黄冈市|
平谷区|
华亭县|
湖州市|
灯塔市|
南溪县|
定州市|
屏南县|
榆中县|
交城县|
湖南省|
伊金霍洛旗|
奉贤区|
贵南县|
普兰店市|
长汀县|
金堂县|
平罗县|
津南区|
历史|
泗阳县|
蓬安县|
台中市|
军事|
包头市|
高邑县|
双柏县|
安康市|
商丘市|
罗田县|
泰州市|
南丰县|
正阳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