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約旦全稱叫約旦哈希姆王國,與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和伊拉克接壤,按說這是一個極為敏感的地區,幾個鄰居都不太平。但由于約旦當局對外采取了比較溫和的外交政策,對內注重發展經濟,保障民生,因此約旦是這一區域當前局勢最穩定,國民生活最安定的國家。</span></h1><h1> 約旦境內古跡眾多, 首都安曼的城堡山見證了這個古國發展演變的進程。</h1><h1> 安曼城堡山是阿巴斯阿蒙王國的歷史遺址。</h1><h1> 公元前11世紀,崇拜埃及太陽神的阿蒙王國,就把首都建立在城堡山上,當時人們把首都稱為"阿蒙",后來這個名字逐漸演變成"安曼"。</h1><h1> 門前的<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石碑介紹了城堡山的歷史。</span></h1> <h1> 有幸與約旦總統侯賽因合影留念。頭上的圍巾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h1><h1> 戴上圍巾的我有沒有平添一份帥氣?!導游說:"觀光客不分男女,都可以這樣圍戴。"那就體驗一下吧……</h1> <h1> 城堡山匯聚了足足3000年的歷史。從公元前十一世紀信奉太陽神"阿蒙"的埃及遺民到公元十四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城堡山一次次在廢墟中重立。</h1> <h1> 赫拉克勒斯神廟遺址</h1><h1> 赫拉克勒斯是希臘神話中大力神,集力量、勇氣和智慧于一體。在如今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詞已經成為大力士的同義詞。</h1> <h1> 殘存的巨石圓柱,擎天而立,兩柱間高高架著一段僅存的橫梁。</h1> <h1> 巨大石柱千年不倒,見證時代的變遷和文明的發展。</h1> <h1> 矗立在這里的石柱盡顯滄桑。</h1> <h1> 大力神的巨大斷手,半埋在泥土中,仿佛心有不甘地想從大地中掙脫出來。<br /> 如此大的手指,可以想象雕像該有多么宏偉。</h1> <h1> 古老的建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h1> <h1> 伍麥葉宮是阿拉伯帝國伍麥葉王朝在城堡山建立的皇宮。</h1> <h1> 城堡山本身有著許多的歷史遺跡。</h1> <h1> 約旦國家歷史博物館里面展示了從約旦全國各地發掘的歷史文物。</h1> <h1> 近距離的觀賞這些寶貴文物。</h1> <h1> 城堡山俯瞰安曼老城區,房屋交錯層疊,雜亂中不乏整潔,斑駁中不乏統一。</h1> <h1> 大部分民居都是灰白色的多層小樓,窗戶的大小都差不多大。因此對安曼"白城"的美稱有更感性的認識。</h1> <h1> 城堡山每天要接待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h1><h1> 跟團游如果遇到一個知識淵博又有責任心的好導游會給整個行程增添不少精彩!</h1> <h1> 安曼是約旦的首都,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區充滿著濃厚的阿拉伯風土氣息,這里保存有很多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跡,城區中心位置有座露天劇場就是其中的代表。</h1> <h1> 建造者在修建過程中充分利用了聲學原理,不論坐在劇場何處,劇場中間講話的聲音都可以清楚地聽到。<br /> 不少年輕人會來此唱歌、跳舞。</h1> <h1> 看臺上有一些觀眾在邊看邊談論著什么……</h1> <h1> 劇場內遇到兩位當地的姑娘在自拍,于是主動幫她倆照合影。</h1><h1> 姐姐邀請我一起合影,欣然同意,我把愛人也拉進來一起拍照,結果小姑娘害羞了,好可愛啊!</h1> <h1> 品嘗手工制作的烤餅</h1> <h1> 餅上的圖案是廚師幫我DIY制作的:我和先生姓氏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下面是一顆"愛心"。</h1> <h1> 2-3分鐘餅就出爐了,馬上和朋友們分享,又軟又香!</h1><h1> 感謝廚師長的精心制作……此時心中充盈著滿滿的感動!</h1><h1> 約旦人民真的很友善,很熱情!給我留下美好的記憶。</h1><h1><br /></h1> <h1> 杰拉什古城~遺落在約旦北部的一顆閃耀的明珠。<br /> 古城的入口是哈德良凱旋門,始建于公元129年,是為了迎接羅馬皇帝哈德良的來訪,專門在城市南部,按照古羅馬的建筑風格建造的一座雄偉的凱旋門。</h1><h1> 大門只能讓皇帝通過;兩旁各有一個小門,旁門供大臣和其他官員行走。整個建筑用巨大的石塊砌成,大氣、壯觀,距今聳立了1800年。 </h1> <h1> 古希臘競技場大約建于公元2世紀中期到3世紀,賽馬場在哈德里安凱旋門和古城南墻之間,周圍是幾排石座,可容納觀眾1萬5千人。</h1><h1> 您知道嗎?左面的那5個門是賽馬的起跑點,右邊的那5個門是賽馬的終點。</h1> <h1> 杰拉什古城是古羅馬所建,有著"中東龐貝"的美譽。目前是約旦境內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城市。<br /> 公元前64年,羅馬軍隊占領了杰拉什,并逐漸按照羅馬建筑風格建起許多神殿和廟宇。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興起,波斯人的入侵、各王朝的更迭以及歷史上多次的強烈地震,杰拉什經歷了幾度盛衰。<br /> 公元749年,大地震毀掉了大部分城市,古城遺跡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br /> 1925年,約旦政府著手組織對杰拉什的挖掘,沉睡了幾千年的文明古跡才得以重見天日。<br /> 杰拉什這個名字是后來穆斯林占領統治后阿拉伯人命名的。<br /> 直到今天,這座古城仍在修復中。</h1> <h1> 進南門后,是南集市,原來這里有一排商鋪。</h1> <h1> 榨油坊用的石磨。</h1> <h1> 西邊山坡上是宙斯神廟遺址,現在雖已是殘垣斷壁,但仍可以想象昔日神廟的輝煌。</h1> <h1> 眼前有成排成排高聳入云的羅馬柱,圍城了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廣場。</h1><h1> 在羅馬時期廣場是集會和舉行重要慶祝活動的場所。</h1> <h1> 每根石柱都是由3節石柱互相榫接而成。</h1> <h1> 廣場地面全部采用同心圓方式排列的長方形石板鋪成,看上去宏偉壯觀。</h1><h1><br /></h1> <h1> 從街兩側高聳的石柱能想象得出當初杰拉什的繁華程度,因主街兩側如隊列般整齊的排列著科林式石柱而得名,又被稱為柱廊大街。</h1><h1><br /></h1> <h1> 這條大街從橢圓廣場一直通向城的北門。</h1> <h1> 當年這條街是古城規劃的焦點,各種公共設施和神殿沿著大街兩旁建立。</h1> <h1> 通往大教堂的旁門,大教堂是杰拉什城中最古老的拜占庭教堂。它的正門在西邊。</h1> <h1> 沿途到處是古城剩下的石頭和斷壁殘垣,保持著殘缺美。</h1> <h1> 這些石柱是懸空水道的支柱,把水從城北的山上引來,沿水道流入噴泉、浴室供居民使用。</h1><h1> 2000年前就有如此完善的供水設施,真是令人驚嘆!</h1> <h1> 從街兩側高聳的石柱能想象得出當初杰拉什古城的繁華程度。</h1><h1> 道上鋪的都是原本的石塊,馬車經過的碾轍現在依稀可辨。</h1> <h1> 殘柱、老墻,仿佛穿過時光隧道、歷史長廊。</h1> <h1> 從南到北大約800米長,很氣派!</h1> <h1> 水神殿建于公元二世紀末期。是一組保存得比較完整的建筑群。</h1><h1> 墻面上的七個出水口和中央的噴水池及下方街道的排水溝構成了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統。</h1> <h1> 半圓形內殿的石柱頂和三角墻上雕滿裝飾花紋,城市的主噴泉就坐落于此。</h1><h3><br /></h3> <h1> 行至南北主干道的盡頭,往左手邊緩慢上坡就到了古羅馬露天劇場:巨石堆砌扇形的階梯看臺,能夠容納近6000觀眾。</h1><h1> 高高的石墻環繞著劇場,建造者在修建過程中充分利用了聲學原理,有很好的回聲效果,整個劇場在任何一個角度都有同樣好的音響。</h1><h1> 在劇場的頂端往下看,頓感劇場大氣和雄偉。</h1> <h1> 突然劇場里響起了樂器的演奏聲,一些人在跳舞,氣氛熱烈而歡快!</h1> <h1> 我也湊個熱鬧</h1> <h1> 領略劇場的魅力……</h1> <h1> 歷經上千年風雨的石柱"目睹"了古城杰拉什的興衰。</h1> <h1> 遺址展現了當時城市的繁榮。站在立柱下,依然能感受到當年的氣派和恢宏。</h1> <h1> 那些石柱任由風霜雨雪摧殘,暴曬風蝕侵襲,仍然巍然不動,無聲地講述著千年的興衰和世間的磨難。</h1> <h1> 滿目的殘垣斷壁,一片片頑強屹立著的石柱。</h1><h1> 雖然這一切都已成為廢墟,但依舊透出當年的繁華,威勢猶在。</h1> <h1> 站在山坡頂上俯看古羅馬廣場和整個杰拉什古城廢墟,前面正對著的是主街,主街兩側是集市、水神廟、教堂、劇場等,可以想象得到在公元一世紀時杰拉什城市的規模之大、建筑之宏偉、都市的繁榮……不禁由衷的贊嘆古人的聰慧才智和能工巧匠。</h1><br /> <h1> 廢墟上,經歷了千年風雨侵蝕的建筑構件仍靜靜地躺在草叢中,無聲的講述著千年的興衰和時間的磨難……</h1><h1> 今天人們慕名來到這里,探訪歷史的遺存,撫摸歷史的脈動,體會歷史的風云變換。</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孝昌县|
金坛市|
重庆市|
安乡县|
新丰县|
黄平县|
安吉县|
五原县|
韶关市|
龙陵县|
方城县|
河西区|
崇明县|
清远市|
宜宾市|
土默特左旗|
黄山市|
广南县|
清徐县|
柘城县|
栖霞市|
澄城县|
苏尼特右旗|
蒙阴县|
渝中区|
科技|
广饶县|
衢州市|
铜山县|
蛟河市|
分宜县|
江陵县|
夹江县|
昆明市|
兰州市|
马公市|
天气|
晴隆县|
南木林县|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