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獲。</b></h1><h1><b> </b></h1><h1><b> ---金一南《苦難輝煌》</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昌起義》 1957年 莫樸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一南昌起義》1977年 黎冰鴻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昌起義》1977年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征驊 蔡景楷 錢志林 作</div></h3> <h1><font color="#010101">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在江西南昌發起了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秋收起義》1975年 馬勝利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收起義》 1973年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孔德 高泉 紀曉秋 陳玉先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家市》1960年 <br>高虹 何孔德 彭彬 韓柯 作</h3> <h1>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湘鄂贛邊區秋收武裝暴動,后來根據敵強我弱態勢,遂當機立斷改變攻打長沙計劃,決定帶領部隊前往敵人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9月20日,部隊文家市出發,開始了從進攻城市到向農村轉移的偉大戰略進軍。</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1974年 <br>高虹 彭彬 何孔德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民軍隊黨指揮》1977年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許寶中 李澤浩 作</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支部建在連上》1977年 高泉 作</h3> <h1> 1927年9月27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最高準則,標志著人民軍隊建設的開端。</h1><h1><br></h1><h1> 歷史證明了毛澤東的雄才偉略。</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井岡山進軍》1977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招熾挺 趙淑欽 王孝柏 作</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偉大的進軍》潘世勛 馮淑生 作</h3> <h1>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井岡山會師》1975年 林崗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岡山會師》1977年 李瑞祥 伍啟中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井岡山會師》 1980年 何孔德 作</h3> <h1>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領導的湘南起義等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后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形成了黨領導的規模最大、戰斗力最強的革命武裝部隊。</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廣州起義》何孔德 鄭洪流 作</h3> <h1> 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舉行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平江起義》1980年 許寶中 作</h3> <h1> 1928年7月22日,國民黨軍湖南省獨立第5師一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于湖南省平江縣舉行武裝起義,部隊番號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12月中旬,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百色起義》曾日文 作</h3> <h1>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等同志在廣西百色組織領導武裝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黃洋界保衛戰》 <br>李福來 晏陽 李武 周福仙 作</h3> <h1> 黃洋界位于井岡山主峰北面,扼山險要道,為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h1><h1> 1928年8月30日,國民黨湘軍三個團在贛軍兩個團的策應下,進攻井岡山黃洋界哨口陣地。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遠在湘西,守軍僅以兩個連的兵力,憑借黃洋界天險,將敵擊潰,保衛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古田會議》 1972年 何孔德 作</h3> <h1>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召開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會議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中共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確定了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古田會議因此成為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反圍剿的勝利》 <br>鄭洪流 崔開璽 張文源 艾軒 作</h3> <h1> 1931年2月至1932年12月,中央紅軍先后取得四次反“圍剿”勝利。 </h1><h1></h1><h1> 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間,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紅軍中占據了統治地位,第五次反“圍剿”戰役未能取勝。</h1><h1> 1934年10月,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開始舉世聞名的長征。</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湘江戰役·1934》2006-2010年 張慶濤 作</h3> <h1> 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經過浴血奮戰,中央紅軍突破敵之湘江防線。這是關系中央紅軍長征生死存亡的一戰,中央紅軍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六千余人,銳減至三萬余人。</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強渡烏江》 1957年 魏傳義 作</h3> <h1> 1935年1月3日9時,紅軍在江界河發起猛烈攻勢,擊潰江防黔軍,強渡烏江成功,為紅軍贏得了寶貴的休整時間,為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舉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遵義會議》1977年 彭彬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向勝利》彭彬 作</h3> <h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婁山關》全山石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而今邁步從頭越》1976年 沈堯伊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彭彬 作</h3> <h1> 1935年2月,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攻下婁山關,揭開遵義大捷的序幕,贏得長征以來的第一次巨大勝利。毛澤東寫下著名詩篇《憶秦娥.婁山關》。</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巧渡金沙江》 1951年 張漾兮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巧渡金沙江》 沈堯伊 作</h3> <h1> 1935年5月初,紅軍挺進金沙江,以先遣小分隊猛撲皎平渡,化裝巧渡金沙江,殲滅守敵,從而掩護全軍渡江。</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強渡大渡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紅軍強渡大渡河》徐芒耀 作</h3> <h1> 1935年5月25日晨,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率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強渡大渡河,控制了渡口。隨后,紅1軍團第1師和干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飛奪滬定橋》 1957年 劉國樞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飛奪滬定橋》 上海大學美院創作組</h3> <h1> 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于在1935年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跡!<br> 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后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喜岷山千里雪 》陳寧爾 王方雄 作</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h3> <h1> 1935年6月初,紅軍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夾金山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雪山。此后,紅軍又翻越了十幾座雪山。9月,當紅軍越過岷山進入甘肅境內時,毛澤東寫下《七律·長征》。</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紅軍過草地》1977年 張文源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過草地》 上海大學美院創作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革命理想高于天》1976年 沈堯伊 作</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激戰臘子口》 上海大學美院創作組</h3> <h1> 1935年9月,通過正面強攻攀登懸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戰術,紅軍一舉攻破了重兵據險扼守的天險臘子口,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進入陜甘的通道。</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長征勝利到達陜北》趙域 作</h3> <h1>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保安縣吳起鎮。至此,中共中央、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一年的長征結束。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陜西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大主力會師》1977年 蔡亮 張自嶷 作</h3> <h1> 1936年10月9日,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徹底勝利。</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女投江》1987年 鄧澍 侯珊瑚 作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楊靖宇將軍》2002年 孫立新 作</h3> <h1> 東北抗日聯軍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史同紅軍長征史、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三年游擊戰爭史一樣,是我黨我軍歷史上最艱苦卓絕的篇章。</h1><h1> 冷云等8名女官兵(1938年10月犧牲)和 楊靖宇將軍(1905年2月-1940年2月)是東北抗聯隊伍的杰出代表。</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東渡黃河》 李明峰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激流--八路軍115師奔赴平型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5年 張慶濤 作</h3> <h1>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由此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改為第十八集團軍),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7年8月下旬至9月底,八路軍3個師的主力陸續開赴山西前線抗日。</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型關大捷》1959年 任夢璋 楊為銘 作</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平型關大捷》孫浩 作</h3> <h1>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伏擊日本第5師團21旅團輜重隊,殲其1000余人。它是全面抗戰開戰以來共產黨軍隊第一個重大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士氣。</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夜襲陽明堡》周武發 作</h3> <h1>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軍129師第769團隱蔽進入山西代縣南陽明堡飛機場,突然發起進攻,經過1小時激戰,殲滅日軍100余人,擊毀擊傷飛機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忻口戰役。</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銘記·黃土嶺1939》2007年 朱廣新 作</h3> <h1> 1939年11月6日,在黃土嶺戰斗中,八路軍炮擊日軍指揮所和觀察所,將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所謂“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擊斃,開創中國抗戰后首次在戰場上斃敵中將的紀錄。</h1><h1> 油畫上的老兵叫李二喜,當年正是他親手發射四枚炮彈,擊斃阿部規秀。</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百團大戰》 2015年 王元廣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百團大戰勝利》2002年 于克敏 作</h3> <h1>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在八路軍總部統一部署和指揮下,華北敵后八路軍主力120師、129師及晉察冀軍區部隊向日本侵略軍發動了一次規模空前的主動進攻性戰役,先后105個團參與作戰,史稱“百團大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狼牙山五壯士》1959年 詹建俊 作</h3> <h1> 1941年9月25日,日軍向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進行掃蕩時,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最后,這五位英雄縱身跳下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劉老莊八十二烈士》 秦文清 張慶濤 作</div></h3> <h1>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八十二位指戰員,為掩護當地黨政機關和群眾轉移,在淮陰縣劉老莊與千余日軍激戰竟日,共斃敵一百七十余,傷敵二百余,因敵我力量懸殊,八十二位指戰員全部壯烈犧牲。</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擴大解放區》1977年 肖鋒 邱瑞敏 宋韌 作</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義勇軍進行曲》2009年 全山石 翁誕憲 作</div></h3> <h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攻克錦州》1969年 <br> 任夢璋 張洪贊 李樹基 廣廷渤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遼沈戰役·攻克錦州》2009年 <br>宋惠民 陳建軍 張鴻偉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淮海大戰》1961年 鮑加 張法根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決戰淮海》2009年 駱根興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激戰天津》1977年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劉天呈 張勝 鄧乃容 孫建平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平津戰役--會師金湯橋》2009年<br>孫立新 白展望 竇紅 作</h3> <h1>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了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平解放》1961年 高潮 秦嶺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平和平解放》1977年 <br>鄧家駒 沈堯伊 張汝為 吳長江 作</h3> <h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入城接管防務。2月3日,舉行解放北平入城儀式。</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萬雄師下江南》1959年 董希文 作</div></h3> <h1>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先后發起渡江戰役,解放了杭州、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這一勝利,加速了全國的解放。</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占領總統府》1977年 陳逸飛 魏景山 作</div></h3> <h1> 1949年4月23日,我第三野戰軍部隊勝利進占南京,沖進“總統府”,降下“青天白日”旗,宣告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覆滅。</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開國大典(原作)》1953年 董希文 作</div></h3> <h1>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鐵血沖撞1950年冬·朝鮮》 李明峰 作</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消滅侵略者》1951年 董希文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甘嶺》王鐵牛 王軍瑞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激戰松骨峰》孫立新 作</h3> <h1>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h1><h1>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志愿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現已確認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一江山島》 1957年 彭彬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江山島之戰》 2010年 秦大虎 作</div></h3> <h1> 1955年1月18日,我軍華東軍區部隊發起一江山島戰役,此為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戰斗歷時兩天,至1月19日2時,解放軍占領該島。</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為祖國而戰》 阮皎 作</h3> <h1> 1962年10月至11月,我軍對入侵我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自衛反擊作戰,并取得勝利。</h1><h1> 油畫描繪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維吾爾族戰斗英雄司馬義·買買提和戰友們在奮勇戰斗。</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生命不息 沖鋒不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組集體創作</h3> <h1> 1969年3月2日 - 17日,面對蘇軍入侵我珍寶島,我軍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戰,并最終獲得勝利。</h1><h1> 《生命不息 沖鋒不止》油畫反映的是1969年3月2日保衛珍寶島的戰斗中,我軍“戰斗英雄”于慶陽英勇作戰的事跡。</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沙海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沙海戰》</h3> <h1> 1974年1月19日,中國海軍和南越海軍在西沙展開了著名的西沙海戰。這場海戰中,中國以6艘小艇艦艇擊敗了越南4艘中型艦艇,擊沉其中一艘護衛艦,擊傷3艘驅逐艦。隨后在20日,中國全面收復被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全殲南越入侵部隊。<br> 這場戰役,中國牢牢掌握了整個西沙群島及其周邊海域的控制權,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凱旋日》(局部)趙淑欣 作</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親愛的媽媽》汪建偉 作</h3> <h1> 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我軍進行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后轉入邊境防御作戰,時間持續達十年。</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97,香港防務交接》2007年 <br> 廖宗怡 張樹君 作</h3> <h1>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我軍進駐香港,行使主權。</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江為證--重托》1998年 李明峰 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98年夏·豐碑》 1998年 高泉 作</h3> <h1> 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發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全軍和武警部隊投入抗洪搶險斗爭,8月27日抗洪兵力達到日最高峰,共27.85萬人。9月22日,抗洪兵力全部撤離抗洪第一線,抗洪搶險斗爭取得全面勝利。</h1><h1><br></h1><h1> 最后以一幅特殊的油畫作為本篇結束。</h1> <h1> 這幅油畫是一位美國著名油畫家創作,反映的是當年朝鮮戰場的一場空戰。<br> 1953年4月7日下午,飛行時間僅有200小時的19歲志愿軍飛行員韓德彩,駕駛著米格-15戰斗機在遼寧鳳城上空,與前來偷襲的美軍F-86佩刀戰斗機激戰,成功將經歷過二戰、有3000飛行小時的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愛德華·費席爾擊落,其跳傘逃生落地后被志愿軍生俘。<br> 為了紀念這段空戰之緣,后來費席爾特意請美國畫家精心繪制了當時的空戰情景畫,又特意送給了韓德彩將軍。</h1><h1> 2013年3月,在上海志愿軍紀念館開館儀式上,韓德彩將軍把這幅珍貴油畫無償捐贈該館。</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他們歷盡苦難,我們獲得輝煌。</b></h1><p class="ql-block"><b> </b></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 金一南</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向革命先烈致敬 !</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 本篇選用81幅油畫 】</h1>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7d9r8bs"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老照片 · 女民兵</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3840b0p"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關于解放軍的老宣傳畫</a></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睢宁县|
连平县|
孟连|
江达县|
盐山县|
彝良县|
长乐市|
蒙阴县|
新乐市|
楚雄市|
海城市|
仁布县|
宁国市|
日土县|
克什克腾旗|
新疆|
修武县|
化德县|
宁国市|
平远县|
南开区|
新野县|
玉树县|
长海县|
井冈山市|
华阴市|
固阳县|
河源市|
江油市|
贵德县|
长阳|
伊春市|
漯河市|
泸定县|
吉木乃县|
香河县|
敦化市|
泸溪县|
凤山县|
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