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發現美的眼睛——中國畫“取”與“舍”的形式塑造</h3><div> </div><div>取與舍,是中國畫寫生最為難搞的事情。往往大家坐下來就畫,越畫越大,越畫越實。不是畫不進去,就是畫的雜亂無章,再就是死板一塊。如何發現美的形式、美的塑造、美的構圖、真是一件不容易說得清的問題。“取”與“舍”不只是一個畫面的問題,更是一種生活的問題。大道同一,一通百通。</div><div>中國畫的本真意義——體道。</div><div>什么是道?萬物生長的規律。萬物之間的聯系,相生相克,互為依存。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何況畫乎?</div><div><br></div><div>下面,我試圖用眼前的實際景物,給大家講解“中國畫的構成”“中國畫的形式塑造”:</div><div><br></div><div><br></div> <h3>其一,找尋大的整合關系。<br></h3><div>萬物萬事,凡獨立成形者,皆合于道的規律,皆有陰陽虛實,皆是一個圓融無礙的個體。圓融、是否圓融,是評價事物合理與否的首要論點。</div><div><br></div><div>在寫生之初,我們不是急著鋪紙潑墨,而是要打開“心眼”,努力發現“畫材”之間虛實顧盼的關系,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要找到他們起承轉合的大關系。外輪廓一定是整的。整才不花,整才有氣勢。</div><div><br></div><div></div> <h3>其二,尋找小的對比關系。</h3><div>沒有對比就沒有畫面。所謂相生相克,亦此之謂也。只有大沒有小,就是死板一塊,再大也是小;畫面不夠整,不能統領畫面,畫材再多,物象再豐富,也沒有勢,只能是臟亂差。所以,一個真正成熟的畫家,一定是一個會生活、會經營的大謀略家。</div><div><br></div><div><br></div> <h3>一、畫面的大關系<br></h3><div>1.無礙。無礙即圓融,圓融自無礙。在大的外形、外聯、大的輪廓上,要隨勢而變,不能有硬傷。譬如人體,無論男女老少、美丑,健全即是圓融。再如一只手、一只耳朵,一節骨頭,都是一個圓融無礙的“個體”,亦即我們的道體之“一”。即是道生一之一,一即是體。我們看陰陽魚的圖形,即是一個很好的圓融的畫面關系。<br></div><div>外形一定要整,一定要有圓融無礙的“外聯”關系。人物一理,功莫大焉,善莫大焉;</div><div><br></div><div></div> <h3>2.齊而不齊。整,不是像鐵球一個,那樣不會含蓄雋永。易曰:“可觀莫如木。”我們看遠山的樹、我們看近處的樹,只要不是人工破壞的,都是一種圓融無礙的外形。但是,每一棵樹,包括每一個枝條,都是不一樣的結構,這就是“大道”。任何事物總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沒有例外。例外的事物可能還在成長中,還沒有生成相對穩定的事或物。齊,才有秩序,有秩序才有勢;齊中有不齊,有參差,才有變化。有變化才有生命。萬物一理,大家在此警醒、覺悟。<br></h3><div><br></div><div></div> <h3>3.起、承、轉、合。中國畫講究虛實,講究大的龍脈關系。詩詞歌賦如此,書畫亦如此。沒有起承轉合的畫面關系,畫面就沒有節奏,就沒有旋律,自然也就不會生動。但是,在哪里起?如何承?怎樣轉?怎么合,好多人一頭霧水。下面我會參照具體的物象給大家一一說明;<br></h3><div><br></div><div></div> <h3>4.大的虛實關系。中國畫不依靠近濃遠淡,不依靠顏色,不依靠透視來經營畫面。只有虛實、濃淡、黑白。所以,大的虛實關系一定要有。為什么云貴川的山水不好畫,因為他們樹多,沒有山石,缺少大的虛實關系。虛實者,道之體也。寫生之初,一定要找到大的虛實關系、大的對比關系;</h3><h3><br></h3> <h3>5.大的點線面的關系。在山水塑造中,點,抑或就是畫眼。一個亭子,一個茅庵,一棵樹,哪怕是一只狗,都是“點”。凡獨立醒目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畫眼。線,大的長線可以支撐畫面、分割畫面、聯系畫面。面,大面積的組合、整的面,才能穩定畫面,才能有氣勢。“面”的塑造是山水畫求整不敗的法寶;<br></h3><div><br></div> <h3>6.大的節奏關系。點線面、黑白灰、虛實、濃淡都有了,沒有大的節奏關系也是平庸無奇,不會有氣韻生動的意蘊。什么是節奏?同一物象參差的變化關系,即是節奏。連貫起伏的節奏關系,就是旋律。同一物象,是關鍵詞;<br></h3><div><br></div><div></div> <h3></h3><div>7.大的秩序。在寫生之初,一定要找到大的秩序關系。有了大的秩序,畫面才能穩定,才會成勢。七長八短,不會有秩序。不斷的重復就是秩序,團結就是秩序。大家多聽聽音樂吧,從音樂中體悟秩序與旋律的關系。在寫生之初找到大的秩序,好畫,容易入手。不會出現花、散、碎的毛病;<br></div><div><br></div><div></div> <h3></h3><div>8.大的顧盼關系。我們往往的看見好的形式、好的物像,就急于下手,畫完了、畫足了,卻發現它是傻傻的孤立無助的,,,大的顧盼關系、大的呼應關系,在我們寫生之前,一定是運籌帷幄、成竹在胸。沒有呼應顧盼,畫面就沒有開合,就沒有情態;<br></div><div><br></div><div></div> <h3>9.大的開合關系。開合與顧盼不是一碼事,開是分兵起勢,合是收兵成體。沒有開合就沒有大的對比關系、大的勢。沒有勢,畫面就不會生動。誰是開?誰是合?在哪里開?在哪里合?位置不一樣,事態也不一樣,結果肯定也不會一樣;<br></h3><div><br></div> <h3>10.大的筆墨關系。只有一種塑造語言、一種筆墨方法,畫面就會單調、乏味。“有招”,有豐富的語言塑造,畫面就會有對比、有節奏,豐富耐看。在畫之前,一定要有一個通盤的考慮,哪是干?哪是濕?哪是潑?哪是破?哪是濃?哪是淡?都應該有一個大概的規劃設計;<br></h3><div><br></div><div></div> <h3>11.著重的說一下“取與舍”。山水寫生,強調的是山水人文的塑造。山水絕不是風景,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記住。所以,如何的發現契合于“山水”的物象塑造、形式塑造、意蘊塑造、筆墨塑造,是“取”與“舍”的標準。不能看見什么畫什么,“契合”,很難。畫如此,人亦如此。“賞心只有兩三枝”,取那些有用的、畫面需要的。舍那些沒用的、多余的、畫面不需要的。用心,用心去塑造,而不是用眼去塑造。所以我說大家要打開“心眼”,不用心、不過腦子,該打!!!事物一理,大家想想,舉一反三;<br></h3><div><br></div><div></div> <h3>12.臆造。我們時常的說“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面對真實自然的景物時,我們就會被“牽”著走,“寫實”、“超寫實”。<br></h3><div>其實真正的寫實,是緣于內心的實在。</div><div>需要的,才是真實的。打個比方,光禿禿的墻上我們可以給它開一個門,或開一扇窗子;陡峭的河堤上我們可以給它改一條小路,高低錯落、曲徑通幽的連接到本來沒有路的門口;山上沒有云,黑壓壓的壓在房頂上,太沉重,我們可以留白、可以虛化,,,等等。畫者,化也,心之相也。大家的觀念也要改改了。</div><div><br></div><div></div> <h3>二、畫面的小關系<br></h3><div><br></div><div>山水寫生,大家往往出現兩個錯誤,而且是屢教不改,我說要賣一把戒尺,要時常的打一下,時常的警醒,久而久之,大家才能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而不是習氣。</div><div>大部分畫家著重局部物象的具體塑造,而忽視了前后左右以及全局的關系,慎毛而失貌。另一種畫家對畫面形式把握的很好,裝飾性很強,但缺少了局部物象的結構關系、筆墨關系、意蘊關系,所以不耐看。好的筆墨,好的塑造,好的形式,好的意蘊,這四好完整的統一,才是一張好畫,寫生也不例外。</div><div>大關系要整,要團結,要統一,要能攏得住。小關系要豐富,要有矛盾,要有對比,要允許個性的存在,自由的發揮,這是畫面關系,也是我們的人際關系。在大的利益面前,小關系一定要服從大關系,這是至理大道,人物一理。</div><div><br></div><div></div> <h3>1.局部的形式塑造。我們在發現大的塑造關系之后,就要尋找局部的形式塑造,有豐富的形式塑造才能有豐富的畫面塑造。</h3><div>自然界的基本形有三個:方、圓、三角形。如何把這三個基本形融合到畫面中去,融合到物象的塑造中去,即是所謂的構成。傳統的國畫有這種塑造關系,只是我們從來也沒有人去研究、去發現。而且,中國畫對形的理解與塑造,往往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種幾何構成的塑造,在中國畫強調筆墨的塑造中,確實很少有人懂,被忽略了。只是隨心所欲,而不知“矩”是何物。我們在寫生中、在生活中要敏銳的捕捉這種形式構成的東西,勤于發現、勤于思考、勤于塑造。圓形與方形如何契合?方形與三角形如何契合?這三種形在一起如何契合?“契合”,不是組合,合情合理,天人合一,謂之“契合”。在寫生中發現這種美的契合,很重要。</div><div>徽派建筑充分顯現了中國人對美的認知,對形式美的把握,大家要用心體悟,舉一反三;</div><div></div> <h3>2.局部的語言塑造。藝術拒絕平庸、拒絕乏味,所以中國畫杜絕裝飾,哪怕是一個局部,一個點,一根線,也不能乏味。一定要有耐人尋味的意蘊在里面。你做不到,或者你省事了,畫面就淺薄。<br></h3><div>寫生之前我們要發現這種局部語言美的塑造關系。沒有?找不到?我們再換一個地方。譬如一面墻,自小溪往上至瓦檐,第一層是沒有秩序的亂石,第二層是有秩序的排石,第三層是老磚。亂石中長滿了綠植、青苔,墻面上爬滿了綠藤。有整的,有破的,有正的,有斜的,有實的,有虛的,等等。一面墻有這么復雜的物象關系,你四條線就勾完了,我們能學到什么?</div><div>如何用簡約的筆墨去塑造豐富的物象關系,是寫生的一大課題。</div><div>這種“以簡寓繁”、以一當萬的寫生要求,我們已經失傳上百年了。筆墨服務于物象?還是物象服務于筆墨?怎么塑造一個“老”字?值得深思;</div><div><br></div> <h3>3.局部的虛實塑造。羅丹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悉心的去觀察每一個局部,都有虛實、濃淡、黑白灰的關系。我說過,局部里面的濃淡干濕、皴擦點染、提按頓挫、輕重徐疾,謂之筆墨關系。局部有,一點一畫中亦有,這就是大道至簡,簡約而不簡單。一棵樹,一面墻,一條路,一個窗口,都有它的虛實關系、對比關系。你把它畫平了,它就死了。<br></h3><div>虛實、黑白、濃淡、疏密,是中國畫空間塑造的法寶;</div><div></div> <h3>4.局部的對比關系。在寫生之初,坐下來,仔細的分析,找尋這些微妙的對比關系。沒有對比,就沒有畫面。譬如形的對比,線的對比,物象之間的對比、形貭的對比,等等。有對比才有節奏,有對比畫面才會豐富;<br></h3><div><br></div><div></div> <h3>5.小的顧盼關系。畫面中所有的畫材(即所要塑造的物象)都要有相互關聯的顧盼關系,沒有顧盼,一個獨立的形,抑或一個點,一根線,與畫面都不會協調,會跳出畫面。顧盼生姿,顧盼生情。寫生中要悉心觀察、發現小的顧盼關系。<br></h3><div>在寫生中如何發現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塑造,美的意蘊,是我們寫生的目的。簡單的畫一張畫,沒有所思所想,到哪里都一樣,就不必遠行了,在家畫就好。</div><div><br></div> <h3>另外強調一下,大部分同學,包括已經是全國會員的同學,在筆墨塑造、形式塑造、物象塑造諸方面,基本功都不夠,我們都要耐心的向傳統學習、向經典學習,不要急著外出寫生,先把傳統經典的東西學好,比寫生更重要。<br></h3><div>美,在于發現,在于創造,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如何的發現,如何的認知,需要我們虔恭努力的學習,向經典學習,向自然學習。這一切皆源于老師悉心的教導,所以,謙恭的向老師學習,學習他認識美的方法,而不是美的塑造方法。學生千人一面,不是好老師。</div><div></div> <h3>在寫生中尋找美、發現美、找到新的語言、新的塑造方法,找到你自己,成就你自己,是謂真寫生。<br></h3><div><br></div> <h3>中國畫“取”與“舍”的形式塑造,是我們寫生的難題。我們往往的忽視了它,認真嚴謹的向生活學習,發現規律,學會塑造,功莫大焉,善莫大焉。<br></h3><div><br></div><div></div> <h3>近幾天碾轉難眠,寫成此課稿,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明白。<br></h3><div>下面用具體的物象,剖析畫面的構成關系(見圖)</div><div> </div><div> 劉懷勇</div><div> 2018年3月26日于皖南查濟</div> <h3>歡迎光臨北京萬葫堂美術館訪學、交流、做客、指導工作。聯系人:劉旭老師13581822776</h3><h3>地址:北京宋莊藝術東區(百度、高德導航)</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建湖县|
大竹县|
延边|
六盘水市|
广水市|
噶尔县|
嘉义县|
东台市|
乌拉特中旗|
密云县|
兰考县|
澄迈县|
文成县|
芜湖市|
泰宁县|
安溪县|
扎鲁特旗|
林州市|
治县。|
宜春市|
泸溪县|
梓潼县|
新田县|
封丘县|
海林市|
江华|
安乡县|
临邑县|
通榆县|
融水|
宁强县|
罗定市|
怀仁县|
灵丘县|
江孜县|
淮滨县|
崇明县|
昭苏县|
玉林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