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國紙業集團岳陽林紙股份公司原名“岳陽造紙廠”,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整整度過了六十個春秋,她從當初設計年生產三萬四千噸的造紙廠,發展到今天年生產量超過六十萬噸的大型現代化造紙集團,這段發展歷史傾注了多少岳紙人的汗水和心血,在岳陽造紙廠六十華誕到來之際,我收集和精選了部分岳紙的歷史老照片,編輯一組歷史畫面獻給所有在岳陽造紙廠工作過的同仁,以此共同回憶那段刻骨銘心的崢嶸歲月。</h3><div>新中國成立初,國家的文化用紙十分緊缺,1951年,中央輕工業部曾派專家到洞庭湖地區調查,擬在湘北云溪鎮建一座大型造紙廠,但因云溪地區血吸蟲病泛濫,只得放棄。</div><div> 1957年,中央地方工業部在北京新華僑飯店召開全國廳局長會議,湖南省委工業部余明濤部長提出在湘北建設造紙廠的計劃,得到了中央地方工業部宋乃德部長的批準。</div><div> 1957年11月,湖南省工業廳邀請上海輕工設計院再度考察廠址,最終確定選址在岳陽市城陵磯洪家洲,定名為“岳陽造紙廠”,1958年元月,岳陽造紙廠籌建處正式成立。</div><div><br></div><div>下圖是籌建人員在進行資源調查,攝于1957年。</div> <h3><font color="#010101">1958年建成的幾棟兩層樓房,第一棟是湖南省岳陽造紙廠籌建處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岳陽辦亊處。</font></h3> <h3>1959年,原計劃安裝兩臺日產60噸的日本紙機的廠房已基本完成,但國家計委和輕工業部通知岳陽造紙廠籌建處,兩臺日產60噸的紙機要支援朝鮮,改為一臺日產100噸的芬蘭高速紙機。</h3> <h3>情況突變,廠房設計和施工要從頭開始,籌建處和上海輕工設計院、湖南省第四建筑公司通力合作,邊設計邊施工,到1959年底百噸紙機廠房主體完工。</h3> <h3>在百噸紙機廠房還在施工之際,百噸紙機的設備已到達冷水鋪車站,當時鐵路專線還未修到岳紙工地,籌建處副主任崔繼和帶領160名學徒工,釆用人字架起吊,圓木滾動的搬運方法,將144節車皮重達2000多噸的設備運回岳紙工地。</h3> <h3>工人們累了就坐在設備上稍事休息。</h3> <h3>沒有運輸設備,入庫只能靠大家齊心合力來拉。</h3> <h3>1958年機械維修車間已建成。</h3> <h3>1958年底鐵路專線和簡易站臺已完成。</h3> <h3>1958年建成的職工住房。</h3> <h3>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發生困難,岳陽造紙廠基建工程被迫停止,此時職工人數已達758人,而留廠人員只能控制在160人,多余人員分別下放農村和調往外地。</h3> <h3>分別時依依不舍,三年后有的返回了岳陽造紙廠,有的從此天各一方。</h3> <h3> 1964年6月,輕工業部正式下文同意岳陽造紙廠恢復建設,1965年6月岳陽造紙廠由湖南省輕工業廳管轄轉為輕工業部管轄,并從吉林省石峴造紙廠、廣州造紙廠、杭州華豐造紙廠、嘉興民豐造紙廠等單位抽調技術人員300多名支援岳陽造紙廠,他們為岳陽造紙廠的恢復建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h3><h3><br></h3><h3> 下圖是杭州華豐造紙廠調來岳紙的王金山一家人,他們和老母親及兒女三代人只住在三十多平米的“干打壘”房屋,毫無怨言。</h3> 1966年5月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各地的標語和大字報鋪天蓋地,加上毛主席著作大量發行,全國的印刷用紙空前緊張,1966年9月輕工業部下達通知,要求岳陽造紙廠在1967年底建成投產,籌建處與施工單位聯合成立工程指揮部,部署了三大戰役,全廠上下齊動員,日以繼夜,連續戰斗,當時的口號是“爭取早日出紙,為國家上交一塊錢而奮斗!”這段經歷即后來被岳紙人津津樂道的大戰11.24和大戰11.25。<div><br></div><div>三大戰役之一的堿回收工地。<br></div> <h3><br></h3> <h3> </h3> <h3>江邊供水系統的安裝。</h3> <h3>葦槳蒸煮系統。</h3> <h3>百噸紙機安裝完成。</h3> <h3>在三大戰役中,各車間和部門紛紛成立青年突擊隊,他們是工作一線的生力軍。</h3> 廠團委表彰優秀團員,并合影留念。 在那個難苦的年代,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工作服破舊了不丟人,是一種光榮。 <h3><br></h3> <h3>在文革期間,每天上班時的“天天讀”是必不可少的,但岳紙人并沒有因為文化大革命而影響生產建設。</h3> <h3>1967年12月制槳系統開始正常運行。</h3> <h3>1967年12月20日,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百噸紙機開始載負荷試車,到1968年元旦,十天時間共生產出2#凸版紙59噸,岳紙人開始為國家做貢獻了!而且是毛主席著作專用紙!</h3> <h3>機械系統也正在為紙機系統生產各種備品配件。</h3> <h3>機械系統還為全國各中小型紙廠生產造紙專用設備。</h3> <h3>到1975年,岳陽造紙廠已成為全國八大造紙廠之一。</h3> <h3>各車間管理制度規范,生產秩序井井有條。</h3> <h3>定時巡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h3> <h3>一年一度的大檢修是最緊張的時刻。</h3> <h3>官兵一致,同吃同勞動。</h3> <h3>技術心得,無私交流。</h3> <h3>培訓赤腳醫生,為生產一線服務。</h3> <h3>培訓合格的赤腳醫生深入生產一線。</h3> <h3>廠工會為優勝車間送喜報。</h3> <h3>一年一度的勞模表彰會。</h3> <h3>廠子弟學校老師帶領孩子們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h3> <h3>1976年,毛主席主席逝世,全廠職工舉行哀悼會。</h3> 黨委書記劉伯堅致悼詞。 <h3>廠工會每年為五好家庭送獎狀。</h3> 五好家庭 <h3>職工食堂每年春節為職工準備豐盛的團年飯。</h3> <h3><font color="#010101">每年的文藝匯演豐富了職工家屬的文化生活。</font></h3> <h3>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第五屆全國人大會議勝利召開,岳紙人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h3> <h3> 從1958年至1978年,岳陽造紙廠先后涌現出多位令人敬佩的勞動模范,他們長期工作在生產一線,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他們是岳紙人的優秀代表,如今他們有些人已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優良品質,和岳紙人艱苦奮斗的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h3> <h3> 岳紙的故事還很長很長,由于篇幅所限,只能挑選了部分圖片奉獻給大家,從這些點滴之中不難看出岳紙人是怎樣的艱苦創業,那個年代大家工資很低,物資供應缺乏,幾乎沒有休息日,但他們為了社會主義建設無怨無悔,這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應當是值得我們岳紙后來人繼承和發揚的。</h3><h3> 以上圖片中只有少量圖片是本人拍攝,多數圖片是由丁達先生所拍,還有一些來自無名氏,借此機會向這些為岳陽造紙廠留下珍貴歷史資料的人表示敬意和感謝!</h3><h3><br></h3><h3> 張溟敖 2018年3月于深圳</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临武县|
罗源县|
昌乐县|
龙岩市|
四平市|
资源县|
衡水市|
新干县|
汶川县|
沈阳市|
定南县|
彭山县|
阿克苏市|
昆明市|
宁夏|
庆城县|
天长市|
长春市|
襄城县|
简阳市|
南木林县|
兴海县|
延寿县|
连城县|
阳泉市|
突泉县|
白山市|
磴口县|
锡林郭勒盟|
灵川县|
濮阳县|
枣阳市|
梁山县|
溧阳市|
南陵县|
奉化市|
东乌珠穆沁旗|
凭祥市|
北流市|
监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