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三月,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春天帶給大地無限的生機和色彩,也給人們帶來了花樣百出的野味和美食。</p><p><br></p><p>在我家鄉宿松縣一帶,清明節前后就一直有著吃水菊粑的傳統習俗。水菊(方言讀許確)每年開春,在田間地頭,溝谷坡坎到處可見這種野草。水菊呈淺綠色,葉片柔嫩,外表有一層軟軟的絨毛,其花纖小,呈黃色。清明前后,正值水菊生長旺盛,家家戶戶便開始忙碌采摘水菊,回家做水菊粑。</p> <p>水菊粑用料均為米粉,由糯米和秈米組成,一般各半。新鮮水菊擇凈洗凈,在軋米粉的同時,也將水菊軋成綠漿。記得小時候,軋米很遠不方便,各屋都有碓臼,家家互幫互助,將米和水菊一起舂成泥狀。那時,每逢做粑,就像過節,成了一屋大人小孩最熱鬧和歡樂的一天。</p> <p>和面對水菊粑的口感至關重要。將米粉和水菊漿混合后,然后加水攪拌擠壓面塊,反復倒騰,讓其充分融合滲透,讓每一粒粉上都感染水菊的清香。如果做得多時,還應分批和面。再搓團包餡成型。</p> <p>這時,春節剛剛過去,而年味的殘留依然豐盛。粑餡的首選自然就是臘肉,再配上醬干,新鮮大蒜,還有年輕人喜愛的酸辣的腌菜,孩子多的人家,還專門包些芝麻餡的。鄉下的柴火灶,大鐵鍋,竹蒸籠,代代相傳的最佳拍檔,讓水菊粑的味道更加地道純正。</p> <p>不到半個鐘頭的工夫,便香氣四溢,滿屋子都充滿著水菊粑的香味。揭開蒸籠蓋,熱氣騰騰的水菊粑,一陣清香撲鼻而來。輕咬一口,細糯柔軟,口齒留香,回味綿長。 哪怕你是個最不愛吃粑的人,也會吃上兩三個,吃得肚子撐飽了,嘴里還想吃。????</p> <p>關于水菊粑的來歷,傳說農歷三月三是“鬼節”。這一天傍晚,野鬼出來游蕩,攝取孩子的魂魄。吃水菊粑能夠“粑”魂,能把魂粘附住,孩子才健旺。這里取“粑”的諧音,有控制粘附之意。這習俗帶有迷信色彩,但水菊粑作為鄉間的傳統美食,卻一直保留至今,備受人們喜愛。</p><p><br></p><p>現在,很多吃水菊粑長大的人,已走出鄉村,為了生計四海為家,但他們仍念念不忘家鄉的水菊粑,特別是每到清明時節,水菊粑就成了他們心中最向往、最美好的思念。對于他們來說,水菊粑,永遠都是無法忘卻的家鄉味道。</p> <p>水菊粑,承載著一代代人的夢想,寄予著人們返樸自然的生命本真。在幸福的今天,水菊粑的清香更加的悠遠綿長。</p><p><br></p><p>由于水菊粑的味道鮮美,老少皆宜,人人喜愛,不光是在宿松鄉下的農民家里吃到,縣城街頭也能買到。你要是來宿松做客,千萬別忘了品嘗水菊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阿克|
凤翔县|
资中县|
天峨县|
溧阳市|
抚顺市|
顺义区|
孟州市|
宝鸡市|
额济纳旗|
桓台县|
鲁甸县|
牙克石市|
云梦县|
思茅市|
天峻县|
邯郸县|
乐陵市|
巴中市|
阿拉尔市|
双鸭山市|
齐河县|
德安县|
博爱县|
漳平市|
金堂县|
丹凤县|
和静县|
斗六市|
讷河市|
鸡东县|
正定县|
沙河市|
且末县|
南溪县|
平塘县|
雅安市|
龙门县|
侯马市|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