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這里是山西省太谷縣縣城中心的標志性建筑——鼓樓。</h1> <h1>修繕一新的鼓樓位于舊城的中心位置,始建于明朝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25年)。</h1> <h1>黃昏下,太谷縣城內的街道上停滿了車輛,時值2018年中國農歷新年(春節)的初四,估計縣城內大多數的住家都已圍坐在桌前開始享受節日美餐了。</h1> <h1>街燈已經亮起,照在縣城的大街上顯得十分清靜,只有少數路人匆匆而過,應該是急著回家或是去餐廳與親朋好友共享歡聚吧。</h1> <h1>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國人在外辛勞一年后回家與家人團聚的一年中最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節日的氣氛最為濃重,只是近年來為了保護環境而限制在城區內燃放鞭炮,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彩燈和花燈分布在大街小巷。</h1> <h1>瞧,這是今年才在街上看到的帶LED彩燈的氣球,在夜幕中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h1> <h1>街邊到處是中國最傳統的花燈,但又結合著當代最新的寓意——中國夢、一帶一路等等。</h1> <h1>還有表現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等人們期盼來年有一個更好的年景的各式花燈,引來了用完節日大餐的人們或陪著老人或帶著孩子紛紛前來觀看和欣賞,合家享受著節日的快樂與溫馨。</h1> <h1>而此時的我利用假期專程從北京來到太谷縣則是另有其目標,在太谷縣鳳山腳下有幾排非常普通的平房被掩蓋在茂密的樹林中,正是這里四十年來讓我魂牽夢繞,因為四十年前我穿著嶄新的軍裝來到這里開始了我的軍旅生涯。</h1><h1><br></h1> <h1>這里是我們187師炮兵團火箭營指揮連的營房,每當清晨嘹亮的起床號劃破了淡淡的晨霧,接著操場上就傳來指揮員集合隊伍出操的口令聲,隨著統一的口令,“一二三四”回響在軍營的上空,此起彼伏、鏗鏘有力。今天當你站在這里的時候耳畔仿佛又能聽到那“一二三——四”,還是那么嘹亮、那么整齊、那么真切。</h1> <h1>半小時的出操,把人的精神狀態從慵懶的被窩里一下子提了出來,回來時整個人已然精神煥發。但是你還不能松口氣,接下來的半小時是整理內務和個人衛生的時間,看似日常生活的瑣事但在軍營未必是個輕松的事。</h1> <h1>在軍營可別小瞧半小時整理內務和個人衛生這種看似不起眼的瑣事,對于你或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新兵。所謂整理內務說白了就是疊被子,冬季還要加一個疊大衣。見過豆腐塊嗎?你的被子就要疊成豆腐塊,而新發的棉被非常暄軟有彈性,折騰半天,冬天急得你一頭汗也只能疊成個“面包”模樣,而且整個半小時幾乎都用在這了,哪兒有時間去洗臉漱口呢。</h1> <h1>聽到集合的哨音,剛下連隊的新兵們只好從大通鋪上囫圇下地帶著一絲窘迫沖到戶外再次站隊集合,與老兵們一起邁著整齊的步伐來到食堂吃早飯。軍營的傳統是飯前一支歌、會前善拉歌,如果你入伍前不會唱幾首歌的話,恐怕又會平添一些窘迫感啦。</h1><h1><br></h1><h1>對于“會前善拉歌”在這里要有個交待,無論是在營、團開大會,會前都會以連為單位相互拉歌,首先是自己先唱一支最拿手的歌,歌聲整齊嘹亮,然后由當日值班排長或副指導員(負責連隊文化生活)帶領全連向兄弟連隊展開拉歌攻勢,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時就看誰能拉出氣勢、拉出花樣來,使得對方“認輸”接著唱一個,獲勝方自然哈哈哈……</h1><h1>我們火箭營指揮連在全團拉歌那可是從來都沒敗過,真是人見人愛,人見人怕呦。<br></h1> <h1>在軍營里吃飯反倒是消無聲息,然而這里也有小技巧會讓你在特殊的時候不會挨餓。悄悄的告訴你,這都是從老兵那里偷學來的,第一碗飯絕對不能盛滿,記著是大半碗,快吃,然后再結結實實的盛上一大碗,踏踏實實的吃你的吧,保證不會讓你在野營拉練或者實彈打炮時肚子挨餓呦。</h1> <h1>可憐的新兵們只有擠兌吃飯的時間趕緊回來洗漱了,總不能帶著眼角的“吃馬虎”去訓練吧。嗨,要想跟老兵們一樣輕松整內務,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等周日(不用整內務)用木板、磚頭壓自己整好的“面包”嘍,直到用手輕輕一捋立馬見棱見角時,您就向老兵的陣營靠攏啦。</h1> <h1>在連隊為期三個月的新兵連集訓結束后,我有幸被分到偵察排一班當戰士,我的第一任班長是宋崇林(73年兵)、副班長是祁玉良(75年兵),老兵有成國平(76年兵),與我同年來的新兵是王東亮(77年兵)。</h1> <h1>專業訓練開始了,首先是對偵察器材的學習和使用,什么是方向盤,什么是炮隊鏡,從器材的架設、定位、操作到保養等全部內容;計算盤如何使用,對數表又怎樣查找數據等等,以上所有這些科目對我們的要求是不僅要準確無誤,還要快、再快,計算盤的推演時間從10秒縮短到9秒、8秒、7秒,因為時間就是戰機,時間就是取勝的主動權。</h1> <h1>接下來的偵察兵科目就是如何使用軍用地圖準確的定點定位,首先要學懂記牢軍用地圖上的各類符號,會利用等高線識別出各種地形、地貌。這段時間正直六七月份的酷暑,我們每個人都背上一塊圖板冒著烈日炎炎行走在崎嶇的山間小路上,時而停下來從圖上比對周圍的地形,時而用坐標尺確定我們的位置坐標。午飯是隨身攜帶的干糧就一口水壺中的水,直到日落西山我們哼唱著“打靶歸來”,背后映襯著紅紅的晚霞返回營房,摘下圖板后再看我們每個人的后背上都印有不同的地形圖——汗堿留下的痕跡,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仍然是愉快的,因為我們又回到了營房。</h1> <h1>偵察兵的單項科目訓練結束后,開始進入到全班偵察目標的協同偵測科目,在班長的帶領下我們早出晚歸,每天都選擇不同的地點,適應各種地形環境下的偵測訓練,王東亮跟著副班長跑主觀,我跟著成國平跑側觀。一旦假設目標區域確定,我和成國平背起炮隊鏡以主觀為基點向平行目標區域的方向去開辟最佳的側觀位置,以確保即能觀測到主觀也能觀測到目標區域。然后是架器材設零位,拉鋼尺立標桿,聽口令尋目標,測角度做演算,全部過程一氣呵成。</h1><h1><br></h1> <h1>時間飛逝,一轉眼77年已臨近年下了,記得到了十月份團里組織全團各營的指揮分隊(一營、二營的指揮分隊都設在各營部,我們火箭營單獨有個指揮連)進行年終專業技能考核,這對我們新兵來說還是感到有些緊張的,畢竟是第一次參加全團考核,不能給自己的連隊、班排丟臉。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幾天緊張的考核,我們全體人員全部達到了預期目標。</h1> <h1>年終考核順利過關,意味著全年專業科目訓練完成了預期目標,全連上下都感到輕松愉快。到了十一月份,連里的文書劉興平提干到營部任職書記(排級干部),經連里研究決定調我去連部接替劉興平任職代理文書,這對我一個新兵來說著實沒有想到,一時還真有些犯蒙,而且當時連部有衛生員(74年兵)和通訊員(76年兵),都是老兵,都比我年長。好在他們兩位老大哥對我非常關照。年底連里各項工作比較多,又是總結報告,又是復補工作,我們三個通力協作把連部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h1> <h1>78年初營里正式下命令把代理文書的“代理”兩個字去掉了,我就成為指揮連第二任文書兼軍械員,負責管理文件報表、戰士檔案、會議記錄、文稿撰寫、倉庫物品、槍支彈藥等等各項事務。感謝連隊領導、各班排長和全連戰友們的信任和支持,還有我們連部三人的共同努力,保證了連部工作的順利開展。</h1> <h1>78年春節一過,我們炮團根據上級指示開赴河北省張家口、宣化、下花園一帶修建戰備工事,從太谷火車站首次坐上鐵路悶罐車一路北行抵達河北下花園,我們連被安排在辛莊子駐扎。施工開始初期,在工地上掄錘打釬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頭一次,錘頭打偏滑落在掌釬戰士的手臂上,頓時青腫起來,鉆心的疼痛,但大家不畏困難,輕傷不下火線,苦干加快干硬是把山洞一寸一寸的向前推進。</h1> <h1>到了施工后期使用上風鉆后,加快了施工進度,也減少了人員傷痛的發生,但同時帶來的問題是洞內施工環境更加惡略,盡管進洞的人員帶著防塵口罩,但從洞里出來時除了兩只眼睛在轉外,渾身上下全是塵土,完全變成一個土人,戰友們風趣的開玩笑說,我們都練就了新功夫,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孫一樣會地行之術。</h1> <h1>77年初我入伍所在的連隊是76年新組建的連隊——63軍187師炮兵團火箭營指揮連:</h1><h1><br></h1><h1>連長陳雙海,指導員仝吉山,副連長宋同啟,副指導員李忠平;</h1><h1><br></h1><h1>連部人員:文書劉興平,衛生員藺鳳勤,通訊員徐永紅;</h1><h1><br></h1><h1>偵察排長胡紹良;</h1><h1><br></h1><h1>偵察一班班長宋崇林,副班長祁玉良,戰士賈金、成國平、王東亮、黃千里;</h1><h1><br></h1><h1>偵察二班班長馬洪斌,副班長李奎昌,戰士趙啟增、李其洪、趙龍;</h1><h1><br></h1><h1>計算班班長王倫,副班長李松楠,戰士孫國良、張建國;</h1> <h1><font color="#010101">有線排排長李思豪;</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有線一班班長李文科,副班長王海軍,戰士朱春喜、呂井章、胡秀云、李德榮、連志兵;</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有線二班班長王田順,副班長郭存柱,戰士于永會、郝俊義、熊懷德、戴華根、劉鳳文;</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有線三班班長劉士新,副班長張玉良,戰士黃會田、趙文明、李賀元、文世俊、王義堂;</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無線排排長楊勝雄;</font></h1><h1><br></h1><h1><font color="#010101">無線一班班長劉佐,副班長劉傳銀,戰士周長江、崔瑞水、廖昌平、劉和平;</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無線二班班長張魁山,副班長張增祥,戰士劉增利、李寶存、王善成、楊建明;</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司務長張銀忠,上士龔德康,</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炊事班班長陳普元,副班長劉云福,戰士魏慶普、李欣、張兆金、孫玉杰;</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司機班班長宋萬先,副班長李俊先,戰士劉周平、楊錦華、張瑞平 、洪二奎。</font></h1> <h1>說到這里,前面營房的照片我沒有做任何說明,因為只要在鳳山營房住過的戰友一看便知當年哪個排、哪個班住在哪間平房里,而沒有在這里住過的即使做了介紹也未必能搞清楚其中的情況。但就出現在這張照片中的獨特建筑而言,因其有些特別才在這里嚴肅的提示一下,或許各位看官、尤其是各位戰友已經注意到了,這是一座獨立的小建筑,它既不是哪個班的住房,也不是用來做庫房的,但又是住在這里的人們每天必須光顧的地方,這么一說,你懂得……</h1> <h1><font color="#010101">還有想說的就是這間住房、這個位置是我當年在連部時住了兩年的地方。看著這里,一幕一幕往事從四十年前的1977被拉回到眼前,這是我和衛生員的住房,也是連里開干部會議的會議室,這里不再像各班的住房一樣是通鋪,而是兩張單獨的床,床上有厚厚的草墊,上面鋪著毛氈墊,然后是裹著白床單的棉褥子,房間里還有兩張桌子,幾把椅子。看上去要比班里的條件好一些,而且最主要的是我們倆都不需要整理內務,當然即使早上整了內務一開會這“豆腐塊”也就被“毀了”,索性也就不做“豆腐”了,這也體現了我們后勤兵的小小“優勢”,包括連里上士(負責連隊食材采購工作)的房間、炊事班的房間一般都不用整理內務,除非上級來人專門檢查連隊營房衛生情況才臨時做個樣子哈,誰叫我們這些兵都歸連隊司務長管呢,這是部隊條例上規定的。不過列位看官可不能把我們連這點小瑕疵的事給捅到微信群里去哈,千萬、千萬記住哈。</font></h1> <h1>既然四十年后專程來此回望當年的營房,追尋往昔的歲月,怎么也得拍個照做個留念吧,十八歲的青春年華全部留在了這塊土地上,獻給了我熱愛的部隊,獻給了我可親可敬的人民,獻給了我引以為傲的祖國。如同歌聲中唱出的那樣:</h1><h1>一棵呀小白楊</h1><h1>長在哨所旁</h1><h1>根兒深 干兒壯</h1><h1>守望著北疆</h1><h1>微風吹</h1><h1>吹得綠葉沙沙響羅喂</h1><h1>太陽照得綠葉閃銀光</h1><h1>來… 來…</h1><h1>小白楊 小白楊</h1><h1>它長我也長</h1><h1>同我一起守邊防</h1><h1>……</h1> <h1>當初呀離家鄉</h1><h1>告別楊樹莊<br>媽媽送樹苗<br>對我輕輕講<br>帶著它<br>親人囑托記心上羅喂<br>栽下它<br>就當故鄉在身旁<br>來… 來…<br>小白楊 小白楊<br>也穿綠軍裝<br>同我一起守邊防<br>來… 來…<br>小白楊 小白楊<br>同我一起守邊防</h1><h1>一起守邊防</h1> <h1>據悉當年鳳山營房是一個專門搞火藥和引信方面研究的研究所,所以營區內有山泉、水塘、亭閣,而且到處都是各種果樹,綠茵環抱,環境非常優美整潔,還有個正兒八經的鍋爐房,每到冬季還能給住房提供暖氣,這比炮團營房強多了,不用每個房間燒火取暖,即干凈又省事,而且也不用擔心會一氧化碳中毒了。</h1> <h1>太陽已經掛在鳳山的西邊了,四十年后的今天再次來到這里,目睹這一草一木,這一磚一瓦,這山山水水,雖然早已物是人非,但當年軍營的景象,戰友們的身影仍匯聚在眼前久久不能離去。迎著落日一步一回首,再看一眼昔日生活和奮斗過的地方,有朝一日還會再次踏上這塊令在這里曾經生活過、奉獻過青春年華的人們永生難忘的、鳳山腳下的這塊熱土。</h1> <h1>1979年7月23日火箭營指揮連拍攝了應該是全連組建后第一張合家照,相信許多當年的戰友都保存著這張難得的照片,雖然近四十年的時光已經逝去,或許已經叫不全照片上所有戰友的姓名,但一張張笑臉會永遠留在每個人的心里,我們是火箭營指揮連永遠的戰友和兄弟,無論天地輪回到何時,這一點將如日月星空已成為永恒。</h1> <h1>翻開相冊帶著懷念之情凝望著戰友們一張張英俊的笑臉,非常想念你們我親愛的戰友們,期待著我們相聚的那一天,真誠的祝福你們平安、健康,快樂。</h1> <h1>同年同班戰友王東亮像不像影視劇明星孫紅雷。</h1> <h1>同年司機班戰友張瑞平像不像影視劇明星柳云龍。</h1> <h1>78年偵察排計算班戰友劉斌像不像影視劇明星胡歌。</h1> <h1>同年偵察排一班戰友呂和像不像影視劇明星楊爍。</h1> <h1>同年營部通訊員戰友楊文山像不像影視劇明星任正彬。</h1> <h1>當年的自己像不像影視劇明星陳道明。</h1> <h1>還有與新任無線排長張增祥戰友在天安門廣場的合影。</h1> <h1>還有與司務長張銀忠和通訊員 在天安門廣場的合影。</h1> <h1>當年我們新兵連班長李奎昌,也是偵察排二班副班長。</h1> <h1>當年自己青澀的軍裝照。</h1> <h1>當年自己青澀的軍裝照</h1> <h1><font color="#010101">借著這次去山西省太谷縣回望四十年前營房的心境,回來后找出當年珍藏了四十年的入伍通知書,看著紅紅的封頁,看著寫著自己名字的正頁,還有下面那枚紅紅的印章——北京市石陳普元景山區革命委員會征兵領導小組辦公室。當年的往事又禁不住浮現在眼前,1976年12月30日從學校拿到入伍通知書,第二天就去區武裝部領回嶄新的棉軍裝,隨后一一與同學們話別,一起拍照留念,還收到同學們贈送的很多禮物。當年從我們學校應征入伍的這批同學一共有五人,且還都是同一個班的同學,未來將在同一個部隊服役,我們五個人當時的心情是格外的激動與興奮。</font></h1> <h1>1977年1月8日我們一行五人隨著全區所有應征入伍的新兵乘坐綠皮鐵路客車啟程,一路向南奔向山西省太谷縣。一夜無話,1977年1月9日正好是周日,列車停在了太谷縣火車站,全體新兵下車集合,點名分到各連后由老兵帶隊返回各自的營房。記得當天天空中下著小雪,我們背著背包一路踏著雪迎著寒冷的北風走向鳳山腳下的營房,到了營房已臨近中午時分,盡管天氣寒冷,但我們已是走得渾身冒汗了。隨后一件有趣的事情算是給我們這批新兵入伍第一天上了一課,當年的部隊每逢周日是吃兩頓飯,即上午9:00吃一頓飯,下午5:00吃第二頓飯,目的是讓炊事班的人員也有個休息日。等我們到了營房,開飯的時間前一頓過去了,后一頓還沒到時間,不過炊事班知道我們今天到,特意在伙房留著飯呢,等我們放下背包來到伙房看到大鍋里留著的像是“雞蛋炒飯”,心里還暗自高興,盛上一碗后就往嘴里扒拉了一大口,可是飯到了嘴里嚼著不是“雞蛋炒飯”的味道啊,嗬,原來是抄二米飯(大米和小米1:1混合蒸出來的),這第一天就鬧了一個小笑話。</h1> <h1>另一個珍藏的小紅本本就是軍人退伍證了,它證明了在我的一生中曾經有過一段終生難忘的軍旅生涯,三年的時光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軍人的奉獻、堅韌、果敢、向前的精神就像軍徽一樣永不褪色,一旦祖國需要我們將一往無前。</h1> <h1>各位看官、各位戰友、各位炮兵偵察兵們:在《回望40年后的軍營……》結束前向大家展示一個我們炮兵偵察兵當年使用過的,并且可以證明你是否曾經是一名炮兵偵察兵的物件(或者也可以稱為設備),這可是本人從越南花了60美元海掏回來,又珍藏了十多年至今也應該算是個古董級的稀罕物件哈,平時可是不輕易拿出來的呦。那么問題很簡單,如果你能正確的喊出它的名字,你就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炮兵偵察兵。</h1> <h1>考慮再三還是想用些篇幅結合照片中的這個設備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偵察兵的作業理論和實操過程吧:</h1><h1>其實我們當年使用的目標偵測手段就是利用了數學中三角函數的概念和定義。</h1><h1>首先我們先來命題:偵測目標的目的是要獲取目標到主觀測器的距離和方位。獲取方位很容易,照片中的設備都帶有指南針,下面主要說說如何獲取所需要的距離。</h1><h1>前面已經提到一旦目標區域確定后,側觀人員以主觀為基點向平行目標區域的一側展開設立側觀站,這樣由主觀、側觀和指定的任意一個目標就構成了一個三角形△,請大家注意任意一個平面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等于180°。</h1> <h1>在側觀站設立后,我們用鋼尺拉出一段從側觀設備到標桿的距離(理論上這段距離越長越好且盡量將標桿插在兩個觀測站連線的垂直方向),與此同時主、側觀設備相互設定零位后分別測出對標桿的角度,這樣主、側觀的設備與標桿又構成了另一個三角形△,并且已經知道其中一個邊長(側觀設備到標桿的距離已經用鋼尺測量出來),又知道這個平面三角形其中的兩個內角的角度,那么剩下的那個角度也就知道了。<br></h1><h1>根據三角函數正玄定理可知:在任意一個平面三角形中,各邊和它所對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h1><h1>具體公式:a/sinA=b/sinB=c/sinC<br>所以就可以計算出主、側觀設備之間的距離。同理主、側觀設備可以分別測出這兩部設備連線與指定目標之間的角度,也就可以計算出目標到主觀設備之間的距離。</h1><h1>然后通過計算班的圖板作業確定炮位和目標的坐標值,即可確定炮位至目標的距離和方位,再對環境參數進行修正后,指揮員就可以通過無線和有線兵向炮陣地下達試射的口令,通過偵察兵對試射落點的修正,指揮員就可以下達全炮齊射的命令了。</h1> <h1>當年63軍187師炮兵團(番號52932部隊),而今的武警某教導支隊的軍營大門始終向熱愛軍旅生涯、愿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無私奉獻的共和國一代年輕人敞開著,她就像一座大熔爐一樣會把你融化、修煉、塑造成共和國真正的一名勇往直前的戰士,在你人生的道路上豎起一塊金燦燦的豐碑。</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汉寿县|
贵阳市|
察哈|
武强县|
越西县|
浙江省|
渭源县|
钦州市|
南皮县|
惠安县|
白河县|
涞水县|
永安市|
弥渡县|
双鸭山市|
宜章县|
甘孜县|
耿马|
灯塔市|
彭泽县|
舟曲县|
沙坪坝区|
龙海市|
大连市|
虹口区|
天祝|
石门县|
丹棱县|
安庆市|
平南县|
崇文区|
平安县|
乐至县|
驻马店市|
东山县|
宣武区|
新宁县|
新民市|
阜新|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