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娘做水煎包,還是很厲害的。</h3> <h3> 水煎包屬于豫菜,起源于東京汴梁城,在華北和中原地區(qū)頗為流行。</h3> <h3> 我祖籍安徽,我家的水煎包是由我爹傳承過來的,也算正宗,但我爹傳承的是理論,具體操作還是我娘完成的。</h3><h3> 這點,我像我爹……</h3> <h3> 水煎包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了。</h3><h3> 小時候,條件不好,那種條件下,我娘依舊能做出很多可口的飯菜,我至今都覺得,論做菜,我娘絕對是一等一的高手。</h3><h3> 那時候,一年能包一兩次水煎包,包水煎包,對于我,就是過年……</h3><h3> 水煎包是發(fā)面的,不大,常人也就五六個,我二姐最多吃過十六個,被稱為“水煎包大將”。</h3> <h3> 我娘歲數(shù)大了,我是想把她做過的經(jīng)典吃食都整理出來,留下來……</h3> <h3> 準備食材:</h3><h3> 肉餡,肉餡一定要提前腌制入味,用香油和上好的醬油,肉不怕腌制的時間長……</h3> <h3> 胡蘿卜,蔥花。</h3> <h3> 發(fā)制好的木耳。</h3><h3> 韭菜不好配餡,因為韭菜本身就有香辛味,用錯了,反倒不好。木耳,無所謂,營養(yǎng)好,口味清淡,適合韭菜。</h3> <h3> 韭菜,洗好的韭菜要控水,避免把水帶進餡里。</h3> <h3> 新采購的鑄鐵平底鍋,鑄鐵鍋傳熱均勻,熱度適中,適合做水煎包……</h3> <h3> 具體操作:</h3> <h3> 韭菜切碎</h3> <h3> 切碎的韭菜先放油拌勻,這叫“油封”,可以避韭菜直接接觸鹽分而析出過多水分。</h3> <h3> 木耳,也切碎。</h3> <h3> 跟肉餡混合,打兩個雞蛋進去。</h3> <h3> 拌餡時要注意始終順同一方向攪拌,無論是加油、加鹽、雞精……記住都是同一方向。如果“方向錯了不知道”,餡就會散、不抱團了。</h3> <h3> 發(fā)面,包包子。這個我不行,不專業(yè)……</h3> <h3> 這都是我娘的工作。</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屬于理論派,偶爾實踐。我娘才是做飯的高手,我們那一代人是幸福的,條件雖然不咋好,但“娘”還行!都能做出可口的飯菜……</font></h3> <h3> 我姑娘見到我的時候,就會抱怨,她媽做飯?zhí)y吃了!這讓我很是欣慰,要不我拿什么勾引我姑娘呢?!</h3> <h3> 水煎包,餡只是一方面。用火、用油、用面也是重要因素。</h3> <h3> 包子皮為發(fā)面皮,太老太嫩都會影響包子的質(zhì)量,包子皮如果是死面的,那就成為在膠東一種叫做鍋貼的小吃了。</h3> <h3> 在特制的平底鍋內(nèi)刷上底油,油不宜過多或過少。</h3> <h3> 把包好的包子依次順序放入鍋內(nèi),</h3> <h3> 加一定數(shù)量的稀面水</h3> <h3> 蓋上鍋蓋小火煎到水干,然后逐個將包子翻個,至雙面焦黃淋上油即成,其中點水也叫“下汗”,火候尤為重要。</h3> <h3> 總之,要做到油清、面白、餡鮮。</h3> <h3> 水煎包在烹制過程中融煮、蒸、煎于一體。剛出鍋的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其色澤金黃,焦脆,軟嫩,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食者贊不絕口,名揚四方。</h3> <h3> 套用一句“舌尖體”來結(jié)束這篇文章。</h3><h3> 水煎包有雪白與金黃對人們視覺的沖擊,也有發(fā)面的甜柔與油煎的酥脆在嘴里不斷反復地回味……</h3> <h3> 老娘做的水煎包,也實在是太讓人回味!</h3> <h3>榮譽出品:</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延津县|
河池市|
合江县|
贺州市|
临邑县|
贵溪市|
奇台县|
手游|
巴南区|
万安县|
三河市|
拉萨市|
上杭县|
两当县|
都昌县|
合阳县|
延寿县|
九寨沟县|
米泉市|
喀什市|
永丰县|
丁青县|
化德县|
舞钢市|
剑川县|
尚义县|
安吉县|
岑巩县|
嘉义县|
杭锦旗|
泗洪县|
潜江市|
易门县|
太保市|
陇南市|
屏山县|
景宁|
盐津县|
武胜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