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李蘇霞</p> <h5><br></h5><h5>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窗花是農耕文化的特色藝術,農村的生活地理環境、農業生產特征以及社會的習俗方式,也使這種鄉土藝術具有了鮮明的中國民俗情趣和藝術特色。</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廣大農村春節前在窗子上張貼的剪紙。窗花的樣式,一般比較自由,除了貼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團花”之外,其外輪廓都沒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以戲曲故事數量較大。窗花北方較為普遍。</h5><p class="ql-block"><br></p> <h5><br> 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br></h5><h3><br></h3> <h5><br></h5><h5>剪紙的文化背景</h5><h5>據考證,從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銀箔、 皮革或絲織品進 行接空刻花制作裝飾品。 西漢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說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后, 帝思 念不已,臥不安度, 食不甘味, 于是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象為其招魂,這大概是最早 的剪紙。 公元105年, 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 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 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h5><p class="ql-block"><br></p> <h5><br> 近日在陽曲縣一次偶然的采風途中、邂逅了心靈手巧的范鳳蓮老大姐、許是同齡人的緣過吧、聊起往事彼此小時候的一些事情、突然多了許多的共鳴,比如做針線活啊、縫老虎枕頭、繡鞋墊、納底子、織毛衣諸如此類的手工活兒。沒有想到的是老大姐居然保存著五十多年前剪的窗花樣子、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憶……<br></h5><h3><br></h3> <h5><br></h5><h5> 記得小時候父親曾經送給我和姐姐一本翠綠色燙著金字特別精致的《民間剪紙》、我和姐姐如獲至寶經常把其中的窗花樣子、拓下來、再用煤油燈熏出花樣、毫不吝嗇的分享給周圍小姐妹們、就連大院里帶孩子的奶奶??姥姥們也都喜歡在一起剪窗花。</h5><h5> 許多年過去了、依然記憶猶新。為了再現當年的制作過程、慕老師特意去南宮古玩市場淘了一盞煤油燈……</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首先準備一個煤油燈、注入煤油、油燈芯過去是用棉花或棉線繩做成的,現在找個煤油出來,實在是有點難了哈、好在用柴油來代替也一樣可以。過去用“洋取燈”來點、現在只好拿打火機代替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接下來找一塊板兒、把紙和花樣用水打濕。</h5><h5>過去那個年代、也會拿起家里的小板凳來做此道工序。</h5><h5><br></h5><h5><br></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開始熏窗花了、一定要要掌握好火候、循序漸進、否則會燒焦的。</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瞧、成功了!已經看不到原來花樣的輪廓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把熏出來的花樣自然風干。當然、現在方便嘍可以放在暖氣上速干哦⊙?⊙!</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基本上干透了,所以接下來就是把花樣揭下來……</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這就是我們下一步要加工的母版了、怎么樣有感覺吧?</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為了讓您一目了然的看清楚、我特意把子母版花樣、放在一起。</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用剪刀把熏出來的花樣邊緣剪一下。</h5><p class="ql-block"><br></p> <h5><br> 把準備剪窗花的紙折疊、裁出來需要的尺寸、除了使用剪刀或刀之外、過去的人也常常使用棉線來裁紙。<br></h5><h3><br></h3> <h5><br></h5><h5> 把復制好的花樣放在裁好的紙上、修剪好需要的尺寸。</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為了防止修剪時錯位、過去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用麻紙搓成“捻”用錐子扎個眼兒,穿過去、起到固定作用。</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搓捻兒看似簡單、可也是個技術活兒……范大姐一看就是個愛做(女紅)針線活的巧手、正所謂熟能生巧吧。</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把幾個點固定一下、防止花樣挪動造成錯位。</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瞧、反面就是這個樣子。</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用剪子把留在正面“捻”的尾巴剪去一部分、以免影響下一步的操作。</h5><p class="ql-block"><br></p> <h5><br>一切就緒、開剪……<br></h5><h3><br></h3> <h5><br></h5><h5> 先從眉眼處剪起、仔細端詳一下。在那個匱乏的年代、哪個姑娘擁有一把好使的小剪刀也算是個奢侈品了哇??。</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身后的年畫、時空的轉換、會讓你記住這個飛躍的年代。</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端詳一下、該剪哪里了……其實剪出一個完整的作品、是要用心用精益求精的毅力去完成的。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在家人都熟睡之后、安安靜靜的在燈下剪窗花,這一點我們是如此的相似。在過去經濟生活匱乏的年代、每當完成一個剪紙的作品,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如今、過去的窗花基本上沒有所用之處了、取而代之的是剪喜字了、紅紅火火都是喜慶。</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小黑板……相信很多人兒時都用過的、范大姐拿起石筆工工整整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這是保存了許多年的窗花樣式、好多兒時也曾剪過、時過境遷真的不容易。</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俺喜歡這個花樣、所以拿起來自拍了一個、怎么樣?還不錯吧。</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栩栩如生的小獅子。</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兩只可愛的小猴子、活靈活現。</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自力更生……1975 年 1 月 17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 建國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 好省地建設新中國~~~~</h5><h5> 看到這四個字、讓人一下子想到了那個艱苦的歲月。</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鞋幫子式樣、過去做鞋、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專屬的鞋樣、看看這個叫什么鞋、猜對了沒有、咱們太原人那時候叫“懶漢鞋”記得不?</h5><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 分手時、范大姐把我們送出門揮著手說再見、并反復說“以后過來吧!”特別樸實的鄉村人、鄰家姐姐一般。我以最快速度按下了相機鍵、記錄和定格下這個畫面。</h5><p class="ql-block"><br></p> <h5> </h5><h5> 真正文明的標志應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并存, 共同發展。 愿剪紙這棵古老的藝術之樹常 綠常新。</h5><h5> 記錄傳承非遺項目、從我做起!</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豬豬,一個喜歡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和捕捉美好瞬間的家庭婦女,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情,用心去發現和定格轉瞬即逝的身邊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原創于2018年3月21日</h5><h5>圖文編輯:</h5><h5> 攝影: 李蘇霞</h5><h5> ?? QQ:782272488</h5><h5> ?? 13835118068</h5><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蓝田县|
平阳县|
育儿|
历史|
延安市|
斗六市|
云和县|
湖北省|
泉州市|
益阳市|
定州市|
乐昌市|
罗源县|
特克斯县|
和田县|
全南县|
广州市|
策勒县|
西藏|
龙海市|
夏津县|
永福县|
塔河县|
铅山县|
大丰市|
应城市|
江津市|
亚东县|
灵武市|
禄劝|
清河县|
彭水|
三河市|
朔州市|
镶黄旗|
大宁县|
甘泉县|
醴陵市|
湘潭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