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蕪湖古有“長江巨埠,皖之中堅”之稱,依靠著長江,是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素來有“魚米之鄉”之稱。近代,因為《中英煙臺條約》的簽訂,也是開放的比較早的一批城市,因此城市的經濟發展不錯。蕪湖一直都不是一座旅游城市,但在我心里它倒也有自己的風情。自從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和《一城一味》便對蕪湖這座江城心向往之,想去探尋那里的街頭巷尾、打卡網紅湖,品味蕪湖味道是這個假期不錯的選擇。</h3><h3>此次之行稱之為打卡網紅湖訪古品味之旅,行程為二天</h3> <h3><b>Day1:南京出發一一網紅湖一一西河古鎮一一回蕪湖(住蕪湖品小吃)(高德導航藍色網紅湖)</b></h3> <h3>最近,安徽蕪湖被曝出現網紅湖泊,湖水寶藍色猶如馬爾代夫。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一片湖泊的形成畫面顯示在安徽蕪湖有一處湖面,蔚藍色的湖水清澈見底,猶如美麗的馬爾代夫海景,更像九寨溝的海子。連高德地圖上也有它的樣貌,形狀像一只藍色海星。</h3> <h3><b>從網紅湖一一西河古鎮</b></h3> <h3>西河為江南水鄉古鎮,相傳有600多年悠久歷史,房屋店鋪建于圩建兩側,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故屋基低于路面1.5米左右,街心青石路面,曲折蜿蜒約 1200米,街道南北走向,寬窄不勻,一般為2一3米,兩旁店鋪門面飛檐對峙,窗戶比街心低得多;沿河一側舊宅,墻高陡峭,基部麻石駁砌,拔地數丈,削壁 聳立,汛期任憑水沖浪擊,外河沿岸青石護,人本可以通行,內側房屋店鋪多為數進串連,從街心踏青石臺階下,步入室內,可延伸十余米。此外,上街頭外側有章家巷、土地巷、下街頭外側有徐會蘭巷、江東巷、中街內側有芮家巷,均為老街橫連,通往沈公圩內,也可通向沿河水運埠頭,顯得古樸衰老。</h3> <h3><b>從西河古鎮一一住赫山公園附近品蕪湖小吃</b></h3> <h3>赭山公園的景區有:凝芳園,海棠園,杜鵑園,桂花山,梅花山,櫻花山。共有植物種類220種,較名貴的有:銀杏,香樟,檀樹,楓樹等近10萬棵。草坪41000平方米。風景林10400平方米,各具特色爭芳斗艷。園林美景有:翠明園,舒天閣,中山紀念堂,燎望塔(可眺望長江),聚心亭,"江城入畫"坊,千禧亭,凝芳園,月季園。人文景點:中山堂,劉希平先生墓(位于大赭山),戴安瀾烈士墓、毛澤東紀念像(小赭山)。<br></h3> <h3> 蕪湖的小吃聞名已久,鳳凰美食街的開幕更是讓蕪湖小吃的美名遠播到了大洋彼岸。全長666米的鳳凰美食街由一條廢棄的鐵路改造而成,在這里不僅可以品嘗到正宗的蕪湖本邦菜,還能吃到全國知名的其他菜系,如巴將軍的火鍋、毛家菜館和洞庭人家的湘菜、綠柳居的素菜、巴道魚、杭邦菜等。蕪湖本地的一些傳統老字號也在美食街上落了戶,“耿福興”、“四季春”、“馬義興”、“同慶樓”紛紛在美食街上開起了分店,蝦子面、酥燒餅、魚絲餅、小籠湯包、牛肉鍋貼這些小吃成了備受歡迎的美味佳肴。</h3> <h3>鳳凰美食街雖然稱為美食街但多數是經營各地風味的餐館其中真正有蕪湖特色的可能就只是耿福興和四季春了,四季春也是百年老店,同樣上過央視,與耿福興不分伯仲。</h3> <h3> 耿福興在蕪湖風凰美食街,這里交通很方便。這一條街都是蕪湖比較有名的小吃店,在蕪湖也是老字號的了,該店主要特色是小籠湯包,蝦子面,肉丁燒賣,雞汁干絲,有酥餅等。都是現買現做,老店裝潢考究,氣氛優雅,</h3> <h3>蝦子面的面條是白的,很細,很有韌性。吃的時候要拌一下,讓蝦子都混合到面條里,才夠味。一吃面條,極鮮,有海鮮的味道。湯也是鮮得要命,不是一般肉湯的味道,或者味精的味道,那時一種特殊的鮮味。可能就是蝦子的鮮味。所以蝦子面才有名。</h3> <h3> 四季春大酒店位于蕪湖著名的鳳凰美食一條街,酒店始創于1928年,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發展成為經營面積12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千余人就餐的大型酒店。酒店建筑風格古樸與現代相結合,一樓大廳透視性強,主要經營早點小吃,二樓、三樓為大中小型晚宴廳, </h3> <h3> 四季春的小籠湯包,是薄薄的皮兒,口頭全是小褶,一道一道的,看起來很精致。小褶的當間露著點兒豬肉餡,上面綴著幾小丁蔥花。這筷子須一只插進那褶子中間,另一只貼在包子外側,這樣夾起來湊近嘴邊,用嘴在包子皮上咬個小眼,用唇啜吸里面的湯汁,聲音啜大了點,還滋滋地響。待湯汁啜個八成,將包子在小碟里蘸上香醋,一口吃上半只,豬肉餡入口爽滑嬌嫩,兼有小蔥、姜米的香味,味道是鮮美異常,那叫一個美。</h3> <h3>蕪湖有幾個特別著名的小吃聚集地:楊家巷、小圓門、雙桐巷和福祿巷,但是自從上次楊家巷出了液化氣爆炸的事件,蕪湖市政府開始整治小吃街,楊家巷和小圓門都需要重新規劃建設,里面的小吃需要暫時搬出去,因為不知道這些小吃會搬去哪里所以這次只能忍痛割愛,放棄了楊家巷和小圓門。雙桐巷也是蕪湖人的心頭好,每當夜幕降臨,巷間必然人頭攢動,雙桐巷算是比較好找的,它靠近中山路步行街,在全季酒店的附近,一條還算寬敞的巷子兩側滿是小吃攤販,那里有蕪湖著名的老奶奶牛肉面、二姐赤豆酒釀、小高米線、小高生煎等等,我和朋友從巷頭一路吃到巷尾,心里滿滿的吃貨的幸福。</h3> <h3>濮家涼粉主要分炒粉和刨粉</h3> <h3>荷葉大燒賣</h3> <h3>藍義興烤鴨表皮紅潤油亮</h3> <h3>聚味香豬蹄材質用的“金錢蹄</h3> <h3>小海螺的沙煲種類繁多</h3> <h3>小邢板栗始于1995年</h3> <h3><b>Day2上午:鳳凰美食街早茶一一老海關一一天主教堂一一英國領事館一一中江塔</b></h3> <h3> 鳩茲廣場依山(赭山)面湖(鏡湖),臨路(北京路)傍街(蕪湖中山路步行街),位置優越,視野開闊,環境優美,是承載蕪湖市悠久文化歷史內涵,是反映蕪湖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最富藝術魅力與文化品位的城市"客廳",是蕪湖市中心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h3><h3> 鳩茲廣場,最吸引人的是廣場中心處拔地而起的高達33米的青銅雕塑,這尊雕塑是以蕪湖古名"鳩茲"鳥為原型,加以藝術的夸張設計而成。九只姿態各異的鳩茲鳥,一只只都像振翅欲飛。頂端托起一只金球,仿佛是托起蕪湖的希望。整個雕塑既莊嚴肅穆,又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雕塑四周是幾十枝噴出的水柱,色如銀,形如劍,直沖天空,與青銅雕塑渾然天成為一幅"鳩頂澤瑞"的景觀廣場北側最富鮮明個性和獨特魅力的當屬歷史文化長廊。它由24根石柱支撐,每根石柱的四壁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h3> <h3>濱江公園是蕪湖人周末放松心情的去處,浩浩長江在這里安寧地流淌著,倚著欄桿望向遠處心里的煩惱似乎也隨之消散。從蕪湖老海關到中江塔是濱江公園的精華所在,一路走走看看。</h3> <h3>在濱江公園的廣場對面有一個天主教堂,那是蕪湖被開辟為通商口岸之后建的,當時是安徽地區主教廷所在,在華東地區僅次于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蕪湖天主教堂位于蕪湖市鏡湖區長江中路90號鶴兒山南麓,始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1895年6月落成,是安徽省保存最為完好的天主教堂之一,其規模僅次于上海徐家匯教堂,在長江中下游乃至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安徽更是首屈一指,素有江南“小巴黎圣母院”的美譽;就在蕪湖天主教堂建造的第四年(1891年),一起震驚中外的“蕪湖教案”發生。</h3><h3><br></h3> <h3><b>英國領事館</b></h3> <h3>從天主教堂出來向西走100米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蕪湖百年歷史英駐蕪領事署, 英駐蕪領事署舊址坐落在風景如畫的范羅山和雨耕山上,由英駐蕪領事署舊址、總稅務司公所舊址、洋員幫辦樓舊址三個單體構成。領事署建于1877年2月,為英國建筑師設計,原設計圖曾在絹上繪制,設計十分精巧。東、西、南三面均有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圓券清秀,配以石砌基座、白色廊石柱和連續拱券,拱頂夾砌青磚,色彩搭配協調柔和。大樓之間為八角形大廳,大廳兩邊各有兩間辦公用房,皆有壁爐。整個建筑比例適當,造型莊重典雅,在建筑施工質量和內外裝修均屬上乘,是安徽省最早的、至今保存最好的外國領事館之一。</h3> <h3>中江塔巍然聳立于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江堤上,半依鬧市半偎江,古人譽之為“江上芙蓉”,是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傲然矗立于長河口(青弋江匯入長江處)北岸的中江塔,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據《蕪湖縣志》記載:“工未竣,或謂與工關有礙,折損一二層。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乃落成”,表明建此塔是“以鎮水口”。</h3> <h3><b>Day2下午:從中江塔一一鳩茲古鎮</b></h3> <h3>鳩茲古鎮位于蕪湖市經緯二路,主打傳統徽派建筑群,古鎮南北長1200米,東西寬500米,以扁擔河為界分為東西兩個板塊:西側是靜態區域,以書院、會館、名人故居為主,潮州會館、徽州會館、湖南會館等重在體現商幫會館文化;俞宅、吳明熙大宅、張宅、王宅等展現名人故居文化;李漱蘭堂、通德堂、項家錢莊、留春園則再現了豐富的傳統業態。東側是動態區域,以風情酒店,特色小吃,互動體驗,客棧和酒吧休閑類為主。</h3> <h3><b>游玩鳩茲古鎮一一回南京</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深水埗区|
罗江县|
南宫市|
申扎县|
茌平县|
社会|
鄂托克前旗|
庆阳市|
永吉县|
福清市|
古丈县|
安多县|
威信县|
凤山市|
利辛县|
漯河市|
茶陵县|
巫山县|
大方县|
兴仁县|
邵东县|
永城市|
天门市|
枣阳市|
上饶市|
福鼎市|
望奎县|
青冈县|
门头沟区|
定州市|
大新县|
安乡县|
鞍山市|
故城县|
阿拉尔市|
泽库县|
达州市|
宁津县|
金华市|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