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結束了5天在南極大陸的行程活動,12月25日晚上郵輪就往回行駛了,將再次歷經48小時穿越德雷克海峽。</h3><h3><br></h3><h3><br></h3><h3> 一覺醒來,12月26日早晨郵輪已經在德雷克海峽中部了。</h3> <h3> 離開客艙去吃早餐。哦,又見紙袋,無聲地提醒游客,我們正在過德雷克。</h3> <h3> 吸取了來時的經驗,回程的前一晚就做好了應對,因此沒任何不舒服。</h3><h3> 二層餐廳外,風浪與來時相當。</h3> <h3> 自來過南極,知道了有個網站可實時查看全球的氣象,喜歡地理的我回來后時常上該網看西洋鏡。從該網上可看出,德雷克海峽一方面常年處于西風帶,受太平洋過來的順時針洋流經過,另外還有個自旋轉的洋流,而這個自旋轉從南美大陸來南極方向是順流,回程是逆流。</h3><h3> 因此,理論上回程應該顛簸得厲害些??蓪嶋H情況感覺回程比去程平穩,恰好這天風浪本身就小吧。</h3> <h3> 一望無際,藍天藍海,心曠神怡。</h3> <h3> 南極鹱,信天翁的近親。</h3> <h3> 海角鹱。是南極之旅中見到最多的成群鳥類。</h3> <h3> 俯看,海角鹱的毛色圖案很美,就像背伏著南極雪山在翱翔。</h3> <h3> 在德雷克海峽的中部居然有座孤零零的冰山。</h3><h3> 你這是要去南美洲?哪股洋流帶你到了這?</h3> <h3> 26日上午10點55分,郵輪正好處于南緯60度,這是南極洲的邊界,再見了南極洲!</h3> <h3> 德雷克海峽的天氣與南極一樣,說變就變。剛才還是晴朗的天,冰雹襲來,一陣噼里啪啦,留下陽臺上一地雪珠。</h3> <h3> 26日晚餐。吃一餐是一餐了。</h3> <h3> 又一覺醒來,27日早晨8點,看見美洲大陸了。</h3> <h3> 第一位來歡迎我們回到南美大陸的是信天翁。這是黑眉信天翁,眉毛上翹,媚眼一雙。</h3><h3> 信天翁,展翼最大可達3.5米,借助氣流風力展翅滑翔。它們的一生80%~90%的時間是在空中度過。生活在此處的信天翁,每2個月可繞南極一圈。</h3> <h3> 巨長的雙翼,數倍于它的體寬。</h3> <h3> 信天翁可以連續在海上飛翔7年不回陸地,累了就在海面上歇息。圖中有只休息的信天翁。</h3> <h3> 27日上午8點多,郵輪航行到南美洲最南端的標志處-合恩角。正前方就是。</h3><h3> 合恩角(Cape Horn)南緯55度59分,西經67度16分,南臨德雷克海峽。最重要的是,太平洋與大西洋以它為分界。照片的左側是太平洋,右側是大西洋。</h3><h3> 合恩角屬于智利領土。在巴拿馬運河還沒有開挖通航前,船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航行,就必須從合恩角繞行。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環境,終年西風強烈,海面波濤洶涌,是全球最危險的航道之一。</h3> <h3><br></h3> <h3> 合恩角是高達425米的海巖,南美最南端的點,太平洋、大西洋以它為界。</h3> <h3> 合恩角所在的島嶼是合恩島。</h3> <h3> 合恩島上有座紀念碑,由兩塊菱形雕塑組成,中間的空隙圖案是一只飛翔的信天翁。在船上只能拍到側面,已經是用足200毫米的焦段了。</h3> <h3> 合恩角的地理位置還被稱為世界的盡頭。此處海域航道十分險峻,歷史上曾經有5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沒,2萬余人葬身海底。此處只有信天翁無畏風浪常年在此翱翔。而過去,有些水手將信天翁視為是葬身海底同伴們的亡靈再現。</h3><h3> 因此20世紀90年代初在此設立的紀念碑,有位詩人為此作詩一首:</h3><h3> 我是一只信天翁</h3><h3> 在世界的盡頭等你</h3><h3> 我是逝去水手被遺忘的靈魂</h3><h3> 來自世界全部的海洋</h3><h3> 誰通過了合恩角</h3><h3> 驚濤駭浪中他們并沒有消逝</h3><h3> 今天 他們乘在我的翅膀上</h3><h3> 在南極風最后的裂縫中</h3><h3> 飛向永恒</h3><h3> </h3><h3> 中國的志愿者小姚在船長室朗讀了這首小詩,我拍了下來。</h3> <h3> 那詩那海那只信天翁。</h3> <h3> 遠遠望去,合恩島上還有其他建筑,其中有燈塔。</h3> <h3> 合恩島屬于智利的沃拉斯頓群島。</h3> <h3> 群島礁石嶙峋,是那些年觸礁船只的元兇。</h3> <h3> 這么早就進入了南美地盤,看來今晚就會靠岸烏斯懷亞。</h3><h3> 再在郵輪上溜達溜達。</h3> <h3> 南極對于喜愛旅游的人來說,不再是遙遠陌生之地了。對于地球上唯一的未有人類常住的第七大洲,應該怎樣保護善待,確實是來過的、想來的需要思考的問題。<br></h3><h3> 科學家要探索,普通人有好奇,南極只會越來越受到人類關注。從旅游者的角度,遵守國際南極旅游協會(IAATO)制定的規則,來南極親自感受這里的獨特風光也未曾不可。來過南極有良知的會更加理解尊重及保護自然的重要。</h3><h3>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任何的旅游市場只要向中國開放,就會人數激增。之前每年的南極夏季,來此旅游人數沒超過5萬,去年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旅游者加入,人數有很大突破,因為我們的增長是指數級的。但是有種聲音是不合理的,經營這條航線的歐美國家的公司由于中國人來的多了,他們的荷包滿了,可是這些國家反過來又埋怨中國人來得太多了,似乎影響到南極環境保護了,這沒道理。當然我們、不僅僅是我們,凡是來南極一定要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作負責任的旅行。</h3><h3> 對南極的影響,不只是旅游的興起。我的感覺那些“星羅棋布”的打著“科考”名義的站點對南極的影響不容小覷。20世紀初只有不到10座科考站;到了1958年12個國家簽署南極條約時,這12個國家已經在南極建了近50個科考站了;2012年超過100個了;到了2017年有30個國家設立了超過130個科考站。有些國家不僅設立的數量多且規模大,有的站點常年有近1000人駐扎,近似個小鎮。這么多的科考站在進行各項研究時對環境的影響,站點自身的排污等,這倒是科研與環保如何平衡的棘手問題。</h3><h3> 另外,南極資源如何為人類所用,也是個擺在全世界人類面前的問題。南極有豐富的魚類資源,為了保護南極生態,國際上已生效的有對捕撈的限制、對海洋某些區域設立的保護區。但是不少屬南極區域的海魚,貼上某些國家的標簽,就出現在了超市的貨架上。</h3><h3> 南極的保護任重道遠,南極的破壞早在捕鯨時代。</h3> <h3> 進入比格爾水道了。</h3> <h3> 又見安第斯山脈。</h3> <h3> 水道中這個島嶼是阿根廷的。 </h3> <h3> 拉近看有阿根廷的國旗標志。</h3> <h3> 層層山巒。</h3> <h3> 由于此處緯度高氣候寒冷,且常年處于強風帶,因此山體海拔并不高的地方就一毛不拔了。</h3> <h3> 看見有人煙的陸地了。</h3><h3> 這是位于烏斯懷亞東側的一個小鎮,10天前郵輪駛往南極之前,曾在此停留一段時間加油。</h3> <h3> 27日下午4時許,看見烏斯懷亞了。</h3> <h3> 一切仍是那么熟悉。</h3> <h3> 港口</h3> <h3> 機場</h3> <h3> 城市</h3> <h3> 郵輪漸漸靠攏碼頭。</h3> <h3> 此巨大的郵輪屬一家美國公司,載客量400多人,這是只能距南極大陸遠遠地巡游的南極游郵輪。</h3> <h3> 黑背鷗,先于其他上了我們的郵輪。外形有點像信天翁,但是它沒有媚眼,容易區別。</h3> <h3> 原本應該明天、12月28日清晨抵達,海域情況佳,船長一發力,27日傍晚6點就??吭诹藶跛箲褋喆a頭。游客可以自由下船去城里游玩,可以晚上依舊上船睡覺,明天再辦理下船。</h3><h3> </h3> <h3> 今天一路陰沉,傍晚的烏斯懷亞上演了一場晚霞盛宴,作為歡迎我們回來。</h3><h3> 說是傍晚,其實以下的照片是晚上8點到11點之間拍攝,這里是高緯度地區的夏季,晝長夜短。</h3><h3> 晚霞太美,再一次不舍,多放了些照片。按時間順序,城市的不同方位。</h3> <h3> 日月同輝</h3> <h3> 南極游結束了。烏斯懷亞,我記住了你的美。</h3> <h3> 自此,地球上的三大極地都已涉足。</h3><h3> 北極,到達北極圈北緯66度33分,在阿拉斯加;南極,到達南緯65度10分,在南極半島;珠穆朗瑪峰,到達大本營海拔5200米。</h3><h3> 我喜歡地理,喜歡旅游,對世界充滿好奇,人生有此游歷,我滿足了。</h3> <h3> 南極游,10天的行程分成8篇美篇記錄完畢,這8篇記錄我明白寫得很冗長,堅持看完需要耐心。去一次南極很難得,而南極又是那樣的別樣,好記性不如懶筆頭,我想盡可能的詳細記錄不要遺漏,將來老了,走不動了,翻看現在寫下的東西仿佛重游,無論是躺在床上還是坐在輪椅上,我一定會很享受。</h3><h3> 8篇內容都來自自己的親歷、船上的講座、購買的書籍、以及網上的查閱,礙于本人的認知及理解,難免有錯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h3><h3><br></h3><h3> 南極游的作業完成。于2018年3月20日凌晨1點10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东宁县|
千阳县|
南陵县|
兴山县|
余姚市|
武宁县|
乐平市|
长顺县|
龙岩市|
凤城市|
青川县|
肇州县|
华容县|
刚察县|
云梦县|
云南省|
西昌市|
中卫市|
容城县|
勃利县|
运城市|
当涂县|
苏尼特右旗|
定襄县|
松原市|
邳州市|
宝应县|
灌南县|
徐汇区|
富锦市|
女性|
荃湾区|
苍山县|
垦利县|
登封市|
赤城县|
台北市|
陆川县|
弋阳县|
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