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東自駕,從芝加哥出發,途經大瀑布、奧爾巴尼,到達第四站波士頓,開始波士頓之旅。</h3><h3>波士頓,從某種意義,是美國的誕生地。1620年11月11日,為躲避避英國宗教的迫害,102個清教徒乘座五月花號船抵達波士頓,成為最早移民美國的歐洲人。為了開辟一個新大陸,使大家都能遵守并受到約束的自治法則,在上岸前簽訂了一份公約,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份重要契約《五月花公約》。</h3><h3>美國國家的誕生歷史及發展,從《五月花公約》到《獨立宣言》,其根基源于公約短短的幾百字之上,基本內容及關鍵詞:公正、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規?,成為美國立法的基本原則。</h3> <h3>到達波士頓,首先來到位于波士頓后灣的卡布里廣場,波士頓最大的公共廣場,1991年建成開放。廣場周圍是波士頓最有影響的三一教會、舊南教會、公共圖書館、漢考克大廈等著名建筑。</h3> <h3>三一教堂,位于公共圖書館正前方,兩幢著名建筑遙相輝映,初建于1733年,1872年毀于火災,1877年重建,是一座典雅的羅馬哥特式建筑,多次被選為美國最美麗的建筑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波士頓人的精神寄托。</h3><h3>我們座在圖書館的臺階上,一直等到黃昏,只為目睹暮色中教堂的那份唯美。金黃色教堂帶給我們溫暖的感受。</h3> <h3>敎堂的主體結構采用巨大的花崗巖,墻面裝飾使用了玫瑰色的砂巖,高達26米的尖塔,兩扇巨大的銅門,凸顯了教堂的厚重、豪邁、莊嚴肅穆,臨近教堂,真有一種心靈的震撼。</h3> <h3>廣場上美國著名詩人、藝術家、文學家紀伯倫塑像。塑像底座上刻有紀伯倫的生平介紹和他的名言</h3> <h3>卡布利廣場在每周二和周五被用著農貿市場,人們將蔬菜、水果、鮮花、奶酪等拿到市場,具有新鮮、價廉、豐富的特點,深受市民喜愛。廣場也靠近波士頓最大的購物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中心廣場。</h3> <h3>老南教堂,又稱老南聚會所,建于1729年,是美國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清教徒的教會中心。</h3><h3>在美國成立前,美州清教的眾會制教會,稱呼聚會地為"聚會所。1773年12月16日,5000名當地人擁到"老南會所",商討對策,后成為美國獨立英雄的山謬·亞當斯演說"沒有什么可以比這次聚會更能拯救國家",聚會后,他們沖入三艘英國船,將所有茶葉頃倒入海,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國統治的先河。1775年4月18日,萊克星頓的槍聲,打響了美國的獨立革命,177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成立。</h3><h3>在美國,如果不知道"波士頓傾茶事件",就如同中國人不知道"武昌的辛亥革命"。</h3><h3>每逢美國紀念"獨立戰爭",就一定會聯系到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就會記起這棟美國最古老的教堂建筑:老南聚會所</h3><h3><br /></h3> <h3>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是美國最大的城市圖書館。于1888年動工建設,1895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現有館內藏書超過1500萬冊,藏書量僅次于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館。圖書館面朝卡布利廣場。具有典型的古羅馬宮殿特點,氣勢恢宏。</h3><h3>波士頓圖書館是美國第一個公眾投資的大型免費圖書館,在波士頓社會、文化、生活中保持持續的較大影響力,得源于建設初期、成立了許多圖書館的公共組織及基金會。圖書館建成150多年來,得到了公眾組織及志愿者提供的大量人才、財力、物力支持。體現了城市良好的公民意識及公徳意識。充分體現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與精神氣質。</h3> <h3>步入二樓樓梯平臺,兩尊巨大石獅,主要是為了紀念南北戰爭時期,馬薩諸塞州第20步兵團的赫赫戰功。</h3><h3><br /></h3> <h3>圖書館大廳一~二樓,空間釆用大進深的對稱設計、形成與教堂相似的莊重、肅穆,但一個是敬畏神靈,一個是敬重知識與智慧。盡管都傳承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風格,但內容與本質己截然不同。</h3> <h3>上到二樓,隨處可見眾多精美雕刻、壁畫及珍品,令人嘆為觀止,雖經漫長歲月,依舊色彩班斕。</h3> <h3>圖書館內部為四合院式結構布置,中央是一個雕塑庭苑,設有噴泉、座椅,四周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寺院拱廊造型</h3> <h3>圖書館現在依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去圖書館閱覽、交流、參與活動,或朋友集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知識的渴望與尊重,仿佛深入美國人心中。對知識與思想普遍有敬畏之心。</h3> <h3>從卡布利廣場走不遠,就是基督教科學中心,基督教科學教派總部。該教派反對巜圣経》關于創世、墮落、救贖的教義,認為除了精神,一切都不是真實存在。深信疾病可以通過信仰、祈禱和領悟等治愈,教徒有病時,往往只靠祈禱而不尋求醫療。并認為作為凡人的耶穌不是神,作為精神原則的基督才是神。</h3><h3>該教派禮儀簡樸嚴格,不紀念圣誕節、復活節及其它圣事,成員多為中上層中產階層婦女,美國有2000多個分會和團體,全球有近1000個分會。主要教義來自創始人瑪麗·貝克所著《科學與健康暨解經之鑰》。</h3> <h3>基督科學教派在國內極少人了解,但著名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確廣為人知,也是該報總部。瑪利·貝克·埃迪在80多歲時,因受媒體傷害而創辦,在美國國內及國際都具有較好聲譽。報紙刊頭有辦報宗旨"不傷害任何人,并幫助所有人"。是一份比較嚴肅,有著"道徳潔癖"的理性報紙。曾七次獲"普利策獎",美國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h3><h3>該報讀者以美國中上層知識分子和國際問題研究人員為主,在國會、政府相關部門受到廣泛重視。</h3><h3>2008年,在其百年紀念曰,宣布從2009年起停止出版紙質日報,而專注于網絡版報紙,每日更新。</h3><h3><br /></h3> <h3>基督教科學中心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城市建筑群。由著名的華裔建筑師貝聿銘設計。作品主要以公共建筑、文化歷史建筑為主,其代表作有盧浮宮金子塔、肯尼迪圖書館、香港中銀大廈、北京香山飯店等,封山之作是其家鄉的蘇州博物館。善用混凝土、石材、玻璃等。科學中心具有其設計風格的顯著特點。</h3><h3>貝聿銘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優秀的建筑家",1983年獲得世界建筑界的"諾貝爾獎"、普里茨克建筑獎。</h3><h3>貝聿銘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筑學,其早期在波士頓留下大量作品。</h3> <h3>波士頓交響樂團,緊臨基督科學教派總部,1881創立,是美國樂團中最具貴族氣息的樂團,其弦樂合奏菲聲世界。在70年代末期,由于波士頓交響樂團多次到我國訪問,我們這一代人認識了交響樂,其著名指揮、日本人小澤征爾也被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所熟知。</h3><h3>1978年到中國訪問,當時引起極大轟動,其意義遠超文化交流的范疇,與中國乓乒球訪美一樣,奏響了中美兩國建交、發展的序曲。他們在中國演奏的中國樂曲巜二泉映月》(改編為弦樂合奏),深受中國觀眾喜愛。</h3><h3>來訪的首場演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領導人鄧小平、宋慶齡等出席欣賞了演奏會。</h3><h3>來到波士頓交響樂團,慢慢走走、到處看看,釋放了一種情懷,70年代末的我們,正是青春釋放的時期,雖然還很封閉,但充滿了對世界的無限向往,也算了卻一個心愿。</h3> <h3>在演奏大廳進門前廳及售票處,布滿了世界各地巡演的介紹,看到了宣傳資料中,在中國演奏《草原小姐妹》及《白毛女》的介紹,濃濃的藝術氛圍,不禁喚起中學時代的美好記憶</h3> <h3>弗農山街,是波士頓最具古典氣息的街區之一,位于著名的燈塔山,整條街區綠樹成蔭,紅色民居具顯著的英倫風格及人文氣息。曾居住過美國歷史上的許多著名人物,漫步老街,能感受到厚重的歷史沉淀。</h3> <h3>波士頓是濱海城市,海鮮特別豐盛。龍蝦是波士頓的特色美食,世界聞名,選了一家特色餐廳,品味這一道精致佳肴,美味可口。</h3> <h3>哈佛大學分布在二十多個地方,總面積達到4882英畝。位于坎布里奇的主校區,面積僅為224英畝。</h3><h3>坎布里奇并不在波士頓,而是位于馬薩諸塞州的劍橋,與波士頓隔著一條寬闊的查爾斯河,位于河的北岸。我們去的主校區,是20多個校區最主要的校園之一。</h3><h3>哈佛大學建于1636年,比美國建國時間還早140年,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世界最有影響的大學之一,共培養出8位美國總統,48位諾貝爾獎,許多商業、金融、科技巨孽。</h3> <h3>漫步哈佛,迅速感受到濃濃的學校氛圍,喚起了對美好學生時代的記憶。</h3> <h3>主校區包括了學校行政辦公樓、圖書館、數棟學術大樓、學堂、紀念教堂及學生宿舍。著名的商學院及眾多體育設施位于波士頓西邊的校區。</h3><h3>我們盡量避開校園內的游學團、旅游團。沒在熱鬧區域過多停留,</h3><h3>哈佛校園內,多數建筑都是具有英倫風格的紅磚房,普遍已有200多年歷史,身處其中,不自覺的有一神神圣、高雅、寧靜的感覺。</h3> <h3>哈佛大學圖書館,建于1636年,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全球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在全美藏書最豐富,連國會圖書館也甘拜下風。</h3><h3>前兩年,兩張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多學生仍在學習的照片,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圖片配文寫道:哈佛是一種象征。盡管曾引起廣泛爭議及質疑,引發的各種討論也許并不重要,但討論本身確讓我們的學子深入了解哈佛學生的真實狀況,以及哈佛常處世界之顛的深層原因。</h3> <h3>哈佛紀念堂,建于1932年,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忘的哈佛畢業生而建,其內一座雕塑刻著373位陣忘者名字。后逐漸增加內容及紀念物,悼念二戰、朝鮮戰爭、越戰中捐軀校友,哈佛合唱團毎周都舉行唱詩活動追憶忘靈,從1932年起延續至今。</h3><h3>為哈佛校園內的著名建筑。</h3> <h3>我們在哈佛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草坪上,靜靜享受校園的安靜、優雅。漫漫走來,沒見任何高樓大廈,只有200多年的英倫紅磚。這個學校一直是美國思想家者的搖籃,以它獨特的方式,影響、改變著美國、甚至世界。正是這些杰出人物,通過大量的對歷史、哲學、法律等理念的研究,才塑造出一個暫新的美利堅合眾國。</h3> <h3>離開哈佛大學,我們漫步來到麻省理工學院,兩所開放式的學校,均無圍墻,使得兩校沒明顯的界限。</h3> <h3>麻省理工學院建于1865年,初建于波士頓城里,1961年遷至現址。以培養杰出工程師聞名全球,有"世界第一理工大學"之稱。至今,先后有近80位諾貝爾獎在學校學習或工作。久負盛名,是全球理工科學生的夢想之地。</h3> <h3>才從哈佛過來,哈佛大學校園古典、優雅,建筑形式及風格與英國相近,校園完整、統一。到了麻省理工后,能明顯感覺到較哈佛凌亂,各個時期的建筑都有,分布著不同時期、不同特點、不同風格的建筑、雕塑等。也許有工科情節,更喜歡這種接地氣的校園環境、更親切</h3> <h3>用數字和字母拼成的數學人的現代雕塑,掩于樹林叢中,充分體現理工大學的特征屬性。</h3> <h3>電子工程與計算機大樓,又稱斯塔塔中心(由雷·斯塔塔及瑪麗亞·斯塔塔捐款,以示紀念)</h3><h3>由世界著名建筑師法蘭克·蓋瑞設計,曾獲建筑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茨克"建筑獎。其前衛、大膽、反叛的設計風格,幾乎全部顛覆了經典與現代建筑美學原則。往往采取拼貼、混雜、錯位、模糊邊界等諸多處理手法。挑戰傳統的建筑美學價值觀。愛之者譽其為天才,恨之者毀為垃圾。該建筑2003年動工,2004投入使用,地下三層、地上局部九層,建筑面積約40000平方米,總造價3億美元,設計費高達1500萬美元。建成后,曾吸引無數游客前往參觀。</h3><h3>設計者意味深長使用了三原色:紅、黃、藍,有了三色,就可調出無盡顏色。喻義科學研究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基本手段,為人類探索自然提供無窮可能。</h3><h3>雖然蓋瑞有"建筑界畢加索"的美譽,但其設計作品經常引起巨大爭議與批評。就這幢建筑的外立面設計,真是難以理解。</h3> <h3><br /></h3><h3>"自由之路"是波士頓為游人設計的觀光路線,整條線路將波士頓英國殖民地時代及獨立戰爭期間的重要建筑、歷史事件、古跡等,與游覽步道相結合,在游覽城市風光的同時,了解美國歷史及波士頓的艱難歷程。共有16處歷史遺跡。</h3><h3>我們的行走路線:議會大樓一波士頓公園一舊谷倉墓地一皇家禮拜堂一舊市政廳一公園街教堂一舊議會廳一法尼尓廳·昆西市場一新英格蘭大屠殺紀念碑一波士頓海灣。限于時間,沒走完全程,較遠的終點"彭加山紀念碑"就沒去了。</h3><h3>從議會大樓開始,我們踏上"自由之路",用腳步去丈量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用眼晴去捕捉歷史沉淀,用心去感受城市的文化傳承。</h3> <h3>馬塞諸塞州議會大廈:是州議會和州政府所在地,坐落在燈塔山山頂,建于1798年。最有故事的是它巨大的金頂,初建時園頂為木制,后被鍍銅,二戰期間,為避免空襲而涂或黑色,1997年政府花費30萬美元,在園頂上鍍上黃金,形成金碧輝煌的金頂,是城市的重要地標。</h3><h3>議會大廈前有很多歷史名人雕像,包括前總統肯尼迪等。地下為檔案館及博物館,藏有巜五月花和約》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h3><h3>在議會大樓廈前,我們又碰上有組織的抗議活動,以中老年為主,較少的警察維持交通秩序,少數代表進入大廈反映訴求,其他在外等候,更像是一種聚會。各方都習己為常,也屬一道另類風景</h3> <h3>參與抗議活動的人群,神情輕松悠閑。</h3> <h3>波士頓公園,位于波士頓市中心,占地面積、范圍極大、與鄰近花園一起成為波士頓城市最為核心的部分。經常被用作迎接貴賓的大眾集會場所。是美國年代最久的公園。公園內有許多紀念碑等歷史元素,更多的是在開放的公園、花園,能看到音樂、表演、以及室外娛樂、體育活動。公園林蔭蔽空、花草茂盛、池水清澈···是當地人及游客的理想休息、休閑廣場</h3> <h3>穿著古老服飾的自愿者,向游客或學生、或老年人講解波士頓的歷史、文化、事件等,是波士頓獨特的文化現象。</h3> <h3>老谷倉墓地,是許多波士頓名人的安息地。包括《獨立宣言》的兩位簽暑人漢考克與里維爾,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的父母、第一任市長菲力普斯等波士頓的眾多名人,美國及歐州并不忌諱墓地,很多設在城中及教堂周邊,認為靠近墓地就是靠近上帝。而中國墓地遠遠避于生活區域,為了逝者安寧,更是為了生者的心安。出于習慣,沒進入墓地。</h3> <h3>國王禮拜堂,由英國王詹姆斯二世于1686年下令建造的禮拜堂。原為木結構,1749年翻修后改為磚木結構,現坐落在高層建筑群中。</h3> <h3>走進這座近250年歷史的教堂,教堂木柱全都雕刻戰科林斯柱式,質感如同大理石,長橙造型均為18世紀風格,純潔的白色、悠揚動聽的管風琴琴聲在神圣的禮拜堂中,讓參觀游客內心平靜。</h3> <h3>老市政廳,位于舊市政廳庭院內的富蘭克林銅像,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實業家,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勛。在美國人心中具有崇高的聲望及地位。被譽為"從天取得了雷電,從暴君奪取了民權",塑像反映富蘭克林前往議會途中左夾《獨立宣言》,右拄拐杖、莊重而自信的微笑。在舊議會陽光宣讀了《獨立宣言》,每到重要節日,美國人都會到這里緬懷這位美國政治之父。</h3> <h3>自由之路上的暖心畫面。</h3> <h3>公園街教堂,位于公園街的南端,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是波士頓人盡皆知的教堂,建于1809年,紅磚砌筑而成,尖塔鐘樓分三層具有淳樸優雅的特質,被譽為美國教堂最美的尖塔之一。</h3> <h3>舊州議會廳,位于波士頓的華盛街道,始建于1713年,是波士頓現存最古老的建筑。在美國獨立前曾是總督府。</h3><h3>本杰明·富蘭克林在這里向民眾宣讀了《獨立宣言》。己成為城市歷史博物館,這里珍藏著一瓶傾茶事件中留下的茶葉,是該館最珍貴的文物。</h3> <h3>法尼尓廳:這一建筑原由法尼爾興建,其建筑功能主要為綜合市場,但在獨立戰爭爆發前,這里成為波士頓的主要集會場所,討論獨立與自由等重大問題,塞繆爾·亞當等多著名人士均在此作過演講,并在此宣布脫離英國獨立,素有"自由搖藍"的美譽。是波士頓一座著名建筑。是波士頓國家歷史公園的一部分。</h3><h3><br /></h3> <h3>塞繆爾?亞當,曾仼馬薩諸塞州州長,簽署了《獨立宣言》,參與起草了聯邦憲法。曾在該地演講,宣布脫離英國獨立。</h3> <h3>在繆塞爾·亞當塑像前,我們又見到了身穿十七世紀服裝的自愿者,免費為游客提供服務。不由得感到這座城市的溫暖</h3> <h3>昆西市場,緊臨法尼爾大廳旁,這里是當地美食和購物的天堂,昆西市場有三幢較長的二層建筑,市場底層是美食攤位,二層是當地市民的日常家居商城,日本的優衣庫等許多知名商品。</h3> <h3>二樓端頭,是一個園拱形大廳,沿周邊設有餐桌,供中午就餐的學生、市民及游客使用,非常熱烈、極具特色。</h3> <h3>法納爾大廳外兩側分別叫南市、北市,薈萃了當地各種小商品及小紀念品。市場建于1824年,這座擁有近200年歷史的市場每天都擠滿了熙熙攘攘的當地市民及少量游客。我們也象當地人一樣在此午餐,感受這個城市市井的人情味,非常享受這種感覺。</h3> <h3>從法尼尓廳穿過黑石街區10分鐘,來到新英格蘭大屠殺紀念碑,為了紀念二戰中被殺害的猶太人,于1995年修建。整個建筑群由六個玻璃塔構成,分別代表了納粹德國建立的六個集中營。每個玻璃塔上分別列出了集中營受害者的編號、數量,共雕刻了600多萬數字。還有大量幸存者述說的故事、非常沉重的經歷。紀念碑很有格調,非常震撼人心,是對波士頓這座城市歷史意義的偉大補充。</h3><h3>在紀念碑下,聯想到近現代多災多難的祖國,心情極其沉重。我們國家及全社會對祖國近現代災難的教育及反思遠遠不夠!!!!<br /></h3> <h3>在昆西市場午餐后,我們漫步來到港灣,體驗濱海情調,欣賞海濱風光。</h3> <h3>藍藍的海水,波光粼粼。這應該是距城市中心最近的帆船、游艇碼頭。帆船、沖浪是老美最喜愛的海上運動。</h3> <h3>市民慵懶的在躺椅上曬曬太陽、呼吸海邊的新鮮空氣。</h3> <h3>波士頓地鐵于1897年建成投入使用,比1904年投入使用的紐約地鐵還早7年,對于建國歷史只有200多年的美國,己投入運營100多年的波士頓地鐵,已是古董級的文物了。</h3><h3>地鐵設備陳舊,地鐵列車很短,一列三節,像一輛加長的公交車。墻壁和磚縫都裸露在外。真像文物古董了。</h3><h3>整個城市地鐵系統由5條線路組成,分別是紅、綠、橙、藍、銀5條線,其中綠線有4條支線。</h3> <h3>城郊地鐵車站、有尋食的鴿子,僅作簡單隔離,站臺與自然相結合,空氣好、便捷,更重要的是投資造價少,運營管理費用低,經濟合理。己安全運營100多年,勘稱典范。</h3> <h3>令我們驚嘆的是,乘客可以橫穿地鐵軌道到下一層換乘地鐵,這里與紐約及幾乎所有國際大都市的地鐵不同,一切都是不緊不慢,與城市慢悠悠的生活節奏相符。與現代化地鐵相比,就是一趟趟慢悠悠的"老爺車"。真是現代化大都市難得一見的奇妙"景觀"。</h3><h3>2014年10月及2017年波士頓地鐵兩次與中國中車簽約購買了284輛、120輛機車。是中國向美國出口的首份機車訂單。用于波士頓橙色地鐵線。</h3> <h3>哈佛大學所在的坎布里奇小鎮,同樣有著古色古香、幽靜典雅的氛圍,在主校區外的布拉特爾廣場,我們選擇了評分最高的一家酒吧,排隊等了約半小時,大都是一份比莎等主食、加一杯果酒或飲料,可能是在學校邊、便宜,人非常多,與國內酒吧截然不同,多為朋友、情侶、同事的聚會,氛圍簡單、隨性、熱烈。實在不好意思照張照片。</h3><h3>原認為美國佬都喜歡夜店或酒吧,其實不然,老美并不喜歡喝灑或經常光顧酒吧,可能更喜歡爬山等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h3> <h3>哈佛大學地鐵站入口,我們乘坐地鐵回酒店。</h3> <h3>在哈佛大學地鐵站,100多年前己實現了公交車與地鐵的換乘,交通組織及換乘路線非常便捷合理,占用地下空間少,節省投資造價。在100多年前,設計理念如此完美,驚訝的同時、也非常感嘆。在我們國家、城市地鐵大干快上的同時,有多少設計是科學、合理的精心設計!</h3> <h3>公交車與地鐵換乘。</h3> <h3>波士頓公園的地鐵站,如此簡單,稱為簡陋也不為過。仍然正常使用了100多年,細微之處體現了這座城市的精神。</h3> <h3>與酒店相結的地鐵站口,注重細節設計,融入酒店建筑風格,美觀、精致、實用。不多花一分錢,不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更具歷史韻味。</h3> <h3>二~三天的自游行,僅對波土頓有一個淺表的印象,作為美國最古老、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還留給了我們眾多的末知:華麗的劇院、巴蕾舞團、交響樂團及眾多的音樂節。紅雀捧球隊、棕熊冰球隊、新英格蘭美式橄欖球隊多次獲得美國及世界冠軍。NBA歷史上奪冠最多的凱爾特人隊、曾創造連續八次奪冠的輝煌。世界六大馬拉松的"波士頓馬拉松"賽,世界最古老的馬拉松賽。遍布城區及城郊的博物館、美術館、各種紀念館。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頓大學等100多所高校孕育了城市的獨特文化。無論從那個方向,都能捕捉到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及內涵。</h3><h3>波士頓是美國最早的城市,這座城市的許多公共建筑及設施,都可能成為美國第一,許多歷史事件都在美國有重大影響、巨有較大的歷史意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穗县|
噶尔县|
尚义县|
莲花县|
伊金霍洛旗|
昂仁县|
巩义市|
阿拉善盟|
酉阳|
南京市|
靖州|
福建省|
阳东县|
长治县|
登封市|
竹山县|
壤塘县|
喀什市|
扎赉特旗|
云和县|
新昌县|
新乡市|
嘉禾县|
蒲江县|
阳信县|
荆门市|
微山县|
夏津县|
宝清县|
阿拉善盟|
忻州市|
大兴区|
乌苏市|
洛隆县|
习水县|
泰安市|
海淀区|
祁连县|
华宁县|
西华县|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