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春到梨鄉一一尋花去問柳

夜闌聽雨

<h3>  如果要尋找春的柔美,當屬早春的柳樹。這時的她,宛苦一團淡綠的煙霧,給人以清香澹泊的感覺。柳枝柔細纖長,還帶著細細的絨毛,就像是一位綠發少女在河邊梳妝,秀發柔柔地披到腰際。“春江一曲柳千條”,微風一吹,柳絲裊裊飄動,如翩翩起舞,顯出萬千柔美的態,令人神馳心怡。“柳是春的使者”這美譽,確實是受之無愧的。</h3><h3> 中國載柳歷史悠久,在戰國時就有記載,到隋唐時已廣為栽種了。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通濟渠,在渠兩岸廣泛植柳樹,并御筆書賜垂柳姓楊。</h3><h3> 由于柳樹的適應能力很強,不論是干涸的荒原,還是水災淹沒的沼澤,只要有一點它的基因,它就會毫不遲疑地抓住機遇扎根土壤;不論是道路兩旁,還是河岸兩畔都有它們搖曳的身姿,吸納著塵埃與廢氣,奉獻出寶貴的氧氣,將空氣凈化。在高山之巔,在游園勝地,在古跡寺廟,在田間地頭,在街心公園,在村莊宅院,只要有它的身姿,就能生機勃勃。</h3><h3> 柳樹是一種最早的報春樹。春天,它最早吐出嫩芽,喚醒沉睡的大地,向人們預報著春天的降臨。是它最先換上綠色衣裙,給美麗的春天帶來了勃勃生機。所以它成為民間吉祥樹,每到清明節,人們采來柳枝插在門戶上,一是圖個吉利,二是預示春天的到來。因此,清明節插柳枝成為我們的風俗習慣。</h3><h3> 柳樹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在中藥里,柳樹入藥亦多顯功效。柳絮、柳葉、柳枝、柳根、柳皮、柳屑都是中醫傳統妙藥。據說阿司匹林這種人類常用的具有解熱和鎮痛等作用的西藥,也是發明起源于隨處可見的柳樹。</h3><h3> 千百年來,柳樹飄逸、多情、細膩、堅韌的風采,一直是文人騷客筆下贊美的對象。最著名、最膾炙人口的詩篇要數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賦予了柳樹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讓人浮想聯翩,在陶醉于美妙詩句的同時,更會近距離感受柳樹那種清新的氣息和柔美的身姿。</h3><h3> 陽光明媚,春意融融,尋花一定要去問柳。</h3><h3></h3><h3></h3><h3><br></h3> <h3>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h3><h3>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h3><h3>——————(宋)楊萬里《新柳》</h3><h3>譯文: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h3><h3>鑒賞:楊萬里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別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h3><h3>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里還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h3> <h3>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h3><h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h3><h3>——————(唐)賀知章《詠柳》</h3><h3>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h3><h3>鑒賞: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采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系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h3><h3> 故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么,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h3><h3> 第三句由“綠絲絳”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h3><h3>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h3> <h3>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h3><h3>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h3><h3>——————(唐)白居易(楊柳枝詞)</h3><h3>譯文: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綻出嫩芽一片嫩黃比絲柔軟。永豐坊西角的荒園里,整日都沒有人,這柳枝屬于誰?</h3><h3>鑒賞:此詩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后兩句抒發感慨,是一首詠物言志的七絕。</h3><h3> 詩中寫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現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條,此詩亦即于此著筆。首句寫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春風千萬枝”,是說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一樹而千萬枝,可見柳之繁茂。次句極寫柳枝之秀色奪目,柔嫩多姿。春風和煦,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金色”、“絲”,比譬形象,寫盡早春新柳又嫩又軟之嬌態。此句上承春風,寫的仍是風中情景,風中之柳,才更能顯出枝條之軟。句中疊用兩個“于”字,接連比況,更加突出了“軟”和“嫩”,而且使節奏輕快流動,與詩中欣喜贊美之情非常協調。這兩句把垂柳之生機橫溢,秀色照人,輕盈裊娜,寫得極生動。《唐宋詩醇》稱此詩“風致翩翩”,確是中肯之論。</h3><h3> 這樣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應當受到人們的贊賞,為人珍愛;但詩人筆鋒一轉,寫的卻是它荒涼冷落的處境。詩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折處加重特寫,強調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為背陽陰寒之地,“荒園”為無人所到之處,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又有誰來一顧呢?只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說,那些不如此柳的,因為生得其地,卻備受稱贊,為人愛惜。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惋惜。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越是突出了感嘆的強烈。</h3><h3>  這首詠物詩,抒發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h3><h3> 此詩將詠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著一絲痕跡。全詩明白曉暢,有如民歌,加以描寫生動傳神,當時就“遍流京都”。后來蘇軾寫《洞仙歌》詞詠柳,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隱括此詩,讀來仍然令人有無限低回之感,足見其藝術力量感人至深了。</h3> <h3>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h3><h3>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h3><h3>————————(隋)佚名《送別詩》</h3><h3>譯文: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h3><h3>送別的時候眼里的柳條折盡,楊花飛絕。請問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h3><h3>鑒賞: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于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用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于這種“習俗”。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h3> <h3>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h3>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h3><h3>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h3><h3>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h3><h3>——————(唐)杜牧《柳長句》</h3><h3>釋意:春光無邊,柳色不盡。柳、留同音,古人相別,折柳相送。一是“柳留同音”,二取柳枝易活,可隨處栽插之意。“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重情,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難通。生存環境遠差于今天,今日一別,可能永世難逢!所以古人送您,總是依依相惜,愁腸百結;詩,也寫得格外纏綿動情!詠柳實際是惜別。“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這里“小杜”由柳樹的“長條纏綿之情”,想到宋玉的《高唐賦序》、楚襄王高唐遇仙女,“巫山云雨之歡,朝朝暮暮之情”。手法旁逸斜出卻直指中心意旨。纏綿委婉又意趣幽遠。</h3><h3>“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這是“詩眼”!”宦游”則意味著別離!別離則意味著無緣再逢!“灞上漢南”,多少柳樹,但也經不住“宦游相別”的攀折!一支柳枝,寄托萬千宦游之人的情思牽念!萬千柳樹,億萬柳枝,“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宦游人的這“許多愁”。</h3><h3><br></h3></h3> <h3>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h3><h3>長條別有風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h3><h3>——————(宋)寇準《柳》</h3><h3>譯文:杏花在細細的如青煙的柳絲中若隱若現,夜晚的露珠輕柔的拂去深綠色柳葉的塵沙。柳枝也有他風流的一面呀,悄悄的倒映著錢塘美女在夜色中點燈梳妝。</h3><h3>鑒賞:這首小詩寫得清雅別致,題為“柳”,全篇不帶一個“柳”字,卻處處有著“柳”的影子。開頭“曉帶輕煙”四個字為整篇詩作定下了輕淡飄渺的色彩基調。“晚凝深翠”,顏色濃了一些,晨光過后,帶了一些暮色。</h3><h3>“長條別有風流處”,這句顯得極有動感,同時又飽含著詩人的情感。柳條長飄的動作化在“風流”二字中。最后一句是柳絲的畫面,“密映錢塘蘇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圖。</h3><h3> 身為政治家的寇準竟也能夠寫出如此清新別致的詩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來該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h3><h3><br></h3> <h3>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h3><h3>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h3><h3>——————(宋)曾鞏《詠柳》</h3><h3>譯文: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h3><h3>鑒賞: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h3><h3>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 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 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h3><h3></h3><h3><br></h3> <h3>開從綠條上,散逐香風遠。故取花落時,悠揚占春晚。 </h3><h3>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 </h3><h3>晴天闇闇雪,來送青春暮。無意似多情,千家萬家去。</h3><h3>————————(唐)劉禹錫《柳花詞三首》</h3><h3>鑒賞: 每到暮春時節,河堤、池邊、小徑旁、庭院里,總可見翠柳低垂,風吹柳絮滿天輕盈起舞,碧綠的柳條不斷地輕揚起柳花,總是別有一番精致與情趣。古今文人墨客,也總吟詠這柳花,韻味多多。</h3><h3> 柳花俗稱柳絮,又叫楊花。在春芳殆盡的晚春,柳絮似雪,無根無依,隨風蕩揚,引起了詩人們的聯想和感概,表達著不同的感情。折柳贈別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行旅風俗,此風俗形成于秦漢。著名于西安市東郊的灞水上的灞橋,漢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這里有“灞柳風雪”之稱,已列入“關中八景”。</h3><h3>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特別情境當中,總有折柳相送的場景細節。于是,古人的詩詞歌賦中就少不了“歌詠折柳”的意義。</h3><h3> 劉禹錫這組詩一反前人詠柳的格調,詩中寫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這是由于劉禹錫參與變法革新失敗后,遭遇貶謫,他借題發揮,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他把柳花寫得那么高尚,那么多情。</h3> <h3>千絲風雨萬絲晴。年年長短亭。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 </h3><h3>鶯思重,燕愁輕。如人離別情。繞湖煙冷罩波明。畫船移玉笙。</h3><h3>————————(宋)翁元龍《醉桃園。柳》</h3><h3>譯文:千萬條柳絲迎著風雨沐浴著晴日,年年站在長短亭旁目睹旅客來去匆匆。從暗黃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綠陰濃重,經歷了春來春往的整個過程。鶯、燕在柳絲間纏綿徘徊不斷穿行,恰似長短亭上人們依依難舍、含愁相別的情形。環湖柳色綠如煙,映襯得西湖水波明凈。一葉畫舟在水面上劃動,載著幽幽一曲玉笙的樂音。</h3><h3>鑒賞:這首詞詠柳。作者因古來就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遂將柳擬人化,借柳以詠離情。上片寫驛道旁、長亭邊的柳。這是人們祖道餞別之地,這里的柳年年歲歲為人送行,年年歲歲迎送春天,成了離情別緒的象征物。下片轉寫西湖煙柳。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時時注目于湖面搖曳的畫船,聆聽著船上悠揚的笙歌,感受著男女游客們的鶯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間離情別緒的負載物。</h3> <h3>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h3><h3>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h3><h3>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h3><h3>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h3><h3>————(唐)柳宗元《種柳戲題》</h3><h3>譯文: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種柳柳江邊。人們當作談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隨著時間流逝,今日也會變為往年。濃綠的柳陰當會覆蓋大地,聳立的樹干將要聳入藍天。到那時,人們見樹也許會引起懷念,慚愧的是我沒有什么良好政績可以流傳。</h3><h3>注釋:1、思人樹:《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鄉邑,有棠對,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大意即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們自覺地愛護他生前親手所種的甘棠樹,還做了詩篇歌詠他,以表示對他的懷念。后世詩詞中,遂用“思人樹”作為贊美官員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這個典故,是為了表達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h3><h3>2、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與教化。</h3><h3>鑒賞:《種柳戲題》一詩,是柳宗元現存詩歌中別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說其“別具一格”,是因為柳宗元這位對待寫作從來都比較嚴肅的詩人,在此詩中,卻一改自己平時的風格,緊緊扣住詩題中的“戲”字,將一個嚴肅的主題,用嬉戲的筆調表現出來。</h3><h3> 首先可見到首聯兩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點,仔細想來,種柳勞動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時間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經柳州,此乃地點所在也。另外在語言上,詩歌一開始,柳宗元有意運用似乎有點“繞口”的句式,兩句十個字,居然嵌入了四個“柳”字,既照應了詩題中的“戲題”二字,又使讀者感到極度新穎,極度別致,自然而然地調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h3><h3> 而頷聯針對上聯所寫發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會成為人們談笑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會變成歷史上的一段佳話。這絕不是作者的自夸,實際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處的時代里,作為地方上的最高長官,能親自參加公益勞動的“一方諸侯”實在少之又少,因而有這樣的自信。</h3><h3> 前兩聯柳宗元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展開描寫,使詩題中的“戲”字落到了實處。后半段的戲筆的成分似乎已大為減少。在此兩句中,詩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碩大的樹冠應當能遮蔽住驕陽覆蓋著大地,高聳的樹干一定能長大成材高人云天,堅信自己今天的舉動將有利于國,有利于民,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畫龍點睛的議論。</h3><h3> 而尾聯中,詩歌運用了“思人樹”這一典故。并以議論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強烈愿望,感情真摯,讓人不禁感同身受。</h3><h3> 不過,雖然作者力圖使這首詩基調輕松、語言幽默,但由于詩人的經歷、秉性以及所表達的主題的需要,事實上,詩歌是越寫越嚴肅,越寫越接近自己的一貫風格的。</h3> <h3><h3>  柳樹的一年四季,很像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有樂有悲,有甜有苦。</h3><h3> 柳樹是春的信使,每當春回大地,萬物還在沉睡之中,柳樹就最先感知春的訊息。一陣春風吹過,柳樹爆青了,長出了新的枝條,枝條柔軟,而且很長很細,像一條條長長的鞭子上長出了嫩綠的葉子。長在枝條上的葉子綠茵茵的,一陣陣微風吹來,柳樹的枝條隨風飄動,遠遠看去,就象婀娜多姿的美少女笑彎了腰。 &nbsp;</h3><h3> 春天來得好快,悄無聲氣、不知不覺中,草兒綠了,枝條抽芽了,各處的野花、油菜花開得燦爛多姿,一切沐浴著春晨的曙光,在東風中搖弋、輕擺,好像少女的輕歌曼舞,楚楚感人。</h3><h3> 春姑娘要休息了,夏姑娘來了。</h3> 夏天,柳樹狹長的葉子從淡綠色變成深綠色,茂盛的生長著。柳樹就像一把綠色的天然大傘,中午烈日炎炎,柳樹默默地用自己的身軀為人們遮擋著夏日如火的驕陽,為人們帶來一絲清涼,無私的奉獻著自己,卻從不向人們索取任何報酬。<h3> &nbsp;秋天到了,垂柳的葉子好像變輕變老了一般。秋風颯颯吹過,由綠變黃滿天飛,有的落到校園的操場上,有的飄到大路邊。有的飛到小河里。秋風無情,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去打掃落葉,把葉子細心地埋到垂柳的根部,使它變成養料,好讓垂柳明年重發嫩芽,長得更加茂盛。</h3><h3> 冬天,柳樹變得光禿禿的,任由風欺雪壓,柳樹姑娘依然笑傲東風,無所畏懼。雨雪紛飛的季節里,柳條兒照樣會隨風飄蕩,即使沒有了綠葉的包裝,即使自己變得憔悴了,但還是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讓人產生愛戀。<h3> 堅強的柳樹,春天,你裝扮大地:盛夏,你為人們遮蔭蔽日:金秋,你使大地充滿了活力:寒冬,你堅強不屈的精神令人動容! 也正因為歷經了風吹雨打,在來年的春天,柳樹才算做長大了一歲,才會長出比過去更加繁茂的枝葉來。</h3></h3></h3> <h3>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里,每當我們在公園、在湖邊、在河畔走進杏花雨中,看楊柳輕歌曼舞,聽黃鸝枝頭鳴囀,總感覺走進了大自然的水墨畫。<h3>  我愛柳樹,盡管人們總說它弱不禁風,但它表現出了春的柔美;我愛柳樹,不僅因為它輕盈柔美的風姿為湖光山色增添了嫵媚的風采,還因為它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它從不計較生存條件,校園里,公路旁,池塘邊,小河岸,到處都能看到柳樹那婆婆的身影;它不需要種子,只要把枝條插進土里,無須人管理,自己就會默默地成長,正應驗了那句古話——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我愛柳樹,還有它那樸實無華的高尚品格。它雖然沒有松樹般的偉岸挺拔,也不像白楊樹那樣正直不阿,更沒有榕樹華貴般的遮陰避日。但柳樹在主干二、三米處就開始分枝,它的許許多多的須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緊緊地擁抱大地,既為主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又保持了水土不會流失。</h3><h3> 我愛柳樹, 我贊美柳樹,也贊美具有這種品質的人。</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阜宁县| 崇阳县| 安康市| 靖远县| 化隆| 堆龙德庆县| 周口市| 将乐县| 乌拉特前旗| 武义县| 墨玉县| 垫江县| 甘孜县| 新建县| 碌曲县| 宜都市| 定州市| 揭阳市| 宣武区| 蒙山县| 宜黄县| 连山| 秦皇岛市| 天门市| 高州市| 治县。| 罗城| 伊川县| 景泰县| 阳原县| 金湖县| 锡林浩特市| 阜新| 浙江省| 沂源县| 绵竹市| 巴马| 紫阳县| 绥德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