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些手札信手拈來可謂寸紙之內見洞天,真草間出,映帶勻美,筆意婉轉停勻,妍潤多姿,表現了溫雅清朗的審美意蘊,試想病患將手札捧在手中,對于病痛的恐懼,頓時好了大半!</h3><h3><br /></h3><h3> 歷代名家書寫的藥方字幅,很多都是書法史上的不朽杰作:蘇東坡《覆盆子帖》、王獻之《鴨頭丸帖》、張旭《肚痛帖》等。</h3><h3> 近現代也有知名畫家自己寫藥方看病,如:陸維釗、張宗祥、馬一浮 、諸樂三等。</h3><h3> 我藏的云南的名醫:吳佩衡、戴麗三、姚貞白、姚芑堂、李繼昌等名醫的手札,這些名醫曾在全國都有盛名,其藝術水平不低于近代書畫名家寫的藥方。<br /></h3><h3><br /></h3><h3>下面可以對照欣賞!</h3> <h3><br /></h3><h3>戴麗三(1901一1968),字曦,號徐生。昆明人。云南著名中醫學家,五十年代任云南省衛生廳長,民國時期云南發生過著名的戴麗三被綁架案,與徐悲鴻在昆明被盜的國寶八十七神仙卷一樣,成昆明奇案。</h3><h3><br /></h3> <h3>吳佩衡(1888-1971年)</h3><h3>名鐘權,四川人,1921年至云南行醫,云南四大名醫之一,當代火神派的重要傳人之一。吳佩衡18歲時,受業于當地名醫彭思溥先生,20歲左右曾聽學于火神派真弟子盧鑄之(1876-1963年)先生的"扶陽醫壇"。其后深精《內經》、《難經》、《傷寒論》經典著作及火神派創始人鄭欽安先生(1804-1901年)《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恒論》三部著作,中年以后集中精力研究張仲景學術思想,認為"蓋凡一種學問,非寢饋其中數十年,斯難知其精義之所在。"1930年吳佩衡先生代表云南中醫界應邀赴滬,出席全國神州中醫總會,抗議汪精衛取締中醫之反動條例。其后留滬行醫6年,抗戰前夕返回昆明并行醫,1939年被推選為省、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1945年創辦《國醫周刊》雜志,以資促進中醫學交流。1945-1950年間,創辦云南私立中醫藥專科學校,任校長職。解放后,先后任云南中醫進修學校副校長、云南中醫藥學校校長、云南中醫學院院長等職,桃李滿門,從事中醫臨床、教學60年,為火神派傳播竭盡力量。</h3> <h3>姚芑堂,云南著名中醫。油畫家姚鐘華先生大伯。</h3><h3><br /></h3><h3>……我童年就居住在武成路,福壽巷有我的祖居,那是一個"走馬竄閣樓"的院子,中間一個方正的天井,靠南有不大的水池及小石山,正屋是我大伯父姚芑堂的診室,旁邊一間是他的臥室,大伯父愛玩古幣,我兒時每去就要跑到他床邊去擺弄那串沉甸甸的"通洞錢"……而這院子最特別的是樓上樓下掛滿了無數的匾聯,我們這個家族從乾隆年間姚方奇算起,到我父親這一輩,行醫已歷五代,在滇中也算得上"名門"了,每為人診疾治愈后,多有送匾聯者,上至云貴總督下至鄉紳巨賈,那些匾聯多為當時名家所書寫,刻制精美,以晚清到民初的為多,還有一些掛在我二伯父姚仲逵經營的在武成路中段(過去叫武廟下街)的藥鋪"福元堂"上,那些匾聯的內容都忘了,那時我太小,今年堂弟承濟告訴我,他記下了我祖父診室的一幅對聯,為祖父好友云南名士陳榮昌所書: 夜讀憶兒時攤書月照冰壺館 春暉戀親舍對牖云生玉案山 "冰壺館"是祖父靜軒先生的診室之名,大約是出自"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h3><h3>摘錄:云南著名油畫家姚鐘華回憶錄</h3> <h3>以下是藝術家的手札:</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吉安市|
岱山县|
仙游县|
航空|
澄江县|
庐江县|
无为县|
南岸区|
奈曼旗|
诏安县|
昌都县|
乡宁县|
浦北县|
邮箱|
黄浦区|
金昌市|
邯郸县|
湖口县|
隆昌县|
沿河|
桃江县|
长宁县|
青浦区|
宝坻区|
仙游县|
宣城市|
南阳市|
南郑县|
图木舒克市|
怀安县|
太仆寺旗|
化州市|
新源县|
平和县|
和林格尔县|
中阳县|
富蕴县|
台湾省|
刚察县|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