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同學情</b></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學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段塵封的記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烙在了人們的心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時代如何變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無法在腦海里抹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學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壇溢香的老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在忙碌的歲月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世風怎么變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無法喚醒我的醉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學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幅精美的畫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雋刻在你我的腦海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風景多么優(yōu)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無法把畫卷更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學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首不朽的史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印在了大家的履歷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人生多坎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無法遮蓋那迷人的樂曲。</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福州一中200年校慶在大學城新校區(qū)舉行,而我們,七五屆高二(10)班的部分同學來到了老校區(qū),用自己的方式慶祝母校建校200周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尋找47年前的蹤跡,回憶47年前同桌的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顧校園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領取校刊</h3> <h3> 2004年5月3日,在將樂縣掛職副縣長的李化,利用職務之便邀請了部分同學到將樂好吃好玩,小小腐敗了一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年圓夢 三十年心聲</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記七五屆高二(10)班同學返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李化 </h3><h3> 高中是人生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之一,不諳世事的我們在此時結下最純潔的友情,一直延續(xù)到今天。自1975年我們高中畢業(yè),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值得好好紀念。</h3><h3> 熱心的同學在年初就開始策劃紀念活動方案,要把這次活動搞得熱熱鬧鬧的。不知是誰提出,那天我們一起回母校走走,看望曾經(jīng)教導過我們的老師。這一提議勾起了大家對母校和老師的思念。</h3><h3> 我們的母校——福州一中,英才輩出的搖籃,少年學子神往的殿堂。在畢業(yè)后的三十年間,每當同學聚會,我們都會打開珍藏有關母校的記憶,可是,有許多同學從未再回母校。不是不想回去,只因為我們是在那個特殊年代造就的"被耽誤的一代",在特殊環(huán)境中與母校和老師之間產(chǎn)生了帶有年代烙印的、微妙而又復雜的情感,"我們進去看誰呢?""老師還記得我嗎?"多少回經(jīng)過校門口又卻步了,這一卻步就是三十年哪,是該回去看看!</h3><h3> 方案既定,籌備的同學分工行動,一切竟是那么順利。接到通知的同學紛紛表示參加,聯(lián)系上的老師欣然接受了邀請,校友總會、校史室的老師得知消息,歡迎我們回來并做好接待準備。同學們就等待著聚會這一天啦!</h3><h3> 7月23日這天早上,二十位同學們終于回到魂牽夢縈的母校!站在校門口真想大喊一聲:一中,我們又回來啦!</h3><h3> 一進校門,一塊鐫刻著"植基立本、成德達材"校訓的巨石躍入眼簾,少了的是那些政治標語;鳴陽樓墻上的彈洞早已抹平,煥發(fā)著青春光彩;矗立著的鳳誼樓和逸夫樓,英姿里仿佛透出紅樓的幽雅和五四樓的凝重;還有常青館、師弟師妹青春的面孔……</h3><h3> 不變的古榕樹依墻而立,搖擺著綠蔭臂膀,歡迎遲歸的學子;老楊桃樹又值碩果滿枝時,述說著今年飛出的又一群雛鳳。</h3><h3> 班主任向我們走來,年段長向我們走來,任課老師向我們走來。三十年歲月,讓老師兩鬢掛霜,卻擋不住眉宇間透出當年的勃發(fā)英氣,雖然退休仍在不同的教育崗位上發(fā)揮余熱;三十年光陰,可以磨滅多少記憶,老師們居然依稀記得我們當年的模樣、學習情況和操行;三十個春秋,改變了多少人的習性,老師們還是以兄長的口吻充滿愛憐地叮囑早已成年并正當"奔5"的我們,為了家庭和事業(yè)要珍愛健康和生命。談笑之間,原有的疑慮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積年的師生情誼在此時得到噴發(fā)、延續(xù)和升華。</h3><h3> 其實,我們與老師之間原本就不存在隔閡,我們?nèi)鄙俚氖墙涣鞯臋C會。在校學習知識的交流可以用學時計算,而師生感情的交流不應該有時限,更不應該有障礙,通過表達,什么誤會不能消除?對不起,老師,我們回來得太少太遲。</h3><h3> 佩帶著三牧校友徽章,我們徜徉在校史室里,聽著校史介紹,翻閱著史料。回想那時,我們對校史了解甚少。記得一次在西校舍上體育課,老師指著棄在大樹下的"鳳池書院"的殘碑,悄聲對我們說,這就是我們學校的前身,這碑是很珍貴的文物。這堂遲到的校史課,終于在三十年后將一中的歷史和輝煌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里。</h3><h3> 積淀深厚的校史,使我們幡然醒悟。與悠久的校史相比,那段特殊年代只是短暫一瞥,百余年形成的"勤奮、嚴謹、競取、活躍"的校風和"嚴、實、細、活"的教風,即使在那個悲劇年代也沒有被湮滅,老師們于無聲處將它傳輸給我們,潤澤我們的心,塑造我們的一中風格,使一中血脈沒有中斷,在我們身上得以延續(xù)。我們有幸在這樣的母校里,擁有比實際社會更美好的時光。</h3><h3> 在離開學校的三十年里,當人們得知我們畢業(yè)于福州一中,不少人對我們展現(xiàn)出來的特質發(fā)出贊許,我們心里明白這實際上是對福州一中的稱贊。在繁雜變幻的社會里,一中魂伴隨著我們的人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人生,成為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使我們在社會中不斷探索,不斷競取,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社會奉獻著。</h3><h3> 鳳歸巢,汲三牧之精髓重悟福中之巍巍;誼存遠,聆恩師之教誨再續(xù)情緣之悠悠。</h3><h3> "常回家看看!"這是我們的心聲。我們——"被耽誤的一代",依然是昨日以一中為榮的一代,也是今日一中以我們?yōu)闃s的一代。</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 悟 人 生</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楊健 七五屆高二(10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憶往昔,青春少年。看今朝,白發(fā)已添。三十載,彈指一揮間。</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相聚,感慨萬千。要珍惜,有生之年。需努力,快馬再加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9月17日中秋部分同學小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6年7月10日,為歡迎蘇星同學從美國歸來而小聚。</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為 自 己 祝 福!</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五屆高二(10)班 李 化</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07年對于75屆高中畢業(yè)生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份,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在這一年邁進人生重要關口——五十周歲。在這一年里,許多當年75屆的同學聚集在一起,以各種方式慶賀自己的,也是大家的五十歲生日。</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2007年要離開我們遠去的時候,12月27日的晚上,75屆高二(10)班的十多位同學聚在一起,在歡聲笑語中,品著來自美國的加州紅葡萄酒,激動的臉上泛著紅光。雖然,每年我們都有同學聚會,而且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十多年,可是,大家都明白這次聚會意味這什么,心情能不激動嗎?</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五十年,匆匆而過,我們老了嗎?回想當年作文中描寫的50歲的老大爺?shù)男蜗螅瑵M頭灰白的頭發(fā),臉上布滿皺紋,躬著腰……對作文的回憶激活了大家對往事的回想,一幕幕地在腦海中疊放。許多年輕時的回憶,美好的或者青澀的,今天說出來覺得當時是那么犯傻,那么有趣。歲月給我們留下的那些往事,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現(xiàn)在的孩子們不可再有那樣的經(jīng)歷。</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后一項也是最激動的儀式開始了。每人面前放著一塊蛋糕,上面插著蠟燭。在同學們祈禱、祝福的短暫沉靜之后,大家一起吹滅燭火,拍手唱起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這首歌人人會唱,可是,今天這歌聲與以往有所不同,與唱給他人的不同,歌聲中多了自信,多了自豪,因為,這歌是唱給自己的,是給自己的祝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我們曾無數(shù)次為他人祝福,祝福孩子聰明健康,祝福老人壽比南山,祝福親人遠途平安,祝福朋友喬遷新居,祝福同事仕途升遷……眾多的祝福里,有由衷的,有些僅僅是附和而已,但卻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而今天,在我們的生命歷程到了五十年之際才頓悟,該為自己祝福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為自己祝福吧!祝福自己依然健康、充滿活力。同學中,有的依然的崗位上奮斗,有的當了奶奶,有的退休享福,我們都以年輕的心態(tài)生活著。我們經(jīng)歷了近3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經(jīng)歷了"陣痛",終于看見"以人為本"的理念正在回歸,社會更加富裕、寬容與和諧,同時享受到發(fā)展的成果。想起幾位英年早逝的同學,我們?yōu)樗麄兺锵В指械阶约菏切疫\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為自己祝福吧!雖然,我們不再年輕,爛漫詩人所吟誦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早隨著歲月的流逝從我們身上褪盡。我們不再躁動,不再惡作劇,不再捉弄女生;我們更加成熟,更能以獨立的思想和現(xiàn)實的眼光看待社會和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為自己祝福吧!雖然,我們同學中目前沒有高官巨富,沒有傲人的業(yè)績,我們的事業(yè)極其平凡,未能給母校增光添彩,但是,我們沒有虛度年華,在勤奮中承擔著自己應盡的責任,還守護著福州一中留給我們的清白,在充滿各種欲望的誘惑的社會里,沒有玷污母校的榮譽。</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為自己祝福吧!雖然,盡管那個年代有些荒唐,使我們成為被耽誤的一代,許多同學務過農(nóng)、做過工,多數(shù)同學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我們依然感恩母校。母校的印記和一中的學風,為我們在社會大課堂里自強不息地主宰自己的命運,為豐富和完整自己的人生,一直起著催化作用,受用到今天,甚至未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為自己祝福吧!為自己祝福可以有九十九個理由,但是,再多的理由都顯得多余,只要為了開心、為了好心情、為了感動自己,就可以為自己祝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讓我們再相約、再祝福,為再年輕、再健康,再拍手歡唱Happy Birthday to Ourselves……</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刊登于2008年5月《三牧通訊》第39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 /></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7年12月27日部分同學為50歲慶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年2月4日鵬偉歸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10月2日慶祝國慶,同學們小聚天水酒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b></h1><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五一郊游有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八月藍天</h3><h3> 久違的同學聚會——五一郊游踏青活動。五月春風、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我們老同學一行于今年"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清晨,驅車前往福州市郊踏青,當?shù)诌_北峰壽山鄉(xiāng)西洋村"花間堂生態(tài)園",大家心情豁然開懷。放眼遠望山坡上碧草青翠欲滴、點點露水似晶瑩剔透的珍珠;玫瑰花園里各色玫瑰齊放、像似身披著五顏六色的紗裙;成片竹林枝葉柔美飄逸,隨風搖曳散發(fā)出柔若的風情。我們被眼前絢麗的春天田園景色所陶醉,忘情地觀賞、拍照,愉悅之情溢于言表。置身于這大自然清山綠水萬花叢中,我們歡呼雀躍,忘卻了自己早已是過了知天命之年的年齡,仿佛回到了少年時光!</h3><h3> ……看著那些留下的定格瞬間,此情此景,思緒連篇。憶當年青春歲月"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我們一起在福州一中求學成長。那份青春、那份純情,如今歷歷在目,恍若昨天。曾記否,課間朗讀,課外漫步,夕陽下球場上的奔跑;曾記否,主題班會,抑揚頓挫,共同迎接明天的曙光。多少歡笑、多少故事、多少校園里的往事間或出現(xiàn)在你我的夢里;春去秋來,流轉時光,夢境依舊,溫馨如昨。光陰荏苒,驀然回首,我們已經(jīng)畢業(yè)近四十個春秋。各自的人生都別有一番沉浮與歷練,回顧那些青春歲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親切,止不住一種年少的情感仍在心頭微微地顫動,這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財富,值得我們一生去珍惜。</h3><h3><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賢平同學,花兒只能看不能采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驅車前往分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的分校,只剩這片竹林和這棟房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難忘同學情 聚首共歡樂</b></h1><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祝賀福州一中75屆高二(10)班同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畢業(yè)四十周年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月藍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江道行同學書寫的題詞)</h3><h3> 2015年9月4日,在全國人民歡慶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迎來了福州一中75屆高二10班同學畢業(yè)四十周年慶聚會。策劃這一次周年慶聚會,年初同學們就有醞釀,最終選擇新改造的金雞山公園為聚會活動的集合地,其中原由之一是班上同學大部分屬相是雞,在公園內(nèi)大公雞雕塑群下聚集,可以給大家?guī)砗谜最^吧(開個玩笑)。</h3><h3> 上午9時許,大家?guī)е欠葜琳嬷琳\的同學情誼,你我她從天南地北走來,當年我們的兩位高中班主任老師也來了,在這里握手互致祝賀并彼此勉勵。我們終于又聚在一起,感受夏季的炎熱,傾述離別的思念,公園里漫步、拍照留影記錄下歡樂的瞬間。流年似水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時光飛流,我們已分別四十年。今相聚當看到一張張久違又似曾熟悉的臉龐,聽到一聲聲真摯的問候,感受到一份份無形的牽念,心中頓生陣陣暖意。在這紅塵俗世喧囂浮華之中我們還能擁有這樣一份彌足珍貴的同窗之情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一些同學是畢業(yè)四十年后今天才相見,歲月流逝,我們從少年走到中年,或許外表已有太多的變化,相互猜測著對方的姓名,看看仍記憶多少。久別重逢,大家欣喜若狂,盡管我們已不再年輕,但我們擁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h3><h3> 午餐在吳同學為大家準備的餐廳聚餐。一朝相聚,同學們把酒言歡,舉杯相碰,共同慶祝我們的四十周年聚會。</h3><h3> 青春如詩舊夢依,楓葉紅菲慶團聚。同學相見,格外親切,我們回味美好的中學時代,重拾塵封多年的記憶,無悔人生留下了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在人生的征途中重新相逢,思緒萬千仿佛又回到了遙遠的昨天,回到了那曾經(jīng)激情燃燒的歲月,回到了那難忘的改變我們?nèi)松\的七十年代.....</h3><h3> 四十年前,我們告別了熟悉的母校,告別了親愛的老師和同學,懷揣各自兒時的夢想,放飛理想的翅膀,天真的各奔東西。我們忘不了十年寒窗苦讀,求知的欲望如癡如醉;忘不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如歌青春是那樣凌云壯志。記不清那朗朗讀書聲多少次在腦海縈回,無時不在留連恰同學少年的書生意氣。昔日球場上那矯健的身影,教室里專注的神情屏吸,叫我們時常自豪驕傲的眩耀談及我們是一中的學生。在學工學農(nóng)的熱潮里,我們的豪情壯志留在了北峰分校造田工地;一張張比學趕幫超的學習墻報,書寫并激發(fā)我們追逐理想第一。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知青生活讓大家為后來奮發(fā)有為夯實根基。崇尚美好的人生信念,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阻力,為了遠大的目標夢想,我們這一代同學啊,面對多種變幻和生活歷練,經(jīng)受住蒼桑歲月的艱苦磨礪……。今天我們再度圍坐在老師周圍, 再次聆聽老師的聲音,再次聽取老師的教誨,這些聲音和教誨當年給了我們豐富的知識和健康的思想,現(xiàn)在和將來仍然能給我們以啟發(fā)和激勵。我們感謝我們的母校,感謝我們的老師,感謝我親愛的同學!</h3><h3>? 重聚首,再牽手。我們高中畢業(yè)已分別四十載,今天在知天命的年齡我們又重新回到了放飛原點。在這四十年的時間里,我們也許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也許沒有出現(xiàn)什么叱咤風云的人物,但我們有寶貴的經(jīng)歷:我們從一群天真爛漫的少年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家庭的棟梁; 深邃的時空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身影,色彩斑斕的世界使我們逐漸成熟。歲月在我們的臉上刻下道道皺紋,鬢角染上層層銀霜,但人生道路上的磨礪也為我們平添了睿智和堅強。</h3><h3> 人海滄茫,你我他也許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雖陌路同窗,卻由相遇而相知。四十年后再相會可以說是遲來的約定,憑心而論今天重逢是彼此多年的希翼。在人的匆匆一生之中,能有幾個四十年......我們還能有幾次這樣難得的團圓歡聚?相信今天----對于每一位同學和老師來說,都將是磨不去的永衡記憶!</h3><h3> 記得上一次大聚會是2005年的畢業(yè)三十周年慶,掐指算來一晃已過去了十年。歲月無情,雖然能褪去我們的青春容顏,但卻不能消除我們的師生情、同窗誼。歸來兮,且讓我們執(zhí)手相看,讓我們把這次同學聚會當成新的起點,共同憧憬美好的未來。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或許還有太多的苦樂辛酸 ,但我們?nèi)杂幸磺€理由為未來祝福,為未來干杯!我們翹首期盼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周年慶大聚會!</h3><h3> 寫于2015-09-09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非常有幸邀請到了一承老師和西渠老師,兩位老師依舊精神炯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10月18日再聚蘇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望一承老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6年2月13日再聚鵬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歲月走過昨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以成了過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許多往事淡忘了記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惟有校園點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依然收藏在心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次次的相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說不完情誼。</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讓我們攜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共同迎接美好的晚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浪卡子县|
武城县|
巴林右旗|
电白县|
连州市|
扎兰屯市|
安平县|
漠河县|
新密市|
霍山县|
嘉峪关市|
仁寿县|
安庆市|
阳谷县|
嵊泗县|
新营市|
浏阳市|
南召县|
隆安县|
措美县|
玉门市|
长岛县|
武定县|
江安县|
防城港市|
长汀县|
南投县|
新郑市|
台北县|
盐山县|
青田县|
沐川县|
阳谷县|
临清市|
永和县|
弥渡县|
武平县|
德安县|
汉阴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