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隨筆散記文集:小情懷

行者(李亞娟)

<h3>不求上進者說</h3><h3>文/行者</h3><h3>漫漫長路上,我們總會與一些人相遇,然后又與一些人分離。行色匆匆中,一些人成就了事業,一些人恪守著平凡。</h3><h3>不甘的心幾起幾落,一晃到了中年。每每與不同境遇的朋友閑聊,大多會聊及些許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無奈,于是乎便轉過頭來彼此羨慕一番。殊不知,各有各的喜憂,若不深陷其中,又何來感同深受?</h3><h3>漸漸也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功成名就者,雖然人前顯赫,但也錯過了一壺茶的清閑。縱然也有時間小飲,但心系天下的那種情意結,我想他是萬萬不能釋懷的,所以自然不得閑!而我們雖平庸無所成,但卻也落得心無所念,自然可以意游天涯,隨遇而安。</h3><h3>到了這個年紀,不想再說如何努力到無能為力。人生大多已過半,求個安逸罷了,何必再為爭高奪低而為難了自己?或俗到家長里短,或雅到琴棋詩篇,交一兩個知己,一曲輕彈,幾杯小酌,把酒言歡。人生大抵是這樣的,窮莫羨富,富莫笑貧。自得其樂矣!</h3><h3>2016/08/02晚于家鄉</h3><h3><br /></h3><h3>圖片來自網絡</h3> <h3>隨筆:回望</h3><h3>文/行者</h3><h3> 冬,眼看就過去了。風雖然還是有點兒硬,但也多少透出了些許的溫柔。天很藍,確實是晴空無際,云飄萬里。應老同學的邀約,驅車前往。恰巧這一路經過了少年時曾熟悉的很多地方。也不知到底是為了什么,心中總不免泛起一絲絲蕩漾。 </h3><h3> 席間三五人推杯小敘,聊及當年點滴舊事,開懷大笑之后,又直嘆人將老矣,世事匆忙!</h3><h3> 回程路上,再次遠望那一片片田野,一座座村莊,多想再回去重新走走,認真看看它們的模樣!也許,它們早已改變,但我還是愿意在它們的影子里搜尋一些舊日的痕跡,古早的時光!安靜的思考中,我深知,我們所留戀的,和所懷念的,其實并不是某個人或某些事,我們真正放不下的,只是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叫做青春無恙! </h3><h3> 回望遠去的歲月里,我們何曾沒有過悲傷或苦痛?卻為何,而今裝滿我們記憶的大抵是那些歡愉的時光?是時間,是時間在緩緩地過濾著歲月,沉淀了所有的美好,消溶了所有的傷痛!所以,曾經的難以釋懷也早已變得無足輕重!所以,多年以后的我們才可以笑談歲月的匆匆。故我想,人生大抵也就是這樣吧,日子走的越遠,我們手中所能放下的就會越多。不管你愿不愿意,有些東西終將丟失在記憶里。即便是今日之殤也終將成為明天的昨日黃花。既然如此,人到中年的我們無需再糾結什么,只應珍惜眼下,莫負了韶華! </h3><h3> 盡管車子行駛的很快,我依然看見,春真的要來了,田間已拱出了新綠,樹梢也鉆出來嫩芽!</h3><h3> 2017年3???首日夜</h3><h3><br /></h3><h3><br /></h3> <h3>心向婺源</h3><h3>文/行者</h3><h3> 三月,我的思緒揮別了十里桃花,暫別了北方春天的狂野,一路向南。斜風細雨,薄霧綿綿,鵝黃的垂柳,不知怎的,撩起幾縷春煙,恰恰驚艷了那遍野的,片片花田。遠望是山,翠色蔥蘢著幾許清秀,竹海里點綴著團團杜鵑。阡陌交錯的水田,靜時平如明鏡,和風微起后,泛起了波光瀲瀲。驚跑了戲水的一群閑鴨,卻留下稻草人淡定的孤單。這便是婺源,百里黃花綻放的另一種春天! </h3><h3> 白墻灰瓦高低錯落,如水墨般潑灑在艷黃的花田中間。馬頭墻上有精心雕琢的歲月,寬街窄巷里,也是那走不完的,漉漉的的青石板。長板凳,四方天,還有那永遠敞開著的老窗,輕吐著樟香在溫潤的時光里流連。清早在溪畔洗菜的老嫗,一不小心把笑臉映上了水面,呢噥自語著,我猜她定是想起了從前。</h3><h3> 老榕樹下的舊棋盤,是誰在飛象跳馬,抽著水煙。孩子們的嬉笑,穿透了閑暇的午后,沸騰了這整個的春天!濃郁的鄉土里芬芳著昨日的徽州,素雅的傳承里沁透著另一種江南。 讓我如何不思念?</h3><h3> 2017年3???18日南下途中</h3> <h3>最美的冬天</h3><h3>作者:行者</h3><h3> 秋那最后一抹絢爛的色彩正在漸漸褪卻,冬便似濃墨一般潑灑過來。頓時,天地之間煥然成了一幅素色的水墨丹青。午后,陽光也是倦了,似有若無的灑在田間。車子行駛在路上,放一支喜歡的曲子,車窗外那一排排白楊從眼前劃過,雖然寒冷,卻依然高聳著他們倔強的枝干。一度的繁華皆已隨風飄落,執著著留下來的卻是那三三兩兩的鵲巢,成為了他們冬日里最后的玩伴。在樹與遠山之間,空曠的原野上,幾個小村莊遠近錯落著,宛如衣帶相連。偶爾幾個頑皮的孩子在田間追逐,高聲的嬉戲傳出很遠。恰恰地吵醒了,蹲在墻根兒里打盹兒的老漢。這便是那冬日暖陽里的鄉間,剎那,我的心變得柔軟,這時空瞬間的碰撞,定格成一幅永恒的畫面,濃淡相宜,寫意無邊。行走在這樣的冬日里,是否我們收獲了更多的釋然?人在天地之間,猶如畫中的一跡墨點,別人站在遠處欣賞著我們,而我們卻也陶醉著別人的畫面! </h3><h3>2016/11/24家中</h3> <h3>小悟隨筆</h3><h3>文/行者</h3><h3> 沏一壺茶,醇厚濃郁著,恰好泡在溫潤的時光里。靜靜地沉思著,讓靈魂輕觸著歲月的弦,彈一曲故去的往事,余香仿似依然。</h3><h3> 曾經印在心里的傷,和寫在紙上的愛戀,在時間的河里,慢慢褪卻了顏色,終究凝練成了安之若素,泰然無牽。曾經的人生,不知何時虛化成了舊時風景?曾經的情何以堪,也終飄渺成了片片云煙。如似手里的這壺茶,無論怎樣的輕酌慢飲,它終究還是淡了味道。小餟之后,驀然間懂得:昨日終將淡如水,最好的當下,莫不是卸去昨日的沉重,讓自己的心信步在明媚的陽光之下,不問過去,不說從前。我們左右不了的是時光的老去,但我們卻可以努力靜對每一個日出日落,月缺月圓!有人說,遠處的是風景,近處的是人生。若我說:"別人的是風景,自己的才是人生!"</h3><h3> 茶涼,人去,樓空矣!我在,心存,余生暖!</h3> <h3>北京的春</h3><h3>文/行者 </h3><h3> 又是一年,春天倏的一下子就來了。最初也沒覺得如何不同,算起來,反正在北京也生活了二十幾年,年年的春天不都是這么來的么?冰河開化,綠柳紅花,人們也大都會笑逐顏開的迎接著春天的到來,踏青賞景,樂此不疲!</h3><h3> 直到前幾日,和一位朋友閑聊,她一直在北京和廣州之間往來居住很多年,那天她突然感嘆:還是北京的春天來的更有層次感啊!說完還不停的翻看這幾日拍攝的花草樹木給我一起分享!聽過看過后,我的內心也為之一動,細想還真的很有道理啊!對于我們常年生活在北方的人們來講,的確沒太仔細去感觸過每季春去秋來的過程。俗話說得好,叫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而對于常往來于南北方的朋友,他們感受春天的北京,自然會比我們深刻的多,正如我的這位朋友。</h3><h3>如果說廣州是個沒有四季的地方,花開花落瞬間而已,還來不及去體會,便又是繁花似錦了。而北京的春天的確是有所不同的:每到乍暖還寒的時候,如果你稍加注意就可能在路邊的角落里發現一叢頑強的嫩綠,此時此刻,不管你心情如何灰,它都能讓你覺得眼前一亮,不由自主的揚起嘴角。頓時心境便不一樣了!</h3><h3> 過不了幾天,街角路邊的連翹啊,迎春的枯藤中就會不經意的鉆出幾朵極艷的小黃花兒。北京的春就這樣悄悄的向我們走來了!這樣的春天,只屬于那些細心觀察生活的人們,還是比較小眾的。而春天真正的迎面而來,定是那長安街上玉蘭花的含苞待放;還有那白楊樹上肆意垂落的楊花兒(很像毛毛蟲??的樣子);再就是河湖岸邊的垂柳冒出了鵝黃的小芽。看到這些的剎那,北京的春天就真的是大大方方的來了!</h3><h3> 這個時候,人們也開始躁動起來,忙著準備出門踏青啦??!每天清晨出門,只要你略一抬頭就不難發現,昨天樹上的嫩芽已經漸漸舒展開來,像嬰兒般在慢慢長大!杏花兒開了,桃花兒開了,海棠開了,梨花兒也開了,還有那若干不知名的小花兒們都爭先恐后的開起來,好像唯恐怕被誰落下似的!這時的春天是撲面而來的,是勢不可擋的。北京的春,此時此刻是徹底的綻放了,不,更確切一點,應該是怒放了!如果用心的去仔細看一看這個春天,每一片葉子是如何小心翼翼的從芽頭慢慢長大,每一朵花又是如何從羞答答的小家碧玉變身成嬌艷的公主。整個過程,在春天的北京你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這不正如朋友所感嘆的:北京的春天來得更有層次,更立體,來得更生動些嘛?因朋友的一句閑談深深地觸動了我,所以在今年的這個季節,我也要認真的去體會一下咱北京的春天!一起吧??</h3> <h3>清茶一盞,亦是天涯</h3><h3>文/行者</h3><h3>醉走紅塵,冥冥中,遇到了多少人,經過了多少事?或是忘記,亦或是不愿再提起。曾幾何時,便有了一種情愫,想約一個人,關掉手機,遠離喧囂,行走于山水之間。捧一盞清茶,聆聽一段平湖秋月,笑談間,忘了世間流年。</h3><h3>只可惜,那個人始終不曾出現,或許出現過,只是錯過了最好的時間。</h3><h3>總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們游走在不惑之際,糾結于愛與不愛之間。總在不時的回頭評判自己所有的選擇是否值得?所有的付出是否應該?但當一切匆匆流逝,歲月一去不回時,方明白了,這世上本無絕對。無論對人對事,在成全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留一條退路給自己。既然可以選擇左右逢緣,我們又何必執著于對錯。</h3><h3>就如同品茶,品茶不一定必須論道。只是在自己覺得該靜下來的時候,焚香靜氣,古調輕彈。哪怕只是自己一個人,也是恰到好處的!靜思冥想,很多時候會讓我們更能讀懂他人,看清自己。清茶一盞,亦能指引我們踏上一條智慧之路,遠行天涯。</h3><h3>2016年元月18日蝸居</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只是一杯茶</h3><h3>文/行者</h3><h3>若干年前,機緣的巧合,結識了一位茶人,那時其經營一間茶樓,名曰"晴耕雨讀"。第一次遇見這個名字便被它深深吸引,字里行間流露出主人的入市之心,淡泊名利,亦商亦儒,經常以茶會友。故我們便多了些往來,在得知當時正值人生和事業的低谷之際,他隨即向我伸出了援手誠邀我去他茶樓做經理。雖時隔多年,我依然對這位仁兄的古道熱腸沒齒難忘。也是這一次機緣,讓我從此走上了吃茶之路!</h3><h3>與其說是愛茶,不如說是傾心于飲茶的氛圍和茶的內涵文化!</h3><h3>記得多年以前也曾寫過一篇關于飲茶的短文,模糊記得,大概是講不同季節適宜飲什么茶。那時各類好茶高高低低也的確是喝了不少,倒是也從中悟出了不少東西。故而根據當時對茶的感觸寫了些自認為不錯的內容。</h3><h3>茶,為我所愛;旅游亦為我所愛!在二者之間,終要取舍。當年的非典重創了旅游業,卻巧合的讓我與茶結緣。但當旅游百廢俱興,幾經輾轉反側之后,我還是選擇了后者。從此后離開了茶行,便很少再談茶事。由于彼此的忙碌,也與這位仁兄少了很多來往,說起來,內心一直慚愧,枉負了當年仁兄的厚望啊!</h3><h3>若干年后,當生活變得從容了些,便自然的會常常回憶起一些過往。逐漸舊趣重拾,慢慢吃起茶來!只嘆這一晃十幾年,當年風靡一時的什么凍頂烏龍、鐵觀音啊,大紅袍啊早已風采不在,一路走來普洱、金駿眉啊也稍遜風騷,眼下似乎已是老白茶、生普、老黑茶之類的天下!且不知未來些年,又有哪些所謂的好茶會層出不窮呢?我似乎變得有些無從下手了,茶的文化便似這潮來潮涌般的風云變幻么?面對如今這仿似隔世的茶文化,我內心所有的理解開始漸漸變得有些蒼白了!</h3><h3>正當迷茫之際,有緣再次與當年這位茶人兄長敘舊,閑談中聊及此中心結,沒想到他的一番言語再次點撥了我的愚鈍,帶我再次升華!</h3><h3>言:茶,雖是一種文化,謂之高雅;實則出之凡俗。若無庸人無數為之揮汗如豆,何來清香裊裊,沁人心脾?既然如此,何苦追逐今日紅茶,明日生普?無論如何,不過是一杯茶而已!</h3><h3>多好的一句"不過是一杯茶"!這里蘊涵了多少人生的智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做人如飲茶,你若淡定,管它風云變幻如何?只需逐著自己的心性風輕云淡,便是最好的。高也好,低也罷,起起伏伏一路走過,回歸到起點或是終點,誰又分得清你你我我?</h3><h3>人生,只是一杯茶!好也喝,歹也喝。何須炒作?</h3><h3>小記于2016年1月21日旅途中</h3> <h3> 瞬間感懷 </h3><h3> 文~行者</h3><h3> 人生太多的忙碌,讓我們無暇唏噓感慨過去。漸漸的將自己淹沒在歲月的河里。我們曾經也想把日子過得精致,但現實卻經常直射入心底,無奈的一聲嘆息之后,我們便與夢想各奔東西。我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會活出兩個自己。一個在陽光下奔跑;另一個卻又躲在墻角哭泣。常常,我們用盡自己的能量在觥籌交錯中閃爍,而在回程的路上卻早已爛醉如泥。</h3><h3> 人生中太多的快樂容易與人同享,而些許的困苦,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卻很難有傾訴的知己。曾經很害怕失去,在百般努力中嘗試挽留最后的一絲慰藉。但命運的安排總是無法改變,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也終會去。當一切美好嘎然而止時,也曾無助的忐忑,也曾孤獨的徘徊,當無法躲避的殘酷直面自己,無路可退時。反倒突然明白了,無論是哭或笑,我們都只不過是別人眼里的路人甲或乙。既然如此,還不如笑著走下去!做一個面帶笑容的路人甲,就算愉悅不了別人,最起碼還能愉悅自己。</h3><h3> 當一切成為過去,才發現,當初我們最擔心的失去,真的失去后也確實沒什么了不起。我們還是要安靜的生活,占據一個角落。從新的開始忙碌,直到又把自己在人海中淹沒。不過有時候,也喜歡出去走走,因為我知道,在我們的眼界之外,還會有更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認真地學習,慢慢地思考。哪怕只是淺淺的修煉,也可以智慧多一點,直到漸漸老去。</h3><h3> 突然有感于2018年4月16夜</h3> <h3> 晚點的四十不惑</h3><h3> 文~行者</h3><h3>這一路走過,經歷了些顛簸,也明白了:世上,不是所有想有故事的人,都一定會有故事;更不是所有有故事的人,都一定愿意有傳說。恰恰卻是事與愿違,夢想與結局相互背離。當我們遇到無解的結,打不開的鎖,便似乎只能付諸于命運。把一切都丟給時間來慢慢消磨!回頭再看時會發現,其實四十歲,真的可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拐點。曾經那么多的狂傲與不羈,遇到四十,便也會悄悄地打個折,不由得偷添了一絲的柔弱。漸漸地能夠沉下心來,對事物進行該有的揣摩;對人性進行該有的思索;偶爾也會慷慨激憤,但卻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撫平自己的情緒,不再是不計任何后果。漸漸地也不再過多的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而是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什么,該做什么,對于某些選擇懂得該如何取舍,而不是在進退之間游離。仿似,人過四十,便如同又爬上了一座坡。踩在大地的肩上,眼界也變得更加開闊!對于走過的路,趟過的河,個中滋味雖是無以言表,但如果弱弱的問上一句:后悔么?內心最強大的回音便是:我沒有白白來過!若可以從新選擇,我依舊不會選擇繞行,該吃的苦一個也少不得。四十歲之后,很多東西,尤其是物質,似乎變得不再那么必要,精神的慰藉反而需要的更多。四十歲之后,想做的只是事情的本身,而并不是為了證明什么。做一件能夠讓自己心靈愉悅的事情,遠遠會比簡單的賺錢更快樂!或許這真的便是亙古不變的那個傳說:四十不惑!</h3><h3> 吾雖已是四十有二,開化得晚些也未必不在情理之中啊!哈哈??</h3><h3><br /></h3><h3> 草草記于深夜2018/4/19</h3> <h3> 我與先生的十年</h3><h3> 文/行者</h3><h3>我與先生,都是第二次婚姻的結合。沒有之前的轟轟烈烈,也沒有隆重的儀式,只是到了他該娶我該嫁的時間,湊巧遇到了。于是在十年前的這個季節,我們簽下了一紙婚約。一路走過,平庸瑣碎里,磕磕碰碰、打打鬧鬧,歷經了天下大部分夫妻都有過的一地雞毛,還好,我們還在一起,轉瞬便是十年!</h3><h3>不知從何時起,先生不再習慣穿制服西褲黑皮鞋,而是和我一樣,牛仔T恤運動鞋;不知從何時起,我也不再厭惡榴蓮的味道,而是和先生、家女一起大快朵頤!原來是一言不合據理力爭,不是魚死即是網破。后來漸漸都學會了些退讓。我知道他抗日情結深重,便不在他面前直夸日本,而是把從日本帶回的東西藏起來用;他知道我不喜歡把房間搞亂,于是他和女兒便會在我回家之前把弄亂的屋子打掃干凈。當他發脾氣的時候,我也刻意忍住少說兩句;當我咆哮的時候,他也會假裝聽不到??!稀里糊涂我們就這么混過了十年。</h3><h3>先生在生活上是個很執拗的人,在他的執拗里總帶有一絲傻氣。記得原來在我們住的地方不遠處,有個十字路口。路口內側隔離帶上總站著一對母女,衣衫襤褸,女兒十幾歲的樣子,有先天性腦癱還伴有間發性癲癇。每當開車路過這里,先生都會刻意把車行駛在最內側車道,順手放點錢在母女的碗里。久而久之養成了一種習慣,后來每當我和女兒一起路過時,女兒都會讓我一定要從這對母女身邊路過一下,女兒也會把一塊錢遞過去。</h3><h3>再有一次,我跟先生開車在高速路出口處,忽然一名五十來歲的男子老遠向我們招手求助,我們以為他的車子壞了,于是過去幫忙。后來才知道,他的錢包丟了,沒錢交高速費。我當時馬上警覺他是個騙子,可是先生還是給了他200元錢,擺擺手離開了。后來我直罵先生笨蛋!可先生總說,人在做天在看,不管他是真是假,我是在幫我自己。然后我便不再說什么。很多人包括我,有時候也會覺得先生過于迂腐、木訥。每當提到這些,先生只是隨意一笑了之,不做辯解。久了,漸漸明白了,這是先生的善良。這種善良,始于人之初,而大部分人會在社會環境的熏染中,漸漸磨滅了這種最原生態的善良;恰恰先生卻沒有。</h3><h3>我家先生不善交際,故也活得簡單。對于比較外在的我,他也從不過多干涉,任由著我發揮。從最初的格格不入,到十年后的彼此寬容釋懷,或許是對緣分二字的最好詮釋!過了不惑之年的我們,腳板碾碎了太多的平庸,也跨過了或多或少的溝壑。越到后來,就會越明白,什么一見鐘情,什么海誓山盟,什么曾經滄海,什么除卻巫山……那都是留給年輕人去揮霍的。到我們的年齡,剩下的便只有珍惜二字了!挽起我們日漸蒼老的手臂,你扶我一把,我陪你一程。能夠陪我們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他是歲月里沉淀下來最好的風景!</h3><h3>結婚十年,糊里糊涂的十年;愿繼續糊里糊涂的走下去,多幾個十年!</h3><h3> 草草幾筆,以紀念我和先生結婚十年!</h3><h3> 2018年5月26日晚于北京希爾頓酒店</h3><h3><br /></h3> <h3> 好想寫封信</h3><h3> 文/行者</h3><h3> 獨自的時候,偶爾會有一種沖動:好想找沓老舊的信紙,握一支需要灌上墨水的鋼筆,靜靜地寫封信給過去。讓記憶中的青春躍動在文字中,讓時間回歸于歲月里。或許,會有某一刻的感動融化成幾滴熱淚,不小心灑落在紙上,濕了墨跡。但終究會被窗外的幾縷清風拂過,風干了那絲淡淡的憂郁。</h3><h3> 從前,時間很慢,我們的情愫也很柔軟,總喜歡委婉在一字一句的書信里。夕陽下的郵差,載著沉甸甸的期盼,無論來了或去,都是那么美麗!一沓沓信箋讀過再讀,鎖進了抽屜,藏進了心里。經年之后,再打開那泛黃的信封,無論青澀或是稚嫩,依舊妥妥的安放在那里。不由得感恩過去,感恩那段閉塞的歲月,方能讓我們用如此深情的方式記錄下青春的印記!</h3><h3> 而今,我們的日子過得匆忙,匆忙到回復信息也可以用一兩個字代替;匆忙到書桌上找不到紙筆。漸漸的,我們原以為可以深刻在心里的東西,卻也都來不及回憶。此刻,多想再好好的寫封信來紀念過去,寫好后,再認真地把它疊好鎖進抽屜。若干年后,就算我們都老了,老到記不起自己,我們還可以打開抽屜,一起讀一讀你我,讀讀記憶!</h3><h3> 好可惜!</h3> <h3>生活需要儀式感</h3><h3>文/行者</h3><h3>我過了365天,還是只過了1天,而重復了364遍?無意中看到了這樣的句子,頓時也是小有感觸!不由得又聯想到了好久之前的一句廣告詞:生活就是一個七日接著又一個七日。之所以記憶猶新,正是因為它無比恰當并真實的闡釋了我們的生活!</h3><h3>我們在每個七日里艱辛的努力著,無望的頹廢著;全力的掙扎著,無奈的放棄著;意外的驚喜著,平淡的幸福著……我們把所有的喜怒哀樂拼插在一起,漸漸就拼出了生活的模樣。</h3><h3>在拼湊生活圖片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沒能堅持到最后,轉身離去;有多少人悄悄更換了主題,改變了角色。只因于枯燥、乏味、冗長的消磨;還有很多人將自己困在自己拼起的城里,最終忘記了給自己留一扇門,當發現找不到出口時,只能放棄最初的勇氣,溺在了柴米油鹽的瑣碎里,就這么不甘卻又無奈的假裝幸福的活著。時而懷疑自己,時而懷疑生活。</h3><h3>想來想去,靜下心來琢磨,不過是因為把日子過成了機械的輪回,忘記了給心情度個周末。由此看來,生活真的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種儀式感,無關乎隆重與否;無關乎物質的多少;也不在于別人的給予或是自己的刻意。只在于它的過程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愉悅,心靈上的滿足,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信念!譬如忙碌后的一次旅行,節日里的一束鮮花,遙遠的一句問候,哪怕只是在一個月夜里出去看看星星。更或是與朋友暢飲傾訴個通宵!只要是能夠把自己從現實的繁縟中抽身出來那么一會兒,讓自己的心歇一歇,靜一靜;或是激動或是狂放的肆意!總之能讓自己的心情真的放個小假,生活就會呈現出我們希望的顏色!</h3><h3>我們可以平凡,但是我們的生活必須要有質感!我們可以貧窮,但是我們的生活里不可缺少儀式感!這樣的活著是我們對生命的不負,也是我們該有的尊嚴!</h3><h3><br /></h3><h3> 有感于2018/6/1兒童節夜</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回 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七零后,幼時大多家境清寒,故不懂什么是生日,也沒人去在意。稍長些,聽人說好像過生日該吃碗面或再加個荷包蛋,堪稱完美。于是便不由得開始對這個日子產生了期待,就如同那時,期盼生個小病便可以申請買個橘子罐頭吃一樣的興奮!唯一不同的是,生個小病家里會在意,而所謂的生日卻是常常被忽略的。所以小時候過生日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自己也是懵懂。</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后來對過生日有了認識,已經到了中學時代。印象最深的第一次生日收到禮物,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送的一件小工藝品,驚訝、驚喜與激動便是那時全部的情緒!無關乎禮物的輕重,只是第一次有了被人重視的感覺,真好。這種感覺對誰而言,可能都將會融化成一生的記憶。所以即使過去了幾十年,當時的情景還依舊清晰在腦海里,沒提起過,但也沒有忘記。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涌入,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到了九零年代,同學朋友之間過生日,互送生日禮物已成為了常態。只恍惚記得,每到誰過個生日,必是熱鬧非常,送些禮物,再集體搓上一頓,便是極好的!想想,在那個年代,不像現在這樣節日繁多,可能趕上誰過個生日,便是可以集體奢侈一下的唯一理由嘍!</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歲生日時,寫下了第一篇關于當時感觸的小文,匆匆地結束了我的中學時代。回過頭去翻看,卻也不由得一絲啞笑,確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那時自以為已經看懂了世界,殊不知,自己還在世界之外徘徊。</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學之后的一年年一歲歲,只顧奔波在了謀生的路上,不得已的忙碌里,我與世界交織在了一起。直到多年以后終于明白,世界是世界的世界,我如塵埃,看得懂看不懂并不會影響它的存在,會影響的只是自己的心態。故不必再看,不必再懂。這時候再過生日,便不再是期待,蠟燭燃起時多少會摻雜了一絲的無奈!</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接著的一年年一歲歲,風雨兼程。或許是因為我對歲月的足夠虔誠,命運便多少的回報給了我一些從容與平和。靜下來的時候,讓我學會了思考,并不再是糾結這個世界如何,而是學會平衡自我。</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于是這些年再過生日,我漸漸地變得淡定了許多,不奢不求,也不再患失患得。不必切開蛋糕的甜,一頓便飯,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即可!</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而今,生日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我們養育的人愜懷;養育我們的人還不曾離開!</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即日,吾混跡于世滿四十二載矣!</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感書于2018/09/16晚</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名流走后的我們&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有可能先走一步的,所以不必噓唏余生不長。不管誰的離開都將是他身邊至親最大的痛,而我們也不過是吃瓜群眾,聽聽看看,一席客官的淺評而已。</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感慨萬分過后,我們還是要繼續著我們自己的生活。說什么珍惜也好,認真也罷,此起彼伏的躊躇滿志之后,大多又都跌倒在了柴米油鹽的交錯之中!這是我們普通草民的常態,其實我想這也可能是那些知名人士們的常態,只是他們距離我們過于遙遠,我們看不到罷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時下物質至上的年代里,有多少人都在追逐名利的路上如飛蛾撲火般,寧死不屈!盡管有如此之多的前車之鑒,依然無法阻擋我們勇往直前的腳步。就像昨天嘆息著臧叔,今天惋惜著詠哥,輪到我們選擇時,有多少人會真的選擇停下來呢?盡管會有些尷尬,我們多數還是會選擇走在追逐的路上!這種人生被我們稱之為無奈。我有,或許你也會有。我想這便是常說的世俗吧。我們生于世俗死于世俗,多少人在物質與精神的二元世界里掙扎著,直到無奈的從這個世界離開。盡管有遺憾,盡管有不舍,該走的時候還是會走。留下的也不過還是一片唏噓,只是這噓唏聲的大小與長短取決于逝者的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不同罷了。而后,活著的人們還是得繼續趕路,繼續追逐。該改變的到底能改變多少?只有到我們自己離開的那一刻才能明了。世世代代的循環往復,從遙遠的過去一直到今天,到明天,再到遙遠的未來。不同的人重復著相同的路,卻各自行走著自己的人生。我們悲喜著別人的過往,直到后來,別人再悲喜我們的人生。不過如此而已。</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寫此文時正值得悉金庸先生仙逝,走得安詳,高壽94歲!借問世間幾人能如他?五福皆得:長壽;物質與精神上的富足;內心深處的康寧;為人稱贊的德行;壽終正寢的善終!</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或許唯有修身養性,無為而為之吧。對于草根的我們雖然有難度,但仍該努力共勉,達其一便足矣!</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書2018/10/30晚</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自我解嘲</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時而,無以名狀的感慨,無以表達的心緒;提筆欲書卻不知該落筆何處的尷尬,流離于現實與意念之間。詩詞的憂郁與悲愴留給了昨日的某段跌宕,今日之殤,只在于人與人之間太多的無言黑白,太多的冠冕堂皇。在個人利益的得失面前,世間所有的情感都會略顯單薄。從年少到不惑,油膩了的不只是我們的生活。小城市的局促與狹隘將成熟了的我們打磨得更加圓滑,但卻始終不能天衣無縫。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會讓自己的小自私無處可藏,權衡利弊之后,不得不讓自己落魄的靈魂裸奔于艷陽之下!為了討一塊遮羞布,再無奈地補充一句:"我也是沒有辦法!"這樣的硬傷,可能成為了我們內心深處永遠無法彌補的缺陷。此情此景,我們也只能是沒有辦法。</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生活在這座城里的我們,整日鐘情于用推杯換盞來網羅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殊不知,酒后的感情里有多少是酒精的揮發?久了,便會明白,有些局其實也可以不必參加,更多時候也不必大聲的喧嘩。畢竟很多的事還是需要用清醒的頭腦去思考,有些提問還是需要我們有條理的回答。莫讓酒精麻痹了過多的時間,莫讓虛榮掩蓋了難得的簡單;莫讓盲信傷害了自己,莫讓明天輸給了昨天!人世的冷暖不止輪回于四季的更迭,更多的炎涼流轉在人們的心底!改變他人我們確實無能為力??,唯一可做的只能是改變自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這座城里,有太多陌生的熟悉,有太多的情非得已!但我們還是要繼續的走下去,學會理解別人的不容易,即使所有的希望最終都變成了失望,也要努力用笑容把它化成飛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無眠亂書于2018/07/05凌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青春留下的痘痕</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生里,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也會離開很多人;很多人會遇到我們,也會離我們而去。當初不經意的相逢與別離,都沒有太多的在意,即使有些瑕疵,也不曾將它放進心里。時光漫漫,人生何處不相逢,原以為還有大把機會可以再見。到后來才發現,其實真正能夠再見的人寥寥無幾。</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年少懵懂的青春里曾闖下的禍,情竇初開的小情緒曾打擾過的人,或因些許的小尷尬而該說的抱歉,如此之多的瑣碎統統被拖上了記憶的列車,且行且遠。當我們人生過半,逐漸學會了冷卻自己的心緒,能夠獨自靜下來面對自己,試想著該如何去用自己的誠懇修補一下青春痘殘留的痕跡時,才發現,其實并沒有誰還會等在原地。有的人在細心耕耘著自己的田;有的人已浪跡天涯;也有的人沒有等到該有的重逢,便永遠的離去!此時才會真正體悟到蕓蕓眾生對所謂緣分的無奈與尷尬,藏在心底深處的歉意,積攢了那么多年。當我們終于變得成熟,終于可以有足夠的勇氣找機會表白,卻再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有點兒像小時候爺爺積攢了好久的糧票,到了想用的那天突然被告知作廢了一樣,除了失落便也只有失落罷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有人的青春不長痘,有人的青春曾經長過痘,但沒有留下啥;也有的人青春不光長過痘,還留下過疤,疤是愈了,斑痕卻還在,不在臉上,是在心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書于2018/8/15凌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站在人生中點上的思考</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些事,不到了這個年齡段不會去在意;一些人不到了這個年齡段也不會想起。之前大把的時間都荒廢在了哪里?是不是像開玩笑常說的那樣,青春是用來浪費的!時下,當我們與青春漸行漸遠,甚至背道而馳的時候,才會漸漸懂得青春的奢侈,才會明白該有的珍惜!人生的盛宴上,前半生若是用來浪費的,那么后半生應是用來珍惜的;若前半生是用來團聚,那后半生必是用來別離;前半生要學會適應熱鬧,后半生要學會適應孤獨。人生總會有遺憾,皆是因前半生落下的錯,老天會很公平的讓我們用以后的余生來買單。人生可以看懂,但也可以看不懂。看懂,皆因曾經苦海無涯,上岸回眸;看不懂,許是依舊曾經滄海,除卻巫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佛家所言,世間一切煩惱痛苦皆源于執著。若我們可以學會不執著于過去,亦不執著于未來。平靜的活在當下,便是最好的人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筆于2018/8/15凌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看自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空寂的歲月里,身體與靈魂的一言不合,時常會讓我們不知自己身處何方。尷尬的徘徊與匆促地行走始終隱匿著悲情的脈絡,不是在路的來處,便是在路的盡頭。</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喝酒,不是買醉,只因此刻才是直面自己的時候。放下白日里卸不去的累,不需面對鏡子,也一樣可以把自己看透。如果說,黎明是黑夜與白天的界,那么,獨自舉杯對夜,便是我靈與肉對白的時候。赤裸的直視雖看似過于直白,但卻最能夠體現真實存在。在而今的三界五行之內,任何的真實都早已變得彌足珍貴。一杯淺醉里,滴上幾滴清歡,不為取悅誰,只為真實存在的自己,可以清楚的孤獨一會兒。哪怕誰都不懂,我也不會介懷。</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從喜歡熱鬧到喜歡孤獨,這個看似簡單的跳越,誰知道其中,不同的人又需要經過多少個不同的春秋,遇到多少不同的風雨?猶如:二十歲時站在江邊看見的,都是長江之水天上來的洶涌澎湃;四十歲時再看,卻已經是浪花淘盡英雄的無限惆悵。年輕之時看別人;年輕之后看自己。這大概便是人們常常慨嘆的人生,也或是我走過的人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若真實僅存的自我,還可以繼續陪我走一程。唯愿: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于2018/8/26凌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初春恰是淡淡的遇見</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日子終于又回歸到平淡如水。我唯以書為最好的食糧,在充滿陽光的午后,慢慢咀嚼。一口清茶混和著它的營養,緩緩地滲透到我每個細胞的深處。漸漸地感覺到我行將干癟的神經末梢涌動出一絲新的力量,如似那窗外微涼的春風里,努力舒展著的枝芽,也似那含苞的路邊小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春又回,或有似無的,忽明忽暗。于是我久久的望著窗外,用所有的感官去努力捕捉她的存在。楊樹的花已經在昨夜的風雨里謝了,鋪滿一地,與泥土交織。即使已經到了午后,偶爾的一隙窗風里還是能嗅到她們包裹在泥土里的氣息,沒有香甜,但卻是地道的春味兒,淡淡的。我突然戀上了這種淡淡的感覺,那在風里飄動的柳梢,最美的時刻也莫過她柳靨半掩的樣子,一抹新綠初上,還沒來得及著上塵煙,也是淡淡的。山桃花在墻角悄悄的綻放,她的臉頰似那未施脂粉的姑娘,白凈的香腮上只暈出一圈兒少女的羞澀,她沉浸在自己的喜悅里,好像并不注重人們是否對她在意。若不是依著幾縷芬芳乘風散開,極有可能會讓我錯過她,看不到她散發青春的模樣。還好,我還是遇見。這樣的春該是最有味道的,還無需爭芳斗艷,也不再有寒風肆意。春色雖淺,但卻足矣讓我心生向往,用恰好的句子編織成最柔軟的詩,唱和在淡泊的春風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此刻,陽光初暖,在早春的一絲欣喜里,我依舊淡淡的咀嚼著我的食糧,在扉頁里加上幾瓣山桃花的馨香,愿她留幾片記憶在共我的時光里,盡管只是一場不期而遇!雖是短暫,但恰是在我最歡喜的淡然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9/03/23凌晨隨筆</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審視生死,我本孤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行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生命中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掌控,而唯獨生死我們無法做主。來時,我們被命運安排在世界的門外,漆黑中沒有退路,然后我們不得不獨自敲開這個世界的大門,以無比掙扎的姿態向這個世界哭訴。所以,我們來時孤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陌生與無助中我們不停地尋找依靠與呵護,漸漸地認知了我們的父母,于是笑聲逐漸代替了啼哭。此后我們便不再孤獨。我們慢慢懂得了親情賦予我們的力量,并且學會在父母創造的天地里流連自如。在未知的路上,我們克服了恐懼,努力的去感知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知道它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的確,我們如愿以償的獲取了我們想要的,除了情感還有物質。我們也在不停地的咀嚼并吞咽著所獲得的一切,于是我們的身體變得茁壯,情感變得飽滿。我們享受著這個世界的幸福與美好!無形中我們與孤獨若即若離。即使偶爾有剎那的交集,也是頃刻遁離,毫無眷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當我們能夠獨立于人群之中時,除了親情之外,世界還給了我們友情、愛情以及諸多的社會情感。于是我們與這個世界之間水乳交融、愛恨交織。我們學會了夜夜笙歌,推杯換盞;我們學會了風花雪月,朝思暮盼;我們學會了人前蜜語,人后危言;我們學會了患得患失,左顧右盼…………我們如此種種,無非是想方設法掘出一道天塹,希望把孤獨遠隔在世界的另一端,永與我們無關!其實孤獨并沒有走遠,它只是站在對岸,匆匆數年。</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人生過半,年少時期許的完美能有三分之一得以實現便是圓滿。其中諸多的不如意并不會因為我們的極力回避而能幸免。這時才發現,孤獨其實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討厭。于是才慢慢打開心扉,重新試著接納孤獨的偶爾造訪。開始習慣一個人喝茶,一個人讀書;一個人飲酒,一個人靜對夜空和自我。開始接受子女的逐漸成長與獨立;父母的蒼晨遲暮與漸行漸遠。開始審視此生的來時途去時路,還有這若有似無的孤獨。不由得也會想到人生的終點,試想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離開。正所謂人在健康時并不忌諱談生死,到了真將離開的時候,卻滿心只裝著希冀,已不敢再談生死。而命運的無情就在于,它又將把我們推回到世界的門口,除了邁向門外的黑暗依舊是無路可走!此刻方知,人生路上,我們始終是沒有生死經驗的過客,我們幫不了誰,誰也幫不了我們。既然注定孤獨的來這世界闖一遭,也必然要做好準備,孤獨的與這個世界告別,不該恐懼。這一來一去間,終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與旁的無關。我想之所以離開時人會如此的恐懼與痛苦,無非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有過多的留戀和不舍,而這些所謂的留戀與不舍,并不源于別人,而是源自我們自己把過多的情感與牽掛給了外在的人與物,哪怕是一棵樹、一朵花和一株小草。苦終是思想與情感的苦,兩行淚化作去時的孤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來時的孤獨,源自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未知而恐懼;去時的孤獨,卻源自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已知而不舍。在這來與去的幾十年間,我們不過是一路的取,然后再一路的舍。取的越多,到最后越是舍不得!</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緣來緣去矣,有生之年何必再為它日之離苦埋下更多的伏筆?明明明白,卻有幾人可以看開?無非是隔靴搔癢,廖記一時的小感慨!故而,人生面對生死時,大多仍舊擺脫不了孤獨的徘徊!</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9/05/24晚間胡亂涂于家中</h3></font></h3> <h3>翠微吃茶</h3><h3> “八大處喝茶去”!</h3><h3> 這句話講得最頻繁的年月,一晃也應該過去十五年的光景嘍!那時候正年輕,喜歡呼朋喚友的一起爬個山拜個佛,然后再一起坐在八大處二處的翠微茶社喝會兒茶,順便吹會兒牛,最后做鳥獸散,日子過得逍遙。</h3><h3> 那時候除了在旅游圈兒里混,還兼著幫一位老朋友在中關村打理著一家茶樓。故而對茶比常人了解的略多些,朋友們也愿意湊在一起神侃,所謂的“品茶論道”!久之,則不由得也自覺清高了起來,閑來無事兒的時候便常約著到八大處來。一是八大處二處靈光寺里供奉著舉世矚目的佛牙舍利,要常來拜拜;二是八大處三處的三山庵半山腰上新開了一座露天茶社“翠微茶社”。這里的自然環境肯定是比城里茶樓的精雕細琢更來得讓人心曠神怡。茶社老板是位和我年齡相仿的河北妹子,因為剛開始經營還摸不著門兒,也不怎么懂茶。我們常來常往的,便自然會多給她些好的建議和思路,時間久了也熟絡了起來。慢慢地翠微茶社就成了朋友們一起爬山拜佛之余的一個據點兒。花開了會來;暑雨了會來;秋紅了會來;飄雪了還會來。四時的景兒里,泡一壺茶,琴韻做背景,與天籟之音相合,林間鳥兒的脆鳴仿似能穿透整座翠微山,悠哉!</h3><h3> 好的東西總是易逝,尤其光陰這玩意兒,它對誰好像都不大會留情面。個性張揚的青春之末,不管走多少彎路,大多數人最后還是會繞上正途,結婚生子,柴米油鹽夾帶上滿地雞鴨鵝毛之類的走起通俗的人生。漸漸的一群人便走的零零落落,我也是不可免俗的天天為老公、孩子雞飛狗跳著奔波,哪兒還顧得上回首青春里那些事兒呢?從此便告別了“翠微茶社”。中間也帶老公孩子一起來過一兩次,可以想象,其中的味道必是和從前不同的。偶爾也能看到一些朋友發來翠微吃茶的美圖,但由于各自忙于瑣事,約來約去,卻總難再碰到一起了,一晃就瑣碎到了中年。</h3><h3> “八大處喝茶去”!仿似昨天,又仿似很遙遠。</h3><h3> 9月16日,對于很多人來講這是個極其普通的日子。非要說出它有個啥特點,那就是確實涼快兒了,是個好天兒!秋意漸入佳境。于我而言,它卻是不尋常的,因為每年到這一天它都會像鬧鈴兒似的提醒我:“嘿老李,你可又長了一歲啊”!前幾天就尋思著自己來一趟翠微茶社,一晃又有幾年沒轉過舍利塔,沒喝過茶了。于是刻意在這個鬧鈴兒響起的日子,我驅車前往。也刻意的沒約任何人,也不知怎的,近幾年突然的就不喜歡熱鬧了,越來越喜歡獨處,喜歡安靜,一點兒也不覺得寂寞,反倒是很享受這樣的心境。揣摩之后,發覺確實是跟年齡有關系的。</h3><h3> 翠微山,山還是那座山,而翠微茶社卻與從前有些不同了。名氣大了不少,茶客也是絡繹不絕的,沿著山坡又開辟出了很大的空間,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到也還能找見原來的模樣,琴聲未變,依然悠揚。尋了十幾年前常坐的位置重溫,點了壺普洱,坐下來與茶師閑聊,方得知,原來的老板已經不再管理這里的事務,換作少公子主事了,哦,確實是時光荏苒!</h3><h3> 靜靜地坐著喝會兒茶,午后的陽光穿過松柏的枝干,斜斜地照過來了,一束晃落在茶壺和杯子上,還感覺有一束落在了我的臉頰上,我小心翼翼地享受著這隨微風晃動的陽光,卻是不敢抬頭去直視了。</h3><h3> 近幾年逐漸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多忙,一定會在每年的這一天抽出空兒來寫寫自己的感受,聊以紀念。也不為了啥,權當為老了以后可以再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自己,時光的風最容易把記憶吹散,寫下來,就如同把平淡的日子做上個記號,或更像給厚厚的人生扉頁上加了個小書簽。當活到人生無書可讀的時候,不妨回過頭來多讀讀自己。呵呵??似乎有點兒悲觀了。愿多年之后,朋友們依然記得“八大處喝茶去”!</h3><h3> 鬧鐘?準時響起:“嘿老李,整四十三嘍”!</h3><h3> 陽光偏西了,茶客們逐漸散去,我也準備起身離開。恰好遇見茶社主事兒的少東家出來幫茶師們送客,看上去面帶幾分清秀,輪廓里也多少映出來他媽媽當年的神情。我也是頓生好感,便又覺得這茶社親切了!</h3><h3> 我想,是否別人也一樣會在女兒的身上看到了我當初的影子呢?想到了這里,心中不禁暗暗一笑,這便是我們的人生。</h3><h3> 記于2019/09/16午后翠微山下翠微茶社</h3>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行者,本名李亞娟。祖籍河北,北京人。從事旅游工作18年,行走于國內外。愛旅游、愛文學、愛品茶。基于積累和興趣,業余常著筆于生活與詩詞之間。以抒解心緒,陶冶情操,娛樂自我。性情中人,于詩詞歌賦、茶酒詩墨間尋找快樂!不為詩而詩,而為心性所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县| 如东县| 剑川县| 蒙山县| 兴化市| 怀安县| 湛江市| 武义县| 绥阳县| 北宁市| 桑日县| 绥芬河市| 长寿区| 万全县| 河曲县| 衡山县| 镇巴县| 青田县| 思茅市| 屯留县| 固镇县| 九江县| 洛宁县| 汉寿县| 五指山市| 建水县| 福海县| 本溪| 涿鹿县| 双柏县| 罗田县| 揭西县| 武鸣县| 莱阳市| 来安县| 正蓝旗| 扎兰屯市| 凉城县| 托克托县| 福海县|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