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記得小學二年級,老師送我一本字帖,駱恒光老師寫的毛澤東詩詞,那字讓我如癡如醉,買不起筆也沒有紙,手指醮著水在小圓桌上練,后來午后大字課上,我的字全部都是紅圈圈,駱恒光不認識我,但他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后來但凡學校里的大字報書寫,我都是第一人選。</h3> <h3>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村里我開了雙夏代銷店,然后我把所得全部收入用來買書買紙買墨買筆,在報紙上練書法,給鄰居寫婚聯,但沒有好好地臨帖。</h3> <h3>那年同學推薦函授刋大,我自學中文四年,與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打起交道,我愛上了古代漢語,特別崇拜王力先生。1981年我以一手漂亮的軟筆字完成了《浙江青年》主辦的全國文學理論大獎賽答卷,獲得三等獎,此獎大概與書法有關,當時編輯黃育海先生夸我字寫得相當好,那時也結識了楊建新廳長(時任主編)。</h3> <h3>后來進入鄉鎮企業當會計任文書,我的書寫空間越發大了。在諸暨絲綢印染聯合廠的大門走廊旁墻上,我用黃漆寫了廠規廠法,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進出人員都要看一看,殊知是木架上寫字,很吃力。</h3> <h3>九十年代初,我去華東布廠(虹娟集團),任企管辦主任。我的書法進入蛻變期,從老百姓字漸入規矩。92年十月加入店口書畫協會,得到陳金潮先生陳黎明先陳兆根先生的指點。</h3> <h3>這里要感謝的是何根土先生,他開的苧蘿苑文具店,讓諸暨大批書畫愛好者都得到了方便和幫助,從萬壽街到體育路廣場,再到高湖路,何老師何師母待人非常熱情也非常真誠,他們那兒買到字帖我都保留著。記得最早一本是趙體字帖,我練了二年。</h3> <h3>店口書畫協會成立后,郭仲祿老師許紹滿老師每年年會都來講課,從中我懂得許多有關線條、章法、印章蓋戳等等知識。許紹滿老師講得最多,受益匪淺。</h3> <h3>其實我是先學趙體再練米芾字,覺得米體適合當時我的個性,快人快語,口不擇言,八面出鋒。二年后,我改學顏體,顏體有廟堂之氣,大帥風度,正襟危坐。先練多寶塔,后學勤禮碑,現在楷書寫成四不象。</h3> <h3>有一段時期我練過柳體和歐體,柳體介于歐楷與顏楷之間,字不錯,太中庸。歐體太上聳,將人的性格練成刀槍。所以我都放棄了。</h3> <h3>練書法走了許多彎路,等到幡然醒悟已經老了,兩鬢班白如眼前的羊毛筆。如果臨帖入路會成就自己。委實,我會臨得很象,但入帖卻不能出帖,這就是大器也晚成不了緣故。周邊相識的人說我字寫得好了,我不這么認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h3> <h3>其實真正讓我感受到書法的美是辦培訓班開始。那年我卸掉了紹興日報店口分站職務,偶爾路過山下湖,發現有人在教書法,我冒然進去,與趙立華先生相識,這是一種緣份,立華先生一邊在美院學習一邊帶學生,他說我在店口也可以搞培訓班,并提供相關資料與工具。如果沒有立華先生,我可能不會以書法為業。不過,要做老師自己一定要有本錢,所以我是夜以繼日地練顏楷,掌握了所有顏楷筆法,施之以教,沛侃先生說我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確實是要有本事才能當老師。</h3> <h3>2005年后,我二次參加了全紹大賽,第一次工行杯,我練的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這是顏體的書帖,不是碑帖,比較靈動,富有活力。我寫了二十多張,至今還有一張留著。第二次是大香林杯,我寫的是懷素的自敘帖,每天寫八張,也寫了一禮拜,兩次參賽,加入了紹興書協。</h3> <h3>以前老說立華先生的字團過過的,其實是自己無知,立華先生學的鐘鯀的小楷,這叫古樸,學追魏晉。許紹滿先生曾不止幾次地要我們別學唐宋以后的字,現代的更不要學,字要有古意。立華先生的字確實了不得,一下子入展安美杯國展,完成了跨越,成中書協會員。而我還在體會三分鐘熱度。</h3> <h3>那年店口電影院來了個書販子,說是傾銷各類書籍,從印刷廠倉庫直接挖出來的,價格很便宜,其實都是盜版本。我買了二千多元,盡管盜版,但對我來說是如沐春風,我檢閱了中國整個書法史,各個年代的名家名帖向我走來,至今我都能報出某個年代有那些名家。當然也練得很雜了。</h3> <h3><font color="#010101">我的好朋友程軍先生是杭州人,少時每逢暑假來他外婆家息夏,而且在我家隔壁。我們從小相識相伴。程軍先生知道我在練書法,送我兩顆印,一方閑章,一方名字,而且是凍石,有十五公分長,說是西冷印社名家刻的,刻得到位,我心中答應回禮送份冊頁,至今未兌現,感覺失信于人,今年一定要完成這個心愿。</font></h3> <h3>有了好印章,也是一種壓力,叫好印配好字。寫不好字就褻瀆了這方印章。于是我買來王羲之的十七帖。此帖韻味很足,使轉翻折特多,而且筆毫要時常調鋒,況且動作都在線條行進中進行。我將十七帖全部寫到一冊頁中。有時拿出回顧玩味,總覺得形似神異,線條太嫩。但也是完成了一項工程,等有時間再臨。</h3> <h3>最近,愛上了視頻美女。此美女不同凡響。書法美女,名字叫方放。這幾天看她比看老婆時間長。方放的書法作品,方放的書寫視頻我每天看四五遍。尤其是方放的運筆越看越有味,我是真正見識到書法的韻味是如何出來的,我買了四百元錢的書法教學蝶片,也沒學到運筆的方法,在方放的視頻中我找到了這種方法。真正感謝方放老師,人美字更美,美女美字,天天享受。</h3> <h3>去年,我與王國平、陳定永、陶文軍四人去新昌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新昌培訓班,我選的是楷書,孫文佳老師指導。盡管只有短短的五天,可我觀摹了孫文佳、李明、蔡興洲等老師的現場書寫,獲益較多。在學習時孫老師說:你們個個都能臨帖,而且臨得很象,如果這五天里還在臨帖,那你可以回家了。他說這五天里你要帶著自己的思想去寫帖,有意識地去臨帖。孫老師說我字寫得很平,字行之間沒活力。他的示范確實讓我領略了名家的風采。</h3> <h3>六年前我也參辦省殘聯舉辦的書畫培訓班,有美院省協老師來授課,可我一點都聽不進去,不是老師們的水平不高,是自已沒有用心去聽。蔣北耿老先生講得龍飛風舞,我覺得不如現場書寫再好。因為運筆的竅門是觀摹。</h3> <h3>章團結先生邀我加入格博書畫院,與樓耀芳老師、郭仲祿老師、欽桂林老師、杜蘇堤老師、徐建浩老師、章高軍老師、陶建中老師等一起搞創作。在這些老師面前,我真覺得慚愧,尤其是樓老師八十七歲,還筆不停輟,每天數小時,數十年如一日,從這些老師身上我看到自的不足。應該講自己比較惰性。其實我最小,理應寫得更好。j</h3> <h3>心目中我們的八仙團隊最牛,十來年了,丁曉爾先生花十幾萬參加陳振廉的書法班,加入了中書協;錢鴻波先生拋卻二家婚沙店就讀美院,書技大進;楊勝先生告別鐵飯碗帶徒授藝;方燕莉先生千里求學,今年又入美院進修;章忠和先生的畫技獨領風騷;而我們的老小俞鐵峯先生更是年少上位,成為諸暨畫壇之星。盡管我們各自奔走,但那段歷史留在記憶當中,是永遠抹不去的,真誠祝愿各位兄弟花開四方,成果碩碩。↗</h3> <h3><font color="#010101">五年前,我從店口搬到城里,接觸的面廣了,學習的機會也多了。家長有要求,朋友有要求。我送出的書法作品不少于千張,確實看得多知道手低,寫得多知道欠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4年,我去臺灣世貿中心參展,精心準備了數十幅作品,真草隸行具全。臺灣是中國文化的收藏地,故宮博物院里參觀,人潮如涌,尤其是毛公鼎展品前根本站不了幾秒鐘,走馬看花。但這些文化的載體卻令人激動,至今記猶新。展覽時我送出了近三百幅書法作品給臺灣同胞。我的字被臺灣人收藏也不易,回歸后再去臺灣的話,可能會偶爾發現人家家里掛著何仲堯的書法作品。</font></h3> <h3>我覺得蘭亭雅集以書會友,是一種比較風雅比較高潔的舉措。而我在今年將自己的書法作品贈給親朋好友也不失為一種美談。于是我努力地去書寫。如果能將方放的運筆方法融入自已的書技里,那我的字會更上一層樓。</h3> <h3>這幾年在總工會職校教書法,無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書技,學生們有教師公務員衛生系統的,如果我還在用教小孩方法去教大人,那肯定讓人非議。教學重在示范,而不是高談闊論。只有自己手頭上成熟,才能出得了手。所以壓力成動力。實在的東西多了,學生才會接受你,用人單位才會認可你。今后在行草書方面再下些功夫。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h3> <h3>花開會結果,努力了總有些收獲。近十年不參賽,今年參加全市書畫展,僥幸入列二十五幅優秀書法作品。眾多高手,虎視眈眈,稍有差池,就會名落孫山。我這幅作品從形式上方格布局,白底暗黃,古樸高雅,以二王筆法,張馳有度,空間切割也比較適宜,所以有些引人眼球。以后的參賽作品確實需要仔細推敲組合。任重道遠,相信自己的書法會上更高境界的。</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清原|
普宁市|
冕宁县|
灌南县|
军事|
开江县|
卫辉市|
韩城市|
昔阳县|
漳浦县|
台山市|
尼木县|
宁乡县|
宜良县|
科尔|
固原市|
丰镇市|
大田县|
利川市|
浦北县|
华坪县|
礼泉县|
称多县|
广西|
林西县|
鄂托克前旗|
中西区|
朔州市|
屏边|
大兴区|
马边|
子长县|
枣阳市|
建宁县|
宕昌县|
双流县|
醴陵市|
呼图壁县|
永昌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