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福建龍巖地區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間,有這樣一種或圓或方的神奇建筑群,那就是永定土樓。它猶如一朵朵奇異的花朵,永遠不會凋謝,在漫長的歲月里低吟淺唱、無休無止……</h3><h3>朋友,你聽說過"東方古城堡"嗎?它就是被譽為世界上舉世無雙的山區建筑模式的永定土樓。有建筑學家稱它為"天上掉下的飛碟,在地上長出的蘑菇。"據說是美國人用衛星發現了這些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神奇建筑,后經專家鑒定,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一座座夯土筑的土樓,如珍珠般鑲嵌在山間小溪旁,點綴在碧綠的田野間,矗立在巍峨的山腳下。這種奇特的建筑,吸引了無數世人的目光,讓人們趨之若騖。</h3><h3>對于土樓,我早就有耳聞,然而百聞不如一見。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約上三五好友就開始出發了,自駕車進入連綿起伏的大山,在盤旋的山路上又行駛了三個多小時,土樓才千呼萬喚始出來,還猶抱琵琶半遮面。放眼望去,這里除了高山還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導航儀在這里也失去了作用。如果不是一條通往外界的盤旋山路,幾乎與世隔絕。</h3><h3>汽車在高山間飛馳,沿途隱隱約約能看到各式各樣小型的土樓建筑群,它并不像我想象得的那么富麗堂皇,相反卻是那樣純樸寧靜,掩映在高山之間,星羅棋布,不可計數,說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果真是名不虛傳。</h3><h3>土樓,俗稱"生土樓"。從外形上可分為方形和圓形兩種。龍巖地區大大小小的土樓,燦若星河,點綴在高山之間。當地的導游告訴我們,這兒的土樓建筑群規模龐大,有兩萬多座,著名的圓樓有360座,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因此又稱"客家土樓"。</h3><h3>客家人又稱為客家民系,據史書記載,最早始于秦國征嶺南融百越時期,經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由于戰亂等原因,他們逐步往江南、再往閩、粵、贛邊,在南宋時期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遷徙,并最終成為漢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異的重要民系族群。</h3><h3>客家是漢族人從北方中原地區南下遷徙而產生,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遠"之感,長期忍受顛沛流離之苦,也帶給了客家人堅韌不屈的品性。盡管他們所處偏遠的山區環境惡劣,但是勤勞的客家人歷經磨難,仍然堅持在異鄉的土地上定居了下來,并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超人的智慧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歷史。</h3><h3>客家人南下,不但帶去了中原的文明、儒家的教育思想,更把自己的智慧用在了建筑土樓上面。福建土樓依山而居,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講究天圓地方,站在里面向上看人如坐井中,抬頭看見圓圓的一片藍天,中間的天井像是一個聚寶盆。土樓,它是以生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摻上細沙、石灰、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過反復揉、舂、壓建造而成。樓頂覆以火燒瓦蓋,歷經風雨,經久耐用。既有堅固、防御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真是一舉兩得,不得不佩服客家人的大智大慧。</h3><h3>閩西南山區重巒疊嶂、怪石嶙峋、地勢險峻。大山深處人煙稀少,歷史上經常是野獸出沒、盜匪四起。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客家人便聚族而居,這既是受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也是凝集力量共御外敵的現實需要。而八卦自古以來便被人們用以排兵布陣、抵御敵人。從安全角度來說,在設計建造土樓時運用八卦,是很難破解的。對于聰明的客家人來說,這樣做是必然的,也在情理之中。</h3><h3>這些獨具一格的山區民居建筑,將源遠流長的生土夯筑技術推向極致。土樓是原始的生態型的綠色建筑,里面房間繁多,冬暖夏涼。高可達四層,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樓聚居。它的外墻厚一至二米,一二層不開窗,一樓為廚房,只留一手掌大的小口作為煙囪,二樓比較干燥,一般作為倉庫,三樓、四樓為客房,供客家人居住。整幢建筑僅有一道堅固的大門,因此,土樓便成為堅不可摧的一座堡壘。</h3><h3>古時常有盜匪出沒,他們常常侵襲土樓。為防火攻,聰明的客家人在門上設有漏水漏沙裝置,以備滅火之用,緊急時樓內居民還可從地下暗道逃生。如今,土樓早已不再是堡壘,但那些完備的防御設施,雖然已失去了戰斗的意義,但仍讓人們拍案叫絕。小溪畔有一土樓里面的西北一角,至今仍少一大塊,據說是盜匪用土槍打掉的。我仿佛看到了當年那激烈戰斗的場面。土樓內的客家人同心協力擊退來敵,歷經腥風血雨,土樓依然巋然屹立。</h3><h3>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樓就像是個世外桃源、豐富多彩的小社會。大多數土樓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永定承啟樓號稱土樓王,高大氣派。建于明末1708年,有四百年的歷史了,經歷了風雨炮火的洗禮,仍完好無損,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承啟樓坐落在福建省永定縣高頭鎮高北村,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碧綠的荷塘,此時荷花開得正旺,和土樓相映,美麗如畫。這里有數十座大大小小、或圓或方的土樓,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美不勝收。大門的一副對聯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孫謀讀與耕。"承啟樓直徑73米,外墻周長1915米,走廊周長229.34米,它擁有384個房間,最多時曾住過800多人。承啟樓的外形是按八卦形狀建筑而成,一環套一環,一共有四環,里面有兩口井一陰一陽,相對而望。承啟樓的一個小樓主告訴我們,樓墻體厚達1.8米,高達17米,相當于現在的六層樓房那么高。樓的外環用了三年時間才筑成,當時在沒有現代化機械的情況下,用人工夯筑而成,其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幸運的是那三年沒有下雨,所以承啟樓又叫天助樓。</h3><h3>最為人稱道的還有南靖田螺坑的土樓建筑風格,四個圓形土樓在四角,一個方形土樓被圍在中間,人送外號"四菜一湯"真的是再形象不過了。由于天色漸晚,我們還要走出大山,沿途看到許多游客還往山里行駛。沒能去親聞"四菜一湯",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遺憾。</h3><h3>厚重的福建土樓,承載著中華的傳統文化。土樓王子振成樓有副對聯,耐人尋味:"振作哪有閑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住在土樓里的客家人,有事情大家會互相幫忙,鄰里和睦,親如家人,子孝父嚴,口碑相傳。客家人"修身齊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對于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仍具有現實意義。</h3><h3>盡管歷經歲月的變遷,但是客家人依然不忘祖先,保留著原有的中原一帶的民俗,如舞龍、舞獅、擂大鼓、鬧古事、迎花燈、迎親等形式多種多樣的娛樂項目。民風純樸,豐富多彩,無不顯示著獨有的客家人特有的風情。千百年來,土樓人家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無論歷經怎樣的磨難,對幸福和美好未來的追求從未停止過。</h3><h3>今天的土樓今非昔比,它集傳統與現代于一體,就是藏在深山也擋不住放光芒,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游客。有的順水而上,氣勢磅礴,分布巧妙,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長卷,是東方文明的一顆耀眼的明珠。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h3><h3>這些隱藏在深山里的奇跡,凝聚了客家人世世代代的智慧。有人說,土樓是一個句號,卻引出無數個問號和感嘆號。是啊,令世人驚嘆的福建土樓有無窮的奧秘,正等著我們進一步去探秘、去挖掘!</h3><h3>永定土樓是東方古堡,是隱藏在深山里的奇跡,是土樓是一個句號,卻引出無數個問號和感嘆號,它凝聚了客家人世世代代的智慧,它承載著中華的傳統文化,它造型奇特,人送外號"四菜一湯,它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講究天圓地方,站在里面向上看人如坐井中,抬頭看見圓圓的一片藍天,中間的天井像是一個聚寶盆。它是個世外桃源,豐富多彩的小社會,它將源遠流長的生土夯筑技術推向極致。它猶如一朵朵奇異的花,永遠不會凋謝,在漫長的歲月里低吟淺唱,無休無止。所有這些對永定土樓的美譽都是作者通過優美的文字傳達給我們的信息,我們隨著作者的描寫走進了永定土樓,認識了它的特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更驚嘆于勞動人民的智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兴安盟|
白沙|
扬州市|
哈密市|
合作市|
玉环县|
方城县|
斗六市|
新建县|
扶绥县|
堆龙德庆县|
洮南市|
镇原县|
新河县|
平原县|
封丘县|
巫溪县|
乾安县|
固安县|
清镇市|
涟水县|
乐都县|
肇庆市|
恩施市|
冕宁县|
白城市|
凤翔县|
湛江市|
团风县|
邵东县|
巴彦县|
喀什市|
泊头市|
明溪县|
鱼台县|
淳安县|
卢氏县|
洛浦县|
连山|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