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游走十座城市,淺讀與體驗印度文化和民風(一),新德里/瓦拉納西篇

連生

<h3>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地處南亞,國土面積298.7萬平方公里,北與中國、尼泊爾接壤,西鄰巴基斯坦,東鄰孟加拉國。北面背靠喜瑪拉雅山脈,呈半島地形的印度向南伸入印度洋。2017年GDP26074.09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六。印度人口排名世界第二,為13.24億。印度共有29個邦,可耕地1.6億公頃,排名亞州第一,比中國多1/4,由于平原廣闊和適宜農作物生長,據介紹糧食可基本自給,印度屬農業國。</h3><h3>自1600年起英國入侵印度,成立了東印度公司,最終將其完全殖民化,經過多次反抗起義,直至1947年給束了長期殖民統治,印度/巴基斯坦/緬甸等同期獲得自治。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的“金磚國家“之一,尤其高智型人材與管理型人材在世界跨國經濟實體中占比較高,號稱僅次于美歐排名第三。</h3><h3><br></h3><h3>本次游走印度十座城市,共編寫體列美篇七篇,1,新德里/瓦拉納西篇</h3><h3> 2,克久拉霍/占西篇</h3><h3> 3,阿格拉/法塔赫布爾西格里篇</h3><h3> 4,齋浦爾篇</h3><h3> 5,焦特布爾篇</h3><h3> 6,烏代布爾篇</h3><h3> 7,孟買篇</h3> <h3>印度人種“齊全“,但基本為混血人種,據介紹有歐州血統,膚色較白、身材高大的雅利安人(圖左上),原始人種來自俄羅斯南部與烏克蘭草原上一支古老游牧部落,公元前1500年經伊朗分支來到印度,如今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都有雅利安人的后裔。他們帶來了吠陀文化,成為印度教印度文學藝術、哲學的源頭。</h3><h3>尼格利陀人,(圖左下),原始來自非州,膚色暗黑,身材矮小,也是印度最早的居民,現占比較少,生存于海島、山區、南都叢林,部分仍過著石器時代生活,亦稱印度的土著人。</h3><h3>原始澳大利亞人,(圖右上),繼于尼格利陀人后從澳大利亞規模性遷入,屬澳州維達類型,身材中等,皮膚深棕近黑,頭發濃密卷曲。</h3><h3>蒙古利亞人,(圖右中),來自亞州大陸中漢藏語系與蒙古族的先民,印度莫臥兒王朝即是蒙古族后裔。是印度遷移入外部人種第三大類漂源。蒙古利亞人膚色淺黃,臉部扁平,眼睛較為細小,體毛胡子稀少。</h3><h3>達羅毗茶人,是地中海人,早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前多批遷入,皮色為淺黑或褐黃,中等身材,他們以達羅毗茶語系創造了象形文字,形成了印度河流區域文明。</h3><h3>印度有100多個民族,登記語言達1652種,超百萬人使用的有33種,古印度通用的是梵語及巴利語,現74%人用雅利安語,24%使用達羅毗茶語,官方語言為印地語,有30%人使用,印度沒規定國語。據介紹印度學生從小至少學三種以上語言及文字,英文印地語及當地語,還有梵文,尤其在學了梵文后掌握歐美文化就十分容易了。</h3><h3>印度人有嚴格的種姓制度,這是南亞地區普遍存在的社會體系,從古印度代代相傳至今。種姓一般意義上分四個等級,1,婆羅門為最高等級,主婆從事傳授《吠陀經》、司祭、接受奉獻等宗教神職業。2,剎帝利,為第二等,由戰士和統治者階層構成,是掌握實際政治、軍事權力者,但無宗教權力。3,吠舍,即平民,從事農耕畜牧商業與放貸等工作。4,首陀羅,為最低等級,無人身自由的奴仆等,只能從事仆人等服務性工作。除上4個等級外還有等外的達利特,為賤昆,由戰俘、罪犯、娼姻后裔等構成,并代代相傳,沒社會地位,不能接受教育,不能穿鞋,只可從事低端服務工作,例如清潔污穢、喪葬等職業。至今每個種姓等級間不可通婚,代代相傳,等級制度森嚴。</h3> <h3>2018年1月25日從北京搭乘中國國航飛往德里,本次參團的是中婦聯旅行社組織的印度12日深度游,17名團員中年長者巳78歲,60%團員來自北京。</h3><h3>當飛至印度境內時,機上獲消息說德里有霧,不能降落,原7小時多航程飛了9小時落地到孟買,把一飛機三百多乘客扔在孟買機場候機樓里,雖然供應免費快餐有免稅店,但仍使人心煩,心想1月26日那天正逢印度國慶,德里閱兵,請了8國元首,卻冷落中國,閱兵要禁空,借口“有霧“作擋箭十分“正常了"。在孟買機場出關又進關手續時又差點被印度人笑語了,安檢時按當地規距是男女分列排隊,我們初來不懂,后來在一群印度婦女的掩鼻偷笑中才醒悟。由于通道少,安檢隨身物品與身體不同步,結果引起混亂,不僅男女物品放錯了通道,人物分離后找不到東西了,在安檢通道頭,桌上手機、小包一排排待人領取,我眼力差,汗都急出來了才找到,在當今“機決不可失“矣。</h3><h3>又過了近9小時“難熬"等待,終于又登機,當地下午三時多才抵德里,比原計劃足足晚了十二個小時!"不可抗拒“地讓我們在德里第一天白天行程幾乎"泡湯"!</h3><h3>德里機場入關處,一排"佛手"造型雕塑令人頓感到已來到了一個東方佛都之國,索然起敬。機場設施相當現代,整潔,各種免稅店一應俱全,毫不遜色,但這都被十多小時白白浪費氣得失去了興趣。</h3> <h3>用印度俊男美女頭像作機場內衛生間性別區分很有點寶萊塢風格。</h3> <h3><font color="#010101">出了德里機場,只見路邊小商鋪不少,垃圾隨處可見,各種架空線纜零亂不堪,摩托三輪撗滿路邊,樹叢里不時露出鐵皮瓦楞板搭建的貧民住所,牛/羊/狗在街邊溜達……和早些年去過印度出差的親友說的情況完全一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德里是印度第二大城市,有四千年歷史,德里分為老德里與新德里,老德里是17世紀中葉莫臥兒王朝從阿格拉遷都于此,用10年時間興建的,新德里始建于英國殖民統治時期19世紀,現是印度首都,人口巳達2570萬,超過了印度孟買,是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印度北方的商業與金融中心,據介紹目前已有9條地鐵在建,通車3條。印度導游坦率地介紹,目前印度落后于中國30年,經濟發展缺乏統籌規劃,比如交通,先發展汽車,后修路,全國高速僅三條,以至于交通擁擠堵塞。土地私有化,所以統一規劃建設有很大阻礙,造房子各自造受法律保護,政府用于民生基建投資能力有限,城建改造十分困難。</font></h3> <h3>到德里當天去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是距德里市中心15公里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顧特卜塔",該塔建于1193年,由當時穆斯林文化強盛期德里蘇丹國所建。塔高72.5米,基座直徑14.32米,塔端直徑2.75米,塔內有樓梯可登頂端,近年由于出了事故而封閉。塔身由紅砂石材料精心打造,塔身上刻有精致的圖案與花紋,是伊斯蘭教文化的杰出藝術精品,也代表了當時伊斯蘭文化的統治地位。</h3> <h3>這座造型獨特、美觀、早已成為印度人驕傲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稱之蓮花廟,又稱巴哈伊奪,位于德里東南,雖建成于1986年,但由于其獨特造型之魅力,巳成為游德里者必來此之處。</h3> <h3>胡馬雍陵位于德里東南郊,世界著名陵墓之一,1556年所建,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這里共有莫臥兒王朝五個帝王的墓豕。整座陵墓規模宏大,造型體現了伊斯蘭教與印度教風格的典型結合,建筑精美,199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h3> <h3>德里印度門,建于1921年,高42米,是德里的地標性建筑,類于法蘭西的凱旋門,是1911年英國統治者從首府加爾各答遷回德里后興建新德里時的產物,新老德里城區以印度門為界分列兩邊。</h3> <h3>賈瑪大清真寺,位于舊德里東北角,1650年莫臥兒王朝賈罕杰大帝下令修建,完工于1656年。據報導該寺內可容納2.5萬人進行宗教活動,目前是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與沙特阿拉伯麥加大清真寺、埃及開羅愛資哈爾大清真寺齊名。</h3> <h3>德里夜景,本團游德里那天正遇印度國慶,印度門丶政府各大機關辦公樓華燈齊放,顯示著節日氣氛。</h3><h3>在德里由于第一天的航班被"延誤“,結果使行程中的胡馬雍陵與賈瑪清真寺沒有了參觀時間,十分遺憾,上面的圖示也只能借助旅友傳的網照了,以補充本文。</h3> <h3>德里有不少豪華酒店,水準很高,氣派不小,與貧民區反差強烈,服務/餐飲都與國際接軌,客房寬敞整潔,設備精良,備有足量免費瓶裝飲用水及燒水器(完全打消了要另外購水喝的念頭)。</h3><h3>打開客房電視沒搜索到中國中央4臺的節目(國際臺),倒看到不少印度新聞頻道,幾乎都在宣傳印度的“烈火5“中遠程戰略導彈,畫面上有印度、中國、巴基斯坦丶尼泊爾、孟加拉等,印度國土上“豎“起了一投導彈,然而以這枚導彈為圓心畫圈一一一射程圈可復蓋的區域。我不懂印度語或英話,但電視里不斷重復傳出“巴基斯坦"與“China"的發音,充斥著濃烈的火藥味_一一印度仿佛就是這里的“主宰",印度仿佛已足夠“強大"……。</h3> <h3>我們行程中第二座城市是印度北方邦東南部的瓦拉西納,該市距首都德里約七百多公里,位于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的左岸。據傳該市始建于六千年前。以當年佛祖釋迦莫尼在此修行后為五個門徒傳教之聞成為圣地。傳說中釋迦莫尼圓寂后化身成鹿來此。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此投入巨資營造了許多精美建筑。瓦拉納西是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的誕生地,是三大宗教信徒的朝圣地。瓦拉納西著名的恒河沐浴、印度金廟等景點聞名天下,現存各大小寺廟1500余座,人口100萬。瓦拉納西鹿野宛是唐玄裝西天取經來此修煉18年之處。</h3> <h3>次日一早從德里搭乘印度航空飛到了“神密“的"圣城"瓦拉納西。據介紹,宗教圣地瓦拉納西在當今經濟仍屬欠發達之處,落后及臟亂差仍很嚴重。筆者所坐的大巴進入該市街區后,果然如此,但集市外摩托車眾多,街道狹小,沿途地面塵土垃圾覆蓋,牛隨處可見,氣味致重,但不知何因筆者在此及在印度其他地方沒遇見蒼蠅蚊子,這些常伴臟亂差的現象令筆者久久不惑?另據報導,由于印度人生活習俗與窮人家空間狹小,一般無衛生間,要解決與改變隨意便溺不文明生活習俗,由政府發起了公廁運動,并給予上公廁者每次有10盧比獎勵,但由于土地私有化制度,便公廁選址、修造阻力重重。</h3> <p>這位在印度旅游期間全程陪冋的印度籍導游,自我介紹為農民的兒子,來自印度北方,中文十分流利,與我們溝通毫無語言障礙。自稱在當地學了二年中文后又到上海華東師大進修了一年,稱是當前印度中文講得最好的前百名人員之一,又自稱在上海進修時,同學講他像新疆人。他十分了解中國文化與民間風俗習慣,懂得中國游客的習性。在所有行程中服務與安排相當親切/到位,是位十分出色的專職導游。圖示他在瓦拉納西鹿野宛進行講解與按受提問。</p> <p>鹿野苑為英文譯音,意為佛陀啟教處,巳有五千年歷史。1874年被英國人發現該遺址。</p><p>吠陀教是婆羅門教的啟源,婆羅門教又是佛教的源。</p><p> 公元前566年喬達摩悉達多誕生于尼泊爾利帝利家庭,29歲出家尋求精神真理,此后在修行過程中對原始的吠陀教婆羅門教教義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創立了佛教,主張不分種姓,不祭祀,,禁欲與解脫人生煩腦。通過修行、講經、傳教,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佛教鼻祖世稱釋迦莫尼。傳說中的鹿野宛亦是釋迦莫尼當時修行傳教之處。早期的佛教不主張崇拜偶像,重化理教誨。主張"四真諦""八正道"。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其憎暴力,歸依佛教,使佛教獲得大發展,廣泛流傳。公元前300年左右佛教的經、律、倫三藏已成體系,佛教文化已獲相當規模性發展。</p><p> 公元一世紀時期,原住敦煌祁連山一帶大月氏人被匈奴擊敗西遷入印度建立了貴霜王朝,對印度、伊朗、希臘文化吸收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貴霜文化,菩薩和神的化身增多,寺院僧人激增,印度僧人云游異域,中國僧人不斷來訪,這里成為著名學府。梵多王朝時期約公元4世紀在鹿野宛修建了不少高大的寺院佛塔,成為佛教的學術與交流中心。</p><p> 戒曰王朝時期,統治者以武力與佛教文化并存鞏固社會,從公元606年~8世紀,每5年召開宗教大會,婆羅門教佛教教徒都參加此會。公元627年唐玄裝來此取經與傳法,643年在曲女城大會上玄奘說法傳經18天,獲得佛教界高度評價與尊重,戒曰王給予隆重禮遇。</p><p> 公元9世紀,印度教開始建立,吸收兼容佛教耆那教婆羅門教等教義,佛教創姑人釋迦莫尼也成了印度教中保護神之一。印度教獲得了統治者支持,印度教寺院大量興建,佛教在以后一個多世紀中在印度逐步走向衰弱。</p><p> 公元12世紀,伊斯蘭文化入侵,佛教寺院大量破壞,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p><p><b>圖右下為韓國朝圣者在鹿野宛舉行祭典活動。</b></p> <p>直徑巨大的佛寺立柱石基足以說明原址上建筑高大宏偉的當年雄姿,據介紹,當年唐玄奘西天取經來此時,該廟宇高達61米,在這里的學員有一萬余之眾。</p> <p>這棵菩提樹是傳說中當年釋迦莫尼對五位弟子傳教之處,這棵品種絕純的菩提樹雖已幾代更新相繼,但仍受佛教信徒的崇拜與呵護,這棵枝茂葉盛的菩提樹是人們來此朝拜的圣地。</p> <p>在鹿野宛有座薩爾納特考古博物館,館里珍藏著鹿野宛出土的大量文物。入館參觀一律不準照相/錄像,只能攝室外場景,圖示也僅為網上所搜到少量的圖片作借鑒,其中圖示右下的獅頭立柱影像極深,是鎮館之寶,是館內大廳的重要陳列物,它是阿育王時期的權杖,根據記載有四十多根,在大的佛寺前都有豎立這權杖,而現僅存此一根,是佛教的像征圣物。在我國內卻十分少見,目前只有上海新修膳的靜安寺前豎立此。</p><p>在瓦拉納西鹿野宛薩爾納特博物館里還有佛教、印度教等不同時期造型菩薩石雕,這些石雕有大有小,以藝術角度上又分為多種流派,比如菩薩有顯示衣內胴體的,有不現示的,有頭發卷貼頭皮的,也有飄逸的等等,其中印度教的菩薩神像許多為女性或男性女性并列神像為主,這里的文物年代久遠,其中佛教的四面獅頭權杖石雕已長的巳達二千三百年歷史。這些圣物及藝術之精美充分展示了當時印度文化的輝煌……。</p> <p>據介紹這是座斯里蘭卡人在此修建的寺院,來訪者亦陸續不絕,筆者自來印度至離境,幾乎沒遇到過一個來自大中國大陸或港澳臺旅行團,所見入境游客大部屬歐美西方人居多,偶見韓國團,包括韓國專來的朝圣團隊。</p> <h3>牛在印度稱為"神牛",因為印度教中的某神坐騎就是牛也,印度教教義亦教誨人們不殺生,過去將牛作為農耕生活中的重要生產資料之一,近年來拖拉機為代表的各種高效率機械取代了"牛"的“地位",大量的牛被原先的擁有者“放生"到馬路上,除了接受人們的食物施舍或自已找食裹腹之歺外,牛可隨處大小便隨處"散步",公路上,集市中,人流擁擠的大街小巷都可見牛的身影。</h3><h3>被供奉為神的除牛外,還有動物中的蛇、猴、象、獅等,也成為神的化身之一了。</h3> <h3>這是瓦拉納西的一座《中華佛寺》,座落于巿郊一條冷清的馬路邊。廟里雖有出家人駐守,但香客稀少,只有來印度占比少的中國大陸、港臺游客才可能會到此拜訪。</h3> <h3>從我們住的酒店去恒河邊觀“祭河"儀式的碼頭估計至少有6~7公里,行程中安排了坐人力三輪車前往,這個行程真有點“驚心動魄",令筆者終身難忘。</h3><h3>三輪車都是自行車零件改裝的,車斗狹小,免強可坐倆人,車墊前傾,必須用腳使力抵住下踏板邊框或車身上三角架才可坐穩,踏三輪車的印度小伙子個個身手不凡,車技高超,筋骨強健,蹬著三輪在滾滾的汽車、摩托、行人、牛狗同行等混合“大軍"中“勇往直前“。</h3><h3>這種“舉世無雙“的交通簡直使坐在車上的筆者這一路上驚心膽巔,生怕撞人撞車翻車出事故,只得一手緊緊抓牢手機,一手緊抓車幫,神經高度緊張,腎臟腺素徒升……。這一路上少有交通紅綠燈,偶見十字路口根本不起作用、無法指揮如同擺設、正吹著警哨的交通警,街兩邊的行人道堆滿商品的攤頭使原本并不寬敞的行車道上人車畜更加混雜不堪……。這一路上,三輪車的鈴聲,汽車喇叭聲,救護車鳴笛聲,大小排量摩托車轟鳴聲,清真寺高音喇叭里震耳的阿匍禱告聲,店鋪里/攤位上商販的叫賣吆喝聲,牛哞聲,警哨聲,混合成一股強大的嘈雜聲波,竟然連同一坐車倆人說話也被“徹底淹沒“,須打手勢代替了……。這一路上,空氣中不但彌漫著燒桔桿或麥桿的焦煙味,還有街邊食店食攤上不時飄來嗆鼻的燒烤焦糊味,各種機動車的廢氣味,牛糞味,混合成團迎面撲來,還好印度導游事前提醒,大家紛紛戴上早就準備好的口罩(有的戴上了具有特殊過濾層口罩),生怕引發咽喉不適或咳嗽……。這一路上,朝著恒河邊進發的穿著各式服式、各種膚色的人流在漸暗的天幕下,如潮如涌……。人們會驚奇發現,在如此"混亂“的環境中確沒有爭執,沒有漫罵,更無口角與沖突,一切又似乎在及時協調中平滑、順勢而為……。</h3><h3>人力三輪車小伙子時而蹬車時而一手伸手示意轉向,時而下車拉車前進,時而回頭一邊對我們微笑一邊手指著路邊的清真寺等景點示意關注,在緊張、驚奇、手酸腿麻地約45分鐘后終于到達近恒河邊的下車點。</h3> <h3>三輪車到了通往恒河碼頭小街的十字路口下了車,我們隨著人流步行向東走去,街兩邊全是買服裝、手工藝品與食品小商鋪,陣陣煙熏烤羊肉味十分嗆鼻,地上除了碎紙、垃圾外,還有一堆堆牛糞。一些牛"若無其事"臥在街邊、路中,甚至“堂而皇之"“躺"在店堂間里,根本就如入無人之境,悠哉悠哉……。</h3> <h3>到了碼頭邊,經過一道并無人值守、形同虛設安檢卡口就來到了恒河碼頭邊,只見早已有大量觀眾游客非但坐滿了擺放的排椅或臺階,有不少人坐到了河里船上去了,大家都為了一個目標,參加一年中365天,天天自發的《恒河夜祭》。</h3><h3>恒河是印度文明策源與搖籃,恒河文化是印度人民精神所在。傳說古印度恒河常犯水災,是女神濕婆飛去喜瑪拉雅用散發將水化為細流,便恒河不再泛濫,恒河就是濕婆的化身,于是在二千多年前人們就為了祭典濕婆而祈禱,恒河夜祭與恒河沐浴成了千年經久不息的重要民俗儀式與宗教活動。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虔誠者參加夜祭、進行沐浴,帶回純潔的恒河圣水,奉若神明。</h3><h3>夜幕下,年輕的祭司身穿彩裝隆重地舉行祭典活動,只聽他們誦經唱經,隨樂打拍,舞動法器,據講這種人與神之間的文流與溝通使恒河造福了人類,使兩岸人民得到安居樂業。</h3> <h3>恒河岸邊的瓦拉納西碼頭有85座,還有2座焚燒亡者的碼頭。據介紹,印度人死后一般不建墓,火化后將骨灰放在恒河邊,讓水沖走。家中有人亡故后,將尸體用白布包好放在吉普車車頂上,家人隨車來到恒河邊,購置果木、香料,在凌晨時焚燒尸體,家中長子可帶回一瓶少許骨灰取回至家鄉去(撒于本地)外,其余的就撒在恒河邊了。</h3><h3>左上圖示即河岸碼頭上火化遠景。</h3> <h3>恒河日出,百鳥歡鳴,</h3><h3>清徹圣水,百姓共飲。</h3> <h3>印度是鳥類王國,鳥的品種眾多,據導游介紹種類占世界已知品種58%以上。(據查有關資料應低于中國占比51%的水平,尚不知有否權威機構或第三方的評估)。</h3> <h3>恒河上賣烏食的小販。</h3> <h3>恒河沐浴,純潔生靈,</h3><h3>男女老幼,奉若神明。</h3> <h3>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苦行僧,也有人講是耆那教的出家的,但不知為何要把臉涂成白色(像貼了面膜),筆者至今仍感是迷。</h3> <h3>在瓦拉納西的恒河碼頭邊或街上遇見不少乞討者,以女性小孩居多,這里的乞討者數量眾多,比后來印度行程中其他地方所見的更為集中,可能在此每天無論晝夜都會云集著世界范圍內各地朝圣看或游客,人流往來不止的緣故吧。乞討者口中不斷地傳出"盧比、文多羅(一美元)“的發音,纖瘦暗黑近似干柴的手臂伸向路人……。</h3><h3>這里還有表演使噢眼睛蛇的賣藝者,有衣衫不正拖著鞋皮、身上散發異味的流浪者,有從事苦力的窮人……。</h3> <h3>恒河的水在瓦拉納西身邊靜靜緩緩流過,她從喜瑪拉雅山北面的中國西藏將雪山純水帶到了南亞這座古老的文化圣地,又把古文明帶向了遠方,帶向了世界………。</h3><h3><br></h3><h3>提示:下一篇:克久拉霍/西篇待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金溪县| 桓仁| 左贡县| 神池县| 安顺市| 芮城县| 沂源县| 玉门市| 攀枝花市| 台中市| 乐平市| 西安市| 枝江市| 溆浦县| 遵化市| 大姚县| 玉门市| 汶上县| 万载县| 太仓市| 青阳县| 改则县| 新津县| 拜城县| 邯郸县| 武陟县| 琼海市| 沿河| 万州区| 荔波县| 五寨县| 诸城市| 东丽区| 扶余县| 桓台县| 通辽市| 无为县| 东山县| 项城市|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