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先后有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h3> <h3>彰德府,中國古代行政區劃,治所在安陽縣(今河南省安陽市)。</h3><h3></h3><h3>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為彰德府元改為彰德路,屬中書省。明初復為府,改屬河南布政使司。</h3><br>洪武元年(1368年)明將徐達從行在汴梁(今開封市)出發,攻打黃河北的衛輝、彰德諸路,攻下后即屬設在汴梁的中書分省管轄。次年改中書分省為河南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九年又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從此彰德府屬下各縣改屬河南,至清沿襲不變。<br><br>后彰德府轄區被河北河南各省劃分。 <h3>市政廣場大燈籠</h3> <h3>大紅燈籠后的市政府</h3> <h3>市政府夜景</h3> <h3>美麗的市政廣場</h3> <h3>市文峰塔至文峰立交橋夜景</h3> <h3>文峰立交橋</h3> <h3>十二府夜景</h3> <h3>十二府外景</h3> 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寺原建于隋仁壽(601-604)年間,<br>塔修造于后周廣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 <h3>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磚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壯觀.</h3> <h3>月光下的文峰塔</h3> <h3>倉巷街建筑以明清、民國建筑風格為主,其中最具有鮮明清代建筑風格的是3號任家大院。院落原為三進四合院,正房與廂房均為硬山坡頂小青瓦,門窗為磚雕花式拱券窗,裝飾有竹子圖案,院落正中的懸山式垂花門木雕細膩,東偏院有一座造型別致的月亮門通向后院。院落中的房屋瓦檐、山花、墀頭等建筑局部細節磚雕細膩、圖案精美,是目前安陽古城保存完好的珍貴建筑文化遺產。</h3> <h3>安陽老街倉巷街</h3>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br><br>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家AAAAA級景區。<br><br>200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h3>文字博物館</h3> <h3>古城北大街夜景</h3> <h3>安陽鐘樓</h3> <h3>安陽鐘樓</h3> <h3>夜光下的古城夜市</h3> <h3>夜幕下火紅的生意</h3> <h3>安陽建行大樓</h3> <h3>安陽迎賓樓</h3> <h3>洹園被湖水環繞著,湖中三座小島由石拱橋相連,湖水與洹水相通,水清魚肥,此處實為觀魚、垂釣、散步的絕佳去處。這里還有平臺隱秀,荷塘聽香,釣臺······</h3> <h3>洹園美景</h3> <h3>安陽河霞光(中華橋上拍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佛坪县|
巫山县|
通城县|
东平县|
长治市|
延津县|
舟曲县|
和平县|
绥德县|
丰宁|
滁州市|
连平县|
清镇市|
阿克苏市|
新民市|
河南省|
资中县|
日土县|
双江|
唐海县|
萝北县|
讷河市|
余江县|
肥城市|
日照市|
海宁市|
来安县|
阳曲县|
广东省|
聊城市|
湖北省|
左权县|
娄烦县|
丽江市|
班戈县|
延长县|
筠连县|
商城县|
满城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