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題記</b></h1> <h3> 兩年的鄉村時光,記憶銘刻進一盤長長的膠片,每幀畫面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熟悉的氣息。我曾試著把這些故事整理得相對完整一點,卻每每被那些溫暖而熟悉的氣息所左右。最后,只能選取一些片斷串成一個鏈條,留給自己在以后的歲月里慢慢回味……</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若問赤心都付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只把他鄉作故鄉</b></h1> <h3> 這里曾是明末“兩代帝師 五世進士”故里,涌現了以公鼐為代表的公氏旺族。新中國成立后,這里的人們為了新中國的水利建設,從平原到山嶺幾經搬遷,建成山東省第二大水庫岸堤水庫,即現在的云蒙湖。新官莊就座落在湖西北側。</h3> <h3> 2015年落成的公鼐文化廣場,成為蒙陰縣乃至全國公氏族人祭拜的場所。這也是新官莊向外界推出的一張文化名片。</h3> <h3> 2016年3月1日,作為臨沂市選派第一書記工作組成員,我來到蒙陰縣云蒙湖生態區管委新官莊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第一書記工作歷程。新官莊由公家萬、熊家萬和高莊三個自然村組成。現有村民1600人,黨員61名,人均耕地不到半畝,多為半坡山地。由于缺少村級生產經營項目,集體幾乎沒有收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五湖四海聽號令</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萬眾一心助脫貧</b></h1> <h3>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入職前的第一書記系統動員培訓和現場觀摩,讓我對未來兩年的扶貧工作充滿信心。“把身心低到塵埃里,以螢火之光引日月的芒,照亮這遙遠的村莊。把駐村當作第二故鄉,視村民為親人,留下一支帶不走的第一書記隊伍”。這是我的初心,也是兩年來一直秉承的座右銘。</h3> <h3> “抓黨建,促脫貧”是第三批第一書記的主要任務。派駐蒙陰縣大組臨時黨支部定期召開的第一書記工作調度推進會,把兩年的工作任務從時間上分成若干個區間,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評價的工作機制,讓蒙陰大組二十三人的團隊兩年時間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入鄉村近山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此城里是舊鄰</b></h1> <h3> 村委辦公室背倚黃山崮俯瞰云蒙湖,官劉環湖路從門前經過,新建成的院子整潔寬敞。</h3> <h3> 帶著簡單的行囊,在村委辦公室安頓下來,食宿都在這里,為期兩年的鄉村生活由此開始。兩年,四萬多公里的行程,車子忠實記錄下城鄉往返的印記。</h3> <h3> 2016年8月份,根據縣里有關要求,我們把宿舍從村委辦公室搬到高莊的一個村居小院,開始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h3> <h3>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閑暇之余,把院子中間的空地平整出來,熊家萬的老黨員六叔送來了各種應季菜種,高莊的老劉書記手把手地教我播種澆水管理。在忙碌中體會田園的生活味道。</h3> <h3> 收獲的喜悅,不再僅僅是滿足于口味之福,重要的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成就感,更能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艱辛。</h3> <h3> 苦中也有樂。忙完白天的工作,偶爾放松下來時也會做兩個家常菜犒勞下自己。(自創的馬氏“牛雜湯”吸引了鄰村的“第一書記”們忙里偷閑打個牙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走村入戶摸實底</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訪寒問苦尋真情</b></h1> <h3> 駐村伊始,為盡快掌握駐村情況,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我們通過召開黨員會、支部會、座談會、入戶走訪等形式,綜合了解村情民意,摸清駐村家底實際。</h3> <h3> 田間地頭是問計于民的好場所。一壺大葉茶,三五個鄉親,邊聽邊記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h3> <h3> 向老黨員請教,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他們是駐村的歷史,是半個世紀以來駐村發展變化的見證,也是最需要幫扶關心的群體之一。</h3> <h3> 入戶走訪,握手告別。心交心,交出一片天地,手握手,傳遞真情實意。走訪建國前老黨員石貞起老人。</h3> <h3> 把在家的黨員組織起來,以誓言的形式向貧困宣戰。各負其責,齊抓共管,讓群眾看到希望,增強對黨組織的信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扶貧哪得資金有</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全力爭取項目來</b></h1> <h3> 針對駐村婦女勞動力富余,卻因需要照顧老人孩子而無法外出打工的實際,我們和村兩委經過考察論證,決定投資13萬元建設來料加工車間,幫助承包者引進代加工業務,注冊成立“蒙陰縣云蒙湖同心源工藝品公司”,駐村近20名婦女成為“家門口的工人”。村集體年增加租金收入1萬元。</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書記和老百姓同心協力,是克服一切困難奪取扶貧攻堅勝利的動力源泉。新成立的公司取名“同心源”,意義就在于此。</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b>同心源:</b></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走千家訪萬戶與民同心</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籌資金建項目精準扶貧</b></div></b></h1> <h3> 投資17萬元建成庫容2000只兔子的標準化兔舍,帶動產業扶貧向集約化規模化邁進。每年村集體增加租金收入1.5萬元。</h3> <h3> 省市派蒙陰縣第一書記大組長田書記、張震常委等檢查指導兔舍建設項目。</h3> <h3> 背靠黃山崮的云蒙湖漁業文化產業園,是2015年省漁業廳批準的產業項目,也是市縣鄉三級2016年以來重點推進的扶貧項目。園區建成后,可以解決本村60多人的就業問題。</h3> <h3> 不論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資金投放到重點項目上,能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就是我們扶貧工作的方向和目標。云蒙湖管委領導和第一書記現場辦公,為漁業園項目量身打造“漁業+農業”的新型園區模式。我們多方籌集資金集中投放園區,助推園區規模化精品化發展。</h3> <h3> 1480平的塑鋼玻璃溫室,是第一書記協調資金投資建成的重點扶貧項目,僅此一項可年實現集體收入5.28萬元。</h3> <h3> 夕陽下的漁業產業園在一池碧水映襯下顯得寧靜而祥和。相信兩年后的這里必將更加欣欣向榮生機無限。</h3> <h3> 協調市縣兩級水利及移民部門,為駐村爭取的溫室蔬菜大棚項目已建成。</h3> <p> 投資15.6萬元在村委辦公室建成21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實現村集體收入1.5萬元。</p> <h3> 為解決駐村村民生活及生產用水難問題,由派出單位中國銀行出資10萬元對熊家萬自來水工程進行施工改造。</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間自有真情在</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留取丹心映云蒙</b></div></b></h1> <h3> 遠山腳下有炊煙裊裊升起。每個周末往返于城市與山村之間,有時候自己常常會恍惚,一剎那曾有“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感覺。駐村兩年來,在無數次角色、時空、言行的反復切換中,我好像漸漸理解并懂得了許多東西。</h3> <h3> 生活了近兩年時間的小院。兩棵石榴樹,三株鉆天楊,一池紅蓮挺立窗前,兩只小狗,還有一塊不足四十平方的小菜園。曾經在燈下記過工作日志,曾經與村兩委的同志爭論到深夜,也曾接待過憂村慮民的老黨員。這里,記錄了我的喜怒哀樂,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何當民富脫貧日</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再話兩年風雨情</b></div></b></h1> <h3> 積極爭取省市移民工程落戶駐村。公家萬庫區移民“美麗鄉村”建設初見成效,村容村貌發生了大變化,外出打工的村民節日返鄉時連呼“變得都快認不出來了”。</h3> <h3>戶戶通,通到家門口。</h3> <h3> 往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山村,現如今變成了“戶戶可通車,路路到家門”。扶貧政策的落實,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h3> <h3> 依托派出單位領導協調,積極爭取市文廣新局支持,在寬敞的鄉村文化廣場上新增十二套健身器材,方便了鄉親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傾力幫扶知是誰</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親才是娘家人</b></div></b></h1> <h3> 兩年的扶貧時光里,我們每一筆資金的協調成功,每一個項目取得的新進展,每一次嚴寒酷暑時的慰問走訪,無不凝聚了派出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和支持。他們傾其所能,只是為了不讓我們在扶貧一線有一絲的為難。</h3> <h3> 在得知公家萬村的大學生身患重病入院治療的消息后,市行周曙光行長當即作出安排,“既要扶貧,更要救急”,個人捐助一萬元現金。</h3><h3> 扶貧濟危,大愛無言。“感謝周行長,感謝中國銀行。我一定把這份愛心及時轉交給患者家人”,村主任接過裝著一萬元善款的信封時激動地熱淚盈眶。</h3> <h3> 走村入戶,把派出單位的關心和牽掛送到貧困戶手中。無論酷暑還是嚴寒,從未停止過走訪慰問的腳步。</h3> <h3> 市行團委攜手大眾網開展的“情系學子 寄望未來”助學活動,讓山村的孩子們得到了從未有過的驚喜。那個嶄新的書包,那個溫暖的飯盒,那件漂亮的雨衣……所有的禮物和關心,必將照亮孩子們未來的求學之路。</h3> <h3> 兩年的記憶中,那些沒能形成影像的,或者不能用有形的介質留存的,甚至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描述的場景,早已銘記在心。還有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也許會隨著時光慢慢老去,卻永遠不會褪色。</h3> <h3>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留下無數足跡,人生也有好多個兩年,但我對這兩年的山村時光尤為眷戀。我愿兩年來我足跡踏遍的這片山水:親人們安居樂業、山更青水更美!</h3><h3>再見了,美麗的新官莊。</h3> <h3>攝影:老男孩</h3><div>文字:老男孩</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比如县|
巢湖市|
肃宁县|
中江县|
加查县|
静海县|
乌兰县|
孝义市|
梨树县|
昆明市|
通榆县|
惠州市|
河东区|
尼玛县|
盈江县|
泾源县|
防城港市|
页游|
洞头县|
邵阳县|
德清县|
疏勒县|
台中市|
信宜市|
双城市|
万宁市|
宁明县|
屯昌县|
文登市|
虹口区|
朝阳市|
桃园县|
新丰县|
周宁县|
沐川县|
平潭县|
忻州市|
海原县|
瓦房店市|
改则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