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7年冬恢復高考,1978年3月,來自全國各地的98位同學有緣走進康樂園入讀哲學系,開啟了一起在中大4年的人生新里程 。</h3><h3> 值入學40周年之際,特制本美篇,重溫康樂園的芳華歲月,深切懷念志鋒、振標、百平、正文、許爽、志紅、鄭重、春生同學 !</h3> <h1><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b04fbb" style="font-style: italic;">不盡的遐想</font></h1><h3><font color="#010101"><i> </i></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一九七七年的春風,</font></h3><h3><font color="#167efb"></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167efb">融化了十年寒霜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們來了,來自四面八方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心中,還殘留著北大荒的冰雪,</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身上,還散發(fā)著海南島的膠香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第一批火中金色的鳳凰,</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第一次步入新生的課堂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們, 懂得了:邏格斯、異化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陰陽,</span></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認識了:黑格爾、康德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老莊;</span></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們, “ 飛躍 ” 進理性的王國,</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 格物 ” 在思維的海洋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啊,四年爐火,錘煉成強健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筋骨,</span></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百顆紅心,同筑進哲學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殿堂 。</span></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一一摘自《畢業(yè)紀念冊》</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 入學通知書落款時間為1978年元月15日,通知書由省招生辦寄發(fā),實際上寄出時間較晚,廣東省新生在3月初收到,辦完戶口遷移和黨團組織關系轉移手續(xù)后,離3月9一11日報到時間所剩無幾 。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當年高考填報志愿,可報的學校較少,且只可報三個學校 。來自湘西的副班長曾慧同學一、二志愿分別為武漢大學中文系、湘潭大學新聞系,第三志愿才是中山大學哲學系 。周彥同學第一志愿是復旦新聞系(后知僅在其省錄1人)、第二志愿是北京廣播學院編采系、第三志愿為中大歷史系,雖被第三志愿錄取,專業(yè)卻是哲學 。部分外省同學沒報中大,卻被錄到中大 ,來自京城的高奇同學,志愿中外省院校僅有第三志愿吉林大學 。那時填報志愿還沒有 “ 服從調劑 ” 一說,我們都不曉得當年的錄取章法 。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據(jù)說中大77級錄取的最低分數(shù)線為280分(4科試卷滿分為400)。</font></h3> <h3> 中大南校區(qū)懷士堂后景 / 校訓與校徽(網(wǎng)圖,選自中大青年) 。</h3> <h3> 黨員合影 。</h3><h3> 新生報到那幾天,黨支書志強同學在東四宿舍噓寒問暖,直讓后面來報到的同學誤以為他是系里的老師 。</h3> <h3> “ 那年的三月,春風拂面,康樂園開滿紫荊花的路上我們相遇 ”。 (靜君)</h3> <h3> 團員合影 ,也有黨員參加 。</h3> <h3> 在上兩照的合影中,擴招入學的7位同學由于時間原因沒能參加 。<br></h3><h3> 1978年3月9一一3月11日報到入學有92位同學 。軍訓結束后,來自廣西的黃同學因隱瞞已婚狀況受投訴而被退學 。來自湛江的金同學因病休學,后參加工作而退學 。國強同學轉入本班 。本班實有98人,可謂大班一個 。</h3> <h3> 入學后黎老師與班委、班黨支委和本班的系學生會委員合影 。</h3> <h3> 班上有多位老三屆同學 。開學后一個多月,學校通過走讀方式(投靠親友自己解決住宿)擴招了一批新生,班上又有7位老三屆(上圖)成為同學 。其實當時是8位,來自陽山縣的一位因未能解決住宿在入學后幾天回去了。</h3><h3> 擴招的老三屆在第一批時未能錄取,主要是因為年齡問題 。</h3><h3> 還好走讀時間不長,學校后來也為他們解決了住宿 。</h3> <h3> <u> <font color="#b04fbb"><i>靜君入學感言 </i></font></u></h3> <h3> 軍訓結束后不久,領到學生證(組照為局部)。那時 “ 革委會 ” 還未撤銷 。</h3><h3><br></h3> <h3> 兩種校徽共存康樂園 。上圖上枚為77級新生發(fā),上圖下枚是有同學從其他渠道弄到的往年校徽,同學們更喜歡佩戴此徽 。</h3> <h3> 由于高考中斷了11年,1977級每個班的同學歲差較大 。部分同學已成家,天權同學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本班最大歲差為15,樹明同學年紀在全班屬倒小第二,于是獲得 “ 小孫子 ” 之美稱 。入學第二年,部隊派駐班上軍訓的一教官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戰(zhàn)死沙場,樹明獲悉后,當即淚如雨下。</h3><h3> 職業(yè)不同,歲差之大,并不影響我們的同窗情 、手足誼 。</h3><h3> 下為樹明對 “ 小孫子 ” 的深情解讀 。</h3> <h3> 二排左一,便是小孫同學 。</h3> <p> 1978年4月8日,星期六,軍訓的最后一天,在黎老師帶領下,全班同學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舉行緬懷先烈活動,這是全班的首次合影 。</p><p><br></p><p> </p> <h3> 黨支部活動 / 于肇慶七星巖牌坊</h3> <h3> 軍訓后第一組(入學后的最初分組)合影 。</h3><h3> 校南門, “ 歡迎各地的新同學們 ” 的標語仍可見 。</h3> <h3> 第五組合影 </h3> <h3> 1980年,哲學系1977級(本班)被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高教局授予先進集體稱號。<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學期于軍訓結束后的4月10日正式開始上課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以上3圖為太權同學保存的部分教材,既有正式出版的,也有用蠟紙打字機打印的,甚至還有人工刻寫油印的 。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開設的必修及選修課程主要有: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中共黨史、國際共運史、中國哲學史、歐洲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哲學著作選讀、現(xiàn)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哲學、中國哲學名著選讀、自然辯證法、心理學、美學、倫理學、邏輯學、社會學、中國歷史、寫作、高等數(shù)學、普通物理學、數(shù)理邏輯 、自然科學史、物理學史、化學史、英語及第二外語(德、日、俄)、體育等 。</h3> <h3> 雖然專業(yè)是第一志愿,但入學后,筆者感到興趣仍在數(shù)學上 (入學前中師讀數(shù)學)。于是,沒課時,便去理科的課堂旁聽數(shù)學 。</h3><h3> 上圖(拼圖)為中大數(shù)力系與上海兩所高校數(shù)學系合編的教材 (共三冊)。</h3><h3><br></h3> <h3> <u>1979年上半年(第3學期)課程表</u></h3> <h3> 圖為惠賢同學保存下來的手抄頁 。</h3><h3> 當年的英語分快慢兩班上課 。從表中可看出,物理學每周4節(jié) 。</h3><h3> </h3><h3> 此學期還安排下廣州機床廠學工一周(7月2日一一7月7日)。</h3> <h3> 譚班長在大學4年上課時做的筆記至今保存完好 。</h3><h3> 上兩圖為班長的 3 門課筆記。</h3> <h3><br></h3><h3> 發(fā)憤用功讀書,不負4年時光,是1977級的主旋律 。</h3> <h3> 上圖為啟樂同學課后整理的《毛澤東哲學思想》之課堂筆記(組照為局部,共70頁),用的筆記本是晚會節(jié)目獲獎的獎品 。字跡工整,功夫到家 。</h3><h3> 下圖是他做的長達225頁的《歐洲哲學史》課堂筆記 (圖片為首頁與末頁)。</h3><h3> </h3> <h3> 女生先是住中七宿舍,大三時搬到東八宿舍 。</h3> <h3> 哲學系樓 。</h3><h3> 小樓里的系資料閱覽室,是同學們常去的地方 。</h3><h3> 此圖為資料翻拍 。</h3> <h3> 除在教室上課外,飯?zhí)谩⑺奚岷蛨D書館是我們的三點一線 。校圖書館和系圖書室,需早去排隊才能坐到位子 。</h3><h3> 周末晚上,學校在中區(qū)露天放映電影,觀看的同學從宿舍提去方凳 。此時校圖書館也照常開放,坐無虛席,成為另一道風景線 。</h3> <h3> 這是太權同學保存的校圖書館閱覽證 。</h3> <h3> 大學求學 4 年,老師們傾心執(zhí)教,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無論是做人的品格,或是對學科研究探索的執(zhí)著精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3><h3> 惠賢同學曾寫過《感謝導師 祝福導師》的博文 (詳見本美篇延伸閱讀1)。</h3><h3> 南才同學以飽含深情的筆觸,記述了陳玉森老師的為師之道,下為南才同學的原文 :</h3> <h3> 而那些慈祥博學的老師們,有的剛剛從被趕下鄉(xiāng)的農(nóng)村或者從下放的干校回來,有的還戴著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但為了把未來的社會重任向我們托付,顧不上擦干凈臉上的泥漬,更顧不上澄清“莫須有”的罪名,就全身心投入到備課和教學中去,對我們不辭勞苦、傾心相教、嘔心瀝血。</h3><div> 最難忘一個叫陳玉森的老教授,令我總是要千方百計為他寫下幾筆才遂心愿。他瘦得只有七八十斤的個子,脊背在被攆到農(nóng)村勞動時遭打殘廢而駝了,一只眼睛全瞎,剩下的那只眼睛還得掛一副深深的眼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只有半條命的老人,講起課來卻聲如洪鐘,他講的中國哲學史脈絡清晰、史料詳實,常常讓我們得到愉悅身心的享受,可見這其中凝聚了他多少學問的功底和備課的苦心。</div><h3> 對陳老師,我始終有一件心事縈繞于心久久難以抹去。他是我畢業(yè)論文的輔導老師,我選了魏晉南北朝嵇康的美學思想作為題目。這是一個比較僻也不太好寫的題目,陳老師為我寫好它而付出的心血一言難盡,記得最后我滕寫稿子時,為了節(jié)省紙張,蠅頭小字竟寫得密密麻麻,邊框很窄。那天晚上,我到陳老師家里,看到他正在昏暗的臺燈下,用高倍放大鏡,側著一邊眼鏡,一個字一個字地盯著我的稿子搜索,口中念念有詞,羊腸小道般的字里行間,鋪滿了娟秀的批語。我頓時流淚了,這就是我們的經(jīng)過了歷史磨難的老師們啊!……</h3> <h3> “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 。</h3> <h3> 第二組合影 </h3> <h3> 跳動的音符,青春是首歌 。</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圖 :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上 / 赴番禺開展一周的社會調查活動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下/ 到孫中山故居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h3> <h3> 入學時,老三屆同學已成家 。 嫂子們相約一起來中大探親 。</h3> <h3> 上圖 : 那時的文科女生,所占比例遠沒今天這么高 。班上14位女生情同姐妹,黎老師與女生們亦師亦友 。</h3><h3> 特莎同學有一博文寫到當年的蘭同學 。錄于下:</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校4年,南校門的字變了幾回 。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這是本美編女生僅有的兩幅彩照 (之一)。上三幅應是大三時所攝,全班共14位女生,缺了覺敏,她去了教育部在南開大學開設的社會學班學習 。</font></h3> <h3> 女生宿舍505室友 。</h3><h3><br></h3><h3> 如花的年華,在康樂園碰上美麗的你 。</h3><h3> (靜君) </h3> <h3>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潮發(fā)型 ,于今天似乎也不過時 。</h3><h3> </h3> <h3> 往草地上一坐一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中學生模樣 。</h3> <h3> 來自粵東的春生同學(前排左三)入學時15歲,為全班最小 。畢業(yè)分配至云南省委宣傳部,堅守云南35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h3> <h3> 站的、坐的、趴的,想要的就是那份自由自在 。</h3><h3> 這是本美篇女生僅有的兩幅彩照(之二)。</h3><h3> 背景為位于中大草坪上的惺亭 。</h3> <h3> 后排左一那位,不曉得是哪個班的 。</h3> <h3> 上兩圖是本班校文工團成員合影 。</h3><h3> 看著這兩圖,當年在東四宿舍排練的合奏曲《花兒與少年》的樂聲仿佛飄然而至 。</h3><h3> 室友建年同學的二胡拉得挺棒,《二泉映月》、《江河水》等曲直拉得他如歌如泣 ,也讓我們聽得如癡如醉 。</h3> <h3> 班上小樂隊排練 。</h3><h3> 小提琴 / 思貴、百平</h3><h3> 手風琴 / 黃沖</h3><h3> 黑管 / 周彥</h3><h3> 大提琴 / 啟樂</h3><h3> 鼓、沙槌 / 永全</h3> <h3> 圖為校文工團部分女成員(本班兩名)合影 。</h3> <h3> 那時一分錢還是挺有價值的,上圖為明實同學保存的教工飯?zhí)貌似?。學生與教工是分開在不同飯?zhí)镁筒停鲇诜奖阕咦x,他們在教工飯?zhí)?“ 搭伙 ” ,于是有了這張菜票 。</h3><h3> 大學4年的伙食是供給制,每月伙食標準是16元 。每個月,我們從生活委員那里領取一個月的餐券,就餐時對應撕掉一格,主食米面制品按六四比例分配 。遇到節(jié)假日,廣州同學回家了,剩余的那份便會送給同學 。</h3> <h3> 當年入學的老三屆同學,有的是帶薪的 。</h3> <h3> 圖中的小朋友是秉衡同學(前排左一)的兒子。</h3><h3> 同學們喜歡叫秉衡同學為團長 。據(jù)說是軍訓時需要填表,表中有任何職一欄,秉衡同學便填寫團長 。教官一看表,不免一驚,此地藏龍臥虎,還有現(xiàn)役團長哩,我這教官不好當 。</h3><h3> 待再作了解,是教官虛驚一場,這團長原來是民兵團長 。這說明秉衝同學入學前經(jīng)歷不一般 。</h3><h3> 從此,同學們就叫他團長了。</h3><h3> </h3><h3> 注 : 本班有兩位從軍營考入的同學 。</h3> <h3> 參觀三鄉(xiāng)度假村(中山市首個外資項目) 。</h3> <h3>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極 “ 左 ” 那套被沖破,舞禁也被解除 。掃舞盲,學跳集體、交誼舞成為支部的一項政治任務而強力推行,書記、支委帶頭,廣生等同學充分發(fā)揮骨干作用當起了老師 。動作生硬、踩腳不合拍都不要緊,重要的是舞出了歡樂與愉悅,舞出了友愛與情誼 ,舞出了77級的時代風采 。</h3> <h3> “ 讓我們蕩起雙槳 ”……</h3> <h3> 節(jié)假日,班上各組常常聚在廣州同學家吃飯嬉鬧,曾記得,我那組在廣州梅花村廣生同學家聚餐時,分工我負責切菜,那笨手笨腳的刀工直讓覺敏叫好 。</h3><h3> 上兩圖為悅倫同學那組 ,在他家及后霖同學家一頓飽餐后,又一個假日移師張昊同學在佛山的家包餃子 ,逛祖廟 。</h3> <h3> 班刊《初探》名由周彥題寫,振標、周彥等同學刻寫。</h3> <h3> 同學們一直在努力找覺敏,遺憾的是畢業(yè)后失聯(lián)多年的她,沒有半點兒消息 。</h3> <h3> 據(jù)說這還是逃課去的 。</h3> <h3> 或許從小就有一個作家夢,當年的高考,志紅同學第一志愿是中大中文系,雖未如愿入讀中文,但初心不忘 。畢業(yè)分配至京城,后調回省城,供職省文聯(lián)、南方日報,圓了作家夢。</h3><h3> 痛惜志紅英年早逝 !</h3> <h3> 1981年2月,部分同學參加系里舉行的元宵茶話會,歡送覺敏和遵圻同學赴南開大學學習 。</h3> <h3> 靜君同學說:陽光和笑臉是當年大學生的標配 。</h3> <h3> 背心,草帽,自行車,仿佛是當年公社干部下鄉(xiāng)的模樣 。從照片時間看,這是大四最后一個學期 ,明實等幾位同學去順德大良 。</h3> <h3> 班上足球隊陣容強大 。除隊員外,有領隊、裁判、按摩師、攝影師,還有粉絲 。</h3><h3> 上圖是在與入校不久的哲學系81級比賽以7:0大獲全勝后,由隨隊攝影師拍攝 。</h3><h3> 此照的珍貴,在于它是本美篇唯一一幅展示班足協(xié)體育運動的彩照 。</h3><h3><br></h3> <h3> 畢業(yè)合影 。</h3><h3> 第二排左4一19 位 、第三排右一 、第四排右一為哲學系老師 。</h3> <h3> 太權同學保存的畢業(yè)分配通知書 。</h3> <h3> <font color="#ed2308">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延伸閱讀1】</font><br></h3><h3> </h3><div> </div><div> 《感謝導師 祝福導師》</div><h3> 惠賢 / 2008.9.10</h3> <h3> 注:本文2012年教師節(jié)發(fā)于班博 。</h3> <h3> </h3><h3><font color="#ed2308"> 【延伸閱讀 2 】</font></h3><h3><br></h3><h3> 1982年1月,我們畢業(yè)離校了。由于是恢復高考后的首屆,畢業(yè)時留下了沒穿上學士學位服 的遺憾 。數(shù)月后,我們收到學校寄來的學士學位證書 。</h3><h3> 母校90周年校慶暨校友日,本班部分同學返校參加慶祝活動 ,終于在30年后圓了穿學士學位服的夢。</h3> <h3> 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這快樂時光 。</h3> <h3> </h3><h3><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美篇照片選自班群及博客 ,謹向各位</i><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同學致謝 !</i></h3><h3><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i></h3><h3><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謝謝您的閱讀 !</i><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夏津县|
墨竹工卡县|
紫阳县|
正安县|
西平县|
扎鲁特旗|
大足县|
大石桥市|
东乌珠穆沁旗|
清远市|
合阳县|
乌苏市|
博罗县|
锡林浩特市|
富裕县|
常州市|
三亚市|
定远县|
木里|
兴隆县|
古田县|
财经|
广饶县|
奉节县|
巩留县|
济阳县|
闸北区|
赣州市|
米脂县|
淳化县|
英山县|
江西省|
思茅市|
江北区|
新平|
万荣县|
丹巴县|
延津县|
淄博市|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