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注:</h3><h3>文:秋野飛云原創</h3><h3>圖:來源于網絡(致謝原作者)</h3><h3>寫于:2018.02.26</h3><h3>如轉發,請注明原出處,謝謝! )</h3> <h3> <font color="#167efb">“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font><br></h3><div> 這優美,深邃,甚至有些孤獨的文字,在拷問生死別離之間,卻又在樸實無華的敘述中隨處流淌著慈愛與滿滿的溫情。舍與不舍,人生都不過是一次次的目送。</div> <h3>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此時的我上有老,下有小,正是肩負重任,爬坡上坎最艱難的時刻,讀龍應臺先生《目送》里的這段話總是別有一番感悟。其中有兩次感觸最深:一次是一個初冬的周末,我回老家看望父母。那天是個好天氣,我剛跨進門就看見母親戴著一頂帽子。我好奇地問母親:“天還不冷,怎么就戴帽子了?”母親難為情地說:“頭發又長長了,還沒來得及去染發。” 我小心的揭下帽子,那一頭白發一下子刺痛了我的眼睛。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目送》里的這段話,心里瞬間涌起一種驚慌失措的感覺。開始害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于是,我開始計劃自駕陪他們去他們想去的九寨和若爾蓋草原,去北京天安門,去那些一直計劃卻未能成行的地方……還沒去幾個地方,父母就對我說走遠了有些累,還是在家好。父親說:“平常沒事你別老跑回來,我們現在身體都還好,你不用操心我們。你做好工作,照顧好自己的家和孩子就好。”<br></h3><div> 過年回家團年,一進門我就看見家門口的舊黑板上多了兩行字: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馨的港灣---是父親的筆跡。我笑著說:“老爸原來也挺詩情畫意的嘛!”父親一邊忙上忙下地幫我們接過東西,一邊得意地對我說:“那是!”那一刻,我看見幸福在父親蒼老的臉上堆開了花。</div><div> 其實,天下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承歡膝下,多陪伴在自己身邊,只是比起讓子女陪伴,他們更愿意忍受孤獨。只為子女不用來回奔波,少些辛苦和負重。能回家陪他們的時間太少,而我們的借口太多了。這樣細細想來,我實在不算一個合格的子女。身為人子,父母之恩,父母之愛,我們常常無以為報。</div><div><br></div> <h3> <font color="#167efb">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font></h3><div><br></div> <h3> 這段文字第二次在我心中引發震撼時,那天,我的角色不是子女,而是一個8歲男孩的母親。巧得很,那也是一個周末的早上。我照例事無巨細,不厭其煩地為孩子準備好了下周學習和生活需要的用品,并細細告之孩子這一天的安排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小小的他聽著聽著就開始心不在焉,撅著小嘴被動地運轉,而我還在絮絮叨叨說個不停。這時,孩子的爸爸站在我的身后,輕輕地問了我一句:“你要給他準備到什么時候?你不覺得這是他自己的事情嗎?” 孩子抬起頭贊同地說了句:“就是!”</h3><div> 有那么一會兒,我愣住了,很久回不過話來。我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樣子:曾經小小的他用軟軟糯糯的手捧著我的臉說:爸爸媽媽就是從天上掉下來愛我的吧?想起曾經眨巴著眼睛隨時想纏著我講故事的他;再想起曾經半夜送發燒的孩子去醫院的情景……而現在的他竟然已經用頂嘴嫌棄我了!我開始覺得特別委屈,感覺自己為這個家舍棄了那么多的愛好、時間和空間,為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操碎了心,居然得不到理解。不想不打緊,越想越委屈,甚至覺得這母親當得也太失敗了,于是眼淚就掉了下來,索性跑陽臺說要靜一靜。這時,我聽見我家先生在客廳里嚴肅地對孩子說:“你覺得媽媽為什么那么多事都要管著你?你看你都8歲了,什么事情都要爸爸媽媽提醒、甚至催促才知道完成。如果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就不用監督你了。” 孩子聽了,跑來給我道了歉,開始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div><div> 我家平時不善言辭的先生走到我面前,遞給我一張紙巾,緩緩地對我說:“你呀!就是怕他做不好,怕他犯錯。可是我們能管他一輩子嗎?你應該讓他犯點錯,吃點苦頭,才能明白該怎么做。你想過沒有,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之愛。你希望他過什么樣的人生?”</div> <h3> 我希望他過什么樣的人生?我機械地重復這這句話。</h3><div> 記得曾經我在給孩子的日記里這樣寫道:</div><div> <font color="#ed2308">如果可以讓我推開一扇窗,給你一個生長的方向</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我希望你</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可以向著太陽生長,做一個溫暖而快樂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地生活。</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愿你受的起暴風驟雨,也看的慣得云談風輕。</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愿你學習一世,回首有愛相伴。</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font></div><div>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也許是因為怕他犯錯,也許是因為自己太懶--怕他犯錯后給自己添額外的麻煩;也許是習慣了被需要,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卻開始舍不得這被需要的感覺......</div><h3><br></h3> <h3> <font color="#167efb">“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font></h3><h3> </h3> <h3> 那日,再次想起了龍應臺先生的這段話,如醍醐灌頂,半夜無眠。</h3><div> 誠然,這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應該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便是父母之愛。我們步步用心養,精心育,不過是為了有一天當我們不得不離開孩子時,他們依然可以感受到我們傳遞給他們的愛和溫度,享受被愛,學會去愛,有更好的能力可以恣意盎然地、自由而幸福地生長。</div><div> 然而,即使這世上再好的父母、老師……他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也不過是能溫暖他的光亮,比如:關愛之暖,夢想之炬,希望之光。但生命不長也不短,要去一步一步丈量這的世界的,從來都只有,也只能是他自己!</div><div> 當有一天,我們也成為那個背影的時候,目送背影的孩子是否有勇氣,有力量,有智慧去丈量他自己腳下的人生?</div><h3><br></h3> <h3> 我想,從此<br></h3><h3> 學會智慧地放手,也許才是作為父母一生最應該學習,也最難學習的課程。</h3><div> 那日,感慨之余,細細思量,深感不算一個好的子女,一個好的母親,隨手寫了幾句話,此刻就讓它作為我今天的結語吧。</div><div> <font color="#ed2308"> -----致親愛的您</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如果沒有一次次的目送,沒有一次次的思念,沒有一次次的悔悟......</font></div><h3><font color="#ed2308"> 我斷然不會去思索、不去珍惜、更不會愿意去相信:我們的緣分原來不過只是一次次的目送。</font></h3><div><font color="#ed2308"> 以前,我還只是個目送背影的孩子,</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您背對著我漸行漸遠,</font></div><h3><font color="#ed2308"> 我的挽留是蒼白而無力的惶恐。</font></h3><div><font color="#ed2308"> 后來,我也成了那個被目送的背影,</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我開始背對著他漸行漸遠,</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像您一樣默默揮手,</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這才知道那揮動的衣袖里,</font></div><h3><font color="#ed2308"> 藏著多少不舍的哀愁。</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愿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我們,一起努力,珍惜這每一份相聚,珍惜這每一次目送。</h3><h3> 2018.2.26</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呼伦贝尔市|
牟定县|
威宁|
行唐县|
平昌县|
辽阳县|
师宗县|
清流县|
赤城县|
阳东县|
长兴县|
蒙自县|
和顺县|
竹溪县|
同仁县|
本溪市|
麻栗坡县|
常州市|
武汉市|
迭部县|
赤城县|
阳泉市|
新余市|
石门县|
苍溪县|
涞水县|
福清市|
青州市|
潮安县|
汉阴县|
葵青区|
娱乐|
镇沅|
延庆县|
海林市|
汉沽区|
永靖县|
尉犁县|
晴隆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