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五十周年,僅以此文獻給我的青蔥歲月。</h3><h3> 一一題記</h3> <h3> 現在人們每天都吃大米飯,但卻怎么也品味不出當年下鄉當知青時吃大米飯的香甜了。</h3><h3> 50年前的1968年,我們響應毛主席號召到廣闊天地接受再教育,我下鄉的地方是昌圖縣老城公社蓋家大隊第五生產隊。</h3><h3> 這里全是旱田,除了苞米就是高梁和一小部分谷子等雜糧,吃的全是粗糧。只是逢年過節才由公社糧庫調劑點白面,大米則是長年見不到的。下鄉第二年我被推選為生產隊長。知識青年當隊長,似乎應該有點新氣象,于是就想在糧食品種上動點腦子。</h3> <h3> 村南頭有條大溝,可能是過去的老河道。當地村民都叫它"老壕",中間有一條窄窄的小河,兩岸則是灘地。河水雖細也是長年流淌。小河和灘地給了我開荒種稻的靈感。隊委會研究決定把灘地開出來試試種水稻,這個決定得到社員和知青的一致贊成。于是大家一齊動手,鎬刨鍬挖把那些柳樹毛子和叫不出名的灌木叢砍的砍,伐的伐,挖的挖連根拔掉。那些多年盤根錯結的根子讓我們著實費了一番力氣。為此大家手掌上也磨出了血泡。也許是被一種新鮮事物吸引,大家勁頭很足,硬是整出了十來畝田地。我們照著水田的樣子把地也弄成一畦一畦的,又把小河水引進地里。</h3> <h3> 稻秧是趕著大車到十幾里外有水田大隊用黃豆換的。我們插上秧。黑土地配上行行新綠,也少不了蛙鳴鳥叫,這對祖祖輩輩種慣了大田的人們來說很新鮮也多少是個刺激。這里儼然也有許江南水鄉的味道。隊里專門開會研究,選了責任心最強殷大爺去門負責看護水田,并決定每天給記12個工分。我們幾個知青更是有事沒事到田里轉轉。到水少的時候便兩個人用柳灌斗一斗一斗地提水,到了雨季又趕緊堆壩阻水。</h3><h3> 就這樣我們陪伴著稻苗緩青、分蘗、楊花??。</h3><h3> 有一次,一場暴雨把本不大的小河弄了個溝滿壕平,水沖進稻田淹沒了秧苗。我們幾個知青冒雨跳進田里加高壩埂,泥土堆上去又被沖毀,眼看大水就要把水田沖走,我們就用身體堵在缺口上,其他人運來泥土就這樣堵著補著,泥水弄到臉上身上,一個個像泥猴似的,大家全然不顧,只有一個心眼勞動成果不能付之東流。就這樣總算保住了秧苗??</h3> <h3> 到了秋天稻田里一片金黃。全村每戶分到了三十多斤稻子雖然少了點,但大伙還是挺高興。過年了家家都吃上香噴噴的大米飯,那叫一個香啊!</h3><h3>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想起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下鄉的那個地方已經建了個大水庫,現在早已是"喜看稻黍千重浪"了。大米也成了家家戶戶的主食,但無論如何怎么也品不出當年那個香勁了。</h3><h3> 轉眼之間五十年過去了,有些事好像就在昨天!感慨萬千!</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张家川|
泾川县|
江油市|
桃源县|
彭泽县|
措美县|
石城县|
当雄县|
多伦县|
女性|
论坛|
于田县|
镇江市|
汉寿县|
无为县|
马公市|
娄烦县|
通榆县|
瑞昌市|
湖口县|
松江区|
涟源市|
雷州市|
天全县|
遂宁市|
瑞金市|
宁夏|
彭水|
绵竹市|
施甸县|
南川市|
苍溪县|
扎赉特旗|
无锡市|
红桥区|
松桃|
上蔡县|
福建省|
绥化市|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