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1年9月,我們50多位同學背著書包扛著行李,走進國權路383號復旦大學工農預科校門,開始了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在復旦附中度過的三年,在我們的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記。這個"美篇"記錄的,只是記憶中的一些碎片。我們的恩師、班主住郭于和老師,我們敬愛的姜拱紳校長,還有幾位英年早逝的同學,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的音容笑貌永遠駐留在我們心中。歲月易逝,踏進復旦預科校門時十五六歲的小伙子小姑娘們如今都步入古稀之年,但師生情同窗情卻在我們心中與時俱增。在戊戌年新春開始的時候,謹以這個"美篇"作為新春祝福獻給各位老同學。</h3> <h3>1962年3月25日,郭于和老師帶領同學們到長風公園春游,這是我們班級最全的一張合影,其中有高三時分流到文科班的幾位同學。2015年7月19日光明日報在《班主任的全家福》欄目中發表了這張照片,并發表了追思郭于和老師的文章《清貧年代師生情》。</h3><h3>照片名單:前排自左至右:陸國賢,范林娣,王春娣,郭寶珍,姚娟娟,邵娟榮,任珠鳳,東榮妹,田玉娣,潘根媛,盛華珍。</h3><h3>第二排自左至右:郭老師,凌月麟,戴國忠,胡成業,石春海,吳榮華,高健康,尹明康,王鴻庚,袁克儉,桂進生,侯金海。</h3><h3>第三排自左至右:黃菊英,楊慶國,楊振邦,孫仙法,葛誠雋,紀念訓,陳國祥,王志康,馬金海,沈惠成,劉仲耕,薛蘇韻,朱維瀛,楊徐芳。</h3><h3>第四排自左至右:許友根,咸樹根,周錫良,李士清,牛宏舜,柯國慶,沈士賢,趙偉強,周宏達,苗家生,邵基增,王維南,周順德。</h3> <h3>前排自左至右:楊徐芳,陸國賢,范林娣,任珠鳳,田玉娣,黃菊英。</h3><h3>第二排自左至右:戴國忠,周宏達,楊慶國,陳國祥,王維南,沈惠成,楊振邦。</h3><h3>第三排自左至右:苗家生,李士清,周錫良,馬金海,趙偉強,許友根。</h3> <h3>前排自左至右:王志康,侯金海,石春海。</h3><h3>后排自左至右:胡成業,柯國慶,周錫良,沈士賢,苗家生。</h3> <h3>前排自左至右:楊徐芳,陸國賢,盛華珍,郭寶珍,潘根媛,黃菊英。</h3><h3>后排自左至右:王春娣,田玉娣,東榮妹,郭老師,任珠鳳,范林娣,邵娟榮,姚娟娟。</h3> <h3>前排自左至右:楊徐芳,姚娟娟,潘根媛,郭寶珍,陸國賢。</h3><h3>后排自左至右:黃菊英,盛華珍,范林娣,任珠鳳,東榮妹,邵娟榮,田玉娣,王春娣。</h3> <h3>前排自左至右:凌月麟,劉仲耕,孫仙法。</h3><h3>后排自左至右:邵基增,戴國忠,周宏達,咸樹根。</h3> <h3>自左至右:陸國賢,郭寶珍,東榮妹,潘根媛,黃菊英。</h3> <h3>2015年7月19日光明日報版面。</h3> <h3>1964年7月拍攝的畢業照。前排自左至右:化學老師蔡益麗,校領導徐毓英,物理老師孫曾筠,語文老師錢仲德,校黨總支書記朱叔如,校長姜拱紳,校領導朱本初,班主任郭于和,俄語老師曹潔秋,校團委書記孫海根,校領導徐繼文。</h3><h3>第二排自右至右:陸國賢,潘根媛,姚娟娟,郭寶珍,王春娣,范林娣,任珠鳳,東榮妹,田玉娣,邵娟榮,盛華珍,費福英,楊徐芳。</h3><h3>第三排自左至右:王義祥,王鴻庚,石春海,苗家生,侯金海,江國林,王維南,周宏達,沈惠成,劉仲耕,戴國忠,高健康,袁克儉,凌月麟,吳榮華,尹明康。</h3><h3>第四排自左至右:周順德,邵基增,胡成業,葛誠雋,徐同德,紀念訓,柯國慶,牛宏舜,李士清,沈士賢,王志康,趙偉強,孫仙法,陳國祥,朱維瀛。</h3> <h3>1964年11月22日攝于復旦大學物理樓前,這是從復旦附中畢業后部分同學首次聚會。自左至右:戴國忠,桂進生,陳國祥,苗家生,徐同德,凌月麟。</h3> <h3>1968年暑期,部分同學在復旦大學聚會,除在滬上學的同學外,還有在北京、西安等地上學的同學。</h3> <h3>1990年9月,復旦附中舉行建校四十周年慶典,這是慶祝大會會場。</h3> <h3>由于許多同學"失聯”,此次校慶活動我們班級只有6位同學參加。這是姜拱紳校長與大家親切交談。</h3> <h3>和姜校長在當年的教學樓前合影。</h3> <h3>和錢仲德老師(左五)、洪應皋老師(左四)在校園里合影。</h3> <h3>在教學樓前的草坪上交談,回憶在復旦附中度過的難忘歲月。</h3> <h3>校慶活動后看望闊別多年的郭于和老師。陳國祥邊上的女孩是他的女兒。</h3> <h3>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絕大多數同學恢復了聯系。1992年2月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3位同學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聚會。</h3><h3>前排自左至右:費福英,盛華珍,邵娟榮,郭寶珍,田玉娣,范林娣,王春娣,姚娟娟,潘根媛,楊徐芳。</h3><h3>中排自左至右:凌月麟,周順德,戴國忠,沈士賢,苗家生,錢老師,侯金海,尹明康。</h3><h3>后排自左至右:袁克儉,陳國祥,李士清,胡成業,王志康,徐同德。</h3> <h3>前排自左至右:潘根媛,郭寶珍,邵娟榮,費福英,楊徐芳。</h3><h3>后排自左至右:盛華珍,王春娣,錢老師,范林娣,田玉娣,姚娟娟。</h3> <h3>前排自左至右:尹明康,錢老師,袁克儉,凌月麟。</h3><h3>中排自左至右:戴國忠,徐同德,陳國祥,侯金海,苗家生。</h3><h3>后排自左至右:沈士賢,胡成業,李士清,王志康,周順德。</h3><h3><br></h3> <h3>在復旦附中校園里合影。</h3><h3>前排自左至右:侯金海,姚娟娟,潘根媛,邵娟榮,田玉娣,王春娣,郭寶珍,費福英,楊徐芳,凌月麟。</h3><h3>后排自左至右:苗家生,徐同德,范林娣,沈士賢,盛華珍,胡成業,王志康,戴國忠,尹明康。</h3> <h3>錢仲德老師是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和我們朝夕相處三年,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h3> <h3>闊別多年,風雨滄桑,大家的變化很大,有的一下子沒認出來。</h3> <h3>李士清畢業后去新疆學習、工作,在公安戰線工作多年,調回上海后任羅南派出所所長。</h3> <h3>女同學們談論當年在學校的趣事。</h3> <h3>同學們紛紛給錢老師敬酒,感謝老師的培育之恩。</h3> <h3>郭于和老師因身體原因未能參加聚會,同學們來到恩師家中看望。</h3> <h3>闊別近三十年,大家一直銘記恩師的教誨。</h3> <h3>1995年12月9日,復旦附中隆重舉行建校四十五周年慶典。</h3> <h3>11位同學參加了建校四十五周年慶祝活動。</h3><h3>前排自左至右:楊徐芳,潘根媛,范林娣,邵娟榮,費福英,陸國賢。</h3><h3>后排自左至右:凌月麟,柯國慶,陳國祥,苗家生,尹明康。</h3> <h3>陸國賢是畢業后首次參加老同學聚會。高三時分到文科班的夏流芳(左三)也在校慶活動中和老同學相聚。自左至右:邵娟榮,范林娣,夏流芳,潘根媛,費福英,陸國賢,楊徐芳。</h3> <h3>在新落成的教學樓前合影留念。</h3> <h3>難忘老教學樓。如今在復旦附中校園里再也找不到當年的建筑。</h3> <h3>邵娟榮代表同學們簽到。</h3> <h3>慶典結束后到魯迅紀念館繼續暢敘。每次聚會凌月麟都為同學們安排好參觀、座談和就餐的場所。</h3> <h3>1995年多數同學的周歲或虛歲是50歲,晚餐時大家共慶五十大壽。這是費福英為同學們分生日蛋糕。</h3> <h3>2000年9月,復旦附中建校五十周年,10位同學回母校參加了校慶活動。</h3> <h3>2005年春節期間,姚娟娟、盛華珍回滬過年,13位同學相聚魯迅紀念館共慶新春。王義祥、劉仲耕是首次參加老同學聚會。前排自左至右:陸國賢,潘根媛,盛華珍,田玉娣,姚娟娟,費福英。后排自左至右:王義祥,凌月麟,周順德,王志康,柯國慶,劉仲耕,尹明康。</h3> <h3>陸國賢為大家留影。</h3> <h3>2005年9月25日,復旦附中舉行建校五十五周年慶典。</h3> <h3>17位同學來母校參加校慶活動,來自美國的牛宏舜以及石春海、孫仙法、沈金根、仼珠鳳都是首次參加老同學聚會。</h3><h3>前排自左至右:王義祥,潘根媛,田玉娣,任珠鳳,邵娟榮,陸國賢,尹明康。</h3><h3>后排自左至右:牛宏舜,凌月麟,沈金根,孫仙法,沈士賢,石春海,陳國祥,徐同德,柯國慶,苗家生。</h3> <h3>前排自左至右:陸國賢,任珠鳳,田玉娣,潘根媛,王義祥,苗家生。</h3><h3>后排自左至右:孫仙法,石春海,沈金根,牛宏舜,柯國慶,陳國祥,沈士賢,徐同德。</h3> <h3>自左至右:陸國賢,任珠鳳,田玉娣,潘根媛。</h3> <h3>2010年9月19日,復旦附中隆重慶祝建校六十周年,圖為慶祝大會會場。</h3> <h3>14位同學回母校共襄慶典。</h3><h3>前排自左至右:侯金海,田玉娣,盛華珍,費福英,陸國賢,黃菊英,潘根媛。</h3><h3>后排自左至右:徐同德,戴國忠,江國林,周宏達,沈金根。</h3> <h3>和錢仲德老師合影。</h3> <h3>黃菊英和江國林是第一次參加老同學聚會,黃菊英在日記中寫道:高中生活令人難忘,人品的形成,能力的培養,復旦附中是我的基礎,這個班是我成長的搖籃。</h3> <h3>2012年6月15日,13位同學在上海天鵝賓館聚會。</h3><h3>前排自左至右:陳國祥,陸國賢,費福英,尹明康,田玉娣。</h3><h3>中排自左至右:牛宏舜,徐同德,苗家生,戴國忠。</h3><h3>后排自左至右:柯國慶,劉仲耕,凌月麟。</h3> <h3>2014年10月16日,22位同學來復旦附中聚會,紀念畢業五十周年,并參加郭于和老師九十誕辰紀念座談會暨紀念冊贈閱儀式。</h3><h3>前排自左至右:侯金海,沈金根,周順德,苗家生,袁克儉,費福英,田玉娣,潘根媛,黃菊英,王義祥,尹明康。</h3><h3>后排自左至右:沈士賢,桂進生,江國林,周宏達,王志康,牛宏舜,陳國祥,劉仲耕,徐同德,戴國忠,柯國慶。</h3> <h3>前排自左至右:侯金海,沈金根,周順德,苗家生,黃菊英,田玉娣,費福英,潘根媛,王義祥,尹明康,周宏達。</h3><h3>后排自左至右:袁克儉,江國林,沈士賢,桂進生,王志康,牛宏舜,劉仲耕,徐同德,戴國忠,陳國祥,柯國慶。</h3> <h3>座談會前參觀校園。</h3> <h3>復旦附中校友會為我們紀念畢業五十周年聚會安排了教室。</h3> <h3>時光任苒,從復旦附中畢業轉瞬就是半個世紀,50年間,同學們歷經坎坷,風雨滄桑,感慨萬千。</h3> <h3>江國林談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艱辛。</h3> <h3>桂進生介紹自己在工廠的經歷。</h3> <h3>郭于和老師曾經擔任過班主任的歷屆校友和我們一起參加郭老師誕辰九十周年紀念座談會。圖為紀念座談會會場。</h3> <h3>復旦附中老領導方宗堅、徐毓英和現任校領導吳堅。</h3> <h3>郭老師的兒子郭堅在紀念座談會上發言。</h3> <h3>牛宏舜從美國回來參加紀念活動并在郭老師誕辰九十周年座談會上發言。</h3> <h3>應黃菊英邀請和精心組織,2015年,10位同學和親屬赴貴州參加了集體旅游。</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貴陽市黔靈山公園留影。</font></h3> <h3>和黃菊英家人合影。</h3> <h3>半個世紀的友情。</h3> <h3>2017年,應袁克儉、侯金海和姚娟娟、盛華珍邀請和精心組織,13位同學和親屬參加了京津集體旅游。</h3> <h3>在雁棲湖留影。</h3> <h3>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h3> <h3>在天津世紀鐘廣場前留影。</h3> <h3>在天津游覽。</h3> <h3>在天津紅旗飯莊留影。</h3> <h3>去年在京津集體旅游時,孫仙法邀請同學們2018年秋季到臺州旅游。此后,孫仙法在復附64群里發帖介紹臺州風景名勝。我們期待2018臺州之旅順利啟航,期待同學們在臺州歡聚一堂。</h3> <h3>10月24日,參加臺州之旅的同學在上海和陸國賢、潘根媛、周順德、王志康、徐同德、楊徐芳、范林娣、劉仲耕、尹明康、紀念訓等同學在老正興菜館歡聚一堂,氣氛熱烈,同窗友情從臺州又傳到了上海。</h3> <h3>臺州神仙居風光。</h3> <h3>2019年5月,部分同學在上海小聚</h3> <h3>感謝凌月麟、黃菊英、徐同德提供部分老照片和資料!期待2018年秋臺州再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郸城县|
蒙阴县|
宜川县|
繁峙县|
读书|
四会市|
灵丘县|
望谟县|
高青县|
布拖县|
宁海县|
武汉市|
沁阳市|
吴旗县|
阳城县|
开平市|
巫溪县|
贺州市|
揭西县|
通河县|
临安市|
象山县|
奎屯市|
侯马市|
石阡县|
达州市|
娄底市|
德兴市|
扎赉特旗|
平昌县|
四会市|
高碑店市|
岗巴县|
布拖县|
萝北县|
奎屯市|
宁海县|
翼城县|
赤壁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