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白馬藏族,亦稱白馬人、白馬族,是居住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和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交界的岷山東端摩天嶺中的一個族群,[1] 人口約2萬多(2015年),民族語言為白馬語,[2] 信仰為自然崇拜、苯教、佛教。白馬人歷史悠久,最早見于西漢《史記·西南夷列傳第五六》:"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h3><h3>20世紀50年代,北川行署將該地區聚居的白馬人定為藏族,但長久以來,但其語言、文化都和其他藏族人有比較大的差異,學術界對這一界定存有歧義,衍生出諸多不同的學術觀點。對白馬人族屬研究的觀點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即"氐人說"、"羌人說"和"藏族分支說"。[4] 2012年,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對白馬人進行脫氧核糖核酸(DNA)研究后發現,白馬人是東亞最古老的部族,與藏族并不同源,其祖先應該來自氐羌。</h3><h3>跳曹蓋流行于平武縣、南坪縣白馬藏區。每年農歷正月初六舉行。"曹蓋"系白馬藏語音譯,意為面具。</h3><h3>跳曹蓋即戴著面具跳,在"跳曹蓋"中,舞者會帶上各種代表不同的面具,穿上特制的不同扮相服裝起舞。在舞蹈中以夸張的舞姿來展現對自然神的崇拜、祭祀神鬼、驅災祈福的舞蹈。以這樣的祭祀祈求神明,趕鬼怪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豐登。</h3><h3>2011年5月23日,跳曹蓋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h3><h3>下午我們到了村民家里。晚上要跳曹蓋的小伙子,向我們展示了他的面目猙獰的面具。</h3> <h3>在即將主持跳曹蓋的導師塔如家里,參加跳曹蓋的村民,向我們展示了曹蓋上的裝飾物。像古羅馬士兵頭盔上的裝飾嗎?</h3> <h3>在晚上主持祭祀的導師塔如家里,沒有換裝的導師-塔如正在做晚上祭祀用的神兵。</h3> <h3>村民們做的晚上祭祀用的神兵。</h3> <h3>在導師家里,在曹蓋面具旁,白馬人的后生,正聚精會神的玩著手機游戲。現代手機游戲與傳統祭祀游戲自然的融合在一起。</h3> <h3>在導師塔如家里,晚輩正在學習如何制作祭祀用品。</h3> <h3>在導師塔如家的院壩里,小伙子們正在為晚上的跳曹蓋熱身。</h3> <h3>白馬厄喱村民拿著祭祀用品,向祭祀活動的場所走去。</h3> <h3>白馬村民用掛滿彩色紙條樹枝-桃尼祭拜白馬神。</h3> <h3>扒他和他們村的領導。</h3> <h3>小伙子們正在打掃晚上祭祀儀式活動場地。</h3> <h3>在晚上要點燃篝火的柴堆旁,白馬青年人,流露出晚上要跳圓圈舞和跳曹蓋喜悅之情。</h3> <h3>嘿!大哥哥們,雖然我年紀小,我也要跳舞。</h3> <h3>天還沒有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村民們跳了起來。</h3> <h3>小伙子們,沒有這些美女,你們跳也是白跳。</h3> <h3>照得漂亮嗎?</h3> <h3>村民們扛著木材,為晚上的篝火準備原料。</h3> <h3>拿著祭祀白馬神祭物的村民。</h3> <h3>參加祭祀活動走在路上的村民。</h3> <h3>祭祀棚里,塔如導師忙里偷閑,看看手機。</h3> <h3>祭祀棚里,塔如導師念經,為白馬厄喱村民祭神、祈福、驅鬼。</h3> <h3>殺羊祭神,為厄喱村民祈福。剩下的羊肉和內臟在鍋里煮熟,讓村民們分享。</h3> <h3>分享完羊肉,祭祀儀式念經又開始了。</h3> <h3>傍晚,祭祀儀式開始前的短暫休息。給美女們拍個照。嘿!有人"非禮"!</h3> <h3>少女們也來個自拍。</h3> <h3>篝火燃起!圓圈舞跳起!陣陣歌聲響起!</h3> <h3>根據調查研究材料,白馬藏人的跳曹蓋習俗乃是一種儺祭儀式,是儺文化的一種原始形態。首先,它具有儺祭、儺戲祛邪納吉、驅災祈福的功能。儺是祛邪巫術的一種,是一種古老的祭儀,是先民自然崇拜和靈魂崇拜的產物,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驅鬼逐疫、祈福禳災。驅鬼,可以說是儺文化的核心。</h3> <h3>馬上就要開始跳曹蓋的白馬小伙子。</h3> <h3>整理曹蓋頭上的頭飾。</h3> <h3>白馬藏人崇奉黑熊神,認為它是鬼怪們最懼怕的神靈,故將面具做成熊頭形象,相信這樣便能驅鬼逐疫。這些面具,一般都雕刻得兇猛異常,吡牙裂嘴,讓人看了害怕。有的面具額頭上有雙蛇盤繞,或并列幾個人頭,或配有一對羊角,或插有一條牛尾,奇異古樸。據白馬藏人說:面具的形象,做得越兇狠,越讓人可怕,就越好。面具色彩鮮艷斑斕,裝飾多樣,或披以散發,或貼有胡子,或綁以彩扎。造形多樣,線條古樸而稚拙。跳曹蓋者除了佩戴這兇猛可怕的面具外,渾身穿著長毛衣服,五彩斑讕,平添幾分"獸氣"。</h3> <h3>舞蹈以手上動作為主,內容主要是摸仿老熊等猛獸的動作,力爭兇猛怪誕。跳至高潮時,還要從火堆上飛身縱過。每至此時,鼓鑼齊鳴,群情振奮,煞是壯觀。接下來,跳曹蓋的隊伍圍著寨子挨家挨戶去跳曹蓋舞者至少三人,三人以上不限,盡皆頭戴面具,在"咚咚咚"的鼓聲和"哐哐哐"的鑼聲伴奏下,激烈地跳躍最后跳到田邊地角為止。據說,這是為了驅鬼,將鬼怪趕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豐登。</h3> <h3>黎明前的黑暗,雪花飄揚。站在篝火旁的村民,用白馬語唱著歌。天要亮了,勇士們又該起來跳曹蓋了。</h3> <h3>在雪花飄飛中,黎明前的祭祀儀式-曹蓋又跳起來了!</h3> <h3>跳曹蓋的小伙子,手拿神兵,如有神助!驅趕妖魔鬼怪!</h3> <h3>一晚雪后,黎明時分,覆蓋著白雪的厄喱村是那么寂靜。</h3> <h3>阿媽站在雪地高坡上,眺望圍繞厄喱村跳曹蓋的隊伍。看見他們把妖魔鬼怪驅離厄喱村,保一村人的平安幸福!</h3> <h3>跳曹蓋的隊伍,在厄喱村走家串戶,驅鬼、賜福!</h3> <h3>白馬藏族房子頂上都有一只塑立的雄雞。關于這只雄雞,也有相傳的故事。</h3> <h3>春聯也融入白馬人的節慶生活。白馬人古老的驅鬼辟邪、祈福儀式和漢文化春聯喜慶的元素相得益彰。</h3> <h3>跳曹蓋的白馬小伙子,卸下面具后,更顯得意氣風發、朝氣蓬勃!</h3> <h3>在雪花飄飄的清晨,看著跳曹蓋人牽著小孩的背影,顯得那么安詳、寧靜、平和!驅鬼人不僅要驅除大自然災害、人類的疾病,還要驅除我們內心魔鬼。</h3> <h3>我和跳曹蓋的同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余庆县|
阳山县|
达日县|
河北区|
确山县|
若羌县|
阿坝县|
娄底市|
泾阳县|
新安县|
城固县|
芮城县|
云龙县|
孝感市|
九寨沟县|
阿拉善左旗|
海林市|
德格县|
中宁县|
永和县|
长乐市|
广东省|
监利县|
钟山县|
大竹县|
蒲城县|
林周县|
三台县|
石棉县|
英山县|
永丰县|
奉新县|
盱眙县|
洪泽县|
肇东市|
法库县|
巴林右旗|
东兰县|
五河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