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母親因病醫治無效,于2008年7月13日22時42分,在無錫市人民醫院逝世,終年80歲。<br>母親己經離開我們10周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現在我的眼前,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br>在2018年清明節期間,我編輯完成的這個美篇,寄托著我對母親的深切懷念。</h1><h3><br></h3><h3><br></h3> <h1>1929年10月16日,母親出生在山東文登縣米山鄉東下莊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h1><h3><br></h3> <h1>1944年至1947年,母親先后任村婦救會長和民兵隊長,積極投身抗日救國和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斗爭。</h1> <h1>(這是母親參軍后照的第一張照片)</h1><h1>1948年1月,母親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母親不怕犧牲,英勇戰斗,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h1> <h1>這是山東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28日頒發給我外公的軍屬證,一直由我外公保管。</h1> <h1>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外婆將這張軍屬證交給了我母親。</h1> <h1>當年的山東省人民政府主席是康生,郭子化是副主席。文登縣當時的名稱,還是昆崳縣哦。</h1><h3><br></h3> <h1>軍屬證載明:“憑此證得享受人民政府一切法定優待并受人民政府和全體人民的尊敬。”</h1> <h1>1949年初,根據黨中央和華東局的部署,為了配合渡江戰役勝利之后,順利接管華東地區,華東公安局從各部隊選調了一大批現役軍人,充實進公安隊伍,母親也從部隊調到了華東公安局工作。</h1><h3></h3> <h1>那年3月初,膠東大雪,母親一行幾十人,攜帶槍支彈藥,全副武裝,從文登縣步行出發,到位于淄博市的華東公安局集合,準備參加渡江戰役。<br>因雪深路滑,布鞋和衣服一直都是濕的,冰冷刺骨。晚上借宿在老鄉家里,首要的任務就是烘干鞋子和衣服,第二天好繼續行軍。當年一路上,既有敵情,又走的異常艱苦。在60年之后,母親談起這段往事時,印象仍非常深刻。</h1> <h1>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遵照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先后發起渡江戰役,殲滅國民黨軍43萬多人,解放了杭州、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這一勝利,加速了全國的解放。</h1><p><br></p> <h1>(根據母親舊照片修復)</h1><h1>母親跟隨華東公安局機關,參加了渡江戰役,并隨大部隊渡過長江。</h1> <h1>負有解放無錫使命的人民解放軍三野10兵團第29軍渡過長江登陸后,一路追擊國民黨潰軍,迅速南下,向無錫奮勇挺進。</h1> <h1>1949年4月23日22時左右,29軍87師第260團未遇任何抵抗,經梨花莊順利進入無錫火車站。并于23時許由光復門進入無錫城,同時入城的部隊還有87師第259團。</h1> <h1>這是無錫光復門舊影。</h1><p class="ql-block"><br></p> <h1>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了。</h1> <h1>這是關于無錫解放的新聞報道。</h1> <h1>母親穿著土黃色的軍裝,走在解放軍的隊伍中,進入了無錫城。</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當年的渡江勝利紀念章。</span></p> <h1>(這是母親保存的《入城紀律》)<br>這本《入城紀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司令部頒布的,由無錫市軍管會1949年5月翻印。</h1> <h1>入城紀律是解放軍給無錫人民的一個見面禮。</h1> <h1>入城紀律一共有12條。</h1> <h1>《入城紀律》強調,所有入城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h1> <h1>對繳獲物資、部隊往房、公平交易、涉外事宜等等,都有明確的紀律約束。</h1> <h1>這是人民解放軍走出農村,開始大規模占領并接管城市的時期,因此嚴肅軍紀很有必要。</h1><h3><br></h3> <h1>母親珍藏著這份《入城紀律》,距今已有69年歷史,是一份珍貴的革命文物。</h1> <h1>1949年4月26日,蘇南行政公署在無錫市成立。公署機關的駐地,就是現在位于學前西路的‘’薛福成故居‘’的那一片房子。</h1> <h1>蘇南行政公署管轄無錫市和鎮江、武進、蘇州、松江4個行政分區,共27個縣、市。</h1> <h1>1952年11月,蘇南行政區、蘇北行政區、南京市合并,建立了江蘇省。</h1> <h1>當時,蘇南地區的國民黨政權雖然已經被推翻,但敵對勢力尚未徹底肅清,階級斗爭仍很激烈。</h1> <h1>不少國民黨特務和殘兵敗將不甘心失敗,他們躲在暗處,進行各種破壞活動,造謠、搶劫、暗殺等時有發生。 </h1><h3><br></h3> <h1>在這種形勢下,必須加強對敵斗爭,維護革命秩序,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h1> <h1>(這是母親在蘇南行政公署公安局佩戴過的帽徽、胸章、臂章)<br>因此,1949年5月13日,在無錫市成立了蘇南行政公署公安局。<br>此時,母親也從華東公安局轉到蘇南行政公署公安局工作。<br></h1><h3><br></h3><h3><br></h3><h3><br></h3> <h1>根據組織的安排,母親與其它幾位戰友一起,負責黃赤波同志及家屬的警衛工作。</h1> <h1>蘇南行政公署公安局長黃赤波,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br>黃赤波后來又歷任江蘇省公安廳廳長、上海市公安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政法部副部長、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市第五屆政協副主席。1978年去世,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他為革命烈士。</h1> <h1>(這是母親的蘇南行政區包干證)<br>蘇南行政公署公安局下轄4個專區公安局、2個市公安局、32個縣(市)公安局、80個區公安分局,156個派出所和7個水上檢查站。</h1> <h1>1951年2月,經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及華東軍政委員會公安部批準,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局將科改為處,各組改為科的建制。</h1> <h1>這是母親當年使用過的‘’包干制生活費發放登記證‘’。</h1> <h1>部隊雖然進了城,而且駐扎在民族工商業發達號稱“小上海”,但仍保持著艱苦撲素的作風。部隊實行供給制,嚴格按照規定和標準發放必需物品。</h1> <h1>這是母親使用過的軍用毛毯。</h1> <h1>(這是母親佩戴過的蘇南警干學校校徽)<br>為了建立一支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警察隊伍,蘇南行署公安局于1949年5月,報請蘇南區黨委、蘇南行署批準后,開始籌建蘇南警干學校。</h1><h3><br></h3> <h1>當年7月中旬,500多名學員就陸續報到入學,母親也是其中的一員。<br>學校設在無錫南門郊外的原華新絲廠的舊址上,時任蘇南行署公安局局長黃赤波親任校長。<br>當年8月5日,學校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時任蘇南區黨委書記的陳丕顯親自到會講話,勉勵學員努力學習。</h1> <h1>學校當時各方面條件十分簡陋,生活也是十分艱苦。<br>絲廠的車間、倉庫,既是課堂,又是宿舍。一個中隊100多學員,集中住在一個車間里,竹床晚上睡覺,白天就當課桌用。 </h1><h3><br></h3> <h1>學校沒有餐廳,開飯時,大家蹲在地上圍成一圈用餐。<br>伙食標準也很低,每頓幾乎都是糙米飯、大鍋蔬菜。每周改善一兩餐伙食,也就是在一盆蔬菜內加幾兩豬肉而已。<br>學校沒有自來水,學員們刷牙洗臉、洗衣服要跑到校門外的河邊取水,到了冬天,河水結冰了,要用磚塊砸冰取水。</h1> <h1>為了克服困難,全校師生發揚南泥灣精神,自己動手,開荒種地。課余時間,大家自告奮勇,除草開荒,挑糞施肥,不到一個月就把校園內一片亂磚碎瓦、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一塊綠油油的菜地,而且還養了豬。 </h1><h3> </h3><h3></h3> <h1>為了豐富業余生活,師生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開展了各種文體活動,演出京劇、歌劇、話劇、大合唱、秧歌、腰鼓,組織了籃球隊,校園時常響起嘹亮的歌聲。全校呈現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抗大精神”,雖然物質條件艱苦,但學習生活卻有聲有色。 </h1><h3><br></h3><h3></h3> <h1>1950年3月,經過8個月的緊張學習,母親順利結業。<br>這是由黃赤波校長簽發的母親的蘇南警干學校結業證書。</h1> <h1>第一期學員結業后,學校就改稱蘇南公安干部學校。1952年底,當時的蘇南、蘇北合并建立江蘇省,蘇南公安干校便遷至南京市,改稱江蘇省公安學校。</h1> <h1>從蘇南警干學校結業后,母親被分配到無錫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工作。</h1> <h1>這是在無錫市公安局工作時,佩戴過的帽徽和胸章。</h1> <h1>母親當年身穿警服,真是意氣風發,英姿颯爽。</h1><h3></h3> <h1>母親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公安工作中,舍小家,為大家,吃盡了萬般辛苦。自從參軍離開家鄉,母親直到離休之后,才有空回山東看望我的舅公、舅婆。</h1><h3></h3> <h1>為了便于接觸群眾,母親經常身穿便服,走街穿巷,收集社情民意和治安情況。</h1><h3></h3> <h1>母親非常善于與人打交道。她講話是山東膠東一帶的口音,再穿插幾句剛學會的無錫話,一下子就拉近了警民關系。母親是標準的南下干部作風,老百姓都很喜歡與她拉家常。<br></h1><h3></h3> <h1>難得一個節假日休息時,母親就會不辭辛苦,帶著我到公園去玩一會,接觸大自然的山水。</h1><h3></h3> <h1>這是母親在蠡園的留影。</h1><h3></h3> <h1>1958年9月,母親調到無錫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專門負責指紋和有關痕跡的技術鑒定工作。</h1> <h1>1960年3月,母親(后排左五)到南京,參加了省公安廳舉辦的指紋訓練班學習。</h1><h3></h3> <h1>在訓練班學習的課余時間,母親(前排右一)與同事們游覽了南京玄武湖。</h1><h3></h3> <h1>母親年幼時,因家中清貧讀不起書。參加革命工作后,她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積極參加機關干部業務培訓和文化夜校的學習,熟練掌握了公安本職業務,為偵破一些大案要案作出了重要貢獻。</h1> <h1>1963年3月,母親奉命離開無錫市公安局,到江蘇省少年犯管教所工作。<br>父親此前已從江蘇省公安廳調往少管所,母親這次工作調動,是組織上照顧全家團聚。<br>這是離開無錫前,父母和我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大妹妹的一張合影。<br>抱大妹妹的那位,是我們家的保姆阿姨。她為人非常好,她跟隨我們一起離開了無錫。</h1> <h1><font color="#010101">這是1965年母親在少管所辦公樓前拍的一張照片。</font></h1> <h1>文革中,公檢法被軍管了。<br>1969年10月18日,林彪下達了"一號戰斗號令",與此同時,大批干部被疏散到各地。<br>1969年12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蘇省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批準母親和父親下放勞動。</h1><h3><br></h3> <h3></h3><h1>4天之后,即1969年12月16日,父母即帶領全家來到了位于寧鎮交界處的深山老林一一句容縣寶華山下,一個只有13戶人家的小山村一一亭子公社王莊大隊大棚生產隊下放勞動。</h1><h3><br></h3><h3><br></h3><h3><br></h3> <h1>父母是帶薪下放勞動的,因此全家在生活上有基本的保障。這是毛主席有寬廣的胸懷和黨的干部政策好,為父母今后的復出留下了伏筆和后路。</h1><h3><br></h3> <h1>國家還撥款和下達建材計劃,在山溝里給我父母建造了三間瓦房。當年父母每人每月的糧食供應標準,也從25斤調整為45斤,吃飽飯,有力氣,好勞動哦。</h1><h3><br></h3> <h1>父親1944年在上海讀書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因此他在農村勞動三年之后,就被安排到一所中學擔任語文教師了。母親擔任生產大隊黨支部委員和婦女主任,在農村勞動了七年之后,被安排擔任一所國營旅社的負責人。</h1> <h1>當年,在我們這些孩子的眼里,亭子是個好地方。</h1><h1>那里有一座山叫胄王山,山下有個村莊叫達姬村。傳說村里有一個叫達姬的姑娘,有一天上山砍柴,她無意中發現了一面寶鏡,上面寫了四句詩:“胄王一座墳,能發江南人。要想得此墓,只需用寶鏡。”后來,人們就建了一座廟,取名“達姬廟”。</h1><h1>也有傳說,當年紂王的后人遷居到了這里,胄王、達姬應為歷史上的紂王、妲己,胄王、達姬疑為筆誤。<br> 寶華山南側還有個一個村莊叫華山村,相傳是“華山畿”故事的發生地。《華山畿》是南朝樂府民歌,是《梁祝》故事的雛形。<br>關于武岐山的故事更多,過去山頂有一座道觀名武岐殿,山下有個村叫道士莊。山上終年云霧繚繞,盛產名茶。<br>1915年武歧山茶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br>地處群山之中的亭子,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新四軍后方醫院和游擊活動區之一。陳毅在茅山打游擊時,經常來亭子一帶活動,這里是新四軍的根據地。</h1> <h1>我們家下放的亭子公社王莊大隊大棚生產隊,既無電燈,也沒有自來水,還不通公路,但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人民善良,并遠離塵囂,儼然是一處世外桃源。</h1> <h1>1976年2月26日,我們全家去照相館拍了一張全家福。那時,父親己經恢復工作,但母親仍在農村下放勞動,而我則要到遠在東北的董存瑞生前所在團去當兵了。</h1> <h1>臨行前,爸媽總有點依依不舍,他們對我千叮嚀、萬囑咐,最后由爸爸執筆,在我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上寫了一封親筆信。</h1><h3><br></h3> <h1>爸爸是用毛筆書寫的,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字里行間充滿了父愛、母愛和對我的嚴格要求及期望。<br>爸媽都是在戰火連天的年代參加革命的,經歷過槍林彈雨和生死考驗。他們毅然將我這個獨子,送到千里之外的東北去當兵,當然知道意味著什么。</h1><h3><br></h3> <h1>這本留有爸爸筆跡和爸媽囑咐的筆記本,隨著我到東北、赴湖南、回江蘇,43年的四海闖蕩和無數次搬遷,一直完好無損。<br>這是我走上革命道路時,爸媽為我指引的前進方向,也是我的初心。<br>43年來,我不忘初心,恪盡職守,攻難克艱,戰勝兇頑,奮勇前行,沒有辜負爸媽對我的殷切期望。</h1> <h1><b>1979年長沙炮校放暑假,這是我當兵后第一次回家探親。那一年,部隊配發了可以釘領章外穿的草綠色短袖襯衣。<br>7月8日,全家到照相館拍了一張照片,幾年不見,兩個妹妹長高了。</b></h1><h3></h3><h3></h3> <h1><b>1979年9月,省委組織部和省公安廳重新安排了父母的工作。<br>1980年6月,我從長沙炮校畢業后回家探親。這時,爸媽又重新穿上了警服,顯得精神煥發,看起來年輕了不少。</b></h1><h3></h3> <h1>1984年8月,我的兒子在無錫出生后,父母十分高興。母親買了許多雞和雞蛋來無錫看望孫子,并與我們居住了一段時間。這是我陪母親到無錫黿頭渚公園游覽,在‘’包孕吳越‘’景點處的留影。</h1> <h1>母親是新中國第一代人民警察,她一輩子聽黨的話、跟黨走,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人民公安和人民司法工作,貢獻給了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h1> <h1>這是母親離開家鄉30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山東老家,與三位妹妹的合影。</h1><h3></h3> <h1>母親是恪盡職守的優秀共產黨員。母親一輩子勤奮好學,革命事業心、責任心強。 她干一行、愛一行、鉆研一行,在各個工作崗位上都圓滿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母親工作過的所有單位的領導和群眾,對她都是有口皆碑,一致好評。</h1><h3><br></h3> <h1>母親是意志堅強的共產黨人。她的一生很不平凡,她不但面臨過槍林彈雨的生死考驗,也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下放農村勞動改造的磨難,還遇到過許多艱難險阻。對此,母親總是以驚人的膽魄和毅力迎接挑戰,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闖過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關口,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光明和希望。</h1> <h1><p>(這是母親的二級金星榮譽獎章證書)</p><p></p></h1><h1>病重期間,母親對前來探望她的單位領導說,面對病魔,我一定會堅強。母親是一個說到,就一定能夠做得到的人。面對病痛的折磨,母親始終一聲不哼,用十分平靜和安詳的神態,走完了她人生的歷程。</h1><br><br><p></p> <h1>(這是母親的二級金星榮譽獎章)<br>母親是品德高尚的人。她對黨赤膽忠心,勤奮工作;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服從領導,嚴守紀律;顧全大局,克己奉公;堅持原則,愛憎分明;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廉潔自律,一身正氣;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樂觀豁達,意志堅強;生活健康,情趣高尚;扶貧濟困,樂善好施,一輩子喜歡助人為樂。</h1><h3> </h3> <h1>汶川發生大地震時,母親已經病重。但她仍心系災區,多次主動捐款給災區人民,并積極交納了特別黨費。她用自己臨終前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她自己是一個堅決聽黨的話,心中裝著人民、裝著他人,有崇高思想覺悟的離休老干部。</h1><h3></h3><h3><br></h3> <h1>(這是母親的離休證)</h1><h1>母親是家庭的棟梁和主心骨。母親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她事必躬親,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她偉大的母愛和優秀的人格力量,影響和教育著子女和兒孫。</h1><h3><br></h3> <h1>母親一輩子辛勤操勞,節衣縮食,勤儉持家,十分關心兒女和子孫的健康成長。<br>在子女上學、參軍、提干和婚姻等人生重大轉折之時,總是母親竭盡全力及時提供了最關鍵的幫助和指導。<br>在子女事業有成,一帆風順之時,總是母親首先送來祝福的話語,并及時提醒子女要戒驕戒躁,克己奉公,爭取更大的進步。</h1> <h1>當子女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總是母親挺身而出。她不但送來關心和溫暖的話語,還給予傾囊而出的資助,并鼓勵子女要學會勇敢,學會堅強,迎接挑戰,去爭取最后的勝利。</h1> <h1>母親的一生,是忠于黨、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光榮而偉大的一生。</h1><h3></h3> <h1>她是黨的好女兒,人民的好干部,我們的好母親。母親80年的人生歷程和60年的革命歷史,給我們子女留下了極其寶貴、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h1> <h1>(這是父親親筆為母親填寫的干部履歷表)<br>在這個世界上,生我養我,最最疼愛我的那個人,我親愛的母親與世長辭了。她與我和我的親人們,她與她的同事們、戰友們,永遠分別了。<br></h1><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親愛的母親,您在九泉之下放心吧!您對我們一貫的教導和臨終的囑咐,我們兒女和子孫一定牢記在心,永世不忘。</font></h1><h3><br></h3> <h1>我們一定會好好工作,做一個像您一樣的,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人。</h1> <h1>(2007年10月16日,在母親80壽辰時,父母相偎合影)<br>母親去世八年后,父親無疾而終,也離我們遠去了。<br>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的恩情,將永遠懷念他們!</h1><h3><br></h3> <h1>親愛的父親母親,您們安息吧!<br>親愛的父親母親,來世我還做您們的兒子!<br>親愛的父親母親,您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h1><h3><br></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225wlunu?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珍貴文物:人民解放軍《入城紀律》</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vjdmbnn?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父輩難忘的戰斗:冰血長津湖</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kmk7ft9?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生命中最應該珍惜的地方</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428mjk9?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無悔的選擇:我的軍旅我的路</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9hu4klb?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褪色的記憶:我的青春我的校</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bsi3i3a?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遙遠的呼喚:我的戰友我的炮</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r57z47k?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永久的緬懷:我的英雄我的贊</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ryihoy4?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心中的燈塔:我的書記我的師</a><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平和县|
宜良县|
清水河县|
济源市|
称多县|
兴安县|
绥芬河市|
清苑县|
寻乌县|
南雄市|
锡林浩特市|
定日县|
天镇县|
右玉县|
和林格尔县|
安阳市|
荆州市|
大英县|
万山特区|
临夏县|
永年县|
茂名市|
合山市|
四平市|
平定县|
革吉县|
曲水县|
醴陵市|
乳源|
海伦市|
哈巴河县|
宾川县|
毕节市|
久治县|
焉耆|
临猗县|
衡阳县|
都兰县|
浦东新区|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