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創作題材廣泛、表現手法豐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代表了中國繪畫的高峰,成為中華傳統藝術的瑰寶。</h3><h3> 宋人小品以盈尺的畫幅傳達著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和審美意趣,傳遞著樸素淡雅、虛靜恬淡的美學特征。</h3><h3> 臨摹是學習中國畫的必經之路。以下是王宇鋒老師臨摹的宋人小品畫。</h3> <h3> 碧桃圖 絹本設色 24.9厘米×27.0厘米 原作在故宮博物院藏</h3><h3> 桃自古就有辟邪、長壽的寓意,是常見的繪畫題材之一。嬌媚的桃花,紅白相映,綠葉扶疏。畫面雖僅有兩枝碧桃,但在繁華錦簇、苞蕾盈枝的描寫中透露出濃郁的春意。</h3><h3> 花瓣用多變的細線條勾描,復以白粉、淡胭脂色多層暈染,富有層次變化和立體感。嫩芽用胭脂線勾輪廓和葉筋,填以花青和汁綠,自然生動。全圖用筆精細,設色淡雅,畫面雖小,意趣無窮,是南宋寫生佳作。</h3> <h3> 烏柏文禽圖 絹本設色 27.5厘米×26.9厘米 原作在故宮博物院藏</h3><h3> 雪后溪邊,一對毛羽燦爛而又略顯蓬亂的紅嘴藍鵲,在寒風中棲于烏柏枝頭的情景。樹下溪流蜿蜒,水花擊石。山石和樹上的積雪使觀者有一種寒氣撲面而來的感覺。</h3><h3> 花鳥與山水相結合是南宋花鳥畫的一大特色。花鳥與山水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意境幽遠,給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對后世影響深遠。</h3> <h3> 霜柯竹澗圖 絹本設色 27.4厘米×26.7厘米 原作在故宮博物院藏</h3><h3> 雪后兩只紅嘴藍鵲棲于臨水梅樹枝頭,枝干虬曲,竹葉蕭疏,樹下清流湍激,水花飛濺。</h3><h3> 畫面上方以淡墨暈染,竹枝以雙勾寫出。竹樹、山石用筆剛勁,水流和文禽羽毛用筆輕柔,使畫面形成剛柔、動靜對比的藝術效果。</h3> <h3> 松澗山禽圖 絹本設色 25.3厘米×25.3厘米 原作在故宮博物院藏</h3><h3> 此圖選取山澗一角,繪老松蒼翠茂密,藤條盤繞而上。樹下翠竹挺勁,溪水蜿蜒奔流。畫面色調以墨色和深青色為主,給人以幽深清寂之感。</h3><h3> 四只山鵲打破了畫面的清冷氣氛,營造出“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松樹樹干和鱗片用濃墨畫就,松針細筆勾寫,復用墨青色渲染。竹葉雙勾填色。山石以勾勒為主,既有棱崢之姿,又得潤澤之味。用筆蒼勁酣暢,工中帶寫,筆墨嚴謹。</h3> <h3> 白頭叢竹圖 絹本設色 25.4厘米×29.0厘米 原作在故宮博物院藏</h3><h3> 冬日小竹數竿,殘雪積于蒼翠的枝葉之上,寒意未消。兩只白頭翁棲于枝頭,一只低頭梳理羽毛,一只遙視遠方。</h3><h3> 竹葉和竹枝雙勾填彩,錯落有致。白頭翁用淡彩層層暈染,再以尖毫細筆繪出絨羽,形象生動,刻畫準確,富有毛絨質感。</h3><h3><br></h3> <h3> 梅竹雙雀圖 絹本設色 26.0厘米×26.5厘米 原作在故宮博物院藏</h3><h3> 修篁白梅,二雀一高一低分棲枝頭,寒風清冷,白梅盛開,竹枝半帶枯黃。</h3><h3> 鳥羽用細筆勾描,然后以墨或淡彩暈染,茸毛質感明顯。梅花用白粉和淡黃繪寫,層次豐富,嬌艷逼真。竹葉以細線雙勾輪廓,后染以花青、汁綠、赭石等色,向背轉折清晰可辨。整圖簡潔明了,用筆工細,設色清麗,體狀物態精工而有生意。</h3> <h3> 疏荷沙鳥圖 絹本設色 25.0厘米×25.6厘米 原作在故宮博物院藏</h3><h3> 荷塘一角,一枝蓮蓬橫出畫面,一鹡鸰棲于蓮梗上,回首注視著上方的一只小蜂,凝神專注之態惟妙惟肖。</h3><h3> 鹡鸰與蓮蓬分布畫幅兩端,如此構圖使畫面顯得既穩定又生動。殘敗的荷葉用筆細膩,點染結合,葉上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令觀者如實物在目。</h3><h3> </h3><h3><br></h3> <h3> 宋人小品畫幅雖小,卻能小中見大。畫家寄情于景,將自己的主觀精神和情感融于自然之中,使畫面充滿了詩意。觀宋人小品畫,能從中體會到意境之美、技藝之美、精簡之美、筆墨之美和生活之美。</h3> <h3> 宋人小品臨摹者王宇鋒:河南大學副教授,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在省級展覽中入選并獲獎。</h3><h3> 聯系電話:13569501656</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桂阳县|
独山县|
合作市|
西丰县|
黎城县|
宣武区|
麻江县|
那坡县|
青岛市|
银川市|
来宾市|
伊金霍洛旗|
吉林省|
广宁县|
林州市|
财经|
大洼县|
高唐县|
民和|
永城市|
方城县|
稻城县|
寻甸|
闽清县|
兴文县|
冕宁县|
曲麻莱县|
肥西县|
合川市|
镇巴县|
临洮县|
蒲城县|
于田县|
布拖县|
遂平县|
漠河县|
高青县|
阳曲县|
同心县|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