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那個油塘埠

伍 看

<h3> 序</h3><h3> 萍鄉于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快活地。</h3><h3> 記不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要填寫履歷表了,我問父親籍貫、家庭出身如何填寫,父親的臉色瞬間陰沉嚴峻。日后的日子里,我漸漸地品出萍鄉這二字所隱含的別樣苦澀。</h3><h3> 狗年春節前,我終于來到油塘埠。</h3><h3>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踏上油塘埠。在族親的陪同下,我細細地打量著這血脈相連的一磚一瓦,默默地環視著這親情難斷的村落,向著安臥在祖墳里的列祖列宗,向著那曾不愿直面的祖父,投出深情的一瞥,獻上后輩真誠的敬畏。</h3><h3> 我的祖父,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h3><h3> 循著他的足跡,我們訪萍鄉,走油塘埠,探牛嘴沖。舊地雖早已難辨,但在散落的蹤跡中,我仍在揣摩他的身影,仍想嗅出他的氣息。俱往矣,他那模糊的輪廓已是漸行漸遠,最終將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中。</h3><h3>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時勢造人,在大時代面前,個人微不足道。百年人生,不經意間灰飛煙滅,沒有任何記恨,有的只是無奈。</h3><h3> </h3><h3><br></h3> <h3>   那 個 油 塘 埠</h3><h3> ———父子間的對話</h3><h3> </h3><h3> ( 在時光隧道里,迎著微微紫光,兒子和父親相遇了,下面是父子倆的對話)</h3><h3> </h3><h3> 父親:你們去了油塘埠啦?怎么想起要去啊?(臉上浮現寬慰的笑容)</h3><h3> 兒子:是啊! 看看老爸的家鄉啊,也是為兒多年的一個心結呢! 兒輩都快70了,洗盡鉛華人從容,該看看祖宗的集聚地了。<br></h3><h3> 父親:油塘埠就是我的出生地。家中我居長,以后又有二弟一妹。 上有曾祖母、祖父母及父母,是四代同堂的家庭。 當時父親在外求學,見面較少 ,家中從曾祖父開始,開設中藥店,名保生堂,屬小康之家。</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親:你們這次去看見怎樣的情形啊?</h3><div> 兒子:一個靜謐的鄉村,空氣清新,四下寧靜,曠野油綠,有種世外桃源的感覺。百年前就是這番情景嗎?</div><div> 父親:那你們搞錯啦! 我的幼時的老家油塘埠,可是個商鋪連接,商販穿梭,人丁興旺,商業繁華之地啊!</div><div> 兒子:這里又不是沿河而建,交通并不便捷,怎么可能是熱鬧繁華地呢?父親,我不相信呢。</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父親:油塘埠雖是一個小鎮,但在當時是湘贛兩省必經之路。向西不到十里是老關火車站,與湖南醴陵縣交界,向東十里是長春埠,也是一個小鎮,有鐵路經其旁。再十里過浮橋(黃華橋)為湘東鎮,又過一浮橋為峽山口火車站 。</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所以,油塘埠距湘東20里,距萍鄉城50里,兩旁有山之田壟,無河流,要外出只有走路或者到老關乘火車。</div><div><br></div><div><br></div> <h3>  兒子:我所看到的老家——油塘埠,跟我所見到的各地農村鄉野的千千萬萬村落一樣,只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br></h3><div> 父親:當然,全國各地這樣的小鎮很多很多,但地理位置特別,歷史變遷大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小鎮也不是很多呢。</div><div> 兒子:油塘埠真的有這么大的魅力?</div><div> 父親:舊時油塘埠的商業比較繁榮,每日客商來往不斷,特別是醴陵過來運煤的獨輪車,從天還沒亮 知道晚間絡繹不絕,而且油塘埠是舊時鄉俗農村商品等的供應點。因此,各行各業都集中于此。</div><div> 如雜貨店(京廣雜貨、南北海味、路塵山貨香、香燭紙張等)、布店、中藥店(同春堂、濟生堂,保生堂三家)、飯店、肉砧、米制點心店、鞭炮店、紙馬店。</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 <h3>  (此屋是當年先祖的保生堂以及住宅)</h3> <h3>  兒子:父親講了鎮上有那么多種類的店鋪,鄉親們生活還是挺方便的啊!<br></h3><h3> 父親:鄉親們的生活的確很方便的,那時需要的也是多方面的,僅靠那些店鋪還是不夠的。</h3><h3> 兒子:哪還有什么可以做補充的,讓鄉親們各取所需呢?</h3><h3> 父親:還有眾多個體戶啊,有剃頭、道士(專事敬神喪葬祭拜)、鼓樂戶(為紅白喜事提供樂班),還有住戶附帶賣些瓜子、南蘿卜等,還有一家專供貨郎擔住宿的店,貨郎擔多為湖南衡陽一帶的,挑貨下鄉,均為供應一些日用小商品,手搖小鼓,走田串巷,送貨上門,方便農村婦女。</h3><div> 不定期來油塘埠的個體戶,還有裁縫師、鞋匠、木匠(那時亦稱博士)、泥水匠、織布匠、堪輿家(看風水先生)、閹豬閹雞匠、補鍋匠、鐵匠、錫匠、銅匠、漆匠。</div> <h3>  兒子:今天的油塘埠,與一幢幢居民院落不同的是,是公用建筑設施建在附近。</h3><h3> 父親:當年的家鄉占地很大呢。整個小鎮可分為上中下三段。記得以往是各有名稱的。如我家所在的中段名為興隆街。</h3><h3> 上段在一禁山之下,一旁之上為田壟,依次為大皂角樹、泉水井及大池塘,街口有一小大王廟,禁山樹木蔥蘢,歷年以來,禁砍柴伐木,其中有苦珠、圓珠及榛子樹,后山還有酸棗及柿子樹,那都是我們兒時常去采野果之處。</h3><h3> 皂角樹挺立高大,結出的皂莢婦女們用于洗衣,樹頂有幾個鳥巢,老遠就引人注意,是油塘埠鎮的一個標志。</h3><h3> </h3> <h3>  兒子:這次在油塘埠,族親們專門引領我們參觀了一口水井,但不是那種常見的有圓形井沿圍住的那種水井。據說是全村唯一的一口天然井。</h3><div> 父親:是的。泉水井底是大石塊,僅一小出口出水,春夏季水勢旺盛,蓄水較深,可以用桶挑水。冬季水枯見底,只得用小瓢從中慢慢取水,但從未干涸過。因為是全鎮唯一的飲水源,有時會供水很緊張。后來自家鉆井的較多了,飲水已無問題。</div> <h3>  父親:泉井之下為大水塘,面積較大,鎮上段在大水塘的旁邊,對面延伸到茶山腳,下面連接鎮的中段,建筑了三合土的矮墻及出水閘口,大塘水滿向下經小溝流入壟田。應該是個灌溉系統吧。</h3><h3> 矮墻一處建了"惜字亭"。兒啊,你知道做什么用的?</h3><h3> 兒子: 不知道呢。</h3><h3> 父親:這個不大的"惜字亭",實際上是專用于焚燒銷毀寫滿字不能再利用的紙張的。舊時對于寫了字的紙張,奉為圣物,鄉間民俗把"敬惜字紙"是看作善舉的,所以不可將其隨便處理。</h3><h3> 大塘水滿可供兒童游泳,可養魚,也可放鵝鴨,可洗衣服,可灌溉稻田,山水相映,為油塘埠小鎮增色,也可能是油塘埠命名的來由吧。</h3> <h3>  兒子:真沒想到百年前的油塘埠,有這么大的范圍,那么復雜的街坊結構。</h3><h3> 父親:那是的啊。從大塘邊至甕門處為中段,為主要商店之所在,萬壽宮、蕭家祠堂及朱家祠堂也位于這一段。</h3><h3> 相對的店房有較高并相連的棚檐,高高并相連接的棚檐,既可以遮陽,又可以避雨。夜間各家商鋪門口高懸"檐燈",便于行人往來。</h3><h3> 兒子:現在想象一下,一定很有韻味吧,如此景保存至今,一定是旅游和攝影愛好者趨之如騖的熱門景點吧!</h3><h3> 父親:自甕門以西為下段,臨盡頭之左有一座貞節牌坊,為本鎮張家所立。下段的主要商店較少,南面為山,北面為田野及朝公祠居民點,中段南面為山地,北面較空曠,為大片田野及遠山。<br></h3><h3> 兒子:這次是聽了介紹,現在的油塘埠村有居民700多戶,除了蕭姓,張姓,熊姓,岳姓等等是大姓,后來又來了許多其他姓。是五湖四海了。</h3> <h3>  兒子:很多年前 父親憑著早年的記憶,要兒畫出油塘埠的全景圖,圖中那座藍瓦紅墻的廟宇建筑,是你在書中多處講到的萬壽宮嗎?</h3><h3> 父親:是的。萬壽宮就是一座廟宇,是全鎮唯一較大的建筑。廟宇在中段的東南角,傍山而建,四面有圍墻,前門上有"玉宇瓊樓"大字,后門瀕臨大塘,出了前門的右邊,是上山小路,左邊為戲臺后的高墻,檐下繪有戲文人物,頭面衣著栩栩如生,是出自高手所作。</h3><h3> 這里是我們幼時最感興趣的地方,因為附近樹上有許多鳥窩,常想到要爬上去捉小鳥。</h3> <h3>  兒子:那座廟宇,不僅是父親兒時最喜歡玩耍的地方,也是自幼接受啟蒙的地方吧。我看父親對那里是印象深刻啊!</h3><h3> 父親:是這樣的。當時油塘埠沒有國民小學,只能在萬壽宮觀音堂內設私塾授徒。</h3><h3> 我是六歲那年入學的,由祖父一手辦好入學。那天我穿上新衣新鞋,到萬壽宮后,見一群學生正在瑯瑯讀書,見我到來都停下來注視著我。</h3><h3> 祖父引我拜見老師,隨后是焚香點燭放鞭炮,要我在圣賢先師孔夫子牌位前磕頭作揖。老師微笑立一旁。老師是我們蕭家長輩,已是須眉皆白的老人。我的桌椅就擺在老師的書桌旁邊,這是優待之意。</h3> <h3>  兒子:讀父親的《七十年五記》中的求學記講述,私塾很快就被民國小學所替代了。</h3><h3> 父親:在上私塾大約一年半以后,經過鄉親父老的努力和集資,萬壽宮內辦起了民國小學,最大的變化是老師為中年的知識分子,教學內容有國文、修身、算術等新課,教學方法也用上了黑板和講解,國文第一冊開始就認字"人、手、足、刀、尺,山水田,豬牛羊,紅花綠葉"等,有圖有文,學生很容易理解,所以進步很快。</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萍鄉你們一定也去看看了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兒子:那是一定要去看的。萍鄉是我們宗族源遠流長的源頭,是先人靈位安放的集聚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 今天的萍鄉和油塘埠,一定是今非昔比了。我們宗族祖上先人落腳在萍鄉定居,可以上溯到明朝,距今五百多年歷史了,繁衍生息,薪火相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兒子:祖父是我們心中一個解不開的謎。由此也就更添幾分好奇。這次回鄉探訪,想循著祖父曾經居住和活動過的地方,探究出他的人生蹤跡,還原他歷史的真貌,哪怕只是朦朧的輪廓,哪怕只是一個側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我的父親,你們祖父,生于晚清,長于民初,也隨當時有志青年大潮,東渡扶桑求學,學成歸來,尋職謀生。他的一生適逢國家積貧積弱,分化動蕩的亂世,只得裹挾在歷史大潮中興衰沉浮。他的很多很多事情,已永遠地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了。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兒子:是啊! 耳聞目睹的一切,無法考證,只能說是傳說,難辨真偽。也只能是汲取傳說中的基本信息,聯系當時歷史狀況,做出符合邏輯的推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 如果能有專門部門搜集和編撰這類史實,當然很好。但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兒子: 真的很感謝父親在晚年時,為我們留下了詳細有趣的童年家鄉記憶,從而讓萍鄉和油塘埠變得那么熟悉那么可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 這也是我在人生最后階段想完成的一樁心愿,告慰了列祖列宗,安放了一顆游子心,也是向后代作了最后的傳承。</font></h3> <h3>  (上圖種著綠樹的山坡,據說過去是滿山坡的桔樹,傍著山坡建有房屋,這片山林以及房屋都是祖父置辦的家業。)</h3> <h3>  (這幾幅照片是在牛嘴沖拍的祖父原來房產的原始磚墻殘留部分。)</h3> <h3>  說明: 以上父親的全部敘述,均摘自父親的《七十年五記》(政協萍鄉市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1988年10月版)。除個別地方,將書面文字改為口語化文字之外,均為原著摘抄而成。</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吉林市| 油尖旺区| 遂溪县| 晋宁县| 广德县| 麻栗坡县| 珲春市| 木里| 修武县| 措美县| 兴和县| 南阳市| 台江县| 南涧| 杭锦旗| 娄底市| 富顺县| 墨竹工卡县| 泗阳县| 阳信县| 南澳县| 永兴县| 嵩明县| 咸丰县| 蓬溪县| 河南省| 海城市| 右玉县| 喀喇沁旗| 延边| 秦安县| 元谋县| 文昌市| 岳阳县| 政和县| 长春市| 华坪县| 宾阳县| 宿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