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孔孟顏曾四姓為何使用“通天家譜”,輩分用字一致,千年不亂在中華大地,包括海外華人當中,且只有四姓是所謂的“通天家譜”,這四姓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孔、孟、曾、顏。這四家的祖先分別追溯到儒家的孔子、孟軻、曾參、顏回四大圣賢。而這四家的家譜所排的字輩——就是輩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樣的。這充分表現了我們這個民族崇尚文化,重視血統的精神。</h3> <h3>孔子</h3><div>中國歷代王朝,往往推崇儒學為正宗。漢高祖劉邦于“自淮南還,過魯,以太牢(豬、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家思想更是處于統治地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趙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尊重儒學,都到曲阜祭祀過孔子。中國歷代王朝規定孔子、孟子、顏淵的后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專管祀典、祀產。曾參的后裔曾質粹,在明嘉靖十八年(1539),也由皇帝下詔特封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div> <h3>孟子<br></h3><div>孔孟后人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從孔子第五十六代開始的。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御賜孔姓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當時的“公”字輩是孔門第58代。因為孔姓五十六代孫孔希學及五十七代孫孔訥也曾在明初先后襲封衍圣公,所以把他們兩個名字當中的“希”和“訥”的偏旁“言”也加上去,放在前面,共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div><div>清圣祖康熙帝繼位后,極力推崇圣人儒家思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山東曲阜,專程拜謁孔廟,御賜孔姓派字“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四句20字定輩序。因曾子、顏回和孟子都是孔子的嫡系弟子,還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廣大,為此,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圣祖御準此三姓同用御賜派字。其中,孔姓從第 61派、 顏姓第 62派、曾姓第63派、孟姓從第64派啟用“宏”字輩。此后,孔、孟、顏、曾四姓統一輩字派譜,輩份互相聯動,全國得到統一。</div><div>乾隆皇帝繼續推崇儒家思想,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御賜十個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1774年2月17日(乾隆三十八年),朝廷詔告天下:凡孔、曾、顏、孟家族后裔都必須按先帝所御賜之20字取名,否則,不淮入其家譜,“四姓”家譜得到了帝王的肯定。孔、孟、顏、曾四姓真正成為“通天譜</div> <h3>曾子<br></h3><div>1920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為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又立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并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準公布。</div><div>事實上,顏姓并沒有使用這套派字,因為顏家與孔家有表親關系,孔子之母為顏徵在,姓顏,所以未采用與孔門相同字輩,而是由皇帝另外欽賜一套傳世字輩。顏氏自六十一世起為:公重從嗣胤,伯光紹懋崇。懷士錫振承,景世廷秉培。克建永沛昭,啟裕顯兆守。</div> <h3>顏子<br></h3><div>現在,這四姓子孫繁衍生息,遍布國內國外,異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輩,就可以按輩分稱呼。如果經濟困難,還要互相資助。“通天家譜“不僅成為家族血緣關系的紐帶,也成為中華民族綿延不息,傳統文化傳承不止的象征。</div><div>孔、孟、曾、顏后裔行輩五十字</div><h3>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h3><h3>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h3><h3>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h3><h3>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h3><h3>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br></h3> <h3>萬仞宮墻(wàn rèn gōng qiáng )“萬仞宮墻”原名仰圣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h3> <h3>孔姓家譜輩分排列 (孔氏行輩字)</h3><h3>明洪武年間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希(士)、言(伯)、公(文)、彥(朝)、 承(永)、 宏(以)、聞(質)、貞(用)、 尚(之)、衍(茂)。</h3><h3>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h3><h3>興(起)、毓(鐘)、傳(振)、繼(體)、 廣(京)、 昭(顯)、憲(法)、慶(澤)、 繁(羽)、祥(瑞)。</h3><div><br></div><h3>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h3><h3> 令、德、維、垂、佑,</h3><h3>欽、紹、念、顯、揚。</h3><div><br></div><h3>后來,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報當時的北洋政府批準,又續了二十字: </h3><h3>建、道、敦、安、定,</h3><h3>懋、修、肇、彝、常,</h3><h3> 裕、文、煥、景、瑞,</h3><h3>永、錫、世、緒、昌。</h3><div>這二十個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孫至一百零五代孫的行輩。</div><h3><br></h3> <h3>儒家思想與祭孔禮儀,讓大家感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同步。</h3> <h3>四平孔子學會 紀念孔子誕辰2568周年</h3><h3>75代孔祥志</h3><h3>75代孔祥福</h3><h3>72代孔憲麗</h3><h3>77代孔德娟</h3><h3>四位后人給老祖宗上香</h3> <h3>孔家72代 孔憲麗</h3> <h3>四平市孔子學會成立大會+孔子學會紀念孔子誕辰2568周年</h3> <h3>四平市孔子學會成立大會</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烟台市|
满洲里市|
武冈市|
永福县|
普定县|
钟祥市|
轮台县|
枣庄市|
灵山县|
城口县|
永宁县|
古交市|
乌拉特后旗|
万宁市|
思南县|
鹤壁市|
信阳市|
兰考县|
武城县|
东平县|
余江县|
辉县市|
集安市|
武强县|
宕昌县|
麻江县|
洪江市|
怀安县|
玛多县|
马尔康县|
眉山市|
南召县|
调兵山市|
桂平市|
漠河县|
隆林|
英山县|
旌德县|
城市|
凤冈县|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