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大田壩-我的家鄉

川蘇子

<h3>2018.2.8號我帶著兒子踏上了回鄉之路,這是第二次帶他回四川,外公外婆聽說要帶外孫回去可高興了,一個星期前就日日盼呀盼天天數日歷,好在現在列車提速了,當天就能到家。兒子也是一路興奮,嘰嘰喳喳的,看著車窗外不停變換的風景,一天路程也沒覺得疲憊乏味就到家了。</h3> <h3>途徑湖北黃岡,隔著車窗拍下美景一張,因為心情好所以看什么都美。</h3> <h3>一路走來,翻山越嶺過隧道,一程一景各不相同美不勝收。途徑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靜默中的小鎮吸引了我,隨手拍下。</h3> <h3>我家全貌,童年的樂園,一輩子的家。陳舊卻有溫度,我心心念念的地方。</h3> <h3>場院下的草垛子,每年收完稻,稻草都收集成樹,是家里大黃的儲備干糧,也解決一些農事之需。</h3> <h3>我家的大黃,爸爸的寶貝兒子,我兒子也是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黃牛,咋咋呼呼的,想靠近摸摸它又害怕,只能杵在那里看著它吃東西,像欣賞什么稀奇寶貝似的。</h3> <h3>屋后土梗子邊的柏樹獨樹一幟,柏樹可以說是四川的家鄉樹,四季常青,隨處可見,生命力也很頑強。</h3> <h3>隔壁鄰居家的舊房子,當年捉迷藏的最佳藏身之所,是很和藹可親的一家人,現在已經人去屋空了,房屋也日漸破敗,只有那些美好的記憶一直留在心間。</h3> <h3>水田里還有收割后的痕跡,年年歲歲如此,幾只白鵝自由自在輕歌曼舞,見到生人不理也不怕,自顧自的在田邊覓食,一步一搖很是優雅。</h3> <h3>屋前的黃泥田,在我小的時候每一塊水田都整理的很干凈,通通插上稻秧,放眼望去一彎一彎的綠油油。現在這里的年輕人都出去找事做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無人耕種,良田荒蕪長滿了水草,倒是成了鴨子的樂園,在哪里覓食撒歡都不會被驅趕。</h3> <h3>我家的魚塘,以前也是稻田,后來我們小輩也隨大流到外面謀生活去了,剩下年老的父母沒有那么多的糧食需求也做不動太多田地,索性買了幾百條小魚仔養上,也不特別飼養,只把吃剩的米飯倒進田里,也不管理,什么時候想吃就去釣一條起來,遇到山村鄰居有需要的隨便撒一網就夠了,你別說這黃泥塘養出來的魚還挺好吃的。</h3> <h3>這個物件在我老家叫做拌桶,往年收稻架手搖打谷機用的。現在不怎么用到了,今天為了捕魚才搬出來打掃打掃裝魚用的。這老頭是我爸爸,上了年紀身體也不是很好,但瘦小的身體勁兒還是挺足的,大概是長年勞作練出來的。</h3> <h3>全家總動員,拉網捕魚,等會兒準備用這個攔截慌不擇路的大傻魚。</h3> <h3>經過布網,敲打水面,受驚的魚兒開始不淡定了,到處亂竄,一會會兒就有魚落網了,激起一圈圈黃泥浪。今晚有魚吃洛!</h3> <h3>我家的土灶頭,以前是咖啡色的灶面,使用年代太久破了,去年換了個白灶面,看起來整潔多了。大大小小四個鍋,炒菜的,燒水的,煮飯的,備用鍋,挺齊全的,我覺得比我城里的煤氣灶實用多了。</h3> <h3>兩個灶膛,一管煙囪,一把火鉗,今晚就在這個大大的鍋里煮麻辣魚洛!我親自上灶頭。</h3> <h3>魚肉,酸菜,配料齊全就等大廚出手了。在我家煮魚可大氣了,從來都是整條煮完的,六七斤的能煮兩大盆,好在鍋子夠大,兩尺寬的,隨便燒。</h3> <h3>這個是扒耙,竹制品,農事必備。七零后八零后應該知道使用方法,扒點柴渣,稻草是極好的。</h3> <h3>家里的石磨只剩磨盤了,因為是雙人腰磨,棄用了,小時候總是我跟媽媽兩人架磨磨豆子,玉米,腰上橫根扁擔拉著石磨耳朵圍著磨盤轉呀轉,開始幾次暈的要小命啊,后來磨多了慢慢的也就習慣了。</h3> <h3>我家的地窖,冬暖夏涼,用來儲存紅薯最原始最實用的選擇。</h3> <h3>地窖一般建在離家近,干燥有巖石不滲水的地方,一塊石門稻草密封就可以了。</h3> <h3>風車,它不是裝飾品,它是農家務農好伴侶。轉動風筒,分離糧食跟雜質,原理就不說了,七零后八零后不解釋也懂,九零后零零后自己腦補。</h3> <h3>大簸箕,農事必備,晾曬好家什。</h3> <h3>羅篼,挑稻挑麥子的必備用具,跟扁擔是一套的,密不可分,家家都有好幾擔。</h3> <h3>魚簍,都懂的,現在也還有,若干年后怕也要成古董了。</h3> <h3>蝦耙,撈魚用的,看到這個腦子里就浮現出以前在老家田邊丟蝦耙撈魚的場景。</h3> <h3>簸箕處處掛,這里的農家一戶人家總有三五個,晾曬各種豆子,小菜必用。</h3> <h3>今天逢趕集-明月集,帶了兒子去,走路去的,就是為了體驗,還有就是想去找找小時候的感覺。走走看看,每一處都有變化又都能看到當年的影子。沿途隨便拍了一張留住這點熟悉又陌生的感覺。</h3> <h3>柏樹青翠,茅草枯黃,原來的爛泥土路已經澆上了水泥,還算寬敞,兒子默默走在前面,看著這陌生又新奇的一切不知道在想什么……</h3> <h3>途遇牧羊老人。</h3> <h3>看,這人這羊這神情,是不是高度一致呢?</h3> <h3>閑來無事,拍拍我家的墻,五角星標志,那年頭的時尚。</h3> <h3>拼花木窗,幾經風霜,陪伴了幾代人。</h3> <h3>古樸的曬席,服役多年,已不成樣了。</h3> <h3>我家雞養得多,生蛋雞窩卻只有三個,有時候這只母雞要生蛋,那只母雞還在窩里沒出來,等不及了就慌慌張張自己找地方了。你看這個就是我家飛雞的杰作,跳到牛棚檐縫里的稻草堆里安頓下來產蛋了。</h3> <h3>我媽養的這十來只雞,天天打底10個蛋,幸好我回來幫她吃了,不然哪里吃的完,順便把雞也吃了,以絕后患。</h3> <h3>香腸,我爸爸專門給我準備的,原本他們身體不好沒有養豬,知道我要回來,知道我愛吃香腸,就買了半頭豬做了這些,天下父母心啊。</h3> <h3>臘肉,四川的臘肉我覺得是全國都出名的好吃,我也愛吃,每每在江蘇吃到都特別親切,畢竟家鄉的味道,吃的是情結。我爸說你全帶走,還有豆粉,紅薯,你喜歡的都拿走,他可以什么都給我,而我想要的只有一個——父母健康長壽。</h3> <h3>行走的雞肉,快到我碗里來。</h3> <h3>我媽媽做的菠菜面,兩個煎雞蛋,太美味了。</h3> <h3>抄手,還是原來的味道,喜歡。</h3> <h3>牛肉米粉,米粉不特別,關鍵在佐料,麻辣的,唇舌生香啊。</h3> <h3>在家就是吃吃逛逛,曬曬太陽,土梗子邊的桑樹疙瘩,挺好看的。</h3> <h3>我覺得這是藝術品。</h3> <h3>每到冬季爸爸就把桑樹枝剪光,徒留根干在風中站成雕塑。</h3> <h3>這塊門板承載了兩代人的知識訴求,這首詠柳是我當年寫的,還教妹妹們讀,現在侄女兒又在上面添了新筆……</h3> <h3>我的窩,以前都是竹編打底稻草鋪墊的,現在進步了,木板床墊棉褥了。不變的是這樣的蚊帳帶掛鉤有門簾的。</h3> <h3>又一個趕集日-大石集,看到一個竹制品店,一目望去,各種竹制物件兒掛滿店鋪,忍不住走近了去一探究竟。門口擺著兩把高粱梢子扎的掃把,也是多年不見了。</h3> <h3>蒸籠。小時候一到端午一家人就圍成一圈做包子,一蒸好幾籠,一開蓋就搶得歡,那感覺真真好。</h3> <h3>斗笠,只可惜沒看到蓑衣,不然絕配啊。一看到這些物件就能想起一段故事,戴著斗笠披著蓑衣插秧的情景立即浮現在腦海。</h3> <h3>鳥籠,捎箕,小巧精致。</h3> <h3>竹制品店一角,應有盡有。</h3> <h3>竹籃子,刷把,還有嬰兒車,真是獨具匠心,件件精品。</h3> <h3>這個雖然也叫背篼,但是不是背東西的,是專門為背娃娃設計的,我們小的時候都是這個背篼背大的,在里面墊上軟墊子娃娃可以坐下來,是不是很人性化?只是現在進步了,帶娃神器層出不窮,基本用不到了。</h3> <h3>撮箕,簍簍,大斑竹掃把。每一樣都是童年的一抹記憶。</h3> <h3>集市賣豬肉的攤位,這里的豬肉膘頭雪白干凈還厚,一看就是好豬肉,很自豪的說這里的豬肉我覺得是質量最好,口感也是最棒的。</h3> <h3>特別介紹下我家大黃,這些年辛苦了。</h3> <h3>現在年紀大了,有些重活干不動了,我爸對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干不動的就不讓它干養著,有感情了。</h3> <h3>今天挖魔芋準備做魔芋粉。媽媽說別看就這么大兩個,可以做一大盆呢。</h3> <h3>將魔芋洗凈削皮,擦板放鍋里把魔芋頭磨細擦碎入水不停攪拌,煮開成泥,豎筷子不倒的時候加堿粉成型分塊即可,看即將起鍋的魔芋粉塊。</h3> <h3>小灶頭生火煮臘肉。</h3> <h3>起鍋,香味四溢,先切兩塊偷吃了再說。</h3> <h3>灶膛下火紅火紅的碳灰,烤紅薯洛。</h3> <h3>成功,香噴噴的紅薯烤好了,我跟兒子各分一個還沒離開灶門就吃完了。</h3> <h3>今天陽光明媚,跟兒子四處走走,看到這仙人掌,應該有些年代了。</h3> <h3>兒子到處跑,哪里都新鮮,追也追不上,也不會慢點等等我,這熊孩子。</h3> <h3>還特意讓外公截了一段竹竿手里舞著,嘴里哼唧哼唧玩得不亦樂乎,我嘛跟在他后面打野,他游戲里這么說的,其實打野是什么我也不懂。</h3> <h3>今天天氣特好,跟兒子一路玩到大馬路上,太陽正好,兒子舞著他的打狗棒,嘴里念念有詞,日子如此便好。</h3> <h3>快要回江蘇了,趕緊把家里的老古董找出來拍下來,下次不一定看得到。這個是風箱,跟鼓風機是一個意思,小的時候燒柴火,細碎柴渣就需要拉風箱旺火。</h3> <h3>石臼,用來舂蒜泥的,早就不用了,還是被我翻出來簡單去了點泥拍照帶走,留個念想,都是當年自己用過的。</h3> <h3>這個是犁頭,在我們這個地方多是山地,耕地得靠牛,這個就是犁地工具,由大黃出力在前面拉著,我爸負責在犁頭后面吆喝掌舵,一項古老而又傳統的藝術。</h3> <h3>大瓦壇子,每家都有好幾個,辣椒壇子,泡菜壇子,干咸菜壇子,都是壇子。四川農家居家必備啊!</h3> <h3>曬席,服役多年,重傷不下火線,還在為人民服務,小貓趴曬席旁邊曬太陽,我坐小貓旁邊曬太陽。</h3> <h3>貼對聯了,爸爸都貼歪了,不過我沒告訴他,反正他看不清。</h3> <h3>大年初一吃湯圓,紅糖湯圓四川傳統,甜甜蜜蜜團團圓圓又一年。</h3> <h3>兒子說要嘗嘗看跟江蘇的湯圓有什么不一樣。他以為跟江蘇的團子一樣包的肉餡,告訴他是紅糖還不信。</h3> <h3>吃完湯圓開始做年飯,今天四姨,大姨她們都要來我家團年,我負責打下手,各種跑腿,先幫媽媽拔蒜苗。</h3> <h3>吃完年飯大家庭合照。</h3> <h3>大家笑逐顏開幸福萬萬年。</h3> <h3>睡覺前跟兒子自拍合影一張,記錄幸福時刻。</h3> <h3>我土生土長的小鎮。</h3> <h3>在這里有我美好的中學時代。</h3> <h3>傳說中的水巷子,找不到當初的感覺了,都變了模樣,只有這棵神樹依然四季飄紅。</h3> <h3>明月街道。</h3> <h3>現在的明月中學,以前的明月職中。</h3> <h3>老初中外面的關廟,有點年代了,雖然已經破舊不堪還是有很多老人經常聚集在此聊聊天,看看戲。</h3> <h3>明月小鎮上的高洞尼眾禪院遠近聞名,大年初一四面八方慕名而來趕廟會的人絡繹不絕,上香祈愿吃齋飯,熱鬧非凡。</h3> <h3>兄妹倆,自從回到老家天天形影不離,說說鬧鬧,追追趕趕挺熱鬧的。下次見面不知道什么時候了,這樣的畫面我覺得就是歲月靜好。</h3> <h3>明天就要返程了,從大英出發,今天先來住住,弟弟帶我們釣魚吃飯。</h3> <h3>分分鐘魚上鉤,今晚就靠它了。</h3> <h3>玩吧,盡情玩吧!過了今晚我們就要離開這里回江蘇了,希望你在這里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回去以后每每想起都是美好的記憶。</h3><div>我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吃吃睡睡玩玩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帶上一堆爸媽準備的家鄉美食連同爸媽依依不舍的心一起帶走了。然后一出門就開始想念,一念就是一年,兩年,至到變淡變模糊……然后才想起又該回家了。這次不同,這次我把家鄉打包帶走了,可以在想家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假裝自己在老家。</div><div>家鄉的山水,家鄉的美味,家鄉的農具,家鄉的人,在這里有我的根,有我美好的童年記憶,還有愛我的父母親。這里是我永遠的家,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大田壩。</div><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阴市| 集安市| 阜新市| 温州市| 汉沽区| 增城市| 河曲县| 江山市| 沂南县| 胶南市| 涞源县| 泾阳县| 石城县| 南皮县| 汶川县| 余江县| 达孜县| 焦作市| 涿州市| 波密县| 慈利县| 凉城县| 巧家县| 肇源县| 申扎县| 新晃| 江达县| 六安市| 多伦县| 东台市| 牟定县| 黑山县| 罗定市| 环江| 万盛区| 英吉沙县| 上饶县| 亚东县| 锡林浩特市| 修武县|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