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山峨立的浮梁蝸居贛徽交界一隅久矣,縱橫的溝壑阻隔了舊日交通,滋生了“三里不同音、隔山不同調”的浮梁鄉音,更孕育出獨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h3> <h3> 按方位把浮梁分為東西南北四片,各片均有自家招牌美食,浮東緊鄰休寧縣,與皖南頗有淵源,堿水粑、堿水粽最屬正宗;浮北與祁門交錯,發糕跟麻糍源遠流長;浮西、東至相望,銅錢粿一味飄香;浮南已跟婺源連成一片,子粽兼具浮婺兩地風味。<br></h3> <h3> 愛人家在浮南,于是有幸年年可以吃到子粽,或許是打小就吃吧,女兒對子粽的品相口味近乎苛求,除了外婆包的,旁人家的子粽絕不肯吃上一口。<br></h3> <h3> 進入臘月,不用理會學校放假安排,外婆早早就備好了包子粽的材料。寒假頭一天,精挑細選的冷漿田糯米洗凈泡上,粽葉也要兩面細細刷過。</h3><div> 寒假到,外孫女也就到了,進門直奔廚下,外婆一大早起來,已經在廚下燒好了一大鍋開水。寶貝外孫女的一聲“婆婆”讓外婆整個人都醉了,邊一迭聲的答應邊端飯甑上鍋。</div><h3> 蓋好鍋蓋,外婆擁著外孫女來到堂前,婆孫間的交流讓時間飛淌,糯米飯蒸好了。剛起鍋的糯米飯扣在早已洗刷干凈的?簟上,用筷子均勻攤開以便盡快涼下來。</h3> <h3> 趁這功夫,外婆從二樓陽臺上解下一條臘肉,就著鍋里熱水洗凈,剔骨去皮切作小丁盛入盆中備用,再取一盆,打入今早從鄰村養鴨人那里買來的新鮮鴨蛋,撒上適量食鹽調味。</h3> <h3> 糯米飯將冷未冷,取來一特大盆,全部歸置其中,倒入肉丁蛋液,細細拌勻。看,飯粒、肉丁裹著蛋液,潤澤晶瑩,黃燦燦一片。</h3> <h3> 浮南子粽在粽子中屬大塊頭,因粽里加入了鴨蛋,而蛋在浮梁是叫作“子”的,故稱“子粽”,子粽以個頭大、色明黃、味特香著名。個頭大對粽葉和粽線也就另有要求,尋常粽子一般只需一張粽葉,浮南子粽至少要用三張粽葉,甚至有耗四張五張的。粽線選材更是與眾不同,棕櫚樹葉太短促、棉線又過于纖細,棄二者不用,外婆用篾絲作粽線。須在早春時節就著手準備,清明剛過,春筍躥得飛快,得趕在嫩竹在抽第二支椏前砍回家,趁水分充盈剖出篾片、抽成篾絲,擱滾水中汆燙,待篾絲吐盡黃水,取出曬干團起備用。</h3> <h3> 包子粽了,取一整張粽葉在其三七開處拗折再翻,疊出簸箕狀,后端再插進一片粽葉以增大容量,填入拌均勻的糯米飯、壓實,多余粽葉上折裹覆,順手在對折處嵌入粽線,密密匝匝繞上六七圈后打上一結,一個修長、緊實的子粽初具成型。</h3> <h3> 很快,一大盆糯米飯變成一摞子粽,該上灶復蒸了。復蒸簡單,大灶滾水用粿架隔水足足蒸上5個小時就行。</h3><div> 時辰到,掀起鍋蓋,粽香隨霧氣噴薄而出,整個廚下都氤氳在濃濃的粽香水汽中,子粽熟了。趕緊用筷子挑出一個,等不得涼下來,剪斷粽線、拈起粽葉輕輕一抖,子粽滾入盤中。臘肉、鴨蛋和糯米飯裹在粽葉里蒸了那么久,喏,糯米化了,原本顆顆晶瑩的飯粒,除了外面一層種皮仍勉強維持,其余的都熬成膠質近乎透明了,肥肉丁早已在高溫中化的無影無蹤,吸足了油脂的子粽更瑩潤了。</div> <h3> 臘肉的咸香、鴨蛋的鮮香和糯米的稻香在粽葉清香的裹挾下交融成一團團馥郁香氣就那么漫進你的鼻腔、口腔,挑撥著你的味覺神經。筷子輕輕夾斷,放入口中,一口下去,尚未細嚼,子粽中飽含的油脂迸出,“嗬,爽滑!”第一口的感覺就是不一樣,無需多想,繼續咀嚼,“嗯,香!”真的是滿口生香啊,不由得揚起筷子比劃兩下,來不及細嚼,已滑入食道,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再來一塊吧。“小心別把舌頭吃下去嘍。”可能是我的吃相不太雅觀,女兒在邊上笑話嘞,連著吃上五六塊,咂吧著滿口粽香,喝上一口儼茶,口腹皆舒。</h3> <h3> 在縣城飯店里也吃過子粽,乍一吃,也蠻好,但相比起剛剛吃到的來說,味道可就寡淡多了。或許是商家以盈利為第一要素的緣故,糯米不必選冷漿田的、臘肉能少放就少放一些、鴨蛋不需要那么新鮮吧、少打那么幾個下去客人也吃不出來的……</h3> <h3> 相比之下,農戶自制食品更有自己的見解,選材不追求名貴,以土生土長的為主,土豬肉、農家米、毛竹筍……皆為首選;不挑剔珍稀,以新鮮為準,鮮雞蛋、鮮鴨蛋、菜園應季蔬菜……都是主打;不計較成本,以料足富實為要,多擱肉、多加蛋……多多益善;不追求賣相,以走心為上,傾心做美食,惟愿家人齊歡暢。<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泉县|
得荣县|
榆中县|
和政县|
柳河县|
望谟县|
卫辉市|
襄汾县|
潍坊市|
衡山县|
灯塔市|
平罗县|
嵊州市|
苏州市|
龙川县|
斗六市|
凌源市|
辉县市|
凯里市|
宁蒗|
东安县|
闸北区|
锦屏县|
明星|
景德镇市|
乐业县|
万荣县|
汉川市|
庆城县|
新绛县|
荣成市|
黄平县|
榆中县|
满洲里市|
盱眙县|
南京市|
肇州县|
漳浦县|
徐闻县|
潼关县|
丰宁|